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冀教版下册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专项过关题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487755062 上传时间:2023-04-02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4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六年级冀教版下册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专项过关题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六年级冀教版下册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专项过关题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六年级冀教版下册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专项过关题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六年级冀教版下册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专项过关题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六年级冀教版下册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专项过关题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六年级冀教版下册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专项过关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年级冀教版下册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专项过关题(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六年级冀教版下册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专项过关题班级:_ 姓名:_ 时间:_1. 阅读理解。孟母三迁孟子幼时,其舍近墓,常嬉为墓间之事。其母曰:“此非吾所以处吾子也。”遂迁居市旁,孟子又嬉为贾人炫卖之事。其母曰:“此又非吾所以处吾子也。”复徙居学宫之旁。孟子乃嬉为俎豆揖让进退之事,其母曰:“此可以处吾子矣。”遂居焉。(注释)所以:用来。处吾子:安顿儿子的地方。贾人:商人。学宫:学含。揖让进退:在朝廷上鞠躬行礼及进退的礼制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1)其舍近墓舍:_。(2)遂居焉居:_。(3)遂迁居市旁迁:_。(4)此可以处吾子矣处:_。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孟子幼时,其舍近,常嬉为墓间

2、之事。_(2)此可以处吾子矣。_3本文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_2.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伯牙鼓琴伯牙鼓琴,钟子期听之。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钟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钟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钟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1解释下列加点字词。(1)伯牙鼓琴:_(2)伯牙破琴绝弦:_(3)志在太山:_(4)汤汤乎若流水:_2用自己的话说说文中画“”句子的意思。_3伯牙为什么“终身不复鼓琴”?( )A.因为他已经把琴摔了,无琴可弹。B.因为他觉得世界上再也找不到知音了。C.因为他觉得世界上已经没有配得上听他弹琴的人了。D.

3、因为他太悲伤了,每次弹琴都控制不住自己。4“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是一幅怎样的画面?请你发挥想象写一写,体会伯牙琴艺的高超。_3. 课内阅读。两小儿辩日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一儿曰:“我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孔子不能决也。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1本文主要通过_描写来表现人物,展开故事情节。2对画线的句子理解正确的是()A.一个孩子认为太阳刚出来时离人远,中午离人近;另一个孩子认为太阳刚出

4、来时离人近,中午离人远。B.一个孩子认为太阳刚出来时离人近,中午离人远;另一个孩子认为太阳刚出来时离人远,中午离人近。3两个小孩分别是从_和_看问题的。4“孰为汝多知乎?”你觉得这能怪孔子吗?这说明了什么?_4. 课内阅读。(选文一)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锺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选文二)我于是日日盼望新年,新年到,闰土也就到了。好容易到了年末,有一日,母亲告诉我,闰土来了,我便飞跑地去看。他正在厨房里,紫色的圆脸,头戴一顶小毡帽,颈上套一

5、个明晃晃的银项圈,这可见他的父亲十分爱他,怕他死去,所以在神佛面前许下愿心,用圈子将他套住了。他见人很怕羞,只是不怕我,没有旁人的时候,便和我说话,于是不到半日,我们便熟识了。1解释(选文一)中加点的词语。鼓:_ 善哉:_ 少选:_ 足:_2读(选文一),用“”画出表明锺子期听懂了伯牙的琴声的句子;用“”画出表现伯牙推动知音后悲痛欲绝的心情的句子。3读(选文二),用“”画出描写闰土外貌的句子,从闰土的外貌中,你看出闰土是一个的孩子;用“”画出叙写闰土和“我”一见如故的句子;这些词语准确地写出了“我”急切在想见到闰土的心情。4出自(选文一)的成语是_;(选文二)写了“我”与闰土_的情景。5这两段

6、选文的共同话题是_,请你以此写一排比句。_5. 阅读伯牙鼓琴,回答问题。伯牙鼓琴,钟子期听之。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钟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钟子期又曰:“善截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 钟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1伯牙绝弦这篇文章告诉我们真正了解自己的人叫“_”,用“_”比喻知音难觅或乐曲高妙。2为文中的“善”选择正确的解释,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入括号内。a赞叹b擅长、善于“善鼓琴”中的“善”是(_)的意思。“善哉”中的“善”表示(_)之义。3根据文中第2、3两句仿写句子。伯牙鼓琴,志在明月,钟子期曰:“善哉乎鼓琴,_”。伯牙鼓琴,

7、志在_,钟子期曰:“善哉乎鼓琴,_。”4伯牙绝弦是因为_。(原文回答)5面对如此伤心、绝望的伯牙,我想说:_。6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善听者可以说是善听者的知音。请写出一句关于知音知己的诗句或名言名句。_6. 小古文阅读。画龙点睛张僧繇于金陵安乐寺,画四龙于壁,不点睛。每曰:“点之即飞去。”人以为诞,固请点之。须臾,雷电破壁,二龙乘云腾去上天。二龙未点眼者皆在。(注释)张僧繇:中国古代著名画家。金陵:今江苏南京市。每:常常。以为:认为。诞:荒唐。须臾:一会儿。破:击破。1金陵安乐寺墙壁上的龙不点睛的原因是( )A.“画四龙于壁”B.“点之即飞去”C.“二龙乘云腾去上天”D.“未点眼者皆在”2

8、文中画“”的句子说明了( )A.画上眼睛的龙非常吓人。B.两条龙飞向天空的速度非常快。C.雷电非常厉害,一下子就把墙壁击破。D.画家张僧繇的绘画技艺十分高超。3下面对“画龙点睛”这个成语的比喻义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形容龙是一种很有灵性的动物,画得太像就会飞走。B.形容画家绘画技巧非常高明,画得就像真的一样。C.作文或说话时在关键地方加上精辟的语句,使内容更加生动传神。D.说明画龙不能画眼睛,画眼睛就会变成真龙飞走。4下面选项中与“画龙点睛”这个成语不同类的一项是( )A.余音绕梁B.栩栩如生C.妙笔生花D.笔走龙蛇7. 阅读文言文执竿入城,完成后面的习题。执竿入城鲁有执长竿入城门者,初竖

9、执之不可入横执之亦不可入计无所出。俄有老父至,曰:“吾非圣人,但见事多矣!何不以锯中截而入?”遂依而截之。世之愚,莫之及也。(注释)鲁:鲁国。俄:不一会儿。遂:于是,就。1用“/”给下面的句子划出停顿。初 竖 执 之 不 可 入 横 执 之 亦 不 可 入 计 无 所 出2给句子中的“之”选择正确的解释。之:的;代词,代指长竿;代词,代指那个“执长竿入城门者。”遂依而截之(_)世之愚(_)莫之及也(_)3将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用自己的话写出来。_4下面哪个成语跟这个故事的寓意最贴近?( )A.南辕北辙B.亡羊补牢C.守株待兔D.刻舟求剑8. 文言文阅读。子罕弗受玉宋人或得玉,献之子罕,子罕弗受。

10、献玉者日:“以示玉人,玉人以为宝也,故敢献之”。子罕曰:“我以不贪为宝,尔以玉为宝,若以与我,皆丧宝也,不若人有其宝。”选自左传(注释)子罕:人名。或:有人。玉人:雕琢玉器的工匠。宝:指珍贵的东西。敢:表敬辞。尔:你。若以与我:如果把它给我。人:各人。(阅读训练)1解释加点字。(1)子罕弗受 弗:_(2)故敢献 故:_(3)若以与我 若:_(4)皆丧宝也 丧:_2把下面的句子译为现代文。我以不贪为宝,尔以玉为宝,若以与我,皆丧宝也,不若人有其宝。_3你觉得子罕是一个_。9. 阅读学弈,回答问题。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

11、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1朗读“为是其智弗若与”应该读出(_)的语气。朗读“曰:非然也”应该读出(_)的语气。A疑问 B反问 C否定 D肯定2用“_”在文中画出描写两个学生学习状态的句子。3读完这个故事,你受到怎样的启示?_10. 阅读小古文并按要求完成习题。王戎不取道旁李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注释王戎:西晋人,曾做尚书令、司徒等官。诸小儿:许多小孩。游:游玩。走:跑。信然:的确如此。1王戎“不动”的理由是( )A.他跑不快。B.不是自己家的东西他不取。C.他认为在路边的树上有这么多李子,这李子一定是苦的。2这个小故事给你的启发是:_11. 课内阅读。两小儿辩日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习题/试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