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平农业与农村基本情况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487505965 上传时间:2024-02-03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9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南平农业与农村基本情况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南平农业与农村基本情况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南平农业与农村基本情况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南平农业与农村基本情况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南平农业与农村基本情况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南平农业与农村基本情况》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南平农业与农村基本情况(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南平农业与农村基本情况一、市情基本概貌 南平市位于福建省北部,闽江上游,武夷山东南麓,地处闽、 浙、赣 3省的结合部 , 与省内外 17个县(市)毗邻 , 介于东经 117 119 ,北纬26 39 一28 20,俗称闽北。辖1区(延平)、 4市(邵武、武夷山、建瓯、建阳) 5县(顺昌、浦城、光泽、松 溪、政和),共有 44个乡、 71 个镇、 24个街道办事处、 136个社区 委员会、 69个居民委员会、 1632个村委会。 2008年实有户籍总人 口308万人,其中农业人口 201万人。我市区位独特。为福建沿海通向内陆省份的走廊,是建设海 峡两岸繁荣带的重要延伸地区,是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

2、绿色腹 地,在对外农业合作中占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境内交通便利。武夷山机场开通北京、上海、广州等国内航 线 27条,国际航线 2条,已设立国家一类航空口岸,并规划为海峡 两岸“三通”的航空港之一;南平、武夷山海关边检口岸投入使 用;鹰厦、外福和横南三条铁路贯穿境内 7县(市、区),南连福、 厦,北结浙、赣; 205、 316国道和南武路等省、市、县道,形成 纵横交错公路网;京福高速公路南平段已建成通车,从南平至省 城福州只需 2个半小时;南浦高速公路 2008年竣工投入使用,并与 衢州沪瑞高速公路相连,使我市通往杭州、金华、上海等地行程 大大缩短。内河航运里程近 600公里, 500吨级轮船从市

3、区可直抵 福州马尾港。基本形成铁路、公路、水路和航空相配套的立体交 通体系。气候条件优越。属中亚热带海洋性湿润季风气候,夏无酷暑,冬无严寒,雨量充沛,光热充足,年均气温1719 C,无霜期250280天,年降雨量 17501900毫米,年日照 1 700 2000小时, 年总积温6633 C,平均相对湿度79 82%土地资源丰富。闽北山多地广,全市土地总面积 2.63 万平方 公里,折合 3945万亩,占全省的五分之一,其中丘陵山地 3167万 亩,占 80.3%;耕地 308.9 万亩,占 7.8%;水面及村庄、道路 470万 亩,占1 1.8%。大致为“八山一水一分田” 。乡村人均拥有山地

4、 13.79 亩、耕地 1.34 亩,均居全省首位。水利条件较佳。境内溪河众多,水系发达,为闽江的发源地, 有一江(闽江)二溪(富屯溪、建溪)贯流其中,集水面积 4000 平方公里以上的有闽江、富屯溪、建溪、金溪、南浦溪、松溪和 沙溪8条, 50平方公里以上溪流 176条。地表年径流量 269亿立方米, 人均水资源 8834立方米,高于全省平均水平;水力理论蕴藏量387万千瓦,可装机容量 154.4 万千瓦,居全省首位。地方开发的水电 站781座,装机总容量 42万千瓦;境内的水口、沙溪口电站,装机 170万千瓦,全市 1 0县(市)都实现与华东和省电网并网。生物种类繁多。据初步考察,有植物

5、3000多种,已定名 1800 多种,其中野生饲料植物 110多种,地衣、厥类 360多种;食用菌、 药用菌和真菌 400多种。先后建立了武夷山自然保护区、建瓯万木 林自然保护区、邵武将石自然保护区和南平茫荡山自然保护区, 尤其是国家级武夷山自然保护区,被联合国纳入世界“人与生物 圈”保护区, 被誉为“世界生物模式标本的产地” 、“蛇的王国” 、 “鸟的天堂”、“昆虫的世界”。名胜风景独好。主要名胜风景区有武夷山国家级重点风景区、旅游渡假区和自然保护区,邵武将石自然保护区,建瓯归宗岩、 万木林保护区,南平九峰山、延平湖和茫荡山,松溪湛庐山,浦 城浮盖山,政和洞宫山等,构成“大武夷”旅游圈。特别

6、是融国 家级重点风景区、 旅游渡假区和自然保护区为一体的武夷山, 1998 年成为首批中国优秀旅游城市, 1999年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列入 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双世遗名录。二、农业基础条件土地潜力:耕地多、水面大,耕地308.9万亩,其中水田 292.2 万亩;可利用草山草坡 368万亩,山塘水库面积 31万亩。农田灌溉 条件好,有效灌溉面积 210万亩,旱涝保收面积 132万亩。中低产 田园多,现有中低产田近百万亩,低产茶、果园约30万亩。有 80万亩单季稻田可发展再生稻,有冬闲田 180万亩,开发潜力大。劳力富足:乡村劳动年龄内人口 125万个,其中主要从事农林 牧渔业的人员 72万个,从事

7、其他行业人员 22万个。外出乡村从业 人员 31万人。物产丰富:农副产品琳琅满目,粮食以稻谷为主,马铃薯、 甘薯、玉米、大豆、栗、旱稻等多种粮食作物,粮食总产、提供 商品粮和粮食净调出,均居全省首位;经济作物有油菜籽、花生、 芝麻、烤烟、果蔗、莲子、蔬菜、果用瓜、薏米、药材等,烤烟、 油菜籽、莲子、果蔗、薏米、蔬菜、果用瓜等为大宗和名优经作 产品;蔬菜成为农业重点产业,品种繁多,四季皆有,主要有大 白菜、夏阳白菜、包菜、菜瓜类、西红柿、青椒、茄子、芋子、 淮山、青豆类、萝卜、苦瓜等,名优品种有荷兰豆、紫花菜、珍 珠苦瓜、早芋、淮山等;食用菌为农业五大(粮食、茶叶、水果、 蔬菜、食用菌)重点产业

8、之一,以香菇、蘑菇、木耳为主,灵芝、 竹荪、草菇、金针菇、猴头菇、姬松茸、灰树花等多种菌类,有 花菇、红菇、真姬菇、榆黄磨、金耳、茶薪菇、鸡腿菇等珍稀食 用菌;茶叶是农业的主导产业也是主要创汇产品,有乌龙茶、绿 茶、红茶、 白茶、茉莉花茶 5大类,名茶茗品有大红袍、 四大名丛、 武夷肉桂、岩水仙、闽北水仙、政和花茶、九龙翠芽、小种红茶、 白毫银针、蒸青绿茶等;干鲜果主要有柑桔、锥栗、板栗、柰、 梨、柚、杨梅、葡萄等。是我省柑桔、锥栗、油柰、杨梅、葡萄 生产的主产区。农化水平: 2008年末农业机械总动力 120万千瓦,机耕面积 154 万亩;乡村累计建成小型高效沼气池 3.39万口,总容积达

9、27.1 万 m3农用化肥施用量(实物)46万吨,其中氮肥15万吨,磷肥7万 吨,钾肥8万吨, 复合肥16万吨;使用农膜 0.4万吨,农药2.5万吨, 农用柴油 5.1 万吨。技术力量:上与农业部联系密切,受省农业厅业务指导,市 政府赋予综合管理种植业农垦管理的职能,下对县(市)农业局, 纵伸乡(镇)“三站”(即乡镇农技站、经管站、经作站,现农 “三站”隶属县市农办科技特派员办公室管理)到基层,有较雄 厚的技术力量。现已形成市、县级以农业技术推广、良种引进繁 育、病虫疫病防治、农村经营管理为主的 4大技术服务体系;乡村 以国家经济技术部门为主,农民技术员和科技示范户为辅的“一 主两辅”农技推广

10、体系。全市有市、县、乡技术推广机构396个,其中市县两级 110个,全市共有国家各类农业技术干部 1991人,其 中高级职称技术人员 109人、中级职称技术人员 750人 ;同时还聘 任 1933位村级农民技术。农业合作:闽北资源丰富,开发潜力大,区位条件好,集约 化水平低,农产品加工滞后,名胜风景多,有很强的开放引进性, 尤其是闽台农业合作、山海农业合作等方面,有 7大互补性:( 1) 区位优势互补。闽北既是福建沿海通向内陆省份的门户,也是外 省入闽的重要交通枢纽,特别是被规划为海峡两岸“三通”的航 空港,铁路、公路的陆路交通,都为农业对外合作提供了优越的 条件;( 2)土地开发互补。闽北土

11、地资源丰富,可开发的山地面 积大,有荒低资源 136.5 万亩,利用不足的土地资源 630多万亩, 适宜于开发茶果、食用菌、蔬菜和多种经作,而我省沿海地区乃 至台湾土地资源相对匮乏,合作开发有丰富的地力资源;(3)劳力资源互补。我市劳力充足富余,乡村劳动力资源 127万人,剩余 劳动力近 30万人,而沿海地区工业比较发达,劳动力相对紧缺, 通过对外合作进行劳务输出, 可以相得益彰; (4)产品加工互补。 闽北物产丰富,农产品原料众多,但农产品加工相当薄弱,而闽 南沿海特别是台湾加工业发达,但加工原料主要靠输入,在南平 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有着广泛的合作基础;( 5)集约经营互补。我 市农业经营水平

12、相对较低,以良种、技术引进开发潜力大,利益 的驱动将从沿海向内地转移, 农业技术合作有着良好的前景; ( 6) 环境条件互补。闽北山青水秀,工业污染较少,水质、大气和土 壤的无公害、洁净度高,森林覆盖率 75%以上,发展绿色食品生态 环境好,已开发绿色食品、无公害农产品标志产品 123个, 2008年 末无公害、绿色食品商品总量达 14.7 万吨,建立无公害农产品、 绿色食品生产基地 67万亩,有山海协作的广阔前景;( 7)旅游资 源互补。南平是我省主要风景名胜区,构成半月型“大武夷”旅 游网,随着海内外游客的日益增多,将推动生态旅游农业、休闲观光农业的发展,投资开发旅游农业、观光农业,将有丰

13、厚的回 报。三、农村经济状况农林牧渔业总产值: 2008年 218.5 亿元,增幅 6.9%。其中农业 产值96.9亿元,增幅 6.8%;林业 44.9亿元,增幅 8.5%;牧业53.3 亿元,增幅 6.6%;渔业 13.5 亿元,增幅 5.6%。农民收入: 2008年农民人均纯收入 5712元,增长 12.9%。生产结构: 2008年粮经种植结构之比为 68.27 :31.73 ;粮食 面积中,稻谷占 70.09%;水果面积中,柑桔占 62.19%;茶叶产量 中,绿茶、乌龙茶分别占 54%和 41%。土地产出率: 2008每亩耕地总产出 2472元,其中每亩稻谷产 出 807元,每亩蔬菜产出

14、 1877元。单位产出率: 2008年粮食亩产 373公斤,水果亩产 849公斤、 茶叶亩产 89公斤、蔬菜亩产 1107公斤。四、农业生产简况 我市是福建省的重点农业区,在我省有“南看企业北看农” 之说,素有“福建粮仓”、“南方林海”、“中国竹乡”和“茶 都菇乡”之称,为我省茶叶、 柑桔、柰果的主产区。 全市有7个(浦 城、邵武、建瓯、建阳、武夷山、顺昌、光泽 )国家、 8个(浦城、 邵武、建瓯、建阳、武夷山、顺昌、光泽、松溪 ) 省级商品粮基地 县,为我省重点产粮区,粮食总产、提供商品粮和粮食净调出, 均居全省首位。我市粮食发展出现四次飞跃,即:第一次的60年代初,由于改革耕作制度,农作物

15、品种的选育和改良,粮食总产突破50万吨大关,亩产从90公斤提高到 140公斤;第二次的 70年代, 实行高秆改矮秆、单季改双季,总产增加到 100万吨,亩产提高到 180公斤;第三次的 70年代末期,大力推广杂交水稻,总产增加到 150万吨,亩产提高到 280公斤;第四次的 1987 1997年,实施商 品粮基地建设,发展杂粮生产,粮食持续11年增产, 1997年粮食播种面积 554.43万亩,总产 182.02 万吨,粮食总产创历史最高水 平。但为适应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 1998 2003 年粮食播种面积 连续 6年下调,粮食播种面积创 1952年以来历史最低点。当年生经济作物,主要有以油

16、菜籽、花生、芝麻为主的油料 作物,以果蔗为主的糖料作物,食用菌、蔬菜、莲子、果用瓜、 饲草和药材等,其中食用菌、蔬菜成为种植业的主导产业,饲草 为新兴的产业,油菜籽、莲子、果用瓜、烤烟产量居全省前第三 名,在食用菌、蔬菜、油料、烤烟、莲子、饲草 6条“经作带”基 础 上 ,建 成 6大 经 作重 点 区。 经 过 19841985年 、 1990年 、 1993 1997年和1998以来的 4次种植结构调整, 田里非粮农作物迅 速发展,由 1984年的 41.89 万亩起步, 1990年增加到 76.89 万亩, 1997年达到161.7万亩, 2006年上升为254.4万亩,其中蔬菜 138.9 万亩。食用菌以香菇、蘑菇、木耳为主,金针菇、草菇、猴头菇、 灵芝、竹荪、姬松茸、灰树花等多菌类发展,2008年食用菌总产干品5.2万吨、鲜品 1.01万吨;药材 2.5万亩;烤烟 23.01万亩;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