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读后感.doc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487642869 上传时间:2022-07-17 格式:DOC 页数:51 大小:6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走进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读后感.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1页
《走进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读后感.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1页
《走进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读后感.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1页
《走进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读后感.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1页
《走进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读后感.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走进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读后感.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走进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读后感.doc(5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走进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走进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文/尚喃喃这个学期,我有幸拜读了走进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是老师的典范,做人的典范,世界教育大师。他经历35年的教育生涯,一心扑在教育事业上,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记录、总结自己的教育理论,形成了丰厚的苏霍姆林斯基教育经历。而这本书就是编者在全面学习苏霍姆林斯基着作的根底上,精心地从他那些独具风格的理论和教导中选择优中之优、重中之重,并对此生发一些感言后所编写而成的。读了这本书让我更直接地、更快捷地理解了苏霍姆林斯基那些脍炙人口的妙言箴言、教育家篇、系列教导,也让我对今后的教育工作有了更深的认识。由于书中阐述较多的是老师、学生、阅读

2、及家庭教育问题,因此我把它们作为【关键词】:p 提出来。一、老师苏霍姆林斯基认为:老师的教育素养首先是指对自己所教的学科要有深化的知识。而其重要特征的第一个标志,就是老师在讲课时能直接诉诸学生的理智和心灵。同时,读书,读书,再读书。老师的教育素养的这个方面正是取决于此。要把读书当作第一精神需要,当作饥饿者的食物。要有读书的兴趣,要喜欢博览群书,要能在书本面前坐下来,深化地考虑。另外,老师的教育素养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要懂得各种研究儿童的方法。没有扎实的心理学根底,就谈不上教育素养。教育素养还有一个方面,这就是老师的语言修养问题。在进步教育技巧这首先要自己进修,付出个人的努力,进步劳动的素养

3、,首先是进步思想的素养。这就要求我们进步师德程度。他告诫我们,没有个人的考虑,没有对自己的劳动的寻根究底的研究精神,那么任何进步教学法的工作都是不可思议的。苏老在一个案例中提到的那位非常受学生和听课者欢送的历史老师说道:对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而且,总的来说,对每一节课,我都是用终生的时间来备课的。不过,对这个课的直接准备,或者说现场准备,只用了大约15分钟。这其中的奥秘告诉我们,一些优秀老师的教育技巧的进步,正是由于他们持之以恒地读书,不断地补充他们的知识大海。由此可见,一些教育大家也好,从我校走出去的窦贵梅和晓梅校长的成长也好,都自于勤奋学习、刻苦钻研及大量的积累。二、学生苏霍姆林斯基在

4、书中谈到:在小学里学习的年代,是儿童在道德的、智力的、情感的、身体的、审美的开展中整整的一个开展时期,我希望孩子们成为这个世界的旅行者、发现者、创造者。我的教育理想就是:让孩子们去观察、考虑和推论,体验劳动的欢乐和为自己创造的东西而感到自豪,为别人创造美和欢乐并在此中找到自己的幸福,欣赏自然界、音乐和艺术的美,以这种美来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关心别人的痛苦和欢乐,像关心自己的事情一样关心别人的命运。其实,他所讲的是与我们的教育培养方针是一致的,我们的培养目的就是让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开展的好学生。一年多的教育教学生涯也正是这样一步步走过来的。我们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我们

5、带着他们开展丰富多彩的理论活动,从中得到锻炼和进步。三、阅读书中指出:在小学里,独立阅读在学生的智力开展、道德开展和审美开展中起着特殊的作用。阅读之所以能成为一种强大的教育力量,是因为人在赞赏英雄人物的道德美和努力摹仿的时候,就会联想到自己,用一定的道德尺度来评价自己的行为和自己的为人。阅读和面对书籍考虑,应成为学生的智力需要。这一点对于培养思维素养也是极其重要的,没有思维素养,也就不可能有对学习的渴求和不断掌握新知识的愿望。记得林语堂曾有一句妙语:太阳虽好,总要诸君亲自去晒,别人却替你晒不来。照亮个体人心的阅读必须是个性的、非强迫性的。这意味着阅读兴趣与习惯的培养就非常重要。阅读兴趣从何而来

6、?来自家庭和学校教育的影响。然而我国的阅读形势不容乐观。2023年,中国出版社协会做一项调查:我国有45%的家庭无一本藏书、无一个书柜;韩国有96、8%的家庭均有500本以上的藏书由此不难看出,差距之悬殊,问题之严重。四、家庭众所周知,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教育的效果取决于学校和家庭的教育影响的一致性。书中谈到:我们办的家长学校已经活动了_年多。它的任务是不断地进步父母们的教育修养程度。讲清楚儿童是怎样受到家长影响的,这也可以促进家长的自我教育。家长知道了儿童的摹仿才能很强,就会经常检点自己,以批判的态度对待自己的行为。他们不再把儿童的教育看成是采取一连串的非常措施的事,而看成是一种不断的、

7、非常细心的劳动,看成是使自身的行为完美起来。超导现象的发现者昂内斯的父母为了培养他的兴趣,特意腾出阁楼作为他专用的天文台和实验室。一次,昂内斯做实验时不小心使实验室着火,烧着了半座楼房,但他的父母并没有责怪他,反而鼓励和支持他继续自己感兴趣的实验。综上所述,好的家庭背景,如父母的勤劳、对文化知识的尊重、与成功学者的长期接触、家庭中的宽松平等、高雅的审美情趣、对事业的执着精神等,都是家庭环境的一局部。感动孩子、激发孩子,帮助孩子发现读书的愿望,其实就是在悄悄地为孩子营造一种儒雅的家庭环境;美化家居、使家中的摆设整齐化、条理化、知识化,就是在培养孩子用过东西放回原处等良好习惯;阳台上的花草虫鱼,也

8、是悄悄给孩子美的享受,使孩子热爱环境,并培养观察力;小小的学习园地,既赞扬了孩子,又给孩子无声的鞭策这些细小情节都构成了家庭环境,都在默默地帮助父母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苏霍姆林斯基那独具风格的理论和教导还有很多,学无止境,教海无涯。有人说老师是种植孩子美妙感觉的土壤,是照亮孩子的心灵的明灯。教育工作任重而道远,我将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中不断向大师学习,充实和丰富自我,勤勤恳恳、踏踏实实的工作,呵护与珍爱孩子幸福的童年。【以下为赠送相关文档】扩展阅读苏霍姆林斯基给老师的建议苏霍姆林斯基给老师的建议一苏霍姆林斯基是前苏联着名教育学家,他有很多鲜明的教育观点。比方:教育者的使命就是让孩子各方面和谐开展,

9、这种和谐开展的前提是对每一个学生个一性一的尊重:和谐的教育-这就是发现深藏在每一个人内心的财富。共产教育的明智,就在于使每一个人在他的天赋所及的一切领域中最充分地表现自己。他写了很多充满了人的魅力的书:【要相信孩子】、【我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关于人的考虑】、【给老师的一百条建议】、【让少年一代安康成长】、【怎样培养真正的人】等等。其中的【给老师的一百条建议】是苏霍姆林斯基专为中小学老师而写的。译者根据我国的情况和需要,选择了【给老师的一百条建议】的一精一华局部,另从苏氏的其他着作里选择了有益于老师开阔眼界、进步程度的一精一彩条目作为补充,全书仍有一百条,统称【给老师的建议】。书中每一条谈一

10、个问题,有生动的实际事例,也有一精一辟的理论分析p ,很多都是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教学中的实例,娓娓道来。它让老师明白了一个道理,原来学生该这样教。这本书共设计到100条建议,我就其中的受益颇深的几个建议,谈谈自己的感受:凯开书,一百条建议之首便是作者在反复的教导我们没有也不可能有一抽一象的学生。首先就要我们理解,每个孩子都是独立不同的个体,在学校里,老师不应该一视同仁,尤其是在学校生活的最主要领域-脑力劳动的领域里,对儿童要个别对待。作者打了一个最形象的比喻:让所有刚刚入学的7岁儿童都完成同一种体力劳动,例如提水,有的孩子提了5桶就一精一疲力尽,有的孩子却能提20多桶,但是假如你要强迫一个身一体

11、虚弱的孩子一定要提20桶,那么这就会损害他的力气,他到明天就什么也干不成。儿童的脑力劳动所需要的力量,也是象这样各不一样的。读到这我不禁想到一个一直困绕我的问题:为什么在我所教授的学生中会有明显的优差生等级?为什么同时教授,有的学生可以很容易很完美的掌握,而有的学生却什么也学不会,如今我终于明白原来我没有在备课中考虑到孩子们的差异一性一,没有周密的考虑到每一个学生在上课时将要做什么,没有因人而异,为他们挑选合适他们学习的内容,使他们获得一点小小的成就。原来就因为我这种欠缺考虑的备课,使我的课堂中产生了很多的无效劳动,而无效劳动-这大概是学生和老师可能遇到的莫大的严重危险吧。正是苏霍姆林斯基首条

12、解决了我初为人师的困惑。他要求我们读书,每天不连续的读书,不是为了应付明天的课,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他鼓励刚参加工作的年轻老师在热烈而紧张的劳动中一抽一出时间来逐渐地,一步步的积累一精一神财富,智力财富和教育的明智。他教育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要学习教育同行们的优秀经历,获得他们的优秀信念,深化考虑优秀老师的经历,将有助于我们看到:在自己的实际工作中,要获得某种结果,都取决于哪些因素。玖到这些建议,突然很懊恼自己的消极,一直抱怨工作太忙,时间太少,而忽略了学习,忽略了读书,忽略了我所教给学生的教科书里那点根底知识,只是沧海一粟这一简单的道理。曾经雄心壮志的想过,要完善自己,但是现实

13、的工作却成了我颓废最好的理由。为什么不能在闲暇之余读读手边的书,为什么不能在没有课的时候多去听听同行们的经历,为什么不能在晚上清闲的时候写写一天的教学日记,想想,时间真如流水就这样荒废了。书中有一个故事我如今仍然记忆犹新:一位有_教龄的历史老师上了一节公开课,来听课的人很多,他们本来都打算在课堂进展中间写点记录,以便照常规课后提些意见的,可是他们听的入了迷,竟连记录都忘记了。他们坐在那里,屏息静气地听,完全被讲课吸引住了,就跟自己也变成学生一样。课后有邻校的老师请教他:您花了多少时间来背这节课?他说:对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而且,总的来说,对每一节课,我都是用终生的时间来备课的。不过,对这个

14、课题的直接准备,或者说现场准备,只用了大约十五分钟。这段话向我启开了一个窗口,使我从中获益匪浅,我窥见了教育技巧的一些奥秘。真正的优秀的老师哪个不是终生都在准备一节课啊!这也是我教学生涯中的所追求的理想境界苏霍姆林斯基的谆谆教导让我茅塞顿开,他书中那个用终身的时间在扩大自己的知识海洋,持之以恒地进步自己的教育技巧的历史老师也让我领悟到了一些教育技巧的微妙,我终于明白老师的时间问题是与教育过程的一系列因素亲密相关的。老师进展劳动和创造的时间好比一条大河,要靠许多小的溪流来滋养它。怎样使这些小溪永远保持活力,有潺一潺不断的流水,我们首先应该安排好自己的时间,不断的进步自己的教育技巧,不让每时每刻一

15、浪一费假如学生没有学习的积极要求,老师越是把注意局限在知识上,学生对自己学习上的成绩就越冷淡,学习愿望就越低落。让学生体验到一种自己在亲身参与掌握知识的情感,乃是唤一起少年特有的对知识的兴趣的重要条件。当一个人不仅在认识世界,而且在认识自我的时候,就能形成兴趣。没有这种自我肯定的体验,就不可能有对知识的真正的兴趣。在【给老师的建议】中,这样的句子比比皆是。正是这样经典的句子一次又一次的震撼着我们的心灵。也因此,苏霍姆林斯基的【给老师的建议】,才可能一版再版,并长久地留在了一代又一代老师的书架上,让我们读了又读,常读常新。每次翻开苏霍姆林斯基,每次细读苏霍姆林斯基,每次重读苏霍姆林斯基,总会为之

16、怦然心动,总会不时地被震憾。苏霍姆林斯基给老师的建议二老师这一职业似乎是非常粗浅的,几乎什么人都可以对此评头品足,什么人都想跃跃欲试,但它又仿佛是非常神秘的,多少的仁人志士花费毕生的一精一力都没能把它研究透彻,以致于每一次的教育教学改革都要进展一次又一次的发动,进展一番又一番的洗脑。然而,当我读了【给老师的建议】之后,就会给我们一种豁然开朗感觉。书中每条谈一个问题,既有生动的实际事例,又有一精一辟的理论分析p 。文字也深一入一浅一出,通顺流畅。读着苏霍姆林斯基的【给老师的建议】这本书,我不禁感慨苏霍姆林期基的时代虽距今甚远,但他一精一炼的语言,闪光的思想,深一入一浅一出的讲述,对我来说,仍像一场及时雨,滋润着我干渴的灵魂,像与我面对面交谈一样,针对着我们在教学中的苦恼与困惑娓娓道来,给我们很多新的收获与体验。而让我感触最深的是阅读和教学和教育的技巧和艺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