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海科技全球化策略与经营绩效之探讨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487272023 上传时间:2023-11-04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424.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鸿海科技全球化策略与经营绩效之探讨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鸿海科技全球化策略与经营绩效之探讨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鸿海科技全球化策略与经营绩效之探讨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鸿海科技全球化策略与经营绩效之探讨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鸿海科技全球化策略与经营绩效之探讨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鸿海科技全球化策略与经营绩效之探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鸿海科技全球化策略与经营绩效之探讨(2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欢迎阅读本文档,希望本文档能对您有所帮助!育达商业技术学院鸿海科技全球化策略与经营绩效之探讨分 数:90.87分班 级:二技财金一A组 员:刘佳玲93202043 宋孟欣93202011 吴姿仪93202008 指导老师:赵 永 祥老师中华民国 九十四 年 三 月 二十七 日摘要鸿海企业集团于1974 年由制造黑白电视机旋纽起家, 接着进入制造连接器、电线电缆、计算机机壳与电源供应器市场。鸿海企业集团善于掌握精密机械与精密模具的设计与制造能力, 成为进入计算机外设之相关信息产品的核心竞争力。随着鸿海企业集团对研发与智慧财产权的重视与持续的投入,鸿海在精密机械技术领域上已经掌握关键的专利。鸿海

2、企业集团的创办人与目前的总经理兼任董事长-郭台铭先生, 以严格与军事化的管理模式闻名。他要求员工严守纪律、提高效率、并且持续的降低生产成本。鸿海企业集团持续强势的进入新的领域, 如: 个人计算机、笔记型计算机、手机、液晶显示器还计划进入汽车市场。鸿海企业集团每年的营收以双倍成长,由1999 年营收为519 亿台币,2000 年营收为922 亿台币,2001 年营收为1441 亿台币,至2002 年营收为2450 亿台币。鸿海企业集团已经成为世界信息领导厂商(如:、)的专业代工厂, 在台湾、大陆、美国、欧洲等地, 形成策略联盟伙伴的关系。本作业深入研究鸿海企业集团的全球竞争策略,探讨鸿海企业集团

3、由一个小型企业转变成为一家重要的国际信息厂商,所具备的企业策略与核心能力。志谢此作业的完成首先感谢赵永祥教授的教导与知遇之恩, 老师清晰的思维与精辟的见解指引学生做此作业撰述的方向, 让学生学习定性研究的思考与撰写方式, 老师对学生的关怀与知识的传授, 充实着我快乐的育达生活。宋孟欣、刘佳玲、吴姿仪 谨职民国九十四年六月于私立育达商业技术学院工作分配表收集资料刘佳玲、吴姿仪数据整合宋孟欣制作简报宋孟欣、刘佳玲制图吴姿仪目录摘要I志谢目录第一章 绪论1第一节 研究动机1第二节 研究目的1第三节 研究范围 2第二章 文献探讨3第三章 鸿海企业集团的营运现况5第一节 鸿海集团的沿革5第二节 鸿海企业

4、集团的营运范畴6第三节 鸿海企业集团的营业收入8第四节 鸿海企业集团的组织架构11第四章鸿海科技全球化的竞争策略之探讨(一)一三第一節 全球化竞争策略之探讨一三第二節 鸿海科技竞争平台与规模一三第三節 鸿海科技全球化长期布局策略之探讨14第四節 鸿海科技全球化竞争策略所面临之挑战16第五章鸿海科技全球化的竞争策略之探讨(二)20第一節 鸿海科技成长过程之因应20第二節 鸿海科技在资本市场之主要战略22第六章鸿海科技垂直整合与超竞争平台策略之分析.23第一節 鸿海科技垂直整合效益之分析23第二節 鸿海科技成本控制措施之分析23第七章鸿海科技集团企业变革之探讨26第一節 鸿海科技集团企业文化之介绍

5、26第二節 鸿海科技集团主管训练方式与措施26第三節 鸿海科技集团企业变革所产生绩效之探讨27第八章 鸿海科技集团全球化行销综效之探讨28第一節 鸿海科技集团全球化布局策略之探讨28第二節 鸿海科技集团海外市场客户管理策略28第三節 鸿海科技集团全球化行销与模式28第四節 鸿海科技集团全球化行销综效之探讨28第九章 鸿海科技集团全球化经营成效之分析31第一節 鸿海科技集团全球化策略所带来之优势31第二節 鸿海科技集团全球化策略所带来之机会31第三節 鸿海科技集团全球化策略所面临之威胁31 结论32第一章 绪论由1960年代起,科学与技术扮演台湾经济快速成长的引擎。在1990年左右,台湾产业逐渐

6、由劳力密集走向资本密集, 更进一步以技术密集为主要的发展动力来源,台湾以生产低成本与高品质的计算机与其相关的周边软、硬件产品享誉国际,所生产的相关产品供应全世界。台湾众多的中小企业从事各式各样的计算机零组件与模具组的生产制造,不但使台湾在全球地电子产业占据重要的地位,也就是台湾的电子产业生气蓬勃。第一節 研究动机台湾的电子产业是由制造全球电子大厂()的委托订单成为其合约制造商开始起步,藉由委托制造的过程中与国际大厂()进行知识与与技术的传达。学习多种产品的相关知识,层面括及制造技术、生产管理、品质管理与认证、成本控制、封装技术、测试技术等。台湾的中小企业为了获得国外厂商()的订单,长期以来一直

7、呈现十分激烈的竞争环境,众多的中小企业们为了增加本身的竞争力技术与量产能力日益砥砺,终于使台湾的高制造效率与低成本优势傲视全球。台湾一些具有杰出制造技术与低成本优势的合约制造商逐渐建立与全球重要厂商()紧密的合作伙伴关系,并获的该客户的主要订单,藉由客户不断成长的订单。鸿海企业集团于1974年以三十万资本额成立,提供厂合约制造服物成为台湾第一民营制造业(2001年与2004年)。鸿海企业集团31年来的策略怖局到今日的成教,其成功的历程诉说台湾中小企业成长与茁壮的传奇,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与学习的公司。故彻底研究鸿海企业经营绩效。第二節 研究目的本研究先收集与整理文献与相关资料归纳出鸿海企业集团全

8、球竞争策略;归纳与整理由数据进行鸿海企业集团经营能力的进一步确认;由鸿海企业集团的经营能力汇整结果定位鸿海企业集团经营策略与方向。本研究深入探讨鸿海企业集团,试图一窥以经密模具起家的鸿海企业集团,如何一路转战与充刺,成为连接器和准系统的全球级大厂。第三节 研究范围 来源. 中国最庞大的数据库本研究范围来自于郭台铭的全球竞争策略,最后归纳为鸿海科技全球化策略与经营绩效之探讨第二章 文献探讨第四章的主题是全球最低成本的追求,这种追求来自竞争的时空环境,鸿海以最适者生存法则抢占产业洁构的关键位置,打造出内部四种能力组合的超竞争平台,展现成本、速度、和平质的领先,让鸿海一面持续成长、一面持续变革,加入

9、全球成本的大竞争赛第五章开始探讨鸿海超竞争平台的第一项全球制造基地。回顾鸿海发展过程的几个关键决定,包括了一家小公司如何大胆投资设备、训练及汰换人才,以及走出台湾、选定以海外为主的目标市场,和竞争对手慢慢区隔开来。第六章继续探讨超竞争平台中垂直整合的能力,并描绘一向朝不保夕的台湾中小企业,如何运用策略性布局,竟发展出长期优势,从开发模具的核心竞争力及延伸竞争力,到困难的逆向整合及强化成本控制,打下日后承受0%成长市场的企业体质。第七章的主题是探讨如果要打造出善于变革的优势,需要打造什么样的企业文化,来长期支持鸿海的核心竞争力及快速成长策略,其中包括了责任制的领导、用军事化管理缩短组织变革的程序

10、、 四流人才的哲学及不回头的文化等,郭台铭用虎的领导,打造了鸿海狐的灵活与速度。第八章的主题是全球行销综效,描写鸿海如何响应外在变化,快速卡到全球竞争最有利的位置,抓住并服务比它们还要大上数十倍的客户,这些变化包括了直销模式的崛起、全球市场及贸易壁垒、 大者恒大趋势、及模式的消长,而有所变与有所不变之间,可能是企业最难做决定。第九章的主题是超竞争平台中技术开发的能力,让一家来自台湾的小公司一路上和比它们大上数到数十倍的国际级对手缠斗,从连接器的龙头泰科到的龙头伟创力,只要没死,就进化出更强的期因。鸿海2004年申请的专利核准数已超过台积电,已是台湾专利最多的企业。而鸿海如何强化专利组合、发展技

11、术与效率结合的e化、利用全球资金来并购技术及 策略联盟, 也都来自和竞争与生存有关的思考。第三章 鸿海企业集团的营运现况第一节 鸿海集团的沿革鸿海企业集团在过去的岁月中经历了两个阶段的成长: 第一个成长阶段是从草创时的1974 年到1990 年, 为摸索与学习的阶段; 第二个成长阶段是由股票上市的1991 年到2001 年, 为上市茁壮的阶段。在这两个重要的成长阶段, 鸿海企业集团树立了茁壮的根基, 具备了挑战更高成长目标的条件。鸿海企业集团董事长郭台铭先生更明确的定义从2002 年开始,集团将迈向以科技创新为主轴的第三个成长阶段。在第一和第二个阶段, 鸿海企业集团在台湾制造业占据了一席之地,

12、 并且把制造的版图拓展到亚美欧三大洲。在第三个阶段中, 鸿海企业集团希望再用6 年的时间, 把制造的鸿海转型为科技的鸿海, 台北将成为该集团的全球总部和研发中心, 鸿海企业集团将成为一家台湾研发、全球制造、世界行销的科技公司。鸿海企业集团主要成长历程归纳如下:1. 1974 年 投资资本额新台币30 万元,成立鸿海塑料企业有限公司,生产加工制造塑料成品。主要产品为黑白电视机用之旋钮; 当时员工人数为一五 人,月营业额为新台币8 万元;2. 1975 年 改名为鸿海工业有限公司, 生产电视机用高压阳极帽组件;3. 1981 年 成功开发连接器产品,正式进入连接器领域;4. 1982 年 投资资本额新台币1,600 万元, 更名为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进入计算器用线缆装配领域;5. 1983 年台北县土城市工厂开始营运;6. 1985 年 成立美国分公司,创立 自有品牌。首度名列天下杂志台湾制造业1000 大;7. 1988 年 营业额突破新台币10 亿元;8. 1991 年 6 月台湾证交所股票上市;9. 1992 年 成立广东深圳富士康精密组件厂;10. 1993 年 大陆深圳厂、昆山产开始营运;11. 1994 年 于日本、美国设立研发中心;12. 1995 年 营业额突破新台币100 亿元, 名列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国内外标准规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