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历史必修三第1单元课件(教育精品)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487558005 上传时间:2024-01-21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13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二历史必修三第1单元课件(教育精品)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高二历史必修三第1单元课件(教育精品)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高二历史必修三第1单元课件(教育精品)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高二历史必修三第1单元课件(教育精品)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高二历史必修三第1单元课件(教育精品)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二历史必修三第1单元课件(教育精品)》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二历史必修三第1单元课件(教育精品)(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1课 孔子与老子重点:孔子政治学说“仁者爱人”、“克己复礼”、“为政以德”的主要内容;老子哲学思想“道”和“矛盾辩证”的主要内容及其关系;老子政治思想“无为而治”的定义和内容;难点:孔子政治学说“仁者爱人”、“克己复礼”、“为政以德”三者之间的关系;评价孔子“敬远而之”的鬼神观;孔子思想当时未受重视原因;老子哲学思想“道”的作用;老子政治思想“无为而治”的哲学基础;孔子和老子思想比较; 一、孔子的学说 1、孔子简介名字:丘(仲尼)生卒时间:BC551BC479(春秋晚期)家境:没落的贵族家庭籍贯: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著述:整理典籍诗、书、礼、易、乐、春秋;孔门弟子整理成书并保存孔子言论思想

2、论语经历:小吏司空(寇)周游列国14年教育历史地位: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阶级立场:代表整个奴隶贵族的利益注:司空(工):掌水利、营建之事;司寇:掌管刑狱、纠察等事;曲阜三孔:曲阜的孔府、孔庙、孔林,统称“三孔”,是中国历代纪念孔子,推崇儒学的表征。 2、孔子学说 政治学说 “仁”学:仁者爱人(手段)地位:孔子思想体系核心之一内容:1)统治者:民情苛政刑杀;2)所有人:理解体贴人际关系特点:以血缘关系为基础,具有等级差别;实现途径:忠恕之道(内容: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礼”学:克己复礼(目的)地位:孔子思想体系核心之一内容:克制自己,使行为符合礼准则(礼:等级名分符合、指导)实

3、现途径:正名内容: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周礼);目的:名正言顺、贵贱有序评价:保守“为政以德”:德民力、教化;政以礼治国、改良政治鬼神观:敬而远之(仍然承认天命不可抗拒等力量存在)人世间实际问题教育思想:内容教学方法:因材施教;教育原则:有教无类;学习方法:学思结合,当仁不让;贡献最早兴办私学,打破官府对教育垄断,学生众多(72贤人)3、孔子思想的历史地位:未受重视:保守性不合社会变革;思想体系:再发扬改造儒家思想体系;主流:孔子儒家思想传统文化的主流二、老聃与道德经 1、老子介绍名字:李耳(聃)(后人尊称为老子或老聃)生卒时间:春秋晚期(老子,隐君子也)家境:没落贵族家庭籍贯:楚国著述:道

4、德经(老子,约5000字)经历:史官传授孔子“礼”著书昆仑山修仙历史地位:思想家、哲学家、道家学派创始人阶级立场:企图阻止新兴的封建政治和经济的发展,维护即将崩溃的奴隶制秩序,反映了没落贵族不甘心退出历史舞台的消极倒退思想2、老子学说 老子哲学思想“道”为天地万物本源特点:道无形无迹,客观存在;地位:普遍,无所不包凌驾于天之上来源及相互关系:天法道,道法自然(实质:道即是自然);意义:摈除人格神“天”(命)绝对权威矛盾辩证 矛盾特点:普遍存在(任何事物都有矛盾对立);互相转化转化途径:“守静”以弱胜强老子的政治思想:无为而治哲学基础:“天道自然无为”;定义 无为:不为所欲为,不妄为;治:天下大

5、治效果目的:无事(无为)取天下(无不为)内容积极:统治者治国把复杂事情简单化,不用权谋,不要过分威逼百姓。消极:原始纯朴社会风气:“老死不相往来,小国寡民”;统治者愚民政策(弱其智无知无欲)3、道家学派思想的地位:对中国文化产生深远影响4、列表比较孔老的思想孔子思想老子思想政治思想仁者爱人,克己复礼,为政以德无为而治哲学思想敬而远之的鬼神观,人世间实际问题道为天下万物本原,矛盾辩证教育思想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学习方法代表学派儒家学派道家学派历史地位中国传统文化主流对中国文化产生深远影响阶级立场代表整个奴隶贵族利益(保守,先进)反应没落贵族要求一、选择题(在每小题所列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

6、题目要求的。)1、有关孔子的叙述中,正确的为A在晚年精心撰写并发表了论语一书B创立了法家学派C正式提出统治者施政用“仁义”和“王道” D希望恢复西周的礼乐制度2、孔子办私学不可能出现现象是A对学生述怀: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B开创私学之先例,所收学生并无贫富贵贱之分C讨论“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孰知其极?”的问题D学生问他何谓“仁”,他说,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3、孔子和孔子开办私学A在春秋初期创立了儒家学派B打破了贵族垄断文化教育的局面C有“万世师表”和“亚圣”的尊称D他的思想中最核心的概念是“道”4、老子是春秋晚期思想家,其思想中最有价值精华部分是A朴素的辩证法思B小国寡民

7、的社会理想C唯物主义的世界观D无为而治的政治主张第2课 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重点:孟子的“仁政”政治学说主要内容;孟子的地位;荀子的唯物主义思想;墨子的政治和经济主张;庄子的哲学思想;难点:“性善论”与“性恶论”的比较;墨子思想的冷落;韩非子的法术势理论;一、孟子、荀子与儒家(1)孟子的思想 孟子简介名字:孟轲(子舆生卒时间:BC371BC289(战国时期)家境:鲁国没落贵族后裔籍贯:邹国人(今山东邹城东南)著述:与弟子万章、公孙丑等人著孟子七篇经历:为孔子的孙子(子思)的弟子周游列国,宣传儒家治国理论(宋、齐、滕、魏)晚年回乡与弟子著书历史地位:思想家、儒家学派的重要奠基人(与孔子合称“孔孟”

8、)阶级立场:贵族地主在政治上的代言人孟子的思想 A、政治思想:仁政(核心) 特点:系统性的政治学说内容积极:统治者:仁爱之心,争取民心;人民:实行仁政必须重民(仁政途径);关系:民贵君轻(“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消极:为统治者辩护(“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治于人者食人,治人者食于人”)B、哲学思想:性善论、义利观(义利:先义后利,舍生取义(重义);人格精神)孟子和孟子一书地位:孟子:四书之一(经典);孟子:亚圣(2)荀子的思想 荀子简介名字:荀况生卒时间:BC313BC238(战国末期)家境:不详籍贯:赵国人著述:荀子32篇经历:在齐都临淄稷下学宫讲学BC264年入秦BC247入赵

9、赴楚任兰陵令晚年教学著述历史地位:儒家代表人物,唯物主义思想家,文学家阶级立场:地主阶级在政治上的代言人荀子思想A、哲学思想朴素唯物思想:天行有常 客观存在:天(自然界);运行:规律,不以人意志为转移制天命而用之(实质:人定胜天)性恶论:生来(恶)后天环境和教育(善)B、政治主张:礼法并施(继承儒家,吸收法家)荀子思想地位及影响地位:儒家思想的异端,战国思想集大成者(与孔孟思想不完全一致);影响:哲学二、墨子与墨家 1、墨子简介名字:墨翟生卒时间:BC468BC376家境:出身“贱人”籍贯:鲁国人著述:墨子35篇经历:学儒、创墨家学派,造车匠宋国大夫历史地位:墨家学派创始人阶级立场:小生产者、

10、小私有阶层在政治上代言人2、墨子思想 政治主张兼爱(“仁”)范围:爱一切人,不论等级差别(王公大人,平民);程度:不分轻重厚薄非攻 内容:反对不义兼并战争各国和平相处;阶级立场:反映小生者渴望生活安定愿望;当时意义:阻止战争,维护和平;具体实践:四处奔走呼吁和平;协助弱者守防作战(阻止战争,阻止楚以公输班的云梯攻宋;助楚贵族阳成君守城)尚贤:任用贤才任人唯亲经济主张 尚力:重视生产劳动;节用、节葬3、墨子思想地位及冷落地位代表利益:下层劳动群众(手工业者);成为显学:非儒即墨,被其它学派吸收冷落战国以后不再受重视三、庄子与道家 1、庄子简介名字:庄周生卒时间:BC369BC286家境:不详籍贯

11、:宋国蒙人(今河南商丘东北)著述:庄子(内篇、外篇、杂篇)经历:小吏(管理漆园)隐士,拒绝楚威王高官厚禄生活贫穷,著书自娱历史地位:道家代表人物(与老子合称“老庄”)阶级立场:没落贵族在政治上对前途悲观失望精神状态2、庄子思想 政治思想鄙视富贵利禄;痛恨社会不公:“窃钩者诛,窃国者诸侯”哲学思想 A.唯心世界观:世界是”我“的主观产物(唯心);相对主义“齐物论”:万物齐一,本质相同(典故:朝三暮四)B.人生观:逍遥与”齐物“关系:“逍遥”人生态度就是“齐物”的发展;具体含义:对事物变化旁观,超然;实现方法:“无所恃”(不受外界条件左右)C.自然观:天与人“不相胜” 天与人:自然、人为;不相胜:

12、人对自然破坏(有害)顺应(人不能战胜自然,有用还不如无用)四、韩非与法家 1、韩非简介名字:韩非(后世称“韩非子”)生卒时间:BC280BC233(战国末期)家境:出身韩国贵族籍贯:韩国著述:韩非子55篇经历:与李斯求学于荀子受赢政赏识入秦而未被重用遭李斯妒忌谗害服毒死于狱中历史地位:思想家,法家集大成者阶级立场:新兴地主阶级在政治上代言人2、韩非思想法术势结合理论目的: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国家含义及关系法:法律处理政事(基础,必须遵守);术:权术控御群臣(工具,时刻不能离);势:势力(威势)君主权威压制群臣(前提)实践:郡县制;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主张变法革新 历史观:永不倒退(向前发展),

13、必胜古代 反对是古非今现实:变法革新(政治改革)用先王政治冶理当代百姓无异于守株待兔主张“法治”(以法治国)对象:广大臣民、奴隶主贵族(国君除外);程度:严刑峻法;目的:镇压人民反抗,打击奴隶主贵族特权,巩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3、韩非思想影响:当时:适应建立统一的中央集权制度的需要;后世:外儒内法(西汉以后的统治思想)五、孙膑与兵家 1、孙膑简介名字:孙膑生卒时间:不详家境:孙武的后代籍贯:齐国阿、鄄之间人(今山东阳谷东和山东鄄城北)著述:孙膑兵法原89篇,图4卷,东汉末失传,后人长期整理研究定为16篇经历:与庞涓学习兵法于鬼谷子被庞涓骗到魏国受膑刑返齐任大将田忌的幕僚桂陵之战(“围魏救赵”),

14、马陵之战2、孙膑的军事思想孙武军事思想孙膑全面继承发展在丰富提高战争观兵者,国之大事“战胜而强立”,肯定统一战争进步作用,用战争去克服七雄割据战争规律兵者,诡道。兵以诈立以道取胜:按战争规律去夺取胜利(理性认识更加深刻)创造有利形势作战指导理论避实击虚作战方式:必攻不守(大规模机动野战)战略战役:批亢捣虚,围魏救赵争主动国防思想因粮于敌富国强兵军政训练(重视人作用)令之以文,齐之以武严格的教育训练(政治、队列、行军、阵法、战法3、孙膑军事思想深远影响4、百家争鸣形成的重要意义、原因重要意义:后世文化学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儒家:政治思想道德准则;道家:哲学基础;法家:改革图治)原因:必要性 战国时代大变革经济根源:生产力发展井田制瓦解;政治状况:奴隶制进一步崩溃,封建制逐渐形成;许多思想家的主张诸子百家(阶级基础):从不同的立场角度出发对当时社会变革发表不同主张;百家争鸣:著书立说,宣传自己主张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