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3第16课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导与练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487150889 上传时间:2023-01-21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12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必修3第16课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导与练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必修3第16课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导与练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必修3第16课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导与练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必修3第16课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导与练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必修3第16课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导与练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必修3第16课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导与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必修3第16课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导与练(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必修 3第 16课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导与练【 重点讲解 】“三民主义”理论的背景、基本内涵及其评价1“三民主义”理论提出的背景(1)(经济)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甲午战争后,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自 然经济也随列强入侵加剧而进一步瓦解,民族资本主义取得发展,促进了思想理论的发展。 同时,清政府实施新政,奖励实业的措施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民资的发展。(2)(政治)社会危机日益严重。由于西方列强的入侵,泱泱文明古国更走到了亡国 的边缘,中华民族陷入苦难的深渊。(3)(思想)民主革命思想传播。邹容、陈天华等,积极宣传推翻清政府统治,建立 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的民主思想,上海和日本的东京成为宣传中心

2、。(4)(现实)救国探索不断碰壁。许多先进的中国人在探索救国方案时都以维护或基 本保持封建制度为前提,改良方案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行不通。(5)(个人) 孙中山个人转变。 1894 年,孙中山在康有为变法思想的影响下北上天津, 上书李鸿章, 提出“人尽其才, 地尽其利, 物尽其用, 货畅其流” 的改革纲领, 但遭到冷遇。 他深刻感到,清政府已腐朽不堪。从此, 孙中山放弃了改良思想和行医职业,走上了用暴力 推翻清政府反动统治的革命道路。2“三民主义”理论的基本内涵(1)民族主义的基本内容就是“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就是用革命手段推翻清政府 的统治。这是三民主义的前提。民族主义将推翻清王朝,

3、 同建立统一民族国家及共和制度相结合, 因而被赋予了新时代 的挽救民族危亡的新内容和新含义。 但是, 民族主义所反的只是满族贵族封建统治, 且没有 提出明确的反帝主张。 在革命派看来, 帝国主义侵略中国是由于中国的积弱, 只要推翻清政 府使中国振作起来, 帝国主义各国就会与中国平等相待, 并且可能会赞助中国革命, 甚至幻 想以承认帝国主义各国在中国的既得利益和特权, 来换取帝国主义的支持和承认, 这不能不 说是资产阶级软弱性和妥协性的表现。(2)以“创立民国”为内涵的民权主义,是三民主义学说的核心部分,其基本含义就 是进行政治革命,推翻封建帝制,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民权主义从理论上解决了当

4、时革命派迫切需要解决的夺取政权与建立政权的问题, 反映 了中国人民反对封建专制统治的愿望, 对促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起了推动作用。 但是, 民权主义的矛头主要指向皇帝和封建贵族,并没有把地主阶级作为整个封建统治阶级来反 对,反而对汉族地主阶级抱有不切实际的幻想,这就为汉族的旧官僚、 地主、军阀混入革命 阵营以可乘之机。( 3)以“平均地权” 为核心内容的民生主义, 是孙中山三民主义中最具有特色的部分, 是他的“社会革命”纲领,也是三民主义的补充与发展。三民主义内在的关系:三民主义中民族、民权、民生三者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第一, 三民主义是孙中山对同盟会政治纲领的展开表述;第二,在三民主义中

5、,民权主义是核心, 目标是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它是民主革命的首要任务, 民族主义是前提, 民生主义是补充 和发展。3评价(1) 进步性:它是孙中山受到美国林肯的“民有、民治、民享”思想启迪,实地考 察西方政治制度、 经济生活, 和社会现状后提出的民主革命纲领, 涉及民族革命、 政治革命、 社会革命, 三大方面是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 它表达了资产阶级在政治上和 经济上的利益和要求, 反映了中国人民要求民族独立和民主权利的共同愿望, 是辛亥革命的 重要理论指导。( 2)局限性:三民主义没有提出明确的反帝口号,没有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将满洲 贵族称为“鞑虏”,具有狭隘的民族主义倾向。

6、这就决定了资产阶级革命派不可能彻底完成 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 难点分析 】新三民主义的含义、产生原因、内容及其影响1含义:新三民主义是三民主义在 20世纪 20 年代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继续与发展,是 指导新时期国民革命的思想理论体系, 不仅与当时的革命任务相结合, 而且具有鲜明的反帝、 反封建的革命性,成为国共两党和各革命级的统一战线的政治基础。2产生原因( 1 )辛亥革命后,袁世凯窃夺了革命的胜利果实,军事上推行独裁统治,政治上竭力 破坏民主共和制度。(2) 孙中山为首的革命派为维护民主共和所做的努力失败。( 3)孙中山思想的转化:在俄国十月革命和中国共产党的影响下,孙中山接受共产国

7、际和中国共产党的建议,改组国民党,实行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3中国国民党一大的召开: 1924 年 1 月,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 孙中山、廖仲恺、蒋介石等一批国民党高层和李大钊、毛泽东、周恩来等一批共产党高层共 一百五十六人参加了会议。 孙中山以总理的身份任大会主席。 大会通过了 中国国民党全国 代表大会宣言,接受中国共产党的反帝反封建主张,把“旧三民主义”发展成为“新三民 主义”,此外,大会讨论了国民党改组问题,同意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国民党 “一大”标志着 国共一次合作的实现, 标志着 国民大革命的兴起。4新三民主义的内容:新民族主义强调两个方面,一是

8、中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 一是中国民族自求解放。 这种民族主义不同于过去那种单纯反清排满的民族主义, 而是一种 新的反对帝国主义的民族主义; 新民权主义主张两个方面, 一是主张国家权利 “为一般平 民所共有,非少数人所得而私也”;二是剥夺“卖国罔民,以效忠于帝国主义及军阀者”的 政治权利, 实行对帝国主义、 封建主义的专政。 可见新民权主义不同于旧民权主义只是建立 资产阶级专政的民主共和国,主张自由、平等、博爱、 “天赋人权”的空洞口号,而是主张 民权不为资产阶级所专有, 而为人民所共有; 新民生主义也强调两条原则, 一是平均地权, 二是节制资本。平均地权,旧三民主义早已提出,但内容空泛。新民

9、生主义指出,将私人所 有土地,由地主估价呈报政府,政府照价征税,或收买,征收;对“农民之缺乏田地沦为佃 户者,国家当给以土地,资其耕作”,这就给平均地权注入了新的内容。不久,孙中山又提 出“耕者有其田”的口号。节制资本是指:凡本国人及外国人之企业,或有独占的性质,或 规模过大为私人之力所不能办者, 由国家经营, 使私有资本制度不能操纵国计民生。 对于工 人,则由国家制定劳工法,以改良其生活,把民生主义和扶助农工政策结合起来。5.评价(1)进步意义:新三民主义的提出标志着孙中山实现了一生中最伟大的转变;新三民主义同中共的民主革命纲领在若干基本原则上是一致的,是国共两党的合作的政治基础, 推动了国

10、民大革命的发展和高涨。(2)局限性:新三民主义在理论上、纲领上仍然没有超出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范畴。【 易混知识 】一、新旧三民主义的联系和区别1 内容:三民主义 一一民族:强调推翻满洲贵族统治;(前提)推翻清政府这个列 强统治中国的工具,客观上有反帝作用;民权:强调建立民主共和国; (核心)民生:平均 地权。新三民主义一一民族:发展为民族自求解放 (反帝)和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 民权: 凡反帝之个人和团体享有民权, 主张在反帝反封建的基础上实现各阶级联合专政。 民生: 提 出“耕者有其田”的政策。2实践:三民主义: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理论基础。 新三民主义:成为国共合作的政治

11、基础,推动了国民大革命的发展。3评价:三民主义:进步性: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旧民主主义革命 时期的旗帜; 推动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发展和中国的民主进程; 局限性: 没有明确的反帝 口号,没有彻底的土地纲领; 这决定了资产阶级革命派不可能彻底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 务。新三民主义:进步性:和中国共产党的民主革命纲领的若干基本原则是一致的,是国共合作的基础;实际上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解决了革命的依靠力 量问题),从而推动了大革命的高涨;局限性:没有超出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范畴。4联系:两者立足于民主革命不同阶段,有着不同的时代特征,但资产阶级的阶级属 性决定着两者都是

12、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前者是后者的基础,后者是前者的扬弃和发展。二、新三民主义与中共民主革命纲领的比较1 新三民主义与中国共产党的民主革命纲领在若干基本原则上(如反帝反封建)是一致的,这是国共两党合作的政治基础,对当时中国革命运动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2 新三民主义与中国共产党的民主革命纲领还是有原则的区别:共产党的民主革命纲 领有彻底实现人民权力、 八小时工作制和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 而新三民主义仍然是以政治 内容为主的资产阶级革命纲领, 在实现民生主义方面仅限于实行平均地权、 节制资本等措施; 共产党领导的革命, 除民主革命阶段外, 还有一个社会主义革命阶段, 即实现社会主义和共 产主

13、义的最高革命纲领,而新三民主义只有民主革命的纲领,仅限于发展资本主义。三、新三民主义与三大政策的关系1 相辅相成、缺一不可。2新三民主义的革命性和进步性在于蕴含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的精神。 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是新三民主义的具体体现。3. 新三民主义是革命斗争的纲领, 是民主革命奋斗的目标, 它蕴含着三大政策的精神。4三大政策是实现新三民主义革命纲领的方法和手段。有了纲领和目标,没有正确的 和完善的方法、手段,纲领和目标就无法实现。实现奋斗目标惟一正确的方法就是“联俄、 联共、扶助农工”。【 学法导航 】1了解孙中山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尤其是从旧三民主义到新三民主义的过程,认

14、识 其在推动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中的作用。2重点把握孙中山的新旧三民主义的内容、异同,与中共的民主革命纲领的异同,评 价其在民主革命中的作用。3比较新三民主义与中共民主革命纲领的异同;三民主义与辛亥革命成败之间的关系。4以教科书和相关史料为载体,提炼关键语句,学会将史料阅读与教科书所述相互引 证和彼此说明。5分析新、旧三民主义作用时,从理论与实践、进步性与局限性、结论与史实等方面 去条分缕析。6联系必修 1 中的辛亥革命和大革命、必修 2 中的民族资本主义和必修 3 中近代前期 思想解放潮流的有关史实。【 热点追踪 】上海举办纪念辛亥革命 100 周年历史文物展为纪念一百年前辛亥革命中的上海“

15、起义日”, 由上海历史博物馆主办的 “为共和而战 纪念辛亥革命 100 周年历史文物展” 2011年 11月 3日在上海图书馆向公众展出。飘扬的旗帜、冒死奋进的枪炮和战士、弥漫在画面中的雄壮气概画家谭根雄1998年绘制的巨幅油画为共和而战树立在展览序厅中,瞬间带领观众回到那波澜壮阔、激情澎湃的辛亥革命起义场景中。上海历史博物馆馆长张岚介绍说, 1911 年11 月 3日,上海各种进步势力联合发动起义, 于 11 月 4日攻克江南制造局。 11 月 6日,新的革命军政府沪军都督府诞生。 光复后的上海, 一方面支援江苏、浙江的反清独立,组织力量筹备北伐,另一方面改善民生、安定秩序。孙 中山先生曾称

16、赞,在武昌起义之后,“响应之最有力而影响于全国最大者,厥为上海”。据悉,“为共和而战纪念辛亥革命 100 周年历史文物展”分为“风云激荡的上海” “辛 亥上海光复”“建立上海革命政权”“民国初年的新貌”“前仆后继为共和”等篇章展出。 从 1911 年 12 月 2 日伦敦新闻画报刊登的图片新闻“被攻克后的江南制造局”,到镌刻 着“努力革命”字样的中山遗嘱墨,数百件与辛亥革命上海起义、光复相关的历史文物、文 献将让观众饱览历史风云。【小资料】国父孙中山的三份遗嘱孙中山先生临终前十七天, 即 1925年 2月 24日,知道自己病已不治, 预立了三份遗嘱, 这三份遗嘱是遗嘱、家事遗嘱、和致苏联遗书。前两份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