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知应会法律知识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487312839 上传时间:2023-06-21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6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应知应会法律知识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应知应会法律知识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应知应会法律知识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应知应会法律知识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应知应会法律知识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应知应会法律知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应知应会法律知识(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宪法:是指一个国家法律体系中具有根本法法律地位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是其他立法工作的根据, 通常规定一个国家的社会制度、 国家制度、国家机构和公民的基本 权利和义务等。宪法的重大作用1. 宪法在组织国家政权方面的作用。宪法的首要任务就是组织国家政权。2.宪法在保障公民权利方面的作用。宪法在保障全体社会成员的最大利益和最大幸福上主要是基于三个基 本原则来进行的;一是国家利益、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相协调的原则;二是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原则,其中最重要的是基本人权;三是权利和义务相一致原则。3宪法在维护国家和社会基本制度方面的作用。4.宪法在实行法制方面的作用。宪法是法制存在的基本要素,

2、并且 是法治中的核心要素。一方面,宪法作为法律体系的核心,是一切法律规范产生、存在和变更的前提条件;另一方面,以宪法为基础而产生的宪政, 其运作的过程本身就是法治的体现。国家政权的性质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 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我国的国体就是人民民主专政。国家政权的经济基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是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即全民所有制和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 国家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坚持公有制为主体, 多种所有制经济 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我国的政体政体即政权的组织形式,我国的政体是人民代表

3、大会制度。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我国的选举制度我国的选举权具有普遍性和平等性。我国的选举采用直接选举和间接选举相结合的方式。采用无记名的秘密投票制度。公民的基本权利公民的基本权利包括政治权利(平等权、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政治自由权、监督权和获得赔偿权、宗教信仰自由权),人身权利(生命健康权、名誉权、荣誉权、肖像权、姓名权 和隐私权),社会经济权利(财产权、劳动权、休息权、受教育权、社会保障权)。宪法和宪政宪法,是以宪政为前提,以民主政治为核心, 以法治为基石,以保障人权为目的的政治 形态和政治过程。宪法的实施是建立宪政的基本途径。如果在政治实践中宪法得到了很好的实施,那么宪政也得到了很好的建设

4、。宪政的基本精神是建立有限政府。这一精神具体体现为两个宪政原则:一是公共权力是人民通过宪法授予的,不得行使宪法没有授予的和禁止行驶的权利;二是公共权力不得侵犯宪法所规定的公民的基本权利,而且有义务保障公民权利的实现。宪法和宪政有着密切的联系。 宪法是宪政的前提, 宪政是宪法的生命。 宪法是静态的宪 政,宪政是动态的宪法。 二者都是民政政治建设和法治国家建设的重要表现,都以限制国家权力,保障人权为目的。依法治国实质上就是依宪治国,法制建设就是宪政建设。“人权”入宪的意义第一,确立了人权原则,进一步完善了民主宪政;第二,突出了人权价值和理念,为宪法关于公民权利的规定注入了新的意义;第三,完善了公民

5、权利保障的原则规定,强化了宪法的人权精神。授权立法应当注意:所谓授权立法是指就某些事项先制定行政法规,而不是授权制定法律; 有些事项可以授权,有些事项不能授权;被授权机关不得将权力转授;法律制定后,相应的立法事项的授权终止。行政许可的特征1.行政许可是行政机关管理性的行政行为。2行政许可是对社会实施的外部管理行为。3行政许可是根据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提出的申请产生的行政行为。4.行政许可是准予相对人从事特定活动的行为。行政许可基本内容通过建立规范的行政许可制度,妥善处理政府和市场、政府和社会、公权力和私权利的关系。明确规定了什么事项可以设定行政许可,什么事项不需要审定行政许可。通过规定相对集

6、中行政许可权。 规定了实施行政许可要一个窗口对外,一件事依法涉及几个部门要联合办理、集中办理,建立政府审批超市。通过把对行政许可的监督检查作为行政许可权的自然 延伸,专门规定了需要通过行政的活动进行检查,从而把事前审批和事后监督统一起来。行政许可的基本原则(一)合法原则。(二)公开公平公正原则。(三)便民原则。(四)救济原则。(五)信 赖保护原则。(六)监督原则。行政许可的设定范围可以设定行政许可的事项范围:1.直接涉及国家安全、公共安全、经济宏观调控、生态环境保护以及直接关系人身健康、生命财产安全等特定活动,需要按照法定条件予以批准的事项。2.有限自然资源开发利用、公共资源配置以及直接关系公

7、共利益的特定行业的市场准入等,需要赋予特定权利的事项。3.提供公众服务并且直接关系公共利益的职业、行业,需要确定具有特殊信誉、特殊条件或者特殊技能等资格、资质的事项。4.直接关系公共安全、人身健康、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设备、设施、产品、物品需要按照技术标准、技术规范,通 过检验、检测、检疫等方式进行审定的事项。5企业或者其他组织的设立等,需要确定主体资格的事项。6.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事项。行政许可的实施,是指国家行政机关和有关组织依法为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具体办理型行政许可的行为。行政许可法对行政许可的实施体制规定:1.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2“ 一个窗口”对外。3.统一办理、联合办理或者

8、集中办理。行政许可的设定权限:2.对可以设1.凡行政许可法规定可以设定行政许可的事项,法律都可以设定行政许可。定行政许可的事项,尚未制定法律的,行政法规可以设定行政许可。3.对于可以设定行政许可的事项,尚未制定法律、行政法规的,地方性法规可以设定行政许可;尚未制定法律、行 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因行政管理需要,确需立即实施行政许可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 民政府可以设定临时性的行政许可。设定行政许可应该遵循的原则:1.设定行政许可,应当明确规定行政许可的实施机关、条件、程序、期限;2.起草法律草案、法规草案和省级人民政府规章草案,拟设定行政许可的,起草单位应当采取听证会、 论证会等形式听取意见,

9、并向制定机关说明设定该行政许可的必要性、对经济和社会可能产生的影响以及听取和采纳意见的情况;3行政许可的设定机关应当定期对其设定的行政许可进行评价,对随着形势的发展不再需要实施行政许可的,应当对设定该行政许可的规定及时予以修改或者废止。行政许可的监督和责任制度(1 )监督检查制度。1.书面监督检查制度。2.实地监督检查制度。 3属地管辖制度。 举报制度。(2 )法律责任制度。1.违法设定行政许可的法律责任。 2.违法实施行政许可的法 律责任。3.实施许可后不履行监督职责的法律责任。行政诉讼:行政诉讼,指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认为行政机关及其他工作人员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时,依法向人民法院

10、提起诉讼, 法院依法审查和裁判具体行政行为的合法性,解决行政争议的诉讼活动。行政诉讼受案范围:指人民法院受理行政诉讼案件的范围,即法律规定的法院受理、 审判一定范围行政案件的权利。(p154)行政诉讼管辖各级人民法院或不同地区的同级人民法院受理第一审行政案件的权限分工。(1)级别管辖。指各级人民法院受理第一审案件的权限分工。(2 )地域管辖。同级人民法院之间受理第一审行政案件的权限分工。氛围一般地域管辖和特殊地域管辖。(3 )选择管辖。是指对一般地域管辖里外规定的一种管辖。(4)裁定管辖。依据人民法院的裁定而非法律的直接规定确定的管辖。有移送管辖、指定管辖和管辖权转移三种。行政诉讼参加人包括当

11、事人、共同诉讼人、诉讼中的第三人和诉讼代理人。1. 行政诉讼当事人。指因具体行政行为的合法性发生争执,以自己名义起诉、应诉和参 加诉讼,并受人民法院裁判约束的人。包括原告、被告、共同诉讼人和第三人。2. 行政诉讼代理人。是指在代理权限内,以当事人名义进行行政诉讼的人。按照代理权产生依据不同,分为三类:(1 )法定代理人;(2)指定代理人;(3)委托代理人。行政诉讼程序1.起诉和受理(启动程序)。(1 )起诉。(2)受理。2.第一审程序。内容主要有:审理前的准备、庭审、审理期限、撤诉和缺席判决、对妨害诉讼的强制措施以及判决等。第一审做出四种类型的判决:(1)维持判决。(2 )撤销判决。(3 )限

12、期履行判决。(4 )变更判决。3. 第二审程序。第二审程序做出如下审判处理:(1 )维持原判。(2 )依法改判。(3)撤销原判,发回重审。4审判监督程序(再审程序)。提起再审程序,有三种情况:(1 )各级人民法院院长提交审判委员会讨论决定再审;(2)上级人民法院提审或者指令下级人民法院再审;(3)人民检察院抗诉。5.诉讼执行程序。第一审撤销判决,具体行政行为存在五种情况(1 )主要证据不足;(2 )适用法律、法规错误;(3 )违反法定程序;(4)超越职权;(5 )滥用职权。十八届四中全会报告总结:依法治国总目标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坚持中国

13、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观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形成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高效的法制实施体系、严密的法制监督体系、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形成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 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 设,实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依法治国总目标需坚持以下原则1.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2.坚持人民主体地位。3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4.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5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本质上是法制经济。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必须以保护产权、维护契约、统一市场、

14、平等交换、公平竞争、有效监管为基本导向,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制度。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 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根本保障。以保障人民当家作主作为核心,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法治化。加快建设法治政府(一)依法全面履行政府职能。(二)健全依法决策机制。(三)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四)坚持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五)强化对行政权力的制约和监督。(六)全面推进政务公开。保证公正司法,提高司法公信力(一)完善确保依法独立公正形式审判权和检察权的制度。(二)优化司法职权配置。(三)推进严格

15、司法。(四)保障人民群众参和司法。(五)加强人权司法保障。(六)加强对司法活动的监督。增强全民法治观念,推进法治社会建设(一)推动全社会梳理法治意识。(二)推进多层次多领域依法治理。(三)建设完备的 法律服务体系。(四)健全依法维权和化解纠纷机制。加强法治工作队伍建设(一)建设高素质法治专门队伍。(二)加强法律服务队伍建设。(三)创新法治人才培养机制。加强和改进党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领导(一)坚持依法执政。(二)加强党内法规制度建设。(三)提高党员干部法治思维和依法办事能力。(四)推进基层治理法治化。(五)深入推进依法治军从严治军。(六)依法保障“一国两制”实践和推进祖国统一。(七)加强涉外法律工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商业计划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