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魏六朝志怪小说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487288179 上传时间:2023-04-15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33.9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汉魏六朝志怪小说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汉魏六朝志怪小说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汉魏六朝志怪小说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汉魏六朝志怪小说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汉魏六朝志怪小说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汉魏六朝志怪小说》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汉魏六朝志怪小说(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汉魏六朝志怪小说 汉魏六朝小说,处于中国小说的萌芽阶段,大致可分为三种:记叙神、仙、鬼、怪的志怪书;记叙历史人物事件但掺杂了较多怪诞无稽的内容,有人称它们为杂史杂传;记叙当时名士的卓然不群的举止言行的志人书。 汉代开始有小说家的名称,?汉书艺文志着录汉代小说15家,皆亡佚。今见到的所谓汉人小说,多为魏晋以后托名之作。?隋书经籍志着录汉魏六朝小说共25种,今仅存?燕丹子和?世说新语,其余如?神异经、?海内十洲记列入了地理类,?汉武帝故事、?西京杂记等列入了旧事类,?汉武帝内传、?汉武洞冥记、?搜神记、?搜神后记、?异苑、?续齐谐记等列入了杂传类。宋以后,小说的外延逐步扩大,这些作品才陆续归入小说

2、。汉魏六朝小说分为志人与志怪两类,前者以刘义庆?世说新语为代表,后者以干宝的?搜神记为代表。它们对后世小说戏曲的开展,尤其是唐代传奇小说的开展有着直接和重要的影响。 汉魏六朝小说 - 起源 汉魏 汉魏六朝的小说处于中国小说的萌芽阶段。汉以前还没有小说这一名称,?庄子外物所谓“饰小说以干县令,只是指与大道相对的小道,犹如?齐物论所谓“小言詹詹。汉代开始有小说家的名称,最早大略出于刘歆?七略。班固?汉书艺文志因之列为诸子略中的一家,但视之为小道,说是“闾里小知者之所及。桓谭?新论也说是“小说家合丛残小语,近取譬论,以作短书,治身理家,有可观之辞(?文选江淹?杂体诗李善注引)。当时所谓的小说只是指讲

3、小道、小知的“丛残小语。先秦作品?山海经、?穆天子传,古人都把它看作史地类的书,?四库全书才列入小说家类。今本?逸周书里也有几篇近似小说的作品,可以说是古小说的渊源。?汉书艺文志所着录的小说十五家,都已亡佚。其中有?伊尹说、?鬻子说、?黄帝说、?封禅方说、?虞初周说等5种,都以“说为题,可能是小说的代表作品。还有?青史子 1种,存有几条佚文,可以大致了解汉代人所谓小说的内容。?伊尹说和?百家也有佚文可以考见。大体如鲁迅所说,“托人者似子而肤浅,记事者近史而悠谬者也。 现在所能见到的所谓汉人小说,都不见于汉人的记载,绝大多数都不是汉人的作品。只有一种据说是东方朔的?神异经,曾见汉人称引,但也未必

4、真是东方朔的手笔。这一类作品,唐以前的人都不把它看作小说。在唐人编的?隋书经籍志里,史部地理类列入?神异经、?海内十洲记,旧事类列入?汉武帝故事、?西京杂记,杂传类列入?汉武帝内传、?汉武洞冥记和晋以后的?搜神记、?搜神后记、?异苑、?续齐谐记?旧唐书经籍志分类略有出入等,宋朝以后,才把这类书陆续归入了小说。到了清人编?四库全书时,小说家的范围更进一步扩大,把野史笔记之类也都列为小说。以上所提作品,现在都看作汉魏六朝的小说了。鲁迅所辑的?古小说钩沉,也收入了许多杂传类的书。其中?汉武故事(即?汉武帝故事)时代较早,比拟接近历史,有一些传说性的故事,如汉武帝微行柏谷事,流传很广,?资治通鉴也已采

5、用;又如颜驷对武帝问,也常为人引用。?汉武故事也有西王母、东方朔的故事,但是还不像?汉武帝内传、?汉武洞冥记那样具有浓重的方士气。 隋唐 隋唐时人对小说的看法,与刘歆、班固有所不同。 据?隋书经籍志着录,小说类共收书25种,并在附注里记载了一些当时已经亡佚的书名。除?燕丹子和?世说外,都已失传了。从书名及佚文看,这类书多数是杂记琐事,神怪色彩不多,而且还标榜记事的确。如当时已经亡佚的裴启?语林,曾被谢安指摘失实,声誉低落(?世说新语轻诋)。?世说可以说是?语林的后继,它和刘峻的注采用了不少?语林的材料。可见唐朝以前的所谓的小说,主要是指野史杂事之类的书。刘知几在?史通第十篇?杂述里说“偏记小说

6、,自成一家,他把这类书分为十种,有称作“逸事的?汲冢纪年、?西京杂记,有称作“琐言的?世说、?语林,有称作“杂记的?志怪(祖台之)、?搜神记、?幽明录、?异苑等。尽管史学家们并不看重这类“短部小书,但还是把它看作史部的一个支派。到了欧阳修编?新唐书艺文志时,就把一大批史部杂传类的书归入子部小说家了。 ?隋书经籍志所着录的小说,现存的只有?燕丹子和?世说两种。?燕丹子表达燕太子丹使荆轲刺秦王的故事。唐宋以后不为人所注意,清人从?永乐大典里抄录出来以后,孙星衍加以校刻,才重新流传。然而这个故事确曾流传于汉代,从?风俗通义、?论衡等书里都曾述及这点看来,它可能是现存唯一的比拟可靠的汉人小说,也是后世

7、讲史话本的先驱。?燕丹子的故事与?史记刺客列传所载大体相同,但多出一些神奇的情节,如秦王扣留太子丹,说要等乌白头、马生角才放他回国,太子丹仰天长叹,居然出现了这样的奇迹。又如太子丹厚待荆轲,和他同案而食,同床而寝,甚至拿黄金给荆轲掷蛙作乐;荆轲想吃马肝,就把千里马杀了;荆轲称誉弹琴的美人手好,就把美人的手斩下来给他。最后刺秦王还有一些惊险的场面。这些情节很离奇,所以为司马迁所不取。但是它富有民间文学色彩,已经具备了小说的艺术特征。?世说新语是志人小说亦称轶事类小说的代表作。“志人这个名称是鲁迅从“志怪推衍出来的。?世说新语里记载的大局部是魏晋时期达官名士的言行,分为“德行、“言语、“政事、“文

8、学等36篇。书中所载都是经过选择的精采片断,特别注意语言的提炼,比一般野史杂事更富于文学性。许多故事只用寥寥几笔,就勾画出一个人物形象,有很高的概括力。有些人物的几个小故事,散见各篇,合起来就可以相当完整地见出一个人的性格。有些故事后来已成为通行的成语典故,如“捉刀人、“传神阿堵、“书空咄咄、“坦腹东等等。这类小说里还有一些记载笑话的书,如魏邯郸淳的?笑林,北齐阳玠松的?解颐(疑即?谈薮),隋魏澹的?笑苑等。殷芸的?小说是一部汇编前人小说的总集,它就以“小说命名。故事按时代前后编次,引书注明出处,资料丰盛,体例谨严,作为辑集古书的依据,可与刘峻的?世说注相比。但书已散佚,现有鲁迅、余嘉锡、唐兰

9、、周楞伽四家的辑本。 汉魏六朝小说 - 开展 汉魏六朝的小说,还有许多本属杂传类的书,多数带有神怪色彩,来源于巫和方士的荒唐之言。汉代以后,道教和佛教日益盛行,鬼神迷信的说教更广为流布,所以志怪的书层出不穷。如祖台之的?志怪,曹毗的?志怪,殖氏的?志怪记,孔约的?孔氏志怪,都以“志怪命名。注重科学的祖冲之,也有?述异记之作。以志人为主的?世说新语也有一些神怪色彩,如?文学篇第一条记马融转式、郑玄禳祸的故事,?术解篇载郭璞相墓的故事,就近于志怪。不过当时人并不把这类故事当作小说,如干宝?搜神记序说他写书的目的是“明神道之不诬。当时人称干宝为“鬼之董狐?世说新语排调。 ?搜神记可以说是志怪小说的代

10、表作。现存20卷本,是明人重新辑集的,已经不是原貌,混入了一些可疑的篇章。它聚集了晋以前的奇闻异事,保留了一局部优美的神话传说,如?董永、?韩凭妻等,对后世很有影响。其余比拟完整的书还有传为陶潜撰的?搜神后记、刘敬叔的?异苑、王嘉的?拾遗记、吴均的?续齐谐记、传为任昉撰的?述异记等。至于?列异传、?幽明录、?齐谐记等,均已散佚,佚文都收集在?古小说钩沉一书里。王嘉的?拾遗记在志怪小说中较有特色。它按历史朝代分篇,记载正史以外的遗闻,第十卷为名山记,故事新奇,颇具文采,尤其是萧绮所撰的录,文笔富丽,艺术性较强。还有张华的?博物志,多记异方殊物、珍禽怪兽及草木虫鱼,也有一些怪诞不经的神仙方技的故事

11、。它以“志物为主,于志人、志怪之外,开辟了?述异记以至?酉阳杂俎一派的途径,所以?隋书经籍志列为杂家,?旧唐书经籍志始改入小说家。佛教盛行之后,志怪与宣扬因果报应的说教合流,小说成为宗教宣传的一种工具。现存的有颜之推的?冤魂志一作?还冤志,已经失传而有佚文可考的还有刘义庆?宣验记、王琰?冥祥记、颜之推?集灵记、侯白?旌异记等。道家也有这一类作品,如晋王浮的?神异记,与葛洪?神仙传等书并行。志人和志怪,逐渐统一于故事情节的开展。故事性不断加强,注重意想和文采,这是中国小说历史开展的一个方向。志怪杂传陆续归并入小说家,一方面是依据宋代以来的目录学家的分类,另一方面是成认中国小说开展的历史事实。因为

12、志怪既然是神奇故事,就不免有艺术虚构,对后世小说的开展有积极的影响。正是从六朝的鬼神志怪,孕育出了唐代的传奇小说。 汉魏六朝小说 - 代表作家 干宝 干宝283351年,字令升,祖籍河南新蔡。明天启?海盐县图经云:“父莹,仕吴,任立节都尉,南迁定居海盐,干宝遂为海盐人。又云:“干莹墓在澉浦青山房。明董谷?碧里杂存云:“干宝海盐人也。按武原古志云,其墓在县西南四十里,今海宁灵泉乡。真如寺乃其宅基,载在县志,盖古地属海盐也。据史料记载,自西晋永嘉元年307年,干宝初仕盐官州别驾刺史的从吏官,后因刘聪、石勒之乱,西晋亡,东晋立,南北对峙,干宝举家迁至灵泉乡今海宁黄湾五丰村与海盐澉浦六忠村的交界处。永

13、嘉四年310年,父卒,葬澉浦青山之阳,干宝为父守孝。至三世时,迁至梅园今海盐通元,自此,海盐成为干氏子孙繁衍的居住地。 干宝是中国古代驰名的史学家和文学家,更是小说家的一代宗师。他的?搜神记短篇小说集在中国小说史上有着极其深远的影响,被称作中国小说的鼻祖。干宝学识渊博,着述宏丰,横跨经、史、子、集四部,堪称魏晋间之通人。至今有关专家已收集到的干宝书目达26种,近200卷。 干宝年轻时学识渊博,遍览群籍,曾由华谭推荐任着作郎。建武元年317年,经中书监王导推荐,领修国史。时因家贫,求补山阴今绍兴令,迁始安今桂林太守。东晋大兴元年318年二月封关内侯。太宁元年323年,王导请为司徒右长史、迁散骑常

14、侍。咸和元年326年,母桓氏卒,葬灵泉里西南隅,干宝辞官为母守孝。咸和四年服阕回朝。永和元年345年致仕,永和七年351年秋卒,葬灵泉里后花园。朝廷特加尚书令,从祀学宫。 干宝一生着作颇丰,其?晋纪20卷,直而能婉,时称良史,为后世史学家所推崇。传说干宝因有感于父婢死而再生及其兄气绝复苏,乃编集神怪灵异故事为?搜神记。他在序中自称:“虽考志于载籍,收遗佚于当时,盖非一耳一目所亲闻睹也,又安敢谓无失实者哉!此书为中国魏晋志怪小说中成就最高的代表作,保留了许多古代民间的传说,如?干将莫邪、 ?相思树 、?董永卖身、?李寄斩蛇等,给后世文学艺术以深远影响。在驰名的?聊斋志异 、 ?三国演义 、 ?水

15、浒传 、 ?西游记 、 ?红楼梦等作品中,有许许多多的情景和描述都是从?搜神记中汲取营养和精华的。近代文学大师鲁迅的?铸剑故事就取自?搜神记中的?三王墓,凡此举不胜举。干宝又着有?春秋左氏义外传 ,还注 ?周易 、 ?周官等数十篇,另有文集四卷。今存?搜神记20卷,为后人所辑录,又?晋纪亦有清人辑本。 干氏家族自三国后期,仕吴者颇多,到晋朝已有名人不断出现,其后在历朝均有名人,政功显着。千余年间,干氏家族所繁衍的子孙已分居于北京、天津、南京、陕西、山东等地。尤以浙江海盐的沈荡、通元、澉浦、六里,海宁的盐官,宁波的余姚,嘉善的干窑等地。聚居为盛。故自东晋以来,已有1700多年族史,显为望族。海盐作为干氏家族世代繁衍的集中居住地,至今后裔已有52代。近年来,海盐县对干宝的生平及史学价值的研究十分重视,尤其是在干宝后裔的大力支持下,由干氏四十八世裔孙干乃军执笔续修?干氏宗谱。自1991年起,历经10余载的调查考证,目前,一部新的?干氏宗谱续修本已正式完稿。干氏家族对于0宗谱续修,历来十分重视。干氏宗谱立干宝为始祖,五世孙干朴首撰,三十八世孙干大行续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