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第六单元语文备课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487482279 上传时间:2023-01-21 格式:DOC 页数:42 大小:109.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六年级第六单元语文备课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六年级第六单元语文备课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六年级第六单元语文备课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六年级第六单元语文备课_第4页
第4页 / 共42页
六年级第六单元语文备课_第5页
第5页 / 共4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六年级第六单元语文备课》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年级第六单元语文备课(4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年级: 六年级 学科:语文 主备人:孙斌 时间:2012年9月第六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由五篇课文和“语文百花园六”组成。其中将相和、赤壁之战、老人与海是精读课文,奴隶英雄、鲁滨逊造船是略读课文。这一组课文都是中外名家的经典之作,是人类优秀文化的精华。将相和是根据我国西汉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司马迁的史记中的故事改写的,赞扬了以国家利益为重、顾大局、识大体的思想行为。奴隶英雄是根据意大利优秀作家、历史学家乔万尼奥里的长篇历史小说斯巴达克思的相关片段改编成的独幕剧本,歌颂了奴隶英雄斯巴达克的反抗精神。赤壁之战节选自我国元末明初杰出的作家罗贯中所著三国演义,记叙了周瑜采用“火攻”妙计大败曹操于

2、赤壁这一有名的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战例。老人与海是根据1954年诺贝尔文学奖金的获得者、美国著名小说家海明威的代表作老人与海改编缩写的,塑造了“桑提亚哥”这个令人敬佩的硬汉形象,赞扬了主人公无所畏惧的拼搏精神和英雄主义精神。鲁滨孙造船节选自18世纪英国作家笛福的长篇小说鲁滨孙漂流记,通过描述主人公在荒岛上造独木船的故事情节,表现了面对困境不后退、敢于依靠自己的劳动和智慧去战胜困难的顽强精神。五篇课文中都编排了插图,共8幅,都是对每篇课文的一些重点文字的形象体现,利于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本单元的“语文百花园六”中编排了“温故知新”“口语交际”“习作”三个大栏目。“温故知新”安排有“运用关

3、联词语连句”“拓展与交流”“阅读平台”“积少成多”四项内容。“运用关联词语连句”练习,是认识具有转折、因果、递进、条件等关系的简单复句。“拓展与交流”采用了三个同学对话的方式来谈论学完本单元课文后的收获,以吸引大家参与讨论。”“阅读平台”选编了三个著名作家的三部经典作品的三个精彩片段,供学生阅读与鉴赏。“积少成多”选编了一组(16个)四字成语,都是描写人物外表神态的,意在加强学生的词汇积累,提高学生的语言素养。“口语交际”安排的话题是“名家笔下的精彩语句和片段”,这是高段系列名篇赏析中的第三次口语交际活动。在前两次欣赏人物描写和情节记叙的基础上,本次的侧重点完全由学生自己去确定,目的在于进一步

4、提高学生多方面鉴赏作品的能力、用普通话交流表达认识的能力和主动参与交流评价的能力。“习作”要求写“我和书的故事”。这是话题作文,与本单元的主题内容“名著之旅”紧密配合,以引导学生从阅读到写作,从理解到表达,把自己读书的收获写出来与大家共同分享。本单元在五篇课文前面编排的导语是两小段话:第一段话推出了本单元所读名著的几个主人公,简明地介绍了那一个栩栩如生的人物的形象特征宽宏大度的丞相,热爱自由的“奴隶英雄”,坚韧不拔的鲁滨孙,顽强勇敢的老渔夫;第二段话明确指出了本单元的训练重点是:“认识名家笔下形形色色的人物,欣赏作品中精彩的语句和片断。”导语的背景图描绘了异国的风光和人物,寓意本单元的“名著之

5、旅”将是一次奇妙的巡游,吸引学生快快踏上阅读的行程。教学目标:1、通过指导学生读懂课文内容,认识故事主要人物蔺相如和廉颇的性格品质,感受奴隶们的悲惨命运和斯巴达克的英雄形象,认识罗贯中笔下的曹操等人物形象,感知和认识老渔夫面对庞然大物毫不畏惧、敢于搏斗的英武形象,体会鲁滨孙敢于战胜困难的积极的生活态度。2、引导学生通过默读把握课文主要内容,感知戏剧作品这种文学形式的基本特点,进一步培养学生对名著的欣赏、审美能力。3、指导学生朗读课文,并欣赏和品味文中精彩的语言文字。4、认识生字23个,会写生字27个。5、鼓励学生对这些作品的原著、整本书(或整篇文章)进行直接的阅读,深入而全面地去吸收名著的丰富

6、营养。6、在语言环境中,围绕一个主题进行口语交际,在交际的过程中能够清楚明白地表达自己的意思。7、回顾看过的书籍内容,把自己读书的收获写出来与大家共同分享。教学重点:通过指导学生读懂课文内容,认识故事主要人物蔺相如和廉颇的性格品质,感受奴隶们的悲惨命运和斯巴达克的英雄形象,认识罗贯中笔下的曹操等人物形象,感知和认识老渔夫面对庞然大物毫不畏惧、敢于搏斗的英武形象,体会鲁滨孙敢于战胜困难的积极的生活态度。教学难点:引导学生通过默读把握课文主要内容,进一步培养学生对名著的欣赏、审美能力。教学准备:制作课件(教师) 收集与课文相关的资料(学生)教学方法与措施:1. 随着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在课堂上应给

7、予学生充分自主学习的时间,要重视朗读和默读,进一步培养学生边读边思边记的良好学习习惯。注意根据本单元的教学重点:“认识名家笔下形形色色的人物,欣赏作品中精彩的语句和片断。”从课文的特点出发,精心组织教学,引导学生练习朗读和默读,把握主要内容,着力引导学生抓住人物的肖像、语言、动作、心理,去感知人物的鲜活形象,体会人物的性格、品质、特点、风貌,体会思想感情,主动积累语言,提高阅读能力和效率。2. 本单元课文是中外名家的经典之作,是人类优秀文化的精华,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形象深深地打动着每位读者,但是这些课文都是世界级文学大师的经典作品,离学生的生活较远,学生没有基础,为了能更好的学习课文,教学时应适

8、时地加入资料以帮助学生了解故事发生的历史背景,从而使学生能更好的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在课后,要向学生推荐一些优秀的中外经典名著,尤其是课内出现过的那些名家大师的相关作品,使学生从更深层次上了解和认识这些名家和名作,吸取高品味的丰富的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课时安排:将相和2课时 奴隶英雄1课时赤壁之战2课时 老人与海2课时鲁宾孙造船1课时 语文百花园六5课时(作文备课3课时) 26 将相和教学目标:指导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同时,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从中受到爱国主义教育,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2. 通过抓文中重点词句、人物语言动作的描写,来体会人物性格特点,学习蔺相如机智勇敢、顾全大局和廉颇

9、勇于改过的品质。在理解课文内容中,分清文章中故事的前因后果及相互联系4. 帮助学生认识“璧、廉、颇、缶”四个生字;会写“赵、璧、骗、撞、怯、廉、颇、辞、诸、削”十个生字;掌握“胆怯、推辞、赵国、削弱、撞碎、无价之宝、廉颇、完璧归赵、理直气壮、负荆请罪”等词语。教学重点:重点品读第二和第三个小故事,体会“将相和”的深刻内涵。教学难点:抓文中重点词句、人物语言动作描写,来体会人物性格特点。课文重点:“完璧归赵”朗读训练点:第110自然段读写结合点:结合课文内容说说你喜欢哪个人物,为什么?教学时间:2课时预习要求: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概括主要内容。2.在文中圈画生字词,查工具书解决不理解的词语

10、。3.简要说明完璧归赵的过程4.查阅相关历史资料第一课时 共( )课时一谈话导入。战国末期有齐、楚、燕、韩、赵、魏、秦七个国家并存。秦国最强大,要统一中国,不断向其它六国进攻。而赵国紧邻秦国,是一个比较弱的国家,常受到秦国的侵略。今天我们要学的故事就发生在这个时期。二成果展示本文讲了几个小故事?找出每个故事的起止,并用一个合适的小标题概括每个小故事的内容。预设:第一个故事(110)完璧归赵。第二个故事(1115)渑池之会。第三个故事(1618)负荆请罪。三精读感悟,读说结合。(一)“完璧归赵”1.指名朗读第一个小故事,理清层次,找出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2.学生各抒己见,师归纳整理:(起因:

11、秦王企图骗取赵国的和氏璧。经过:蔺相如机智勇敢斗秦王。结果:蔺相如完璧归赵,被封为上大夫。)3.画出描写蔺相如言行的句子,根据人物的言行,分析蔺相如的性格特点。讨论、交流、整理:预设:(1)语言:“我愿意带着和氏璧到秦国去。如果秦王真的拿十五座城来交换,我就把璧交给他;如果就没有动兵的理由。”(机智) 行动:当满朝文武为难时,蔺相如挺身而出。(表现出蔺相如的勇敢。)(2)语言:“这块璧有点小毛病,让我指给您看。”(机智) 行动:当蔺相如觉察到秦王没有诚意换璧时,就上前一步,故意指点璧上有毛病,把和氏璧要回手中。(机智)(3)语言:“我看你并不想交付十五座城。现在璧在我手里,您要是强逼我,我的脑

12、袋和 璧就一块撞碎在这柱子上!”(不畏强暴、机智勇敢。)行动:捧着璧,往后退了几步,靠着柱子站定,举起和氏璧就要向柱子上撞。(不畏强暴、机智勇敢。)4.小结:秦王企图骗取赵国的和氏璧,蔺相如带着和氏璧前往秦国,利用秦王说的以城换璧的话,随机应变,揭穿了秦王的骗局,巧妙地要回和氏璧,机智勇敢地和秦王斗争,做到了完璧归赵,被封为上大夫。(二)“渑池之会”1. 过渡:蔺相如完璧归赵后,被赵王封为上大夫,那么,在渑池之会上,蔺相如又是怎样再立大功,被封为上卿的呢?我们继续学习第二个小故事。(按照学习第一个故事的方法学习第二个故事。)2.读第二个小故事,理清层次,找出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讨论、交流

13、、整理:起因:秦王想侮辱赵王,要赵王鼓瑟,并且叫人记录下来。经过:蔺相如针锋相对地逼秦王击缶,维护了赵国尊严。结果:秦王没占到便宜,只好放赵王回国,相如再立大功,被封为上卿。)3.画出描写蔺相如言行的句子,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1)画出人物言行。语言:“请您为赵王击缶。”;“您跟我现在只有五步远。您不答应,我就跟您拼了!”行动:他走到秦王面前,逼秦王为赵王击缶,叫人记录下来。(2)思考:蔺相如为什么逼秦王击缶?表现了他什么性格特点?秦王击缶后,为什么“不敢拿赵王怎么样”?(讨论、交流、点拨:因为秦王让赵王为他击缶,并且让人记录下来,这实际上是秦王侮辱赵王,贬低了赵国的地位,所以蔺相如为了维护国

14、家的荣誉,为了维护赵王与赵国的尊严,逼秦王为赵王击缶。表现了蔺相如为了国家的荣誉、不畏强暴、机智勇敢的高尚品质。秦王击缶后,不敢拿赵王怎么样,是因为廉颇大将军已经在边境上做好了抵御秦兵的准备,秦王只好放赵王回去。)4.指导有感情地朗读,深化理解人物性格特点。(三)“负荆请罪”1.过渡:在渑池会上,蔺相如不畏强暴、机智勇敢、置个人生死于不顾,维护了赵国、赵王的尊严,被赵王封为上卿,是当之无愧的。可廉颇却很不服气,认为蔺相如只是靠一张嘴上去的,而且职位还在自己之上,于是将相之间产生了矛盾,这个矛盾是怎样解决的呢?请同学们自学第三个小故事。2.默读第三个小故事,找出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画出人物的

15、言行,分析人物性格特点。3.讨论、交流、点拨:(1)起因:廉颇不服,想找机会羞辱蔺相如,将相之间产生矛盾。经过:蔺相如处处回避、忍辱退让。结果:廉颇负荆请罪,将相和好。(2)分析蔺相如的语言、行动:语言:“秦王我都不怕,会怕将军吗?我所以避着廉将军,为的是我们国呀!”行动:“请病假不上朝,免得跟廉颇见面;看见廉颇骑着高头大马过来了,紧叫车夫把车往回赶。”(表现了蔺相如以国家利益为重,顾大局、识大体的高尚品质。)4.再读蔺相如的语言,深化理解、挖掘。课件,阅读思考: “秦王我都不怕,会怕廉将军吗?大家知道,秦王不敢进攻我们赵国,就因为武有廉颇,文有蔺相如。如果我们闹不和,就会削弱赵国的力量,秦国必然乘机来打我们。我所以避着廉将军,为的是我们赵国啊!”(1)蔺相如这样说,是不是自我吹嘘?为什么?是在什么情况下说的?(不是自我吹嘘,因为这是在廉颇不服,想找机会羞辱他的情况下说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