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政策的配合使用题库43简答题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487384895 上传时间:2023-10-28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146.3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宏观政策的配合使用题库43简答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宏观政策的配合使用题库43简答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宏观政策的配合使用题库43简答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宏观政策的配合使用题库43简答题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宏观政策的配合使用题库43简答题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宏观政策的配合使用题库43简答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宏观政策的配合使用题库43简答题(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什么是内在时滞与外在时滞?哪一种政策内在时滞更长一货币政策还是财政政策?哪一种政策外在时滞更长?为什么?What are the inside lag and the outside lag? Which has the longer inside lag monetary or fiscal policy? Which has the longer outside lag? Why?答:(1)内在时滞是指从经济发生变动到认识采取政策措施的必要性,再到决策者制定 出适当的经济政策并付诸实施之间的时间间隔,可以分为认识时滞、决策时滞和行动时滞。 外在时滞是指政策行动与其对经济影响之间的时间

2、间隔。(2) 财政政策的内在时滞较长。因为一般来说政府行动较为缓慢。比如在美国,支出 或税收变动需要总统和参众两院的批准,这样从发现冲击到制定政策并开始执行之间需要特 别长的时间。而货币政策由于从决策到执行所需的环节较少,其内在时滞较短。(3) 货币政策的外部时滞时间较长。因为中央银行变动货币供给量,要通过影响利率, 再影响投资,然后才能影响就业和国民收入,因而,货币政策的作用要经过相当长一段时间 才会充分得到发挥。而财政政策可以直接对总需求进而对产出产生影响。5.经济政策的“前后不一致性”指什么?为什么决策者会违背自己以前做出的宣言? 在这种情况下,政策规则的优点是什么?What is me

3、ant by the “time inconsistency” of economic policy? Why might policymakers be tempted to renege on an announcement they made earlier? In this situation, what is the advantage of a policy rule?答:(1)前后不一致性指决策者提前宣布政策以影响私人决策者的预期,然后在这些 预期形成并发生作用后又采用不同政策的倾向。(2) 决策者违背自己以前做出的宣言,主要是由于决策者有改变政策,不履行诺言的 激励。比如在货币

4、政策中,假定美联储宣布采取低通货膨胀率政策而且公众也相信了这种承 诺,这时由于美联储在失业和通货膨胀之间处于了一个更好的处境,因此美联储就有了采取 提高通货膨胀降低失业的政策的激励。(3) 政府行为如果经常前后不一致,会使公众不再相信政府,甚至采取相反对策,这 会提高政府政策的成本。因此,政府应在公众中树立可信的形象,减少前后不一致。政府按 政策规则行事就可避免前后不一致,提高可信度和降低政策成本。3. 评论不同的政策工具有哪些主要标准?答:宏观经济政策的主要目标是:充分就业、物价稳定、经济快速增长和国际收支平衡。 选择任何一项政策工具时首先要考虑这项政策能否达到所追求的目标。评论不同政策工具

5、的 主要标准有:(1) 政策工具达到目标的有效性:为了达到一定目标,有些政策可能比另一些政策有 效;在有些情况下,私人部门的行动可能会抵消政策工具的效果。(2) 对产出构成的影响:同样是增加或降低一定总需求,有些政策扩大的是公共部门, 有些政策是增加当前消费,有些政策是刺激私人部门投资。(3) 影响的范围:一些政策影响范围较小,如扩张或紧缩货币的政策主要对靠贷款的 企业或银行有直接影响,而像减税这样的政策则往往有较广泛的影响。(4) 执行的灵活性和速度:一些政策(如扩大货币供给)会比另一些政策(如减税) 更有灵活性,执行起来也会更快。(5) 政策后果的确定性程度:一些政策的后果比另一些政策的后

6、果可能更不确定,例 如,减税会不会增加消费,增加货币供给,降低利率会不会使厂商增加投资,很大程度上取 决于人们的预期,从而使政策效果很不确定。(6) 非意图的副作用:一些政策往往会产生不希望有的副作用。4. 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如何影响产出和物价?(中山大学2002研)答:(1)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对产出和物价的影响。如图4.2所示,Y1 丫2Y0Y图4.2 扩张性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对产出和价格的影响由IS-LM模型可知,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将导致IS曲线右移至IS1,产出由Y0先扩张至 y2,由于利率上升,挤出投资,均衡的产出移至匕。12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导致AD曲线向右平移,在AS曲线不变的情

7、况下,均衡价格水平上升。(2)扩张性的货币政策对产出和物价的影响,如图4.3所示:YY,Y图4.3扩张性的货币政策对产出和物价的影响在短期内,扩张性货币政策导致LM曲线右移,产出增加,统一价格水平下产出的扩张 导致AD曲线移动至AD1,此时,均衡产出水平增加,物价上涨。长期内,由于产量的扩张高于充分就业水平,工资将持续上升,AS曲线向上移动,直 到均衡产出水平恢复到充分就业水平,AS曲线不再移动,此时的均衡产出水平与初始产出 水平一致,都是充分就业下的产出水平,但是物价上涨。8. 如何运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搭配来解决“滞胀”问题?答:(1)滞胀指经济生活中出现了生产停滞、失业增加和物价水平居

8、高不下同时存在的 现象,它是通货膨胀长期发展的结果。其中,以弗里德曼为代表的货币主义者直接批判凯恩 斯主义的通货膨胀政策,认为滞胀是长期实施通货膨胀的必然结果,以增加有效需求的办法 来刺激经济,实质上是过度发行货币,经济中的自然失业率是无法通过货币发行来消除的。(2)财政政策是指政府变动税收和支出以便影响总需求进而影响就业和国民收入的政 策。变动税收是指改变税率和税率结构。变动政府支出指改变政府对商品与劳务的购买支出 以及转移支付。货币政策是指政策通过中央银行变动货币供给量,影响利率和国民收入的政 策措施。货币政策的工具有公开市场业务、改变贴现率、改变法定准备率以及道义上的劝告 等措施。这些货

9、币政策的工具作用的直接目标是通过控制商业银行的存款准备金,影响利率 与国民收入,从而最终实现稳定国民经济的目标。(3)当经济出现滞胀时,应采取紧的财政政策和松的货币政策。紧的财政政策可以抑 制社会总需求,防止经济过旺和制止通货膨胀;松的货币政策在于保持经济的适度增长。因 此,这种政策组合的效应就是在控制通货膨胀的同时,保持适度的经济增长。但货币政策过 松,也难以制止通货膨胀。9. 假定经济起初处于充分就业状态,现在政府要改变总需求构成,增加私人投资而减 少消费支出,但不改变总需求水平,试问应当实行一种什么样的混合政策?并用IS-LM图形表示这一政策建议。答:如果社会已是充分就业,为了保持充分就

10、业水平的国民收入不变,增加私人部门 的投资,可采用扩大货币供给和增加税收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组合。前者可使LM向右 移动,导致利率r下降,以增加私人部门对利率具有敏感性的投资支出和国民收入,为了保 持总需求水平不变,抵消国民收入增加超过潜在国民收入的状况,政府应配合以增加税收的 紧缩性财政政策,因为当税收增加时,人们可支配收入会减少,从而消费支出相应减少,这 使IS曲线左移,使总需求下降,从而使国民收入水平下降。政府税收增加的幅度以国民收 入正好回到潜在的国民收入为限。见图44。图44图44中,Y1为充分就业的国民收入,政府增加货币供给使LM1移至LM2,利率由 r1降至r2,与此同时,政府

11、采用紧缩性财政政策使IS1移至IS2,国民收入维持在Y1水平。 在上述行为中,私人投资增加了,而私人消费相应下降了。5. 什么是经济变量中的目标变量、工具变量和指标变量?答:经济变量划分为“目标变量”、“工具变量”和“指标变量”。目标变量是表明政策 目标的。如产出和价格、失业和通货膨胀。工具变量是政策制定者直接操纵的工具。例如, 中央银行也许有一个汇率目标。它的工具将是买卖黄金或者其他外汇。指标变量是那些指示 我们是否正在更接近我们所愿意达到的目标的经济变量。例如,有时利息率(一种指标)的 上升是市场预期未来通货膨胀(一种目标)上升的信号。值得注意的是,将各种变量划分为 目标变量、工具变量或指

12、标变量,有时候是依情况而变化的。3. 什么是斟酌使用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答:西方经济学者认为,为确保经济稳定,政府要审时度势,根据对经济形势的判断, 逆经济风向行事,主动采取一些措施稳定总需求水平。在经济萧条时,政府要采取扩张性的 财政政策,降低税率、增加政府转移支付、扩大政府支出,目的是刺激总需求,以降低失业 率;在经济过热时,采取紧缩性的财政政策,提高税率、减少政府转移支付,降低政府支出, 以此抑制总需求的增加,进而遏制通货膨胀。这就是斟酌使用的财政政策。同理,在货币政策方面,西方经济学者认为斟酌使用的货币政策也要逆经济风向行事。 当总支出不足,失业持续增加时,中央银行要实行扩张性的货币

13、政策,即提高货币供应量, 降低利率,从而刺激总需求,以缓解衰退和失业问题;在总支出过多,价格水平持续上涨时, 中央银行就要采取紧缩性的货币政策,即削减货币供应量,提高利率,降低总需求水平,以 解决通货膨胀问题。这就是斟酌使用的货币政策。7.评论不同的政策工具有哪些主要标准?答:调控总需求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工具并不能完全符合主要的宏观经济政策目标: 充分就业、物价稳定、高增长和国际收支平衡。政府选择各种政策工具时所要考虑一些因素, 这些因素也就是评论不同的政策工具的主要标准。(1) 政策工具达到目标的有效性:为了达到一定目标,有些政策可能比另一些政策有 效;在有些情况下,私人部门的行动可能会抵

14、消政策工具的效果。(2) 对产出构成的影响:同样是增加或降低一定总需求,有些政策扩大的是公共部门, 有些政策是增加当前消费,有些政策是刺激私人部门投资。(3)影响的范围:一些政策影响范围较小,如扩张或紧缩货币的政策主要对靠贷款的 企业或银行有直接影响,而像减税这样的政策则往往有较广泛的影响。(4)执行的灵活性和速度:一些政策(如扩大货币供给)会比另一些政策(如减税) 更有灵活性,执行起来也会更快。(5)政策后果的确定性程度:一些政策的后果比另一些政策的后果可能更不确定,例 如,减税会不会增加消费;增加货币供给,降低利率会不会使厂商增加投资,很大程度上取 决于人们的预期,从而使政策效果很不确定。

15、(6)非意图的副作用:一些政策往往会产生不希望有的副作用。11. 为什么一些经济学家认为试图稳定经济平衡的政府干预要么是不必要的,要么是 不尽如人意的?相反的观点是什么?答:(1) 一些经济学家(如实际经济周期理论观点持有者)认为,经济波动的根源是外 生干扰,经济本身很快可以适应这些干扰,市场会对经济环境的变化提供最优的解决办法, 比方说,外生的冲击造成了失业,想工作的人会找到工作,只要肯降低工资和非货币报酬的 预期,从而失业不会成为问题,政府的干预是不必要的,也是无能为力的。另一些经济学家 如货币主义者和新古典经济学家的观点与实际的经济周期理论一样,相信市场会对经济变动 做出迅速反应,政府政

16、策在很大程度上无效。当然不是完全无效,但意图良好的政策很可能 既带来好处,也带来坏处。他们认为,由于信息的限制,物价水平不会随货币供给的变化作 充分调整,因此,货币供给变化会影响产出和就业。但是,他们不相信政府能使用这些政策 来稳定经济,因为政府在预测方面能力有限,推行政策和政策产生效果之间存在很长时滞, 从而使政策效果不尽如人意。例如,等到政府认识到衰退的经济需要政策刺激从而采取措施, 而这些措施又要一段时间来发生全部作用时,经济也许已经凭自身的力量顺利地进入复苏阶 段,这样,刺激经济的效果也许只会造成通胀压力。(2)凯恩斯主义者则认为,即使存在理性预期,私人部门对政策的反应会抵消一些政 府行为的效果,但不可能完全抵消,尤其是迅速完全抵消是不可能的,并且当一些私人部门 采取抵消行动时,另一些私人部门不可能都这样做,因此,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