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与教学论》书评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487706266 上传时间:2023-08-04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4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课程与教学论》书评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课程与教学论》书评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课程与教学论》书评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课程与教学论》书评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课程与教学论》书评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课程与教学论》书评》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课程与教学论》书评(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宁夏大学硕士生考试考查卷面纸20152016学年度第 1学期姓 名 韩步乾 学 号 03150212 院(所、部) 教育学院 年 级 2015级 专 业 教育管理 研究方向 教育管理 课 程课程与教学论 考试方式 论 文 主考教师评语成绩 主考教师签名: 201 年 月 日 课程与教学论书评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与实施,我们广大教师也面临新的挑战,它意味着我们对培养目标的变化、课程结构的调整、课程实施与教学改革、教材改革、教师教学行为变化及学生学习方式的变化等多方面进行改革。作为一名一线教师,在新课程的教学中,我一方面体会到了课程改革对课堂、对教师、对学生的冲击,另一方面也存在一定的困惑。

2、由此,我在上研究生的这段时间里,在马志颖老师的推荐下,我研读了东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马云鹏教授主编课程与教学论一书。全书结合当今世界各国课程与教学改革的现状与趋势,将课程与教学联合起来作为一个有机整体加以论述,旨在让所有中小学教师都了解课程与教学改革的基本思想,在教学实践中开拓眼界、拓宽思路,提高自己的教育专业修养,充分发挥创造性。同时,许多事实都表明,“观念一变天地宽”!一位西方学者说:“观念本身是有力量的,它可以或快或慢地改变社会现实。”思想、观念之于教育,就是灵魂,没有思想观念的教育,就是没有灵魂的教育。我们很多一线教师对此尚无清醒、紧迫的认识,认为理论、观念的东西太“虚”了,我们是做

3、实际工作的,要来“实”的,要上课、补课,要升学率,什么理论、观念,那都是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的人的事。其实非也!可以说,教师有什么样的教育观、学生观、人才观、质量观、效益观、发展观、评价观,将直接决定着他们的教育行为、课堂行为,从而也就决定了培养质量。我反复翻阅了课程与教学论全书共有十七章,由于篇幅较长大致可分五部分,第一部分针对课程与教学的概念、关系、教学与课程的理论基础、历史演变以及主要的流派进行了介绍,通过这一部分,我对课程与教学的过去以及基本现状有了一个大概的了解和认识 。第二部分介绍了后现代主义的课程理念以及后现代主义教学理念,“后现代主义”这个概念最早出现在艺术中,随后出现在哲学中,

4、是一个庞大的思想流派。读完这部分之后,我总的感觉后现代主义的课程与教学观就是强调“人”,强调重视学生,重视学生自我意识的提高以及自主构建。本部分最吸引我的就是后现代主义的教学评价观,后现代主义强调评价的多元化,认为每个学习者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教学不能用统一的尺度去衡量学生的学习水平,因此,后现代主义的评价观强调评价标准的模糊性、动态性和复杂性。第三部分介绍的全部都是课程与教学的基础的理论,由于所包含的章节非常多,因此在这里,我不想引用太多的书本上的语言,我认为这一部分是对整个教学和课程实施的每一个环节做系统介绍,读完之后,使我明白了当一名教师如何教学,如何去实施课程的问题。第四部分介绍了无意

5、识教学理论的构建研究发展过程,在这一部分中重点提到了课程内隐学习的机制,他介绍了四方面相关分析论述,最终得出内隐学习的本质特征:自动型、抽象性、理解性和知识的合用性。这在课程与教学活动中应用的比较广泛,同时还介绍了无意识教学理论的一般认知,强调无意识是一种客观存在的心理现象,它与意识的相互作用、辩证转化和有机统一构成了认得心理全貌。所以作为教师我们要在教学过程中把课程与教学结合起来认知。第五部分是对我国课程改革的回顾,以及未来的展望,第十七章介绍了外国(资本主义强国)的课程与教学改革的情况。我个人认为我们应该向日本看齐,日本在1987年提出了培养学生创造力、思维能力、判断能力和表达能力,这一点

6、直到今天我们才开始做,我们与日本同处亚洲,从文化角度来说,都是大中华文化区,拥有比较多的相似性,借鉴意义更大一些。目前我国正在实施课程与教学的改革,要有效的教学就必须要:一、对课程实施本质的认识课程实施内涵是教学,只有当教师在课程方案的基础上进行教学,课程才可能得以实施。教学与课程是内在统一的。 “课程实质上就是实践状态的教育,课程实施实际上就是教学”;“教学过程就是课程计划的实施过程”。由于20世纪西方教育研究领域多以课程研究为主,而我国教育研究则是教学论优于课程论,因此在某种程度上20世纪的教育研究似乎是以课程与教学分离为特征。课程实施就是教学的观点试图整合课程论与教学论,解决课程与教学分

7、离的困境。二、重视影响课程实施的因素通过书中学习得知,关于影响课程实施因素的研究成果,可以影响课程实施的因素归纳为实施的对象、实施的主体、文化背景三个方面。课程实施的主体,主要为教师、学生和校长,另外还可能包括各类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社会人士和其他专业人员,如在我国的新课程实施中,有许多的专家到课程改革实验区进行指导,参与这一进程。在这里,我首先对教师、学生和校长对课程实施的影响进行分析。我认为这是最主要的影响作用,其中我认为教师是取到最主要的作用,因为教师是课程的实施主体。教师是直接的课程实施者, 教师参与课程实施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对课程实施的成败起着重要作用。任何课程理论与方案,都需要教师的充

8、分理解和转化,才能被合理有效地运用于教学实践,体现其理论与实践价值。可以说,没有教师积极主动的参与,课程改革就难以获得期望的结果。第二个作用就是学生作为课程实施的重要参与者和一种重要的课程资源,他们对于课程实施进程的影响也受到愈来愈多的关注。学生对于课程方案的态度同样也影响着课程实施。每一位学生可能都有着不同的人生规划和学习目标,对于课程改革,他们可能有着与课程专家或教师不同的理解。第三个影响作用的校长是学校课程实施的领导者,他们对于课程改革影响正成为许多课程学者研究的热点。校长的影响实际上涉及了课程实施的方方面面:(1)根据新的课程方案,协调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规划学校的具体实施的

9、课程方案。(2)选择或自主开发实施的课程内容(教材)。(3)课程实施规章制度的制定,如教师的任课程情况、课时安排,课程的实施步骤等。(4)提供思想与物质方面的支持。校长是激发教师群体动力的关键,能够给予教师实施新课程思想上的支持;校长重视课程实施,有助于解决课程实施所需的设备、材料、空间和时间,给予课程实施物质上的支持。(5)处理好有争议的课程问题。(6)组织学校文化的建设,课程的成功实施离不开学校合作性文化的建设,离不开教师与校长或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三、总结课程实施的策略和模式书本上我得知我国在这方面还没有任何模式因为国内对课程实施策略和模式的研究起步较晚,基本上处于借鉴国外相关研究的水

10、平上。在通过学习,我分析其中较有代表性的研究进行比较。对于课程实施策略基本上可分为三种类型:自上而下策略,自下而上策略和中间策略。自上而下策略主张课程变革由国家或地方一级的教育机构发起,通过行政命令的方式自上而下的推行改革。自下而上策略主张课程变革由教师为主发起,通过教师探索学校中存在的问题来进行改革。中间策略主张由学校发起变革,通过学校向内外拓展进行课程改革。这一策略认为学校是发起改革最适当的机构,学校应成为课程实施的主体:一方面学校可以联合校外人士推广课程改革;另一方面学校可以创造有利条件发动教师参与变革。中间策略也被称为从中间向上策略。我更倾向于中间策略。四、思考我国新课改背景下的课程实

11、施通过对课程实施的本质和取向及其影响的学习,让我产生了对我国新课改背景下的课程实施的思考。目前我国的新课程实施处于实践或最初使用的第二阶段。第一阶段是做出使用课程方案的决定,是课程采用阶段,亦称“发起”或“动员”阶段;第三阶段是常规化或制度化阶段。处于这一阶段主要是因为课程实施对象、实施主体和文化背景影响了课程实施。首先必须重视教师的状况,新课程的实施显然意识到了教师对于课程改革的重要性。在每一地区推行课程之前,必先对教师进行培训。再次要看到学生的状况,相比较而言,这轮的新课程实施比以往几次教育改革都要重视学生的需要,不仅在方案研制过程中,对学生进行调查访谈尊重学生的意见,还提出了“为了每位学

12、生的发展”的理念,把学生放在非常重要的位置。其次还要重视到校长的作用,校长对新课程实施的态度相当重要,他们不但可以影响教育组织的环境,而且可对参与改革的教师起到支持作用。如果教师认为校长不支持课程改革的话,那么改革在这所学校就难以取得成效。我国特有的文化背景也是制约着课程实施的重要因素,因为我国是一个具有五千年文明史的国家,儒家文化中的“出世”与“进取”观念源远流长,将教育视为社会升迁的主要手段的思想根深蒂固,如果说这种思想在以往是以“学而优则仕”的方式表现出来话,那么,在今天则以千军万马考大学的方式展现出来。家长和许多社会人士更为注重的是教育的功利性价值而非个性发展的人文价值。而我国目前实行

13、的招生政策改革相对滞后于新课程,教育评价手段之一的选拔性的知识考试在短期内仍是一把“尚方宝剑”。此外,我国当前经济发展的整体水平处于一个较低的阶段,国家对教育的投入尚未达到理想的要求,尤其是一些经济不发达的地区,教育的投入仍远不能支持教育发展的需要。而以素质教育为核心的新课程实施对人力、物力资源的要求都比较高,不仅要求实施人员具有相应的素质,还要有坚实的经济基础。五、 完善我国新课改背景下的课程实施的对策通过对影响我国新课程实施因素的以上分析,我认为新课改要得到合理有效地实施,需要做好四方面的努力。1、加强对新课改实施过程的研究,加强对新课程实施的理论与实践研究不仅有利于丰富我国的课程理论水平

14、,也有利于有的放矢,及时地发现和解决课程实施中出现的问题。2、加大经费投入,完善新课程实施的配套设施建设。课程改革的实施需要多方面的保障,特别是经费问题。虽然不少地方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已经付出很大的努力,但投入仍不平衡,特别是农村的学校,经费问题尤其突出。相当一部分学校的配套设施跟不上课程推进的速度,比如,新课程加强了信息技术的学习,需要学校就配备相应的计算机和其他设备,实际上许多农村学校在没有加大经费投入的情况下是难以做到这一点。这样一来,某些计算机课不过是形同虚设,成为了学生的自习课。另据了解,我国的近几年教育投入并没有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而增加,这也影响了新课程实施的经费保障。因此,加大政

15、府对于新课程改革的经费投入不仅是必要的,也是切实可行的。 3、加强沟通与对话,重视课程实施主体的影响。课程实施是一项整体行动,只有达成对课程方案的一致理解,形成改革的共识,课程实施才能有效开展。顺利有效地实施新课程必须加强课程规划人员与课程实施者、教育行政领导与校长、校长与教师、教师与学生、教师与家长等的沟通;重视课程实施主体对于课程改革的影响。特别要重视学生在课程实施中的作用,关心学生的需要和人生期望。4、减轻教师负担,构建良好的学校文化环境。目前,大部分的教师仍是处在升学率的压力下进行课程改革,特别是高中教师。新课程的实施应尽快建立旨在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的发展性教学、评价体系,改变以考试成绩作为衡量教师专业水平的唯一标准的状况,减轻教师的心理负担。只有做到这些我国的新课改一定会取得相当大的成效的。这就是我对课程与教学论这本书的认知,一本指导实施课改的好书,通过对本书的学习能够系统的理解,掌握课程与教学论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概念,提升我们教育工作者的理论水平。同时还可以引导我们把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解决新课改下课程问题和教学问题的能力。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