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建立基层干部治庸治懒治散长效机制研究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487697221 上传时间:2023-08-20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探索建立基层干部治庸治懒治散长效机制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探索建立基层干部治庸治懒治散长效机制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探索建立基层干部治庸治懒治散长效机制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探索建立基层干部治庸治懒治散长效机制研究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探索建立基层干部治庸治懒治散长效机制研究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探索建立基层干部治庸治懒治散长效机制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探索建立基层干部治庸治懒治散长效机制研究(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探索建立基层干部治庸治懒治散长效机制研究 一、目前基层干部庸懒散问题的现状 随着我国的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精神物质方面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然而在追求的同时各种不良习性也随之涌现而出。这些现象也不免存在于我们党员干部队伍中。 (一)在思想观念上表现为自甘平庸。“庸”,主要体现在一些干部的理想信念动摇,缺乏正确的人生价值观,迷失了应为党和人民工作的理想信念。失去了“维序维权,助动发展”职责目标,逐渐形成“自甘平庸”的个人价值取向。具体表现为部分党员干部不愿争当先锋模范表率,一些中层干部不愿争当创新破难的表率,部分一般干部只求混日子,不求出成绩。失去了我们基层干部为地方经济发展做出

2、特别贡献的勇气和能力。 (二)在日常工作中表现为无所作为。“懒”主要体现在一些干部长期存在工作惰性,失去了应有的工作动力。在日常工作中,具体表现为部分领导干部缺乏主动的科学谋划和决断,一些中层干部缺乏主动完成工作任务的能动性,不愿主动创新处理一些较为复杂的问题,部分一般干部常常以我水平能力有限、身体不好,或干脆以我不会做、我做不好等各种理由,应付领导部署的工作,能推则推,能拖就拖,造成了我们服务质量不高、基础监管薄弱、维权效率不高等情况。 (三)在工作作风方面表现为自由散漫。“散”主要体现在一些干部不严守纪律,失去了应有的工作积极性。具体表现为部分领导干部迟到、早退,群众服务意识和服务态度差等

3、现象,造成了我们工作效率底下、群众意见大等情况。 二、基层干部懒庸散的成因 1、思想认识不到位。究其原因是一些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对“治懒治庸治散”作风建设的认识有一定的片面性,总认为抓经济建设是硬指标,抓作风建设是软指标;有人认为只要中心工作搞上去了,就一好百好,导致作风建设和“治懒治庸治散”与抓中心工作脱节,形成“两张皮”现象。从干部自身看,个别同志放松了对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改造,认为自己作风很好,加强作风建设是别人的事情,与自己关系不大,被动接受教育,成效不大。 2、制度落实不到位。在一些部门和单位政风行风建设之所以 效果不够明显,制度落实不到位是一个重要原因。一方面,虽然近年来

4、出台了许多规章制度和工作守则,但在制定出台这些规章制度中,有的单位没有结合实际,照搬照套,内容空泛,导致有的规章制度缺乏针对性和可操作性,降低了政风行风建设成效。另一方面,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些原来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和工作规则,逐步不能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需要,但一些单位没有及时进行删节、修订和完善。同时,从党员干部考核评价指标上来看,涉及政风行风建设的分值权重过小,指标设计不科学、弹性大,也致使有的处室和单位在政风行风建设上时间和精力投放不足,在工作方法上不对路,在工作措施上不得力,导致政风行风建设成效不够明显。 3、监督管理不到位。从党内监督来看,多个部门具备作风建设监督职能,但由于职责不明

5、确,责任不具体,措施不到位,工作没能形成合力,导致面上作风建设监管不到位。从党外监督来看,受思想观念、整体素质等多种因素影响,群众监督的渠道还不够宽、不够畅。从单位内部来看,作风建设监督机制不健全,对干部的评价比较原则,奖惩不到位。 三、基本对策 一是以治“庸”为切入点,解决“不会干”的问题。 始终抓住思想政治教育,把党员干部的思想统一起来,形成合力。不断激发干部的工作热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提高干部解决实际问题和为群众服务的能力,促进工作作风改进。要通过形式多样教育培训,不断开阔干部视野,拓宽干部知识面,提高干部的综合素质。我乡开展了创先争优“五勤五比”活动(即勤学习,比谁的党性提高快;勤

6、下村,比谁的解难本领高;勤履职,比谁的工作业绩大;勤服务,比谁的群众反映好;勤自律,比谁的廉洁作风强)。在“三送”活动,开展了“比谁走访的农户多、比谁收集的意见多、比谁解决的问题多、比谁的成果多”的“四比”活动,有效地解决了队员中存在的干与不干一个样、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的问题。 二、以治“懒”为关键点,解决“不愿干”的问题。一是实行“一线工作法”,解决党员干部中存在的懒惰思想。规定各单位负责人对乡党委、政府部署的中心工作要亲自挂帅,亲自谋划,靠前指挥,做到“工作在一线指挥,问题在一线解决,经验在一线总结”,扑倒身子,真抓实干,务求实效。窗口服务部门 认真抓好为民服务全程代理工作,限

7、时办结,不留尾巴,密切干群关系。全体机关工作人员经常深入下去,进村入户,一方面大力宣讲党和国家的强农惠农政策,为广大群众解难释疑,一方面帮助群众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困难和问题,为他们排忧解难。大力增强宗旨意识、服务意识。 二是整体推进机关内部管理规范化。没有严格的制度就没有管理和行为的规范,“治懒”的作风建设也就失去了保障。要着力形成以制度管人、管事的科学机制,着力建立完善几项具体实用的制度,如首问负责制、责任追究制、限期答复制、考勤制度、请销假制度等,以制度约束和规范干部的日常工作行为,让干部不能懒、不敢懒、不会懒。 三、以治“散”为着力点,解决“不肯干”的问题。 一是开展一次集中学习教育活动

8、。一方面,重点学习党员干部廉洁从政准则、关于进一步从严管理干部的意见和关于实行党政领导干部问责的暂行规定等文件;另一方面,开展问责案例警示教育活动,集中组织学习近年来各地发生的典型问责案例,各村、各单位要结合案例教育,开展以“谈认识、谈体会、谈教训、谈打算”“四谈”为主的心得体会交流活动。二是广泛开展谈心活动。领导班子成员按照分工安排,分别与乡干部和村干部一对一地谈心,重点围绕四个突出问题,认真了解干部的思想动态,掌握情况,帮助查找和解决问题,推动工作。三是建立和完善工作落实机制。以量化管理、考核有据、奖罚分明力促工作落实。建立和完善“三项制度”:建立岗位目标管理责任制。科学界定和细化各块工作

9、职责,做到任务明确到人、目标明确到位、责任明确到岗。建立项目踪负责制,跟踪项目做到:工作站位在一线、情况了解在一线、问题解决在一线、项目落地在一线、形象树立在一线。建立项目和重要工作限时办结制。对自已跟踪的项目,分管的工程,对照目标任务,列出任务单,排出“工期表”,细化到天,具体到人。四是加强干部作风锻炼。督促干部到基层和企业一线,了解基层、企业情况。为基层人民群众办好事、实事。为企业解忧济困。五是进一步规范办事程序和行为。以便民服务中心为平台,提高行政效能和公共服务质量。着力做好四项工作:执行各办公室专人坐班制度,保证每天各办公室有人全天候值班办事。规范各项政务的程序和要求,决不带“有色眼镜

10、”办事。限时办结制,各项 政务采取限时办结,提高办事效率。村一级要探索为村民服务的代理代办机制。六是建立完善责任追究制度。加大责任追究的力度,严格责任追究。通过“不落实的事”查“不落实的人”,通过处理“不落实的人”促“不落实的事”,对开展工作不力、服务态度不好、损害群众利益、群众反映强烈的人和事,一经发现,坚决查处,并视情作出纪律或组织处理,以教育和警示广大干部。对所属村、单位干部,因“落实不力、好人主义、趋利行政、精神散漫”等造成不良后果和社会影响的,要追究直接领导和上一级分管领导、主要领导的责任。 通过以上六种方式,有效解决了部分队员组织纪律观念淡薄、作风散漫、群众意识和服务态度差等问题,在队员中普遍形成了想干事、会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良好风气。 总之,要彻底解决基层干部“庸、懒、散”的作风问题,必须建立长效机制,由浅至深,潜移默化地改变。只要形成了良好的氛围,干部的作风就好了,老百姓办事就方便了、就快捷了,相应地新农村建设就能有序推进,社会保障就会不断完善,各项工作都会上一个新台阶。 第 3 页 共 5 页免责声明:图文来源于网络搜集,版权归原作者所以若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与本上传人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商业计划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