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品德与社会教学工作总结合集7篇

上传人:m**** 文档编号:487505383 上传时间:2023-05-27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3.8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品德与社会教学工作总结合集7篇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关于品德与社会教学工作总结合集7篇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关于品德与社会教学工作总结合集7篇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关于品德与社会教学工作总结合集7篇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关于品德与社会教学工作总结合集7篇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关于品德与社会教学工作总结合集7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品德与社会教学工作总结合集7篇(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关于品德与社会教学工作总结合集篇 总结是指社会团体、企业单位和个人对某一阶段的学习、工作或其完成情况加以回顾和分析,得出教训和一些规律性认识的一种书面材料,它能使我们及时找出错误并改正,我想我们需要写一份总结了吧。那么总结应该包括什么内容呢?以下是收集整理的品德与社会教学工作总结7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五年级品德与社会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设置的一门新课程。它的设置反映了加强和改革德育课程的时代要求,也顺应了课程综合化的时代潮流。这门新课从内容到方法都不同于以往的思想品德课或社会课。为了上好这门课,我年级认真学习了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并遵照课标的指引切切实实把每个目标落到实处。现就对

2、这学期品德与社会的教学工作进行总结。 一、明确课程性质,全面把握课程目标本课程将“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定为总目标,实现情感、态度、行为习惯、知识技能培养的内在统一,尤其关注正确态度、价值观的形成和行为规范的养成,使学生既学会做事,更学会做人,在做事中学做人,在做人的指导下学做事。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能全面把握目标,通过多种教学活动,帮助学生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适应和参与社会的能力,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从而整体地实现课程目标:帮助学

3、生参与社会、学会做人。 二、让品德教育回归生活,突出课程的经验性 道德不是抽象的概念,它存在于生活之中,由于社会生活中处理人们相互关系的需要才产生道德。同时,社会常识和参与社会、适应社会的能力也只有在社会生活中获得。儿童的现实生活对其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具有特殊的价值,儿时的生活经验会给人的一生带来深远的影响。因此,我们在上课时都特别关注儿童的现实生活,教育的内容和形式都以贴近儿童生活,反映儿童需要为根本。让儿童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社会,用自己的心灵去感受社会,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社会,感受社会生活的美好,懂得社会生活的规范,掌握参与社会生活的知识和能力。 三、追求教学的有效性,打

4、好做人的基础 新的教学目标观告诉我们,培养一个人的品德不在于告诉他遵守多少道德规范、规则,最根本的是要让学生通过这些社会知识、规范和准则形成一定的、基本的待人做事的观念和态度等等。这些都是一个具有共生性特点的现代人必须具有的基本观点、基本态度,是他能够融入社会,立足社会,并能在社会生活中不断获得发展的必要条件。因此,我们在教学中有机地对学生进行教育,使学生带着问题走出课堂,走进社会,真正学会生活、感悟生活。 品德与社会教学工作总结 篇 本学期我们根据思想品德教材的指导思想和教学目标制定了教学工作计划。全学期依照教学内容和结合班的实际进行授课,重点做了下面几点工作。 一、基本情况概述 认真做好制

5、订的“思品、社会学科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指导意见”的学习、研究工作,充分发挥课堂教学在实施素质教育中的主阵地作用。在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指导意见”的基础上,组织思想品德、社会创新与实践能力培养研讨讲座。积极开展全国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实验工作。积极参与课程的新教材辅导,并在实验中整理经验,发现问题。 二、取得的成绩与经验 1、培养学生从小爱学习的习惯。 在教学过程中结合课文教学内容和班的实际情况,教育学生向爱迪生学习。在学习上要多动脑,不懂就问,课后多看课外书,汲取营养,增长知识,还要认真完成作业。结合教学内容在班上搞了一次“优秀作业评比”活动,对被选到优秀作业的同学给予奖励

6、,对没有选上的同学教育他们今后要努力,争取下次被选上。 2、 培养学生爱国家和爱家乡的情感。 在教学中让学生了解家乡,知道家乡有美丽的风光和丰富的物产。引导学生保护家乡的“三化”建设和公共财物,做一个关心集体、爱护公物的好市民, 培养学生心中有他人,遇事互相谦让的社会公德。 在教学中结合课文插图引导学生认识哪些应该做,哪些不应该做,通过讲故事,辨一辨,说一说的活动形式引导和教育学生,无论何时何地都要有一种良好的社会公德,心中有他人,遇事互相谦让,见到别人有困难要乐于助人。 、 培养学生讲道理,不任性,尊老爱幼、勤俭节约的优良品质。 在教学中结合课文内容教育学生,在平时的日常生活中,要养成一个好

7、习惯。遇事要讲道理,不任性,还要懂得尊敬老人、爱护幼小。生活要节俭,不浪费,做一个讲道理、懂礼貌、勤俭节约的好孩子。、 通过学习,让学生知道交通安全的重要性,从而自觉遵守交通规则。 三、采取的方法和措施 ()新的教学理念。以学生为中心,以问题研究为手段,以个性发展为目标的教育观,在课堂教学中逐步形成。()重视了常规媒体和现代化教学手段辅助教学。丰富了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活跃了学生参与教学的形式;扩大了教学资源。 (3)教师注意创设情景,把课上“活”;开发教学资源,把课上“实”;组织学生活动,把把课上“乐”。大多数教师都不同程度的可以做到以上几点。 (4)比较重视师生之间的双向交往。 四、不足及

8、今后努力的方向 经过一个学期学习,同学们的思想觉悟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帮助别人,拾到东西上交学校,好人好事不断出现。教师应进一步加强学习,更新观念,提高科研能力和组织教学的能力。老师应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注重现代化教学手段和学科教学的整合,提高课堂效率。课堂教学应把教学重点放在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上(搜集材料的能力、阅读能力、理解能力、运用能力)。学校应注意教师全面素质的提高问题,应加强学科组集体备课,在教学设备、资料上加大投入,引导教师不断的学习,提高自身素质,这样会更有利于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品德与社会教学工作总结 篇 本学期来,我承担了四年级的品德与社会的教育教学工作。一学期来,按照课程特

9、点制定实施了教育教学工作计划,对学生进行了一系列的教育。品德与杜会课程旨在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现将本学期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教学措施: 本学期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利用课文中的插图等直观教具和挂图,使学生能够直观地、形象地理解和掌握课文内容。注重学生的特点在教学中从他们常见的社会事物和现象入手由远及近由浅入深由具体到抽象。堂上让学生联系自己、班级、自然社会多讲、多讨论,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经常组织学生进行社会调查,促进活

10、动的正常开展。在活动中对学生进行培养教育。经常带领学生走出课堂,到社会中实践,在白然生活中观察实践中提高学生的能力。 二、目标达成 、初步形成了民主、法制观念和规则意识。 、学习了利用规则调整关系。养成遵守规则的习惯。 、初步了解了儿童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初步理解了个体与群体的互动关系。、了解了一些社会规则,初步懂得了规则、法律对于社会公共生活的重要意义。5、珍爱生命,有良好的生命意识,热爱生活,乐观向上、有贡仟心、自尊心、自信心的品质。 、能够初步认识自我,形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了解了不良生活习惯的危害,知道吸毒是违法行为,知道邪教的危害。 8、培养学生珍爱生命,热爱

11、生活的态度,热爱大自然,初步形成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9、学会了看交通图;学会了乘坐一般性的交通工具;能发现交通中的问题并有不同解决问题方法。三、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儿童是学习的主体,学生的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是在各种活动中通过自身与外界的相互作用来实现的。为此,由单纯的知识传授者向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组织者转变,创设学生乐于接受的学习情境,灵活多样地选用教学组织形式,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生动活泼的发展提供充分的空间。注意引导学生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多种感官去观察、体验、感悟社会,获得对世界的真实感受,让学生在活动中探究,在探究中发现和解决问题,要及时鼓励学生的各种尝试和有创造性的思考,引导学

12、生得出有价值的观点或结论。四、评价方法 1、教师观察记录描述性评语。教师对学生在日常生活 中表现出的情感、态度、能力、行为进行观察,并做记录。 在与学生进行充分交流的基础上,教师对学生在一段时间内学习本课程的学习态度、表现等以描述性的语言进行评价,鼓励学生巩固进步,修正不足,继续努力。 2、学生自评 教师引导和帮助学生对自己在学习中的表现与成果进行自我评价,以提高自我认识、自我调控的能力。 3、学生互评 学生依据一定的标准互相评价,这种评价可以帮助学生逐步养成尊重、理解、欣赏他人的态度,相互促进。 通过一学期的教育教学,教学效果良好,达到了预期效果。 品德与社会教学工作总结篇4 一、学生基本情

13、况分析: 四年级共有四个班,绝大部分学生能遵守学校各项规章制度,思想上积极要求上进,参加了少先队组织,班上班风好,学风好,在去年的期末考查中,合格率00%,但也有几个学生,组织纪律涣散,上课时能勉强遵守课堂纪律,课余时间就不能自觉了,本学期得对他们进行自律教育。二、教材分析: 三年级是小学生知识、能力、情感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他们对自我、他人、家庭、社会有了一些浅显的认识,养成了一定的好的行为习惯,随着他们社会生活范围的不断扩大,进一步认识了解社会和品德的形成成为迫切的需要。因本课程的开放性、活动性、实践性较强,绝大部分学生乐于这一门课程的学习,能积极与到本课程的课内外的学习活动中去。本课程

14、根据中高年级学生社会生活范围不断扩大的实际、认识了解社会和品德形成的需要,以儿童的社会生活为主线,将品德、行为规范和法制教育,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国情历史和文化教育,地理和环境教育等有机地融合,引导学生通过与自己生活密切相关的社会环境、社会活动的社会关系的交互作用,不断丰富和发展自己的经验、情感、能力、知识,加深对自我、对他人、对社会的认识和理解,并在此基础上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基本的道德观、价值观和初步的道德判别能力,为他们成长为具备参与现代社会生活能力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 三、教学要求: 总要求: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和发展,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

15、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 、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养成文明礼貌、诚实守信、友爱宽容、公平公正、团结合作、有责任心的品质。 2、指导学生参与社会生活,能够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见解,能够倾听他人的意见,能够与他人平等地交流和合作。 3、尝试合理地、有创意地探究和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学习对生活中的道德问题作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 、初步了解个人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初步理解个体与群体的互动关系。了解一些社会组织机构和社会规则,初步懂得规则、法律对于社会公共生活的重要意义。5、知道一些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的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知道社会生活中不同群体、民族、国家之间和睦相处的重要意义,懂得和平与发展是人类共同的愿望。 教材重点难点重点: “我的成长与他人”这一教育主题是本册教材的重难点,本主题以儿童的成长与他人的关系为教育内容,从自我劳动体验出发,激发对劳动和劳动者的理解和尊重,最后落实到对公共劳动成果的爱护上。 四、具体措施: 1、充分挖掘具有地方特色的教育资源,使本课程教学走向家庭、社会,真正走进学生的实际生活,体现该课程的开放性、实践性。 2、发挥艺术形式在本课程教学中的效能,创建良好的教学情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的自主性。 3、精心准备,指导学生开展好课内外教育活动,寓教育于活动之中。 品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总结/计划/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