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第二学期期末考试试卷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487643805 上传时间:2023-10-08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6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二语文第二学期期末考试试卷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高二语文第二学期期末考试试卷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高二语文第二学期期末考试试卷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高二语文第二学期期末考试试卷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高二语文第二学期期末考试试卷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二语文第二学期期末考试试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二语文第二学期期末考试试卷(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北京市军乐艺术学校西校区毕业班高二语文考试试卷班级: 姓名: 分数: 一、阅读(60分)(一)阅读下文,完成第15题。(14分)(1)色彩对人类生活的意义是不言而喻的。如果说自然环境的美丽多彩是大自然赋予人类的珍贵财富,那么城市则凝聚了人类自远古以来几千年的文明成果。城市面貌是地区特征、民族特性和文化传统的直观反映,城市色彩无疑是其中最重要的信息之一。 (2)近年来,色彩作为城市景观中的重要因素,逐渐引起关注。在世界范围内越来越多的研究工作围绕这样的主题展开:一个城市是否可能或应该具有特定的色彩基调?什么样的城市色彩基调能够与其所在的自然环境和谐共处,并反映出城市特有的地方、民族和文化特质?如

2、何从色彩这一设计角度使城市具有统一和谐、美丽宜人的景观,从而给生活于此的人们创造出良好的生存环境?从根本上说,城市色彩的研究对象不是某个个体,而是人们生活于其中的整体城市环境。 (3)“城市色彩”在国内是一个新课题、新领域。以前实用色彩的研究和运用很少涉及城市这一对象,色彩这一论题没有被提升到城市的范围来进行探索。究其原因,一方面或许是由于城市问题所涉及的因素众多,另一方面或许是由于色彩的实际运用是一个缺乏明确标准的问题,诸如“选择什么颜色”或者“喜欢什么颜色”这类问题有着极强的主观性,因此,建立良好的城市色彩景观似乎成了一个难以企及的理想。应该说,正是这种将色彩视为个人喜好的观念,以及城市景

3、观品质意识的匮乏,使城市环境中的色彩问题没有得到足够重视,这对一个良好的城市景观的形成、保护和发展极为不利。针对城市色彩景观的研究,正是试图以色彩为切入点,从宏观的角度对城市这一复杂的对象展开研究,最终为建立良好的城市色彩景观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和切实可行的操作方法。 (4)大中型城市,一般情况下都会形成具有功能特征的区域,以此为据可以建立城市色彩景观规划设计的一种模式,即以建筑区域在城市中的不同功能角色和性质为出发点,对其进行以区域为单位的建筑及其他重要视觉元素的色彩景观控制。中心商务区往往因集中了城市的高标准建筑而具有城市标志的作用。像上海浦东的陆家嘴金融商贸区,多以高层、超高层的写字楼、酒

4、店或大型综合性建筑群为主,在控制策略上,应以色彩的调和为主。 (5)商业区常常以商业街或商业广场等形式出现,其色彩一般是城市中最为活跃的部分。应该注意的是,针对不同性质的商业区所应采取的控制策略是不同的。传统商业街所要传达的文化含量并不亚于其商业性,因此,色彩的处理应慎重,广告招贴和商品陈列应遵从传统方式,避免因色彩面积过大而破坏景观。而一般商业区以商业活动为主要目的,色彩多变、强烈冲击的视觉效果有时也不失为一种特色。但国内很多城市的商业区经常存在广告过多、过于杂乱的通病,相对而言,欧洲城市的商业区则要“安静”得多。 (6)传统地方文化保护区是城市地方历史和传统文化最为集中的体现,是保护地方人

5、文环境和发扬其特色的重点所在,因此需要格外仔细地分析研究和慎重操作。对于确实具有一定历史文化价值的文物性建筑,外立面应以保护性清洗为主,尽量保留其原有的材质和色彩,绝不应盲目翻修粉饰,整旧一新。 (7)城市色彩景观设计的实施可以使城市成为舒适美观的人居环境,但如何正确实施则有赖于对城市色彩的研究和设计。只有尽快将这个研究课题纳入到城市规划和城市设计的总体框架中去,并在研究基础上制定具体的条例,才能使城市规划部门在实际操作中能够对此进行有力的指导和管理。1作为城市面貌的重要信息之一,城市色彩可以反映城市的_。 (2分)2根据文意,对“城市色彩”研究对象理解有误的一项是()(2分) A城市的色彩基

6、调如何与自然环境和谐一致 B城市每处重要建筑的外观色调应如何决定 C怎样使城市的整体环境色彩调和美丽宜人 D一个城市是否有可能形成特定的色彩基调3.作者认为,商业区的色彩景观应如何控制?(3分) (1)_ (2)_4作者提到欧洲城市的商业区时用了“安静”一词。请推断“安静”的原因。(4分)(1)(2)52010年上海要举办世博会。上海世博会的主题是什么?你认为哪种“色彩”是属于上海的呢?请发表观点。(3分)(100字左右)(二)阅读下文,回答610题。(11分)为什么生活越好,感觉越糟(1)钱能买到快乐吗?当世界银行以国内生产总值(GDP)为标准来衡量国家财富增长时,这个国家的国民整体快乐水平

7、是否也会上升呢?凭直觉,你可能会毫不犹豫地回答:是的。因为传统经济学理论告诉我们,收入的增加可以让人们满足更多的需求,而得到满足的需求,甚至欲望越多,就会感觉越快乐。在这里,有钱就可以有更多选择,选择余地越大,快乐程度越高。(2)然而,心理学家的调查却显示,事情显然要复杂得多。财富与快乐之间的关系正在被重新加以考虑,快乐似乎应该和更多的因素有联系。“快乐指数”的悖论(3)如果1代表“对我的生活根本不满意”,7代表“完全满意”。用这个简单的办法进行调查,被福布斯(Forbes)杂志列为美国首富400人的平均快乐指数为5.8,而无家可归露宿街头者的平均指数为2.9。(4)但奇怪的是,在过去20年间

8、断断续续的调查中,人们发现居住在寒冷的北格陵兰岛的因纽特人的快乐指数也是5.8。能够拥有5.8这一指数的,还有肯尼亚的游牧民族马赛伊人。马赛伊人大都居住在简陋的草棚内,他们的村落从来没有电力供应,甚至最基本的饮水也十分缺乏,但马赛伊人的快乐指数照样是5.8。同样的例子也发生在南亚次大陆上,生活在加尔各答贫民窟的人们,尽管对他们来说每天能吃饱饭已是奢望,但他们的快乐指数也达到了4.6。(5)更多的研究显示,在大多数北半球国家,尽管过去10年间GDP大幅增长,但人们对生活的满意程度却没有明显改善,抑郁和不信任的程度反而有所增加。在日本,自1958年以来人均GDP也实现了惊人增长,但国民的快乐感却一

9、直维持原状。(6)最典型的还是美国。自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美国的人均GDP已经增长两倍,美国社会的进步也呈现出令世人瞠目的效果,其中包括劳动力的受教育程度空前提高;国民的寿命不断延长,生活更加建康;犯罪率越来越低;环境状况也在逐步改善。不过令人诧异的是,人们对生活的满足感(通过“你对生活的满意程度怎样?”的调查得出)却几乎没变。相反,在二战后的50年中,美国抑郁症的发生率竟增加了9倍。而在好莱坞电影中美国人也经常被描写成一边买东西、一边扔东西;一边雇人来清理储藏室、一边腾出空间放置新买东西的烦躁不安的购物狂,仿佛不这样,许多人根本无法让自己开心起来。他们为什么不快乐?(7)鹿特丹伊拉斯莫斯

10、大学社会心理学教授鲁特维恩霍文通过对欧盟国家的一系列调查后发现:人们的感觉之所以会越来越糟,是因为经济增长导致人们的欲望不断膨胀,于是奢华的生活越来越显得平常无奇,因此抵消了经济增长带来的心理满足。(8)这或许正是事实的一部分。19世纪的历史学家爱德华吉本曾经写道:“人性中存在一种对当前时代的优势加以贬低,而对其不幸加以夸大的强烈倾向。”美国社会评论家格雷格伊斯特布鲁克在其所著进步的悖论:生活变好,感觉变糟一书中也认为,“导致这类不满的原因是每个人都想跟上潮流。最根本的原因是人们渴望得到更多的东西。”另外,伊斯特布鲁克还引用了“崩溃焦虑症”(即担心好日子必将结束)和“目录诱导焦虑症”(即担心一

11、个人无法承受社会的全部好东西)等理论来对这一奇怪现象进行解释。(9)另外,过于强调个人奋斗的孤独感同样正在驱赶幸福。“与自己竞争是一件孤独的事”。伊斯特布鲁克引证一位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心理学家的研究结果,认为虽然人们挣的钱越来越多,但挣钱的过程却往往很孤独要么是为了自己的理想而脱离了我们的根本,失去了朋友和家人;要么是在一个很遥远的地方只身一个人打拼。现代生活某种程度上类似于一个豪华酒店的客房,人们不快乐的原因是“没有人能够和你结伴而行”。调查显示:5年以前,3的美国人认为自己很孤独,今天这个比例上升到了13。(10)美国伊利诺伊州大学香槟城校区的心理学教授艾德比纳和宾夕法尼亚州大学的马丁塞利

12、格曼深入分析了150份有关财富和快乐的研究报告。结果显示,当经济的改善满足了基本的食宿需求,如让一个无家可归的人获得一份门卫的工作时,收入的确是衡量幸福的标尺。但随着财富的不断增长,额外的收入将不再带来多少额外的快乐。相反,快乐是来自良好的人际关系、愉快的工作气围、自我满足感、对生命意义的感受、以及对社会活动的参与。(11)如果心理学家在政府的经济班底中也能有一席之地,那么他们会依据这样的例证指出,一旦某个国家达到一定的繁荣水平,经济的进一步增长并不能换取更多快乐。相反,维恩霍文教授说,提升公民的幸福感需要减少对经济增长的投资,增加促进自由、民主、信任和公众安全的政策举措。事实上,我们也看到,

13、富裕的国家往往是民主国家,尊重人权,有公平的法律体系、完善的医疗保健制度、以及高效廉洁的政府。所有这一切都是幸福的源泉。(12)不过伊斯特布鲁克在他的著作中还指出,更加重要的是,每个人必须在内心深处创造幸福,因为财富不可能战胜生命漫无目的的那种感觉。他指出:“人们生活中所真正需要的大多数的东西,诸如爱、友谊、尊重、家庭、名誉和快乐,都是无法定价的,也不可能在市场上出售。”他还运用了最近的心理学研究成果表明:经常感激别人、宽恕别人以及对物质条件感到满足的人,比其他人更加乐观和快乐。(13)学者还对金钱与快乐的关系作了更有趣的研究,他们发现认为自己现在很快乐的人,多年以后赚的钱往往比当年自称不快乐的人更多。这说明幸福感可以使生产能力、创造性和其他导致收入增加的特长不断提高,而并非(或不只是)收入的提高带来更多快乐。对自身状态满意的人也更容易结婚,并保持稳定和健康的生活状态,而这一切都可以增加人们的快乐感。钱或许不能买来快乐,但快乐可以生钱。6.广义的“悖论”是指相互矛盾的观点或结论。本文引言提到的传统经济学观点是“财富多。快乐程度高。”联系上下文的实例看,与此相悖的观点是:(1) (2) (2分)7.在“他们为什么不快乐”板块中,对“为什么生活越好,感觉越糟”进行了解释,原因有两方面。请加以概括。(2分)(1) (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