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劳动力就业制度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487904434 上传时间:2024-02-08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2.7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村劳动力就业制度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农村劳动力就业制度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农村劳动力就业制度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农村劳动力就业制度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农村劳动力就业制度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农村劳动力就业制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村劳动力就业制度(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农村劳动力就业制度一、我国农村劳动力就业现状农村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和来自农业的收入持续下降,使越来越多的 农民向农业与农村以外转移。据全国农村固定观察点办公室的一项调 查显示,农业比较效益低和劳动力过剩是农村劳动力外流的最主要动 因。62%的外出者是因为农业的比较效益低,想外出多挣些钱;26.4% 的劳动力是因为家中人多地少无活可干而外出。当前,农村劳动力向 城镇转移仍面临诸多制约因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剩余劳动力规模庞大,农村劳动力总量还在逐年增加,就业压 力和转移难度越来越大。随着耕地面积的逐渐减少和农业劳动生产率 的提升,农林牧渔业所需劳动力规模还将进一步下降。第二,城市就业

2、压力大,对农村劳动力的吸纳水平降低,转移空间越 来越小。第三,农村劳动力总体素质不高,职业适合水平差。外出务工农村劳 动力的文化素质明显高于农村劳动力的整体水平,但与城市劳动力相 比仍有较大差别。素质上的局限性决定了他们在行业选择上的局限性。 外出务工农村劳动力主要集中在工业、建筑业、服务业及其他一些行 业,绝大多数从事的是简单劳动。当前非农产业技术进步、结构升级 的步伐加快,对员工素质的要求持续提升,素质较低的农村转移劳动 力很难适合这个变化。据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对劳动力市场形势的分析 显示,近年来劳动力市场求人倍率在上升,表明社会用人需求在增加。 当前,我国城市中低级劳动力市场竞争过度,高级

3、劳动力市场供给不 足,“有人无事做,有事无人做”的结构性矛盾十分突出,这也给进 一步扩大农村劳动力转移规模增加了难度。第四,对农村劳动力进城务工的制度性限制和歧视性政策仍未得到根 本消除,农民工合法权益屡受侵害。对于出现这种现状的原因,主要是我国为了加速工业化进程,长期以 来走了一条非均衡式的发展道路。为优先发展重工业,政府采取了工 农业产品的价格“剪刀差”,为工业提供积累,这使得农民的利益受 到剥夺,城乡间利益之差也就非常明显。为了将农民固定在土地上, 我国建立了森严的户籍管理制度,将人口划分为农业户口的农村人口 和非农业户口的城市人口,并且将户口与就业、福利等挂钩。国家对 非农业人口的就业

4、和生活必需品的供应实行“大包大揽”和低价补贴 政策,农业人口的就业和福利则由农民自行解决。这种二元经济政策 导致了城乡劳动力市场的行政分割,大量的农村人口被固化在有限的 土地上,造成了农民的全面贫困。改革开放后,为了摆脱贫困、改善 生活,再加上对城市生活的向往,大批的农村劳动力流向城市就业, 形成了特有的“民工潮”现象,对城市劳动力的就业形成一定的压力。 特别是近几年,随着改革的深化,大批国有企业工人下岗,城市劳动 力的就业问题越来越突出。所以,有人认为,农民进城打工抢了城市 劳动力的“饭碗”。很多地方还出台了限制农民进城的政策,以期有利于城市下岗职工再 就业。主要措施包括:清退,即辞退没有本

5、地户口的外来劳动力,将 其岗位转让给本地劳动力;收费,即向雇用外来劳动力的单位或外来 人口个人征收就业管理费、就业调节金、暂住人口管理费,以用于下 岗工人安置的相关经费;限制,即限定外来劳动力进入的行业或岗位。 实际上,这种限制农村劳动力进城打工的做法效果是令人怀疑的。首 先,这种通过“腾笼换鸟”政策腾出来的岗位,本地劳动力往往不愿 意接受。因为绝绝大多数农村劳动力没有经过劳动技能方面的培训, 职业技能普遍较低,无法胜任城市工业的某些现代化劳动,只能进入 非正规部门,从事一些城市劳动力不愿干的工作。从长远看,我国理 应建立城乡一体化的劳动就业体系,促动劳动力市场的健全整合。二、农村就业制约因素

6、对于农村就业问题,我国理论界主要存有以下方面的探讨:(1)对 于我国农村就业的特点、范围、趋势、富余劳动力和农村失业、农村 贫困、农村和城镇收入的不平衡、移民压力等;(2 )我国加入世界贸 易组织对我国农村就业的影响;(3)对农业和非农业增长和生产力的 影响,以及对工作数量和收入减少的估计;(4)农村就业中的性别问 题;(5)农村就业的政策框架。近年来,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组织化水 准虽然有所提升,但就整体来说,中介服务组织发展还很不平衡。已 经建立的中介组织,特别是乡镇级的服务组织,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 还没有形成相对集中统一、信息畅通、运作规范的中介服务网络。从劳动力转移的渠道看, 通过劳动力

7、中介机构的占少数,多数属自找门路、自行外出,使得农 村劳动力转移的盲目性较大。对于农村劳动力就业,主要有以下几个 方面的制约因素。1、劳动力素质不高影响进一步转移。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文 化素质偏低。当前已经转移的都是农村劳动力中的“精英”,而仍滞 留于第一产业、难于实现转移的劳动力多为初中以下文化水准。二是 农村劳动力劳动技能低,有一技之长的劳动力不多。三是农村滞留劳 动力进取意识较低,保守思想惰性意识较强。2、转移空间的制约。首先,乡镇企业吸纳水平的减弱。随着市场经 济的建立,乡镇企业面临激烈的竞争。一批乡镇企业倒闭了,一批好 的乡镇企业由劳动密集型逐步转向资本技术密集型,对劳动力的要

8、求 持续提升,吸纳农村劳动力趋于绝对饱和和相对短缺。其次,城市容 纳有限。因为城镇职工的下岗失业队伍持续扩大,新增劳动力加速, 对农民工产生“排挤”。再次,第三产业的发展速度不快,减弱第三 产业对农村劳动力的吸纳功能。3、配套政策滞后的制约。首先是社会保障机制不健全:放弃土地、 脱离农村的农民工进城后得不到与城市人一样的医保、养保和失业保 险等社会保障,使转移劳动力还有后顾之忧,不得不成为离农不离土 的兼职农民。第二是土地流转机制不健全,不能有效地组织农民展开 土地流转,从而使一部分需要土地的农民不能成为规模经营者;一部 分不需土地的农村劳动力,因土地的牵制而成为兼业农民。第三是户 籍制度改革

9、滞后。一部分想脱离农村、扎根城市的农民,因为户口不 能解决,而导致住房、子女入学等一系列问题,从而影响着农村劳动 力的转移。第四是缺少对农村劳动力转移政策上的扶持,使农民出国、 进城务工支付过高的成本。三、完善我国农村劳动力市场1、逐步打破城乡壁垒,取消各种歧视性政策。传统的户籍制度导致 了城乡之间明显的经济势差和社会势差,劳动力市场中也出现了很多 歧视性就业政策,最终影响城市经济以及整个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 必须对其实施深度改革。当然,户籍制度的改革不可能一蹴而就,要 按照尽可能降低改革成本、增大改革收入的原则逐步推动。在这个渐 进过程中,关键在于社会总资本对劳动力的吸纳水平。非农业部门吸

10、纳一个劳动力,必须有一定数量的生产资料和社会基础设施条件的资 本投入。同时,理应逐步打破各种行业壁垒和区域分割的局面,使农 民能够逐步进入以前只能由城市人口从业的行业,逐步建立全国统一 的劳动力大市场。2、增强和完善宏观调控体系。当前,政府对劳动力的调控应从仅由 面对城镇就业,扩大到包括农村劳动力在内的全体劳动者就业,逐步 建立全国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把引导农村劳动力有序流动作为宏 观调控的重要内容。(1)增强各地政府调控劳动力市场的力度。要把控制和降低失业率 作为各级政府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目标,要加快各级政府在提升再就 业率、采取再就业措施方面的法律责任。各级政府要把控制失业率、 创造良好

11、的就业环境摆在优先位置。政府部门应成立对农村劳动力市 场实行管理的专门部门,建立一套完善的劳动力市场法律和政策体系, 包括防止就业歧视、保护平等竞争、维护市场秩序、打击欺诈行为、 消除市场障碍等方面的立法和政策,为市场统一开放、竞争有序地运 行创造环境和条件。同时,依据政策法规和劳动合同,展开争议仲裁 处理和劳动监察工作。还应打破城乡之间、地区之间劳动力供求信息沟通不畅的局面,由各级政府牵头,以劳动主管部门为主,各相关部 门密切配合,组建区域性或省级统一的劳动力供求信息网络。(2)增强法律法规建设。尽量依靠法制调控劳动力市场,规范市场 运行秩序要以国家现行法规劳动法为“龙头法”,通过制定就业

12、促动法、职业介绍法等法规,有计划、有步骤地建立包括规范市场主 体行为和维护市场秩序以及政府宏观调控、保护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合 法权益等一整套法律制度,为劳动力市场健康运行提供法律保障。理 应完善劳动争议、劳动仲裁、劳动保护等方面的法律法规;同时,动 用劳动监察手段对劳动力市场实行监督,解决劳动力资源配置过程中 出现的争议问题,以便保护企业和劳动者择业的合法权益,促动劳动 力市场正常发育和运行。(3)建立完善的劳动监测指标体系。把农村的失业率、工资增长率、 工资结构、劳动关系紧张水准等作为监测内容。同时,建立统计监测 制度、联络员制度和信息反馈系统、监测预警系统及综合调度系统, 逐步实现对劳动力市

13、场运行状况的监测预警。(4)改革工资体系。除国家公务员外,其他就业部门的工资水平应 由企业、部门在国家法规框架内自行制定,让工资这只“看不见的手” 来调节劳动力资源的地区和行业配置,通过弹性工资计划、最低工资 保障制度、企业工资监督检查制度等措施,增强对工资发放的宏观调 控。通过深化内部分配制度改革,根据企业经营状况、劳动者的素质 和所承担的任务,建立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工资标准,使工资水平基 本反映劳动力成本和劳动力市场供求关系,从而发挥工资对劳动者就 业方面的调节作用。(5)改革企业用工制度。改革开放以来,对原来的劳动工资制度已 经做了很多改革和调整。但是,这些改革和调整基本上还是在原来体

14、制基础上实行的,大多属于放权让利性质的改革,对原来的劳动人事 制度和劳动工资制度尚未做出根本性的变革。企业的用人自主权还没 有真正落实,仍然没有突破劳动力统包统配的旧体制。“想让走的走 不了,想让留的留不住”的情况仍然普遍存有。理应赋予企业人事权、 劳动用工权,使企业真正能够根据降低成本和提升效益的需要来配置 劳动力资源。3、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为农村劳动力自由流动解除后顾之忧。针对 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现状,对于经济发展水平差异较大的农村及经济欠 发达地区,应以社会救助为主、社会保险为补充。在经济较发达地区, 应尽快建立起全社会性的养老保险制度,逐步建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 制度,提升农民的积极性。农村劳动力就业制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