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大题精做16古代诗歌阅读词含解析新人教版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487758988 上传时间:2022-07-30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169.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大题精做16古代诗歌阅读词含解析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2022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大题精做16古代诗歌阅读词含解析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2022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大题精做16古代诗歌阅读词含解析新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2022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大题精做16古代诗歌阅读词含解析新人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2022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大题精做16古代诗歌阅读词含解析新人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2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大题精做16古代诗歌阅读词含解析新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大题精做16古代诗歌阅读词含解析新人教版(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2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大题精做16古代诗歌阅读词含解析新人教版【xx年高考江苏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问题。八声甘州辛弃疾夜读李广传,不能寐。因念晁楚老、杨民瞻约同居山间,戏用李广事,赋以寄之。故将军饮罢夜归来,长亭解雕鞍。恨灞陵醉尉,匆匆未识,桃李无言。射虎山横一骑,裂石响惊弦。落魄封侯事,岁晚田园。谁向桑麻杜曲,要短衣匹马,移住南山。看风流慷慨,谈笑过残年。汉开边、功名万里,甚当时、健者也曾闲。纱窗外、斜风细雨,一阵轻寒。注:晁楚老、杨民瞻:辛弃疾的友人。杜甫曲江三章其三:“自断此生休问天,杜曲幸有桑麻田,故将移住南山边。短衣匹马随李广,看射猛虎终残年。”此处化用杜诗。1本词上阕选取

2、了李广的哪些事迹?这样选材有什么表达效果? 【答案】第一问:灞陵受辱亭尉,射虎中石,功高难封侯。第二问:通过对这些事迹的提炼铺陈,营造了英雄晚景落魄的氛围,暗寓了作者有相似的境遇。2下阕寄寓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情感?请简要分析。 【答案】化用杜诗,回应朋友邀约同居山间的盛情,赞赏朋友的高风;借李广自比,表达了对南宋当局的不满;结句融情于景,抒写了壮志难酬的悲凉。一、【xx年福建省三明市普通高中毕业班质量检查】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12题。蝶恋花禹庙兰亭今古路陆 游禹庙兰亭今古路。一夜清霜,染尽湖边树。鹦鹉杯深君莫诉。他时相遇知何处。冉冉年华留不住。镜里朱颜,毕竟消磨去。一句丁宁君记取。神仙须是闲

3、人做。 【注】禹庙:祭祀夏王大禹的庙宇;兰亭:魏晋风流朝圣地、书法圣地。李白襄阳歌:“鸬鹚杓,鹦鹉杯。百年三万六千日,一日须倾三百杯。”1下面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禹庙兰亭今古路”意指通往禹庙、兰亭的路从古到今只有一条,借此抒发怀古幽思的凭吊之情。B“一夜清霜”两句描绘出寒夜冷霜弥漫湖边树林的景象,营造出凄清孤寂的氛围,蕴含着诗人的无尽感伤。C“鹦鹉杯”化用李白襄阳歌中的诗句,蕴含“一日须倾三百杯”之意,并借之留给读者联想的空间。D“镜里朱颜,毕竟消磨去”中“毕竟”二字点明时光飞逝,美好年华难以留住,容颜终究要走向衰老。E结尾两句用语虽然平易,却含不尽之意,表现出诗人对惬意自

4、在、悠闲自得的神仙生活的向往之情。【答案】AE【解析】A项,“意指通往禹庙、兰亭的路从古到今只有一条”理解有误。E项,对诗句的情感理解有误。2词人的愁情未曾说破,读来却自然生愁,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 【答案】借说禹庙、兰亭所寄寓的功成名就、风流潇洒历来是人们所追崇的情结,暗含自身夙愿不济的感慨;借言及时行乐的劝酒之词,实表诗人重逢难料的离别之痛;借称闲人方可为神仙,直指诗人难以超脱,郁结于心、难以平复的烦闷。二、【xx届广西南宁市高三第二次模拟】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34题。满庭芳夏日溧水无想山作周邦彦凤老莺雏,雨肥梅子,午阴嘉树清圆。地卑山近,衣润费炉烟。人静乌鸢自乐,小桥外、新绿溅溅。凭阑

5、久,黄芦苦竹,拟泛九江船。 年年,如社燕,飘流瀚海,来寄修椽。且莫思身外,长近尊前。憔悴江南倦客,不堪听、急管繁弦。歌筵畔,先安簟枕,容我醉时眠。【注】此词乃作者被外放任溧水县令期间在无想山消夏时所作。溅溅:流水声。社燕:即燕子,春社时飞来,秋社时飞走。尊,通“樽”,酒杯。3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凤老莺雏”三句,写夏初风物,取景典型,饶有特点,给人成熟饱满之感。B乌鸢乐、溪水喧,作者笔下的景物蕴含活力,呈现出清新、自然、美好之态。C“黄芦苦竹,拟泛九江船”句是说遍地黄芦苦竹,自己仿佛遭贬的柳宗元泛舟九江边。D“且莫思身外,长近尊前”句有暂时抛开个人荣辱,向酒杯中找寻

6、寄托的意味。E“歌筵畔”三句,写在弦歌与美酒中意欲醉眠,表现出渴望归隐的决绝态度。【答案】CE【解析】C项,“自己仿佛遭贬的柳宗元泛舟九江边”理解有误。E项,渴望归隐”理解有误。4这首词的下片和晏殊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的下片都写了“燕”,请分析“燕”在这两首词中分别运用的表现手法及抒发的感情。 【答案】周邦彦的词运用了比喻的手法(或类比、托物寄情、借物抒情等),将自己比作来往无定、寄人檐下的社燕,传达出长期宦海漂泊、无从把握自身命运的疲倦感。(或答:周邦彦的词运用了托物寄情的手法,借社燕来往无定、寄人檐下等特点,寄托了自己对长期宦海漂泊、无从把握自身命运的疲倦生涯的感慨。)晏殊的词运用了联

7、想的手法(或比喻等),燕子秋去春回,不忘旧巢,当诗人词人们看到一年又一年的燕子, 联想到周围人事的变化,不由得产生物是人非、世事无常的感慨。(或答:晏殊的词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将“燕归”比喻美好事物的出现,落花去了,燕子回归,一种美好事物的消逝,一定会有另外一种美好事物的诞生,表达词人不必为逝去的美好而伤感,它的逝去恰恰带来了美好的新生的豁然心态。)(答案不唯一,只要合情合理即可)【解析】本题是一道对比阅读试题,考生要注意结合题干的问题作答,分别从手法和情感上对比。三、【xx届河北省石家庄市第二中学高三下学期零模测试】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56题。水调歌头赋三门津【金】元好问黄河九天上,人鬼瞰重关

8、。长风怒卷高浪,飞洒日光寒。峻似吕梁千仞,壮似钱塘八月,直下洗尘寰。万象入横溃,依旧一峰闲。仰危巢,双鹄过,杳难攀。人间此险何用,万古秘神奸。不用燃犀下照,未必佽飞强射,有力障狂澜。唤取骑鲸客,挝鼓过银山。【注】人鬼:指三峡中的南鬼门和北人门。一峰:指黄河中的砥柱山。骑鲸客:指李白。陆游长歌行:“人生不作安期生,醉入东海骑长鲸。”李东阳李太白:“人间未有飞腾地,老去骑鲸却上天。”5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A本词起首句“黄河九天上”与李白诗“黄河之水天上来”所造之境极为相似。其后三句,写黄河之长、黄河之险。B“峻似吕梁千仞,壮似钱塘八月”连用两个比喻,形象具体地描绘出黄河水浪之高,

9、高过千仞;水浪之急,可比钱塘怒潮。高险,壮观,形神兼备。C“仰危巢,双鹄过,杳难攀”三句,反用苏轼后赤壁赋“攀栖鹘之危巢”句意,其中“危”即“危险”之意,可谓一字传神,突出了砥柱山之高峻艰险。D上阕写景按空间方位顺序:由近及远,从低到高,富有层次。描写方法:虚实结合,动静掩衬,相映成趣。E就全词而言,写景、抒情、议论融为一体。诗人既写出了三门津雄险的气势,又融进了自己的人生体验;景物雄伟壮阔,感慨亦激愤难平。【答案】CD【解析】C项,“反用”错误,D项,应是“由远及近”。6词的下阕最后两句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情感?是怎样表达的?请简要分析。 【答案】词人借用典故,表达那不可抑制的昂扬向上、积极进取

10、的壮志豪情。三门津奇伟峻壮,险恶无比,作者借“骑鲸客”的典故表达只有唤取像李白那样漫游江海的骑鲸豪客,才能击着鼓,稳渡波涛如银山般叠起的三门津水。笔酣墨饱,纵抒豪情。四、【xx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第一中学高三4月模拟】阅读下面这首明词,完成78题。苏武慢江亭远眺韩守益地涌岷峨,天开巫峡,江势西来百折。击楫中流,投鞭思济,多少昔时豪杰。鹤渚沙明,鸥滩雪净,小艇鸣榔初歇。喜凭阑、握手危亭,偏称诗心澄彻。还记取、王粲楼前,吕岩矶外,别样水光山色。烟霞仙馆,金碧浮图,尽属楚南奇绝。紫云箫待,绿醑杯停,咫尺良宵明月。拚高歌、一曲清词,遍彻冯夷宫阙。【注】岷峨:指岷山和峨眉山,古人认为它们是长江的发源地。

11、击楫中流:典出晋书祖逖传:“(祖逖)中流击楫而誓曰: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复济者,有如大江!”投鞭思济:典出晋书苻坚载记。苻坚将要攻打晋国,石越谏曰:“(晋)国有长江之险,朝无昏贰之衅。未宜动师。”坚曰:“以吾之众旅,投鞭于江,足断其流!”鸣榔:古代捕鱼用长木叩击船舷以惊赶鱼群。绿醑:绿酒。醑,指美酒。冯夷:水神名。7下列对本词的埋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词中前三句写出了长江从岷山、峨眉山深处喷涌而出,一路劈山开岭贯穿巫峡,在崇山峻岭中迂曲奔流、千回百折的雄奇壮丽场景。B上片提到的两个典故都与眼前的长江有关,“多少昔时豪杰”更是表现了作者对昔日英雄人物的无限怀念之情,对自己功业未就的感慨悲叹之意。C壮观的长江美景往往使人心胸开阔,上片表达出词人坦荡宽阔的胸襟和超脱不羁的个性,也有年华老去,内心如水般澄澈之意。D词人在下片写到烟霞缭绕的道观、金碧辉煌的佛寺,景中自含唐代诗人杜牧笔下“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的意境。E结尾“拚高歌、一曲清词,遍彻冯夷宫阙”,表面是写对景物畅饮抒怀,实际深含虽地处偏远,也要把自己的政见(“一曲清词”)上呈朝廷(“冯夷宫阙”)的决心。【答案】BC8词的上片写景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请结合词句简要分析。 【答案】动静结合。作者先写动景“地涌”“天开”,后写静景“鹤渚”“鸥滩”,构成一幅雄奇壮丽的画面。由远及近。由远来之“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