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训提纲05(有效课堂教学的基本策略)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487674417 上传时间:2023-03-12 格式:DOC 页数:22 大小:231.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培训提纲05(有效课堂教学的基本策略)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培训提纲05(有效课堂教学的基本策略)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培训提纲05(有效课堂教学的基本策略)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培训提纲05(有效课堂教学的基本策略)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培训提纲05(有效课堂教学的基本策略)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培训提纲05(有效课堂教学的基本策略)》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培训提纲05(有效课堂教学的基本策略)(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有效课堂教学的基本策略一、引子1、关键词:课堂;教学;有效;策略2、两个案例 案例1:一位数学教师对学生极为严格,他认为学生的数学学习较为肤浅,因此没有必要让学生自己在课堂中去探索与钻研。在他的课堂上,学生只需要跟着他的教学思路走就行了,也不需要什么创新。虽然学生在他的课堂上不活跃,但却可以屡次在考试中取得令其他班级羡慕的成绩。 案例2 :一位英语教师的教学极为活泼,她始终认为英语是一种交流的工具,是一种传播文化的手段,所以经常通过情境教学、对话教学等方式来组织课堂。课堂上学生学得很轻松,也具备较好的英语交际能力;教师也因其不断的教学创新在各种公开课中屡获大奖。但令教师与学生共同困惑的是,他们

2、班的成绩并不占优势,甚至还时不时落到年级的后面。3、引发的追问是不是有了教就有了学?是不是有教有学就有了发展?新课程背景下需要什么样的教?什么样的学?教学优劣的指标究竟是什么?怎样教才是有效的?我们今天如何做教师?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 4、案例分析 从单一指标或角度看,两位教师都是成功的,从有效教学及其策略来看,两种教学都有明显缺陷。教育规律本身是死的,教师的使命就是在课堂中把这些死的规律,运用到活的课堂教学中,通过教师与学生的互动,重新恢复它的生命力,并最终实现课堂活力。 所以:最“笨”的老师是苏格拉底大智若愚,最“懒”的老师是孔子愤悱启发。我们要学做一个“笨”老师,让学生更灵一些。学做一个

3、“懒”老师,让学生更勤一些。 5、背景资料(1)苏格拉底的“产婆术” (Socrates,前469-前399)苏格拉底的产婆术强调教育应是由内而外的,是将儿童心灵中的智慧不断引出、发展的过程,而不是由外而内的,不是注入、训练、铸造的过程。苏格拉底把产婆术贯穿于全部的教育活动之中。 苏格拉底的教学方法主要分为两个步骤:第一步是讽刺。他经常与各种人谈话,讨论人们感兴趣的人生问题。在与别人谈话时,装作自己什么也不懂,向别人请教,请别人发表意见。他这样做是为了引导人们发现自己认识中的矛盾,意识到自己思想的混乱,怀疑自己原有的知识,迫使自己积极思索,引求问题的答案。第二步是产婆术。这一步的作用是,在对方

4、发现自己认识的混乱并否定原有认识的基础上,引导他走上正确认识的道路,从而逐步得到真理性的认识,形成概念。一位名叫欧谛德谟的青年,一心想当政治家,为帮助这位青年认清正义与非正义问题,苏格拉底运用启发式方法和这位青年进行了下面的对话(以下皆是苏问,欧答):问:虚伪应归于哪一类?答:应归入非正义类。 问:偷盗、欺骗、奴役等应归入哪一类? 答:非正义类。 问:如果一个将军惩罚哪些极大地损害了其国家利益的敌人,并对他们加以奴役这能说是非正义吗? 答:不能。 问:如果他偷走了敌人的财物或在作战中欺骗了敌人,这种行为该怎么看呢? 答:这当然正确,但我指的是欺骗朋友。 苏格拉底:那好吧,我们就专门讨论朋友间的

5、问题。假如一位将军所统帅的军队已经丧失了士气,精神面临崩溃,他欺骗自己士兵说援军马上就到,从而鼓舞起斗志取得胜利,这种行为该如何理解?答:应算是正义的。 问:如果一个孩子有病不肯吃药,父亲骗他说药不苦、很好吃,哄他吃下去了,结果治好了病,这种行为该属于哪一类呢?答:应属于正义类。 苏格拉底仍不罢休又问:如果一个人发了疯,他的朋友怕他自杀,偷走了他的刀子和利器,这种偷盗行为是正义的吗? 答:是,他们也应属于这一类。 问:你不是认为朋友之间不能欺骗吗? 欧谛德谟:请允许我收回我刚才说过的话。 对话分析:从这一段生动的对话可以看出,苏格拉底启发式教学的特点是:抓住学生思维过程中的矛盾,启发诱导,层层

6、分析,步步深入,最后导出正确的结论。 (2)孔子的启发式教学孔子:“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论语 述而)。按宋代朱熹的解释:“愤者,心求通而未得之意;悱者,口欲言而未能之貌;启,谓开其意;发,谓达其辞。”可见,“愤”就是学生对某一问题正在积极思考,急于解决而又尚未搞通时的矛盾心理状态。这时教师应对学生思考问题的方法适时给以指导,以帮助学生开启思路,这就是“启”。“悱”是学生对某一问题已经有一段时间的思考,但尚未考虑成熟,处于想说又难以表达的另一种矛盾心理状态。这时教师应帮助学生明确思路,弄清事物的本质属性,然后用比较准确的语言表达出来,这就是“发”。(3)孔子启发式对话与苏格拉底启发式问答的异

7、同点同:第一,都是问题教学法;第二,都重视学生思维过程中的矛盾处理;第三,最终都由学生解决问题。正是这些把孔子启发式教学对话和苏格拉底启发式教学问答与单纯知识灌输的注入式教学区别开来。异:一是问题产生的主体不同;二是问题提出的主体不同;三是问题解决的阶段不同;四是问题解决的答案不同。孔子启发式教学对话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始至终处于主体与主动地位,教师从学生提出的问题出发,在学生有了强烈求知欲与表达欲时从旁边加以点拨,开其心智,让学生能举一反三、闻一知十,这正是孔子启发式教学对话不同于苏格拉底启发式教学问答的地方。 6、教学活动的逻辑必要条件引起学生学习的意向;明释学生所学的内容;

8、采用易于学生觉知的方式。教与学的宽度不同,教只是影响学的条件之一。学生不用教也能学,这就是学生自己教自己。何况,教师即使有能力教,倘若学生不注意,无动力,或认知准备不足,教也不一定能导致学。7、 有效教学的标准(1)学习共同体: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的创造性活动(2)语言发展:通过课程发展学生的语言,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3)情境性学习:教学联系学生真正的生活经验(4)挑战性教学:教学应具有挑战性,发展学生的认知思维(5)教育性对话:教师通过对话进行教学,特别是进行教育性对话二、解读课堂1、关于课、堂、课堂课:class;lesson; 试、实验、考核 班级授课、科目、教学时间 、课程、课堂堂:室、

9、房屋、殿堂、厅堂 课堂: 教与学活动的时空场所物理性质 师生对话与交流的社会舞台隐蔽的、深层的社会性2、描述课堂(教学) 课堂的特征:多维性:多种任务、事件与结果及交互作用,学生多种表现(如教师提问后的等待对不同学生的作用)同时性:同时发生众多事件(不一定能同时处理)即时性:教师需要快速的实时反应生成性:难以预料的公共课堂气氛(互动、生成)社会性:学生不是孤立个体,而是相互影响(合作分组与小组规模)历时性:遵守共同规范、约定俗成(教学风格)3、理解课堂(教学)传统观:教学组织形式;特殊的认识过程(意义建构);教学活动;促进学生身心发展(师生共同发展)的活动。信息观:信息传输、变换、储存、使用与

10、反馈;教师对教学信息的编码变换;制约信息传输的因素(信息特征、学生特征及相互协调);反馈系统的建立。社会观:课堂是一个微型社会; “班级”;师生交往过程新型“师生关系”。基于以上理解,课堂是:作为教学场所、教学环境;作为课堂教学活动本身;作为课程与教学活动的综合体(包括课堂实施、课程资源开发、教学活动、师生关系、教学环境等多种教育要素及其相互关系);作为学习型共同体(学习与生活)。 课堂是一个微型的学校组织,课堂是一个学习型共同体。4.传统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1)“教学”定义的演变在古代,无论中外,教师在教的过程中也在完善自身,教与学密不可分,很自然地相长统一。今天的教学理论中,教学的视野更为

11、关注学生个性的发展和完善,教学的目的是要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解决问题、学会交往、学会合作、学会自我调控以及具有社会责任感等等,人们对教学内涵的认识也更为丰富和完整。(2)教学的产生和语源略考教学在原始社会即已产生。传授和学习一定的生活经验,包括生产劳动经验和社会风俗习惯,亦即最初的知识和思想;也包括成人彼此之间以及老一辈和心声一代之间的传授和学习。这是一切社会生存和发展的绝对的必要条件之一,可以肯定,教学在原始社会就有了,否则就不能称为社会,但同样可以肯定,这时的教学跟生活本身是一回事。其特点是:自发而不自觉,带有偶然性和断续性而不经常,不连贯;远非定性的。在我国古代,早在商朝即公元前20世纪

12、前后,甲骨文中已经出现了“教”字。在西方,“教”字、“学”字和“教学”一词,早在希腊文中都有。无论中外,“教”的基本意义是传授,“学”的基本含义是仿效。“教学”的基本含义是传授和学习。 (3)“教学”的含义及教学思想的发展广义的教学:在这种理解下,教学已经不再是某些自发、零星、片面的影响,从内容到形式都体现出有目的、有领导、经常而全面的影响。这就区别于生活本身和一般的学习和自学。不过,这种教学还与“教育”一词通常表示的含义没有什么区别。在我国古代书籍中,在当今我国人民群众的语言词汇里,“教学”与“教育”两词是互相通用的。狭义的教学:这指的是教育的一部分和基本途径。通常所说的教学或教学的主要特征

13、表现的最典型的,就是这种教学。它已从教育概念中分化出来,已区别于教育的其他内容和形式,如家庭教育、幼儿园教育、生产劳动教育、社会教育等等。它以传授和学习知识技能为主要内容,它对学生的身心多方面影响都是紧紧结合传授和学习来进行的。 到了近代,随着社会文化、学校教育性质以及学生学习要求的变化,夸美纽斯、赫尔巴特等教育家提出了系统的教学思想,主张教师与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有着不同的任务和行为,教与学被分别对待,更加强调教科书,强调教师如何教(“三中心”) 19世纪末20世纪初以来,世界经济、政治与文化发生了迅速变化,人们对教学的认识也在变化。教学研究更多与心理学结合起来,教学重心开始偏向学,如学习规律、

14、学习心理,因而教与学的内在关系逐渐被全面认识。(4)背景资料杜威简介:1859年杜威出生佛蒙特州的一个良好的家庭。他曾就读于佛蒙特州立大学和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后来在密执安州立大学和其它享有盛名的学校教学。1899年,他出版了学校与社会一书,大力提倡实践教育。他在中国、日本和苏联进行实地调查后,更是赞赏与劳动相结合的学习。1916年杜威发表了民主主义与教育,这部经典巨著标志着教育的一个新时期的开端,创立了实用主义教育哲学体系。他的经验与自然(1925)一书阐述了他的实用主义哲学观点。 老“三中心”与新“三中心” 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创立了教育的“三中心”原则,即“学校以课堂为中心,课堂以教师为中

15、心,教师以课本为中心”。从此,西方的学校教育步入了传统教育之路。我们称之为老“三中心”。 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在民主主义教育中提出了教育的三中心原则,即“以生活为中心、以儿童为中心、以活动为中心”。我们称之为新“三中心”。 (5)启示杜威实用主义教育观在课程改革中的运用 启示一:现实需要催生课程改革 教育必须与生活实践相结合。 教育应当重视和培养儿童的创造性。 教学应根据儿童实际,运用科学有效的方法。 初等教育应当把培养儿童好奇心、好问心和探索心等习惯作为主要任务。 教育应以儿童为中心,教师只是引导者。 新形势下,学生学习方式必须改变。 启示二、养成琢磨、探究习惯,做学者型教师。 (6)什么是教学? 教学是指教师引起、维持以及促进学生学习的所有行为。人们已经越来越重视教师在教学中的设计、指导和促进作用。 课堂教学实际上就是一个问题解决。为此,我们首先要寻求和设计出解决这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