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高中语文第3单元北宋的旧曲新声8柳永词二首教师用书鲁人版选修唐诗宋词蚜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487841158 上传时间:2023-06-29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2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高中语文第3单元北宋的旧曲新声8柳永词二首教师用书鲁人版选修唐诗宋词蚜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22高中语文第3单元北宋的旧曲新声8柳永词二首教师用书鲁人版选修唐诗宋词蚜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22高中语文第3单元北宋的旧曲新声8柳永词二首教师用书鲁人版选修唐诗宋词蚜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2022高中语文第3单元北宋的旧曲新声8柳永词二首教师用书鲁人版选修唐诗宋词蚜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2022高中语文第3单元北宋的旧曲新声8柳永词二首教师用书鲁人版选修唐诗宋词蚜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2高中语文第3单元北宋的旧曲新声8柳永词二首教师用书鲁人版选修唐诗宋词蚜》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高中语文第3单元北宋的旧曲新声8柳永词二首教师用书鲁人版选修唐诗宋词蚜(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2高中语文第3单元北宋的旧曲新声8柳永词二首教师用书鲁人版选修唐诗宋词蚜第1步读准字音千言万语总关音凄切()骤雨() 凝噎()暮霭() 参差()() 堤沙()天堑() 珠玑() 罗绮()豪奢() 羌管()【答案】qzhuyicncdqinjqshynqin第2步词语释义字字落实根基牢(1)经年:_(2)风情:_(3)参差:_(4)图将:_【答案】(1)年复一年。(2)情意。(3)将近,大约。(4)把绘成画轴。第3步名句积累经典名句君须记(1)_,_,骤雨初歇。(2)都门帐饮无绪,_、_。(3)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_。(4)_,更那堪、冷落清秋节!(5)今宵酒醒何处

2、?_。(6)此去经年,_。_,更与何人说?(7)_,_,钱塘自古繁华。(8)云树绕堤沙,_,_。(9)重湖叠清嘉,_,_。【答案】(1)寒蝉凄切对长亭晚(2)留恋处兰舟催发(3)暮霭沉沉楚天阔(4)多情自古伤离别(5)杨柳岸晓风残月(6)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7)东南形胜三吴都会(8)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9)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作者名片姓名柳永(?约1053),原名三变,字耆卿,世称柳屯田。简历崇安(今属福建)人。少年时去汴京应试,经常跟歌伎们一起生活,狂放不羁。以后在汴京、苏州、杭州等地流浪了一个时期,至景祐元年才进士及第。曾任屯田员外郎,卒于襄阳。死之日,家无余财,群妓合金葬之于南

3、门外。成就在词的艺术上,柳永有较大的独创和较高的成就,对词的发展,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他是第一个大量制作长调慢词的词人,他把传统抒情和融情于景、情景一体的艺术手段与长调慢词结合了起来,语言进一步通俗化和口语化。其词多描绘城市风光和歌伎生活,尤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铺叙刻画,情景交融,语言通俗,音律谐婉。有乐章集。代表作有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雨霖铃(寒蝉凄切)等。评价他是北宋第一个专业词人。其作品流传很广,所谓“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但作品中有些颓废思想和庸俗情趣。文体常识词词是我国传统诗歌中的一种特殊体裁,起源于隋唐,盛行于宋。配乐歌唱,句式不齐,也称“长短句”。词最初被称为“

4、曲词”或“曲子词”,是用来配音乐的。后来逐渐与音乐分离,成为诗的别体,所以也有人把词称为“诗余”。词牌,又称词调,是词的格式的名称。每种词牌都有一定的格律,不同的词牌,其句数、韵律,每句的字数、声律等都各有不同的规定。因为格式是固定的,所以写词叫“填词”,即按照词牌的格式把词填进去。词牌起初一般是题目,后来仅表示一定的格式,与内容无关。到了宋代,有些词人为了表明词意,常在词调下面另加题目,或者写上一段小序。词按字数的多少,可分为小令(58字内)、中调(5990字)和长调(90字以上)。词一般都分两段(叫作上下片或上下阕),不分段或分段较多的是极少数。慢词慢词是宋词的主要体式之一,它与小令一起成

5、为宋代词人最为常用的曲调样式。慢词的名称从“慢曲子”而来,指依慢曲所填写的调长拍缓的词。词谱卷十言“盖调长、拍缓,即古曼声之意也”。“慢曲子”是相对于“急曲子”而言的,慢与急是按照乐曲的节奏来区别的。柳永是中国第一个大量创作慢词的作家,促使慢词创作繁荣,出现了苏轼、辛弃疾等大批优秀作家。 探究精研文本雨霖铃(寒蝉凄切)【背景介绍】这首词是柳永离开汴京时与恋人话别之作。词人当时由于仕途失意,心情十分压抑,决定离开京城到外地去,但一想到从此将不能跟京城里心爱的人生活在一起,失去爱的慰藉,又觉得痛苦万分。这首词集中地反映了他这种复杂的心情。【整体感知】这首词以冷落的秋景作为衬托来表达恋人间难以割舍的

6、离情。上片写一个秋天的傍晚,词人和他心爱的人在都门外长亭分别的依依不舍之情;下片是写词人想象离别后更孤独冷落的凄凉之情。【文本深读】1雨霖铃里描写了哪些离别情景?词的上片和下片所描写的景色有何不同?整首词具有怎样的意境?_【答案】离别时的情感离别时的景色饯别时心境黯淡低落寒蝉凄切,骤雨初歇船要出发时难舍难分、痛苦异常千里烟波,暮霭沉沉设想今宵酒醒后凄凉惆怅,“良辰好景”不再的极度孤独、无聊杨柳岸晓风残月全词意境词的上片主要实写离别时的情景,下片则是对别后的设想,是虚写。整首词虚实结合,意境缠绵悱恻,凄凉清丽。2.“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一句在结构和表达情感方面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7、_【答案】这三句是由当前情景过渡到别后情景的写法,所以在结构上起到过渡作用。从情感表达的角度分析这是融情入景、即景抒情的写法。“念”字表明是设想别后的光景。“去去”是“越去越远”的意思。“去去”二字连用,更显示出低沉的情调,使人倍感去路茫茫,道路修远。“烟波”是波面像轻烟笼罩着,和“金波”相反,是愁人的景象。“暮霭”是傍晚的云气。“沉沉”是重重下压,极深邃的样子。从汴河南下是古代楚国的地方,所以说“楚天”。“阔”写出天空的浩渺,给人以空落和渺茫感。暮色沉沉,雾气茫茫,海天相接,水远路长。景色是灰暗的,这种景色中充塞着茫无边际的离愁别恨。从表现手法上看,这三句写景抒情运用的是点染手法。“念去去”

8、是点,点明离别;其余两句是染,烘托离愁别绪。3“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是历来被推崇的名句,它高明在何处?_【答案】这一句是整篇的警策之语,运用了融情入景的写法。第一,它把杨柳、风、残月这三个最能触动离愁的景物集中为一幅鲜明的画面,整个画面充满了一个凄清的气氛,勾起离人对往事的回忆,深感眼前的孤单,并渴望再次团聚,言外之意无穷。第二,这幅画面又是出现在一个特定的时刻里“酒醒”之后。离人饮酒,为的是借酒浇愁,然而“愁更愁”,更何况是“酒醒”之后呢!试想,此时不过是柳永离开心爱的人的第二天早晨,“执手相看泪眼”的图景依然鲜明地留在心头,而面对眼前的凄清景象,他还要继续前行,离自己心爱的人更远

9、,真是“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啊!4这首词在写法上虚实相济,过渡巧妙,请谈谈你的理解。_【答案】上片“念去去”二句,用的是半虚半实的写法,由此过渡到下片的虚写。下片的开头“多情”二句,也承接得巧妙:先宕开一笔,说离别更使人伤心,自古而然,是由于多情的缘故,似乎有些自我安慰之意;忽又转入现实,说在这“冷落清秋节”中离别使人难以忍受,更深地开拓了词的境界,下面再说别后生活的设想就顺理成章了。【名句鉴赏】1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鉴赏】这三句说,在深秋时节的一个黄昏,阵雨刚停,一对恋人到长亭告别。这里不仅交代了时间、地点,而且就所闻所见烘托出一种浓重的凄凉气氛。耳边是秋蝉凄切的鸣叫

10、,眼前是令人黯然伤神的暮雨黄昏。这里所写的景象中已暗含了词人的感情,而又同时为下片“冷落清秋节”的概括先伏一笔。“骤雨初歇”四个字意味着马上就要起行,自然地引出下面对临别时矛盾复杂心情的描写。2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鉴赏】这三句,由个人的离别之苦而推及于一般离人的思想感情,俯仰古今,在难言的凄哀中去深沉地思索人们普遍的感情体验。可是跟苏轼在著名的中秋词中“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的超旷态度不同,词人越是把个人悲苦的离情放到历史发展的广阔时空中来咀嚼,就越加陷入深沉的感伤之中,并让读者越发感受到。望海潮(东南形胜)【背景介绍】望海潮作于景德初年。当时柳永到处漂泊,

11、寻找晋升的途径,希望有人能提拔他。他的老朋友孙何时任两浙转运使,但孙何的门禁甚严,柳永无法登门拜访。柳永只好写了这首望海潮词,让当地一位著名的歌女在孙何的宴会上演唱。孙何听到这首词后,将柳永请进门吃了一顿饭,但后来并没有提拔他。这首词是一首干谒词,目的是请求对方举荐自己。传说金主完颜亮因受本词影响而萌发南侵之心。【整体感知】望海潮一词用铺叙手法展现了杭州城内外的美丽景象,表现了城镇的富庶与繁荣,表达了作者对杭州的喜爱和赞颂之情。【文本深读】1望海潮一词是从哪些方面来描写杭州的繁华与美丽的?_【答案】(1)从地理位置上看:位置优越、风景优美,是形胜之地。(2)从历史传统上看:是江南名城,自古以来便是繁华富庶之区。(3)从自然景观上看:街巷河桥、钱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