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摩美国天赋教育系列二:颠覆中国超常教育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487429284 上传时间:2023-11-30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观摩美国天赋教育系列二:颠覆中国超常教育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观摩美国天赋教育系列二:颠覆中国超常教育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观摩美国天赋教育系列二:颠覆中国超常教育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观摩美国天赋教育系列二:颠覆中国超常教育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观摩美国天赋教育系列二:颠覆中国超常教育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观摩美国天赋教育系列二:颠覆中国超常教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观摩美国天赋教育系列二:颠覆中国超常教育(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观摩美国天赋教育系列二:颠覆中国的超常教育超常教育,也可称之为神童教育,曾在中华大地上风靡一时。 中国的神童教育主要有两个问题:一是神化,二是速成。 所谓神化,从人们对超常儿童的称谓“神童”上可见一斑,人们 将神童置于太高的地位,反而让他们脱离了大地,孤立于大众, “高 处不胜寒”,最终摔得很痛。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很多高校办神童少 年班,现在硕果仅存的也就是中科大少年班了。其实,科大少年班的 学生智商也并非那么高,后经测试,有的人智商才 120 多,按国际标 准,智商达 130-160 才是天才。曾是科大少年班的宁铂、谢彦波都曾 表示,如果青春可以重来,他们决不会再读少年班,因为太苦闷。当 然

2、,少年班也培养了不少人才, 如现任微软公司全球副总裁兼微软中 国研发集团总裁张亚勤。所谓速成,就是好大喜功,想一口吃个胖子,心态急躁。动辄 9 岁就怎么怎么样, 12 岁就怎么怎么样,电视台上的才艺比赛也是如 此。这种培养模式急功近利,太强调学科知识或某种才能,而忽视了 童趣、快乐、体育、心里承受能力、人际交往能力、领导能力和创造 力,必然带来生理与心理、智商与情商、知识与慧商( wisdom )及 魅商(charisma)、学识与社会化、理解力与创造力的不均衡发展,不 符合科学发展观,不能让人自由而全面地发展,成为一个身心健康、 德才兼备的杰出人才。相较国内这种单一的针对超常儿童的培养模式,

3、 美国的天赋教育 模式则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 美国有专门的天赋学校, 即一个学校的 学生全是天赋学生。也有这样的模式,一个学校既有天赋班,又有普 通班。还有一种模式,即在正常上课时间,天赋学生和普通学生的学 习课程没有区别,只是在课外时间,他们会集中起来学习。对那些具 有某项才艺(如音乐、美术)天赋的学生,也可以一个星期去专门的 学校学习一次, 通常一个城市会有一所这样的专门学校。 现代科技成 果互联网也为天赋教育的实施提供了便利手段, 天赋学生可以在特定 时段通过互联网在校或在家学习相关课程。让我印象颇深的是美国西金库市拉科达学区的名叫SCOPE (万花筒)的天赋教育模式。这个学区从小学三年

4、级开始办天赋教育,一 直办到八年级初中毕业。这个模式有三个特点:一是天赋学生大部分时间和普通学生一起上课, 只是每星期会抽 出时间集中学习。 前者的好处是避免了曲高和寡, 有利于天赋学生贴 近“大众”,实现正常化、社会化。后者的好处是充分扬长,符合因 材施教的原则。天赋孩童在一起学习或交流,相当于华山论剑,高手 过招,必能互通有无,取长补短,技艺精进。二是天赋教育只安排社会研究课, 假如学生在某一科或几科上有 特长和优势,可以提前去高年级插班学习,但不是跳年级,仅是学科 目。这种做法既没有为了迁就一般学生的水平而压制天赋学生的强 项,又照顾到了天赋学生心理、情商的正常发展。 【如若和年龄悬殊

5、较大的同学同班,人际交往方面的障碍(主观、客观因素都有,如年 龄大的孩子一般不会和小孩子聊私密话题)在未成人阶段会带来心理 发育超前于生理发育、情商落后于智商的问题(与自己纵向比) ,然 而在成人阶段极有可能存在心理成熟度低、 情商不高的问题(与他人 横向比)】三是高中阶段不再专门设立天赋教育计划, 有能力的高中生可以 提前学习大学课程。这种做法的好处之一同样是没有抑制强项一一拔 苗助长固然不对,但人为抑制人的学习力也是荒谬的。 好处之二是拓 展了学生的视野。好处之三是上大学时会有更多的时间学习新课程。美国的天赋班不是一锤定音,一劳永逸的。它是流动的,进了天 赋班也可以退出,也可以此班转彼班。

6、中科大少年班的宁铂入学一年 后,发现科大没有他喜欢的系,要求到南京大学学天文,但科大不愿 放人。这不能不说是他出家一一这是他后来的信仰,值得尊重,但决 不是最初的理想的诱因之一。现在的科大少年班在这方面已改进很多。美国这种灵活的机制,使得家长、老师和学生本人保持着一种 自然健康的心态,没有承受本不该承受的生命之重。过去,我们中国对天赋教育的理解比较狭隘, 以为天赋教育就是 培养神童,一个“神”字玄得很,让人高山仰止,顶礼膜拜,却望而 却步,不敢奢望。根据多元智能理论,人类的智能至少可以分成九 个范畴,分别是:语言、逻辑、空间、肢体运作、音乐、人际、 内省、自然探索、生存智慧。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

7、智能组合,例如:建筑师及雕塑家的空间智能较强、运动员和芭蕾舞演员的肢体运作智 能较强、公关的人际智能较强、作家的内省智能较强,等等。所以,学校在发展学生各方面智能的同时,必须认识到每一个学生只会 在某一两方面的智能特别突出,并加以重点发展;而当学生未能 在其他方面追上进度时,不要让学生因此而受到责罚。1972年,美国公共法中关于天赋儿童的“马兰特定义”认为:孩子杰 出表现的能力包括已经获得的成功或者以下任何一方面或多方面 的潜在能力:1、总体的智力;2、具体的学术才能;3、创或造的思维(笔者注:英文原文将“创”和“造”分开, 值得注意);4、领导能力;5、视觉艺术(笔者注:泛指美术)和表演艺术

8、;6、心理(运动)能力。这个定义中关于天赋的内容界定是非常宽的。后来,美国国会对此定义数度作出修改,例如1988年的“佳维茨定义”认为:“天赋儿童”的专用术语是指这样一些孩子:1、有证据表明在如下方面表现出优异的能力:智力的、创造的、艺术的、领导的能力,或者在具体的学术领域里的才能。2、要求提供超出学校的一般课程的服务以求得进一步发展上述能力。在美国,各个州还有自己的关于天赋教育的法律,对天赋的 定义也不尽相同由此可见,天赋儿童也不仅仅指那些高智商或者在学术领域 里具有特别才能的人。“伟大出于平凡”,天赋儿童原本就是平 凡的孩子、正常的孩子,并不遥远和神秘。我们期望借鉴美国天 赋教育的模式,在扬弃的基础上实现国际化和本土化相结合,让 更多的天赋儿童从中受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