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第五册复习提纲

上传人:m**** 文档编号:487813526 上传时间:2023-07-10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第五册复习提纲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语文第五册复习提纲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语文第五册复习提纲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语文第五册复习提纲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语文第五册复习提纲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语文第五册复习提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第五册复习提纲(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点击查看成晓桂 博客初中语文第五册复习提纲(人教版) 初中语文第五册复习提纲 一、中国共产党八十年的奋斗业绩和基本经验 1、注音:逶迤( ) 雄浑( ) 归宿( ) 磅礴( ) 2、解词:砥柱中流 同舟共济 气势磅礴 3、阅读课文倒数第2段,完成练习: 注音:永葆( ) 抵御( ) 划分层次并概括层意: 二、谈骨气 1、本文的作者是 ,体裁是 这种体裁的三要素是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 2、为了证明中心论点,本文主要运用了 论证方法。 3、文中的三个事例各论证了孟子的哪三句话?三个事例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 4、解释孟子的三句话: 这句话从修辞角度看属于 。 5、课文引用了文天祥的诗句 出自 6、

2、课文最后一段中“无产阶级骨气”是指 (不超过10个字) 阅读课文14段,回答问题: 注音解词:淫( ) 移( ) 屈( ) 本段运用的论证方法是 和 ,中心论点 作者举文天祥宁死不屈的例子照应了孟子的哪一句话? 中国人是指 作者引用孟子的话,其作用是 “还有它积极的教育意义”一句中的“它”指的是 怎样理解“社会不同,阶级不同,骨气的具体含义不同”? 三、想和做 1、作者 ,文体是 ,中心论点是 2、解释并掌握下列词语:滔滔不绝 埋头苦干 投机取巧 劳而无功 3、从文中找出两个比喻句: 阅读第6段,回答问题: 1、 选段的中心论点是: 2、选段中有两个问句,从修辞角度看属于 ,其作用是 3、给选

3、段划分层次: 4、文中列举学游泳的例子直接证明了 5、文中句中的冒号的作用是 6、第句中的“这”指代的是 ;第句中的“这样”指代的是 7、第中的“道理”加引号,而第句中的“道理”不加引号这是因为 8、这段文字运用的论证方法有 阅读第7、8段,完成练习: 1、 选段的论点是(原话) 2、 将第8段分两层,用“”号隔开。 3、 选段运用的论证方法有 (试举例说明) 4、 “这就是不会用思想的缘故”中的“这”指代 5、 “用功”一词加引号的作用是 四、怀疑与学问 作者体裁 阅读课文第、段,答题: 、归纳这三段文字的论点(课文原话) 、第段的中心句是本段主要运用了论证。 、第段的中心句是主要运用了论证

4、。 、用原文回答什么是怀疑精神? 、引用孟子的话属于论证,作用是 、解释“尽信书不如无书”: 、文中“虚妄的学说”具体是指说它们“虚妄”是因为 阅读课文最后一段: 、本段论述的中心是(原句) 、本段主要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 、给本段划分层次 、文中举出清代大学问家戴震的事例直接证明的语句是 、“一切学问家”的“一切”能删去吗?为什么? 、结合自己所学的知识举一个例子证明本段的中心论点 、解词:治学 启迪 、文中第句在文章结构上起作用。 、第句中的“学术”和“文化”两个词能否互换,为什么? 五、发问的精神 阅读第段: 、选段的论点是 、与“头脑自然会日益丰富”一句相照应的话是: 与“眼光自然会敏

5、锐”一句相照应的话是: 、“这样的人,古今中外有的是”这句话在文中所起的作用是: 、选文举了四位名人的事例来证明论点,属于论据。 阅读课文最后一段: 、“钥匙”指: 、本段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本段在全文的作用是 六、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 (一)作者 体裁是 (二)论证方式分为 和 ,本文从论证方式看属于 驳论的方法有 、 、 ,本文驳论的方法属于 1、文章题目是一个 句,有何作用 2、本文揭示了对方什么谬论?敌论的论据是什么?哪些语言具有讽刺性? 3、本文提出了什么样的论点?列举了哪些事例加以证明? 4、“我们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一句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5、课文中运用了哪些修辞方法?

6、(举例说明) 6、解词:前仆后继 玄虚 诓骗 怀古伤今 为民请命 阅读课文15段,完成练习: 1、 选文中12段是引论部分,引出了对方什么样的论点?什么样的论据? 2、第一段中的句是 关系,对这三个事实作者是持 态度。 3、第35段是从揭示对方的 的虚假入手,进而揭示对方的 不能证明对方的 。(选填“论点”、“论据”、“论证”) 重点词句理解: 1、“脂粉”是指: 2、“筋骨和脊梁”是指: 3、“状元宰相”是指: 4、“地底下”是指: 七、短文两篇 作者 体裁 阅读论“基本属实”第5、6段,回答问题: 1、用“”线将第段分成三层: 2、从选段看“基本”二字应在什么情况下使用? 3、文中的“反之

7、”的“之”代: 4、第5段主要运用了 论证和 论证方法。 5、第5段中正面举例说明“基本”一词用法的句子是 ,从反面举例的句子是 。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句子是 6、解词:偃旗息鼓 精彩纷呈 八、枫桥夜泊新解质疑 解词:无懈可击 揆情度理 匠心独运 脍炙人口 望文生义 无可厚非 牵强附会 栖宿 九、故乡 (一)节选自 ,作者 文体 ,这种文体的三要素是 、 、 。课文以 为线索,按照 、 、 的内容组织材料。 (二)阅读第86段至文末: 1、解词:一气 隔膜 2、文中三个“辛苦”的含义依次是 3、文中“我知道我在走我的路”是指一条什么样的路? 4、“他们应该有新的生活,为我们所未经生活过的”一句中

8、的两个“生活”的词性分别是 5、文末再写“神异的图画”的原因是什么? 6、课文最后两句话的含义是什么? (三)比较阅读:P86第6段(甲文)和P86第2段(乙文) 、甲乙两段文字描写人物主要运用了 描写方法。 、为了突出人物形象,两段文字运用了写作手法。 、简要概括少年闰土和中年闰土的形象,试比较他们的变化,并分析造成这种变化的社会因素是什么? 、乙文中表现我刚见闰土时矛盾心理的句子是: 、“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这句话运用了修辞方法,其中“厚障壁”在文中是指: 十、我的叔叔于勒 (一)节选自 ,作者是 国的 ,体裁是 (二)本文的主人公是 ,主人公的形象点是 ,文章的主要线索是

9、(三)小说的情节一般包括四个环节: 、 、 、 。 请用一个短语概括这篇小说的高潮部分: (四)找出文中的两处景物描写,并分析其作用。 (五)对比阅读P94第15段和P98第46段: 、选文运用写作手法,突出了菲利普夫妇的性格特点。 、选文最后一段在塑造“母亲”这一形象时运用的描写方法有 、“要是被那个讨饭的认出来,这船上可就热闹了”中“热闹”一词的本意是 ,在文中的含义是 、文章通过菲利普夫妇对于勒的态度变化,揭示了当时怎样的社会现实? (六)阅读98“我看了看他的手”文末。 、“狼狈不堪”的意思是: 、听说“我给了于勒10个铜子小费”后,母亲吓了一跳的原因是: 、“这是我的叔叔,父亲的弟弟

10、,我的亲叔叔”一句表现了“我”什么样的心理? 、选文对我主要进行了、描写,突出了“我”、的性格。 十一、麦琪的礼物 (一)作者是 , 国人,体裁是,主题是: (二)阅读107第段,回答问题: 、注音:圣诞()恍惚() 、解词:绞尽脑汁相形见绌 晦涩 、杰姆看到德拉没有长发以后,为什么有“近乎白痴”的神情? 、德拉的话表现了她对丈夫什么样的感情? 、杰姆“把德拉搂在怀里”意味着什么? 十二、始得西山宴游记 (一)作者是,朝文学家。 (二)阅读课文第段,完成练习: 、划分层次: 、选段运用和的写法,突出了西山的特点,表现了作者的情怀。 、默写并翻译句子: 悠悠乎,洋洋乎 、解词:箕踞:培土娄 冥合

11、 异 颓然 际 就 向志 、文中紧扣题目“始得”二字,又昭示本篇为“永州八记”这首的一句话是: 、表现作者登临西山时神恬漠、泯忘物我的感受的句子有: 7、请分析“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不与培土娄 为类”一句,在文中有哪两层意思? 十三、醉翁亭记 (一)本文的作者是,他是时的家、家 “唐宋八大家”之一。 (二)阅读课文第、段,回答问题: 、注音解词:伛偻( ) 弈()觥() 暝()负芳竹 、默写描写春季、秋季景色的句子:春:秋: 、翻译描写朝暮之景的句子: 、“若夫”的意思是,它在文章结构中所起的作用是 、选文第一段中有一个季节的景象,可用一个成语加以归纳,这个成语是 它的含义是: 、选文第二段描绘

12、了四副画面,其中以为主,体现了太守的政治理想。 、归纳“而”字的用法。 十三、孟子二章 (一)体裁是,作者是,他是时代家的重要代表人物。 (二)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 , 文章论证天时不如地利,指出城小易攻的句子是 ,表明攻势之大的句子是:。 2、解词:池 兵革 至 畔 然而 以 是 域 威 亲戚 道 3、翻译: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故君子不战,战必胜矣 委而去之 4、用原文回答:本文阐述了“ ”是战争胜利的最重要的条件,要得“人和”必先“ ”。 5、第2段中攻城一方“环而攻之”的所凭借的条件是 ,其不能取胜的原因是: ;第3段守方所凭借的条件是 ,然而不能取胜的原因是: 。 (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