GIS空间与属性数据库建库规范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487921106 上传时间:2022-12-26 格式:DOC 页数:28 大小:48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GIS空间与属性数据库建库规范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GIS空间与属性数据库建库规范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GIS空间与属性数据库建库规范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GIS空间与属性数据库建库规范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GIS空间与属性数据库建库规范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GIS空间与属性数据库建库规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GIS空间与属性数据库建库规范(2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国家科学数据共享工程中国地球系统科学数据共享试点2004DKA20180空间与属性数据库建库规范(征求意见稿)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二OO五年三月,北京中国地球系统科学数据共享试点矢量数据库建库规范征求意见稿)(二OO五年三月)资源环境领域的历史数据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把历史数据及时数字化、建#GB/T 16831-1997GB/T 172781998GB/T 177971999GB/T 177981999GB/T 183152001GB/T 183162001GB/T 183172001GB 1405193GB 1240990GB/T 2260-2002GB2808-81库管理,不仅

2、能够使积累的历史数据更方便地为科技工作者使用, 同时这也是科 学数据共享工程中的重要一环。在长期矢量数据库建库(以下简称矢量库)的过 程中,对其建设路线、操作规程和实际应用进行总结提炼、 制定出本矢量数据库 建设规范,以期为中国地球系统科学数据共享网中的矢量建库进行指导。本规范包括五个部分和一个附录。本规范起草单位: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本规范由中国地球系统科学数据共享服务网组织起草并负责解释1 适应范围本规范适用于地学领域的矢量数据建库建设以及相关的空间数据处理工作2 引用标准GB/T 1451293 1:1000000 地形图编绘规范及图式地理点位置的纬度、经度和高程的标准表示法 数字

3、地形图产品模式 地形数据库与地名数据库接口技术规程 地球空间数据交换格式 数字地形图系列和基本要求 数字测绘产品检查验收和质量评定 专题地图信息分类与代码地形图用色地理格网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代码 全数字式日期表示法3 术语定义3.1 矢量数据 以坐标或坐标串表示的空间点、 线、面等图形数据及与其相联系的有关属性 数据的总称。3.2 图像数据用数值表示各像素(pixel)的灰度值的集合。3.3 元数据 metadata 对数据的内容、质量、状况及其它特征的描述。3.4 空间实体 直接或间接与地球空间位置有关的对象。3.5 空间实体属性 空间实体所具有的性质或特征,包括直接属性和间接属性。3.

4、6 图层 在一定空间范围内,具有同类或共性特征的空间实体数据的集合。3.7 拓扑 对相连或相邻的点、线、面、体之间关系的科学阐述。特指那种在连续投影 变换下保持不变的对象性质。3.8 编码 将信息分类的结果用一种易于被计算机和人识别的符号体系表示出来的过 程,是人们统一认识、统一观点、相互交换信息的一种技术手段。编码的直接产 物是代码。3.9 空间数据结构指空间数据在计算机内的组织和编码形式, 它是一种适合于计算机存储、 管 理和处理空间数据的逻辑结构,是实体的空间排列和相互关系的抽象描述。3.10 图文资料扫描数字化 通过扫描的方法把以纸介质为载体的图文资料由模拟信息转变为数字信息,并按一定

5、的质量要求对电子文件进行加工和制作, 然后存储在磁带、 磁盘或光盘 等介质上的过程。第一篇矢量数据库资料预处理4 矢量数据库建库前期准备工作4.1 技术准备(1)认真学习技术规范及各种技术要求。(2)制定建库技术方案和实施方案。(3)进行各项业务及计算机技术培训。(4)进行矢量库建设技术培训。4.2 软、硬件准备4.2.1 软件4.2.1.1 软件内容 根据应用需求选择矢量化数据采集软件,比如 Able software R2V。4.2.1.2 数据采集和处理软件功能要求(1)能检查和纠正原图的图纸变形。(2)能采集各要素的图形数据、属性数据。(3)能对图形、属性数据检查并进行增、删、改等编辑

6、操作。(4)能作符号化绘图输出检查。(5)能进行不同坐标系之间的变换。(6)投影变换和数据加密等所用各种算法应保证数据精度。(7)能按要求的数据格式进行数据交换。(1)2)3)4)台匕能。5)功能。6)4.2.2硬件4.2.1.3 矢量库数据库系统软件功能要求 满足矢量库标准的要求。 能实现数据采集和处理软件的功能要求。 能完成数据库更新功能。能完成基于矢量数据应用的多种数据查询、数据汇总和表格输出功 能完成基于矢量数据应用的各种标准的和非标准的图件自动化输出 能支持矢量基础数据的网络共享。可根据工作情况及数据量大小确定硬件配备数量及档次, 扫描仪的分辨率不 低于 300dpi。4.3 资料准

7、备4.3.1 资料内容4.3.1.1 基本资料略。4.3.1.2 参考资料略。4.3.2 资料的选择4.3.2.1 资料内容的选择 选择数据资源调查结束后经验收合格后保存完好无损的标准分幅图、 具有标 准分幅图图廓点和公里网格点控制的统一的表格等原始资料。4.3.2.2 资料精度 选择图幅控制点对原始图形进行纠正后,纠正中误差应小于 0.1mm。4.3.2.3 资料介质 图形资料优先选择变形小的聚酯薄膜介质的, 纸介质的次之, 也可根据情况 选用正射影像图。4.3.2.4 资料形式 对于满足建库要求的数字形式的资料应优先选择。5 矢量库建库前期资料整理矢量库建库前期资料处理主要是为了最大程度地

8、减少数字化的误差, 避免后 期的返工或重复建设。基处理内容主要包括:(1)检查相邻图幅的接边情况,线状要素的连续性,图斑界线是否闭合以 及等高线是否连续、 相接、与水系的关系是否正确等。 发现问题应作处理并记录 在图历簿中。(2)标出同一条线上具有不同属性内容线段的分界点等。(3)添补不完整的线划,如被注记符号等压盖而间断的线划,境界线以双 线河、湖泊为界的部分均以线划连接。(4)对图面上的各种注记标示清楚,包括图廓内外各种注记。第二篇 矢量数据库的数据采集6 数据采集作业要求6.1 人员技术要求6.1.1 工程技术人员 熟悉计算机软、硬件技术,基本了解矢量数据库生产工作流程和技术规定, 掌握

9、测绘学和制图学知识,了解 GIS 技术和空间数据特点等相关专业知识。6.1.2 数据采集作业员 了解矢量化过程和计算机软件应用和制图学等相关知识。6.2 数据库设计在数据采集之前, 首先进行矢量数据库的设计。 包括数据采集分类编码、 文 件命名、分层及实体定义和确定属性数据结构等。6.3 数据采集方式和要求6.3.1 图形数据数字化6.3.1.1 图形数据采集方式图形数据采集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扫描数字化; 手扶数字化; 野 外数字化采集; 在航片上进行数字测量。6.3.1.2 图形数据采集要求(1)数据采集精度符合本规范的质量控制要求。(2)点状要素应采集符号的几何中心或定位点, 线状要素

10、应沿中轴线采集,面状要素必须严格闭合。(3)有方向的线状要素应按规定方向数字化。6.3.2 属性数据数字化6.3.2.1 属性数据采集方式 属性数据数字化主要使用常用数据库和表格软件。 但减少差错、 提高输入效率,也可自行编制专用的属性数据录入、检查软件。6.3.2.2 属性数据采集要求(1)属性数据采集严格以原始表格为依据。(2)属性数据采集检查时要参照图形数据。7 数据采集工艺流程数据采集作业主要包括九项工作内容 (不同的数据采集技术路线各项工作内 容的次序可能有所不同) ,以下以扫描数字化方式为例介绍数据采集方法:7.1 图件扫描对经过预处理的作业底图,根据不同的介质状况确定扫描方式。

11、对于薄膜图和单色纸图,采用黑白二值方式扫描; 对于彩色纸图,采用灰度方式扫描。7.2 扫描纠正所有的图件扫描后必须经过扫描纠正,并对纠正后的图形数据进行精度检 查。7.3 图形矢量化根据所用软件执行。7.3.1 线状要素 对于线状要素应分层采集, 所分图层根据具体情况而定。 原图标注有等高线 的,按标注采集,原图没有标注的可暂不采集。7.3.2 点状要素7.3.2.1 零星地类 对于零星地类的采集应先建立相关属性结构, 然后根据有具体点位和无具体 点位两种不同情况分别进行录入。7.3.2.2 注记 将地名注记、水系注记、地形地貌注记和道路注记等录入数据库。7.4 坐标系转换矢量化后的图形数据的

12、坐标系是图面坐标系(单位为毫米) ,依据实际管理 要求需将其转换为平面直角坐标系(单位为米) 。7.5 投影转换地图投影:双标准纬线等积割圆锥投影中央经线: 107.5标准纬线: 34.6-40.27.6 数据接边处理数据接边是指把被相邻图幅分割开的同一图形对象不同部分拼接成一个逻 辑上完整的对象。 在图形接边的同时要注意保持与属性数据的一致性。 相同比例 尺之间的数据接边 (作为示意图的数据 )限差为图面单位的 1 毫米所代表的实地距 离。不同比例尺数据接边 (作为示意图的数据 )时需要根据不同比例尺的接边限差 来接边,在限差内的以大比例尺的图形和属性要素为接边和匹配依据, 在限差外 的不接

13、边。7.7 点、线、面属性数据录入对于输入的属性数据应进行精度检查以防止输入的错漏。7.8 属性数据关联根据数据库设计的方案建立图形数据和属性数据的对应关系。8 数据编辑处理由于数据采集和录入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产生错误。因此,数据采集、录 入完成后,要对其进行必要的编辑处理,以保证数据符合建库技术要求。z 扫描数据的编辑处理包括彩色校正、几何纠正等。z 矢量数据的编辑处理包括与扫描图数据的匹配、数据编辑、数据的误差 校正、投影变换、接边处理、图幅拼接、要素分层等。z 利用具有拓扑关系的地理信息系统软件建库时,还应建好拓扑关系,并 对其进行检查。z 属性数据的编辑处理主要包括各数据记录完整性和

14、正确性检查与修改z 图形数据与属性数据之间的连接。第三篇 矢量数据库的建库标准9 编码、命名规则9.1 图层命名规则图层名所包含的内容多对检索有益, 而又不能过长。 如采用汉语拼音开头字 母组成的命名方法。比如:属性表 HELIU ,它是“河流”图层的属性表, HE 取 自(河八LIU取自(流);字段名TRQSQD取自“土壤侵蚀强度”的汉语拼音 开头字母。如名称长度过长,可酌情删减至 6 位。9.2 数据文件命名规则在对各类非空间数据实现数字化时,要建立相应的计算机可读的数据文件, 给定数据文件名,以便管理和应用。参考图层命名规则。9.3 空间实体属性分类编码规则9.3.1 作用( 1 )空间

15、实体属性分类编码为用户分类分级检索图形数据、生成应用逻辑 图层提供技术上的可行性。( 2 )属性分类代码应能为图形显示、编辑、出版提供指示信息,应与相关 的图例、符号相对应。(3)当空间实体的特征发生改变,需对图形数据进行修改、更新时,为操 作人员提供准确的参照信息,以保证数据准确性和完整性。(4)当用户需要将同一地域空间的不同专题图类中相关图层数据进行叠加 分析应用时,属性代码可为编辑和处理提供指示信息。9.3.2 原则与方法9.3.2.1 原则(1)科学性与通用性相结合。专题类图件所要表示的空间实体是与该专题 领域或专题学科研究的内容紧密相关的, 分类要符合科学理论, 分类名称要符合 科学概念和多年生产实践形成的共识, 不能使用只在局部范围或只有少数人应用 的名词、术语。(2)综合实用性。分类要从系统工程的角度出发,把局部内容放在系统整 体中处理,达到系统最优。 即在满足系统总需求的前提下, 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