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项制度衔接试点工作汇报

上传人:m**** 文档编号:487338005 上传时间:2023-08-17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9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两项制度衔接试点工作汇报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两项制度衔接试点工作汇报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两项制度衔接试点工作汇报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两项制度衔接试点工作汇报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两项制度衔接试点工作汇报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两项制度衔接试点工作汇报》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两项制度衔接试点工作汇报(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两项制度衔接试点工作汇报撰写人:_日 期:_两项制度衔接试点工作汇报麟游县农村低保与扶贫开发“两项制度”有效衔接试点工作进展情况、存在问题及设想打算全省农村低保与扶贫开发“两项制度”有效衔接工作会后,我县高度重视、精心安排,强化措施落实,狠抓试点工作,止目前,村级先期试点工作已经基本结束,全县面上试点准备工作已全面展开。一、试点工作进展情况1、加强领导,组建工作机构。成立了由县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县政府分管领导、县政府办主任、县扶贫办主任任副组长,县新农办、民政局、财政局、统计局、计生局、残联等单位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两项制度”有效衔接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并抽调相关部门_名干部组成试点办公室,

2、负责试点工作日常事务。各试点乡镇、村都成立了相应的组织机构,明确各级各成员单位及办公室工作职责及具体任务,各司其职,各尽其责,配合抓好试点工作。分别召开县委常委会、县政府常务会、试点工作领导1小组等会议,传达了中、省、市“两项制度”有效衔接工作会议精神,专题分析研究,周密安排部署试点工作,在县财政十分困难的情况下,预算试点专项工作经费_万元,做到了机构、领导、人员、资金、责任四落实。2、结合县情,制定试点方案。一是合理确定先期试点村。按照省上提出的试点村条件,综合分析_年统计资料,以_年农民人均纯收入排名为基数,按好、中、差三种类型,初步选取拟试点村。由政府主管领导带队,组织相关部门人员集中_

3、天时间,深入拟试点村开展调查摸底,筛选真正具有代表性的试点村,经县长办公会议研究,确定了九成宫镇紫石崖、西坊村,桑树塬乡土桥村为县“两项制度”衔接试点村。二是制定试点实施方案。按照全省“两项制度”衔接试点工作总体安排部署与要求,学习借鉴有关试点县的经验,制定了麟游县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扶贫开发政策有效衔接试点工作实施方案,提出了试点工作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目标任务、主要内容、方法步骤及保障措施。三是市、县两级审定试点方案。县政府召开了常务会议对实施方案进行专题研究讨论,提出试点工作从_月_日开始到_月底结束,_分村级试点和全面推进两个阶段进行,重点抓好_个关键环节。市政府主管扶贫开发工作的

4、副市长王拴虎带领扶贫、民政、财政、统计、民政、残联的负责同志深入我县指导检查试点准备工作,与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及相关部门共同研究讨论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并提出了很好的修改意见,使方案紧贴宝鸡实际、麟游县情,科学、规范、实用,具有操作性、可行性。3、强化宣传,营造舆论氛围。_月_日,市政府在我县召开了全市试点工作领导小组会议,对全市“两项制度”有效衔接试点进行安排部署,对我县试点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会后,县委、县政府召开了全县“两项制度”有效衔接试点工作会议,各乡镇主管乡镇长、扶贫专干,先期试点村支部书记、村主任、村会计及各村民小组长、县试点工作各成员单位主要负责人参加了会议,传达了省市试点工作

5、会议精神,安排部署了先期试点工作。各乡镇分别召开班子会、乡村干部会26场次,各试点村共召开各类会议19场次,宣传覆盖面达_%。采取以会代训的形式,培训县、乡、村工作骨干_多名,使相关工作人员熟悉掌握了政策界限、操作办法、工作流程;为了便于3工作,编制“两项制度”有效衔接试点工作操作手册、简明读本、农民收入简易测算办法等资料_份,使“两项制度”有效衔接试点工作家喻户晓,人人皆知。4、精心组织,开展村级试点。市、县“两项制度”有效衔接试点工作会议后,县“两项制度”有效衔接试点工作领导小组高度重视,精心准备、抓早动快,在搞好政策、业务培训,模拟培训的基础上,_月_日,抽调县级相关部门领导、干部,各乡

6、镇扶贫专干,试点村乡镇包村干部共_人组成试点工作队,分为_个小组,分别由县统计局、县扶贫办、县民政局主要领导带队,进驻紫石崖、西坊、土桥_个试点村,开展宣传动员、业务培训、组建民主评议小组、入户调查等工作。由于各级领导高度重视,省、市指导及时有力,有关部门积极配合,试点村群众积极参与,我县“两项制度”有效衔接试点工作前期准备充分扎实,村级试点工作进展顺利。共调查农户_户,调查面占_个试点村常住户的_%;成立村级民主评议小组_个、组级民主评议小组_个。按照省贫困标准(_元以下),_个试点村初步识别出贫困人口_户_人,贫困发生率为_%,其中扶贫开发对象_户_人,占农村常住人口的_%;低保对象_户_

7、人,占农村常住人口的_%;扶贫和低保交叉对象_户_人,分别占扶贫开发对象和低保对象的_%、_%;五保对象_户_人。已通过村民小组、村委会、乡镇三榜公示,现已进入县级复查公示和审批阶段。对_户扶贫和扶贫低保对象逐户制定了帮扶项目和帮扶措施,其中危房改造_户,种植业项目_户,养殖业项目_户,通过技能培训劳务输出_人,饮食服务业_户,计划投资_万元。_个试点村识别出的贫困农户登记表和剩余的_个行政村登记表全部填写完毕,正在收集汇总,建档立卡准备工作已基本就绪。二、存在问题及建议我县“两项制度“衔接村级试点工作已基本结束,较好地完成了试点每阶段工作任务,识别出_个试点村的低保与扶贫对象,为全县面上整体

8、推进探索出了一些做法,但还存在一些问题:一是由于“两项制度”衔接工作政策性、时限性强,工作量大面广,在试点工作中对于深层次的问题涉及不深、探讨不够,有些情况掌握的不细、不扎实。二是省上还未下达我县贫困人口规模,行政村的最终5贫困人口规模确定比较困难。三是由于“两项制度”衔接相关软件系统没有正式使用,村级试点建档立卡和信息录入工作相对滞后。四是由于到户扶持政策不明晰,在制定分类帮扶措施上,只能按农户需求确定笼统的帮扶项目,具体的扶持政策和到户扶持资金不明确,农户对确定低保户积极性比较高,对列入贫困户积极性不够高。五是由于农户是一次性回忆计算人均纯收入,统计调查结果难免有误差。六是由于群众对低保政

9、策了解不够,对残疾人本人享受低保没意见,对全家人享受低保意见比较大。根据试点工作情况,建议省办及时下达县级贫困人口规模;尽快启用“两项制度”衔接试点建档立卡软件系统;提高扶贫标准,由于宝鸡市低保标准已提高到_元,高于_元的国家扶贫标准,在贫困线以上的一些农户依然比较贫困。三、设想与打算1、总结先期试点工作,全面启动全县试点工作。拟定于_月底或_月初召开全县农村低保与扶贫开发“两项制度”有效衔接先期试点总结暨全县试点工作启动动员会议,认真总结先期试点村工作,探索推广先期试点工作经6验,全面安排部署全县整体试点工作,统一全县各级各部门干部的思想,培训试点工作骨干,为全县试点工作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

10、2、继续加大宣传力度,营造良好试点舆论氛围。采取会议、广播宣传、新闻媒体、走访座谈、印发宣传资料、张贴标语等形式,大力宣传农村低保与扶贫开发政策,宣传试点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和必要性,营造强大的舆论氛围,宣传面达到全县农业人口的_%,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激发全县各级、各部门和全县群众参与试点工作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为试点工作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3、层层夯实试点责任,强力推进全县试点工作。一是推行县级领导包乡镇试点工作责任制。按照县级领导包乡镇工作责任制。按照县级领导包抓范围、明确每个乡镇有2_名县级领导联系包抓试点工作,及时解决试点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二是推行部门、乡镇领导包村试点工作责

11、任制。组建_个试点工作指导组,由联系乡镇的县级领导带队,县级部门、乡镇主要领导任组长,各副职为副组长,县级部门、乡镇干部为组员,每组4_名干部,进驻_个村,协助乡村全力开展试点工作,如期7完成完成试点工作任务。三是加强督导检查。组建_个试点工作指导、督查、检查组,分别由县级四大班子领导任组长,县扶贫办、县民政局、县统计局、县财政局、县残联主要领导任副组长,相关部门干部为成员,每个组包抓_个乡镇,对全县_个试点工作组的工作进行全程指导、督查和检查,抓进度、保质量,及时掌握试点工作动态,总结先进典型,交流经验,互通信息,督促后进,随时随地解决试点工作中存在的具体困难和问题,为试点工作提供强有力地组

12、织保证。4、探索规范操作程序,努力提升试点工作成效。结合县情、村情和民情,联系先期试点工作中存在的困难、问题和成功做法,进一步修订完善试点工作指南,制定并规范试点工作操作程序和流程,学习推广外地试点工作经验,随时向省、市汇报工作进展情况和需要解决的困难和问题,争取上级对试点工作的指导和支持,使全县试点工作沿着正确、规范、准确的方向运行,努力提升试点工作成效。5、严明试点工作纪律,保质保量完成试点任务。教育引导全县各级干部严格按政策、按规程、按要求办事,8严格遵守群众纪律,严格审查低保、扶贫对象,严格执行政策标准,对在试点工作中弄虚作假、以权谋私、假公济私、优亲厚友的要追究相关领导和干部的责任;对瞒报、假报家庭真实情况,骗取扶贫低保资金的要及时予以追回,并严肃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第页共页 范文仅供参考 感谢浏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国内外标准规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