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十五是几月几号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487285446 上传时间:2023-08-27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1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正月十五是几月几号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正月十五是几月几号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正月十五是几月几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正月十五是几月几号(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X年正月十五是几月几号 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你知道202X正月十五是几月几号吗?我们一起来看看202X正月十五是几月几号,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20X正月十五是几月几号 202年元宵节是公历月2日,农历正月十五,星期五。 元宵节是怎么来的元宵节俗的形成有一个较长的过程,根据史料与民俗传说,正月十五在西汉已经受到重视,汉武帝正月上辛夜在甘泉宫祭祀“太一”的活动(太一:主宰世界一切的神),被后人视作正月十五祭祀天神的先声。 正月十五真正作为民俗节日是在汉魏之后。东汉佛教文化的传入,对于形成过元宵节的风俗有着重要的推动意义。 汉明帝永平年间(公元5815

2、年),因明帝提倡佛法,适逢蔡愔从印度求得佛法归来,称印度摩喝陀国每逢正月十五,僧众云集瞻仰佛舍利,是参佛的吉日良辰。汉明帝为了弘扬佛法,下令正月十五夜在宫中和寺院“燃灯表佛”。因此正月十五夜燃灯的习俗随着佛教文化影响的扩大及道教文化的加入逐渐在中国扩展开来。又有一说元宵节起源于“火把节”,汉代民众在乡间田野持火把驱赶虫兽,希望减轻虫害,祈祷获得好收成。隋、唐、宋以来,更是盛极一时。 直到今天,中国西南一些地区的人们还在正月十五用芦柴或树枝做成火把,成群结队高举火把在田头或晒谷场跳舞。 另有一说是元宵燃灯的习俗起源于道教的“三元说”:正月十五日为上元节,七月十五日为中元节,十月十五日为下元节。主

3、管上、中、下三元的分别为天、地、人三官,天官喜乐,故上元节要燃灯。 就节期长短而言,汉代是一天,到唐代已为三天,宋代则长达五天,明代更是自初八点灯,一直到正月十七的夜里才落灯,整整十天。与春节相接,白昼为市,热闹非凡,夜间燃灯,蔚为壮观。至清代,又增加了舞龙、舞狮、跑旱船、踩高跷、扭秧歌等“百戏”内容,只是节期缩短为四到五天。 元宵节为什么要看花灯在正月十五晚上,街头巷尾,红灯高挂,有宫灯、兽头灯、走马灯、花卉灯、鸟禽灯等等,吸引着观灯的群众。据传,闹花灯的习俗始于西汉,兴盛于隋唐。隋唐以后,历代灯火之风盛行,并沿袭传于后世。而正月十五,又是一年一度的闹花灯放烟火的高潮。所以,也把元宵节称为“

4、灯节”。 元宵节赏灯的习俗始于汉朝。隋唐时发展成盛大的灯市。到宋元时期,京都灯市常常绵延数十里。灯会的时间,汉朝只限于正月十五一夜,唐玄宗延长到三夜,到明朝规定从正月初八一直持续到正月十七。唐朝灯会中出现了杂耍技艺,宋代开始有灯谜。明朝有增加了戏曲表演。元宵节放孔明灯的意义 孔明灯的升空有上达天庭的意义,民间便将祁福许愿的愿望写在天灯上,在农历年正月十六那天晚上放飞,将一年所想的愿望让上天众神保佑阁家平安。 现代人孔明灯孔,又称许愿灯,多作为祈福之用。男女老少亲手写下祝福的心愿,象徵丰收成功,幸福年年。所以也叫许愿灯或天灯!民间已有许多地方的风俗在结婚生子的时候都要放灯以求平安!天灯可适用于组织春游聚会、婚庆、生辰、节日、年轻人约会示爱及广告宣传等方面。可在空白出写上你想说的!!用水笔在灯面上写下自己的祝福!沐浴爱河的你可以写上自己想说的爱情见证。 每逢节日、喜庆、生辰,与各自的亲密朋友一齐到海边放飞灯、祝愿,明亮的飞灯是夜空中最闪亮的星星,心愿飘向遥远的星空,点点落落,与繁星无分彼此!蒙蒙细雨的时候也能放飞,雨量适当的话,飞灯会一点一点飘起来,另有一番情调。数百个飞灯一齐放飞的壮观场面,让人一辈子难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劳务/用工合同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