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上册知识点汇总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487121879 上传时间:2024-01-07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9.6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语文上册知识点汇总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知识点汇总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知识点汇总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知识点汇总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知识点汇总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八年级语文上册知识点汇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语文上册知识点汇总(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总复习(二 )八年级语文上册知识点汇总(二)爱莲说1 基础知识2 文学常识本文选自周元公集。作者周敦颐 , 字茂叔 , 北宋哲学家。元公就是周敦颐的谥 号。3 文言词语u 常规词语【蕃(fan)】多。【独】仅。【盛】大规模。【予】我。【染】沾染。【濯】洗 涤。 【清涟】水清而有微波, 这里指清水。 【妖】美丽而不端庄。 【植】立。 【亵(xi 6)玩】玩弄。亵,亲近而不庄重。【谓】认为。【隐逸】隐居的人。【君子】 品德高尚的人。【鲜】少。【宜】应当。【众】多。u 词类活用【蔓】生枝蔓。【枝】长枝节。【亭亭】耸立的样子。1 阅读探究1. 在第一段中 , 作者从哪几个方面写莲的可爱形象, 赋予莲以

2、美好的品质?意在表达作者怎样的情操?从环境习性、体态香气、清高气质等方面, 表达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情操。2. “陶后鲜有闻”中的“陶”指谁?文中的“鲜”与哪个词语构成反义词?指陶渊明。文中与“鲜”构成反义词的就是: 众 ( 蕃) 。3. 从作者对莲的赞美来瞧 , 这种君子应具备怎样的品格?鄙弃贪图富贵、追求名利的世风, 洁身自好 , 保持坚贞的气节与高尚的品德。6. “予独爱莲”中的“独”表现了作者什么态度?遗世独立 , 决不随波逐流的态度。7.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表现了莲花什么特点?庄重、高雅( 清高 ) 。8. 作者把莲与牡丹对举, 其用意就是什么?批判贪图名利

3、、追求富贵的世风, 表明自己洁身自好的品格。9. 作者不愿隐逸, 也不贪图富贵, 她追求什么?在污浊的世间 , 坚贞不渝的保持自己的操守。10. 作者以莲自况, 表现了她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 委婉地批判了趋炎附势、追求富贵的世风。11. 文中的莲花的象征意义就是什么?不追求名利 , 在污浊的环境中 , 洁身自好、保持坚贞气节的高尚品德的君子。12. 作者写莲表白自己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 写菊表白自己不愿隐逸的生活态度,写牡丹表白自己对追逐名利世风鄙弃的生活态度。13. “莲之爱 , 同予者何人”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慨叹品德高尚的君子太少 , 含蓄地表明追逐名利、趋炎附势的人太多。14、怎

4、样理解作者在文尾的慨叹?表明自己的人生态度: 既不想陶渊明那样消极避世, 又不向世人那样追逐功名富贵 , 她要在污浊的世间独立不移 , 永远保持清白的操守与正直的品德。15. 用原文语句回答。1) 莲象征什么?君子的美好品德。2) 文中比喻君子既不与世俗同流合污、 随俗浮沉 , 又庄重、质朴, 不孤高自许、 哗众取宠 ( 或表现莲的高洁, 概括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高贵品德与坚贞操守) 的名句就是 : 出淤泥而不染, 濯清涟而不妖。3) 高度概括莲高贵品质的句子( 点明中心的主旨句 ) 就是 : 莲 , 花之君子者也。4) 比喻君子通达事理, 行为方正 ,( 或特立独行, 正直不苟 , 豁达大度

5、 ) 因而美名远扬的句子就是: 中通外直 , 不蔓不枝 , 香远益清。5) 比喻君子志洁行廉, 又有庄重的仪态, 令人敬重而不敢轻侮的句子就是: 亭亭净植 ,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6) “世人甚爱牡丹” ,这就是因为牡丹就是: 牡丹 ,花之富贵者也; “予独爱莲”的根本原因就是: 莲 , 花之君子者也。16. 请在文中找出一句骈句。, 濯清涟而不妖。17. 衬托分正衬与反衬两种。本文用菊花与牡丹来衬托莲, 其中菊花属于正衬, 牡丹属于反衬。1 迁移拓展1. 细细考虑 , “菊之爱”可以有两重含义: 做一个避世的隐士 ; 像陶渊明那样保持独立的人格。您赞成哪一种说法?谈谈瞧法。 ( 自圆其说既可

6、。 )如 : 赞成两重都有道理。作者意思就是: 避世者不染世尘之埃固然可喜; 而入世者“出淤泥而不染”境界更高。2. 鲁迅有诗 : “扫除腻粉呈风骨, 褪却红衣学淡妆。好问濂溪称净植, 英随残叶坠寒塘。”这首诗称颂的就是哪一种花?莲花。3. 喜欢哪一种花就是人的志趣的表现。您喜爱哪一种花?说明喜爱的原因 ( 包含 骈句 ) 。梅花。它顶风冒雪 , “凌寒独自开”。 ( 傲雪盛开人皆颂, 迎寒绽放世堪扬。 )蒲公英花。 花朵虽小 , 却遍布各地, 有极强的生命力。 ( 花小能怡情, 叶瘦能医疾。 )菊花。 在万花纷谢之时独自开放, 决不随波逐流, 且不畏严寒, 坚强不屈。 ( 百花凋谢始露面 ,

7、 孑身盛开也吐香。 )4. 孟子认为 : “近朱者赤, 近墨者黑” , 这与周敦颐的“出淤泥而不染, 濯清涟而不妖”的瞧法相反, 您同意哪种观点 , 谈谈您的瞧法。答法一 : 同意孟子的观点。 人的思想受环境的影响 , “孟母择邻”说的即就是这个道理。答法二 : 同意周敦颐的观点。只要人保持坚贞的操守, 洁身自好 , 即使处于污浊的环境中也能不受其影响。如青春之歌中的林道静。& 陋室铭1 基础知识-. ,、,、Ir文学常识1. 本文选自全唐文。作者, 刘禹锡 , 字梦得 , 洛阳人 , 唐代诗人。世称刘宾客。有刘禹锡集。2. 铭 , 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 后来形成一种

8、文体, 这种文体一般都就是用韵的。文言词【名】有名,著名。【灵】灵异。【斯】这。【德馨(x 1 n)l品德高尚。馨香气。 【鸿儒(r u)l博学的人。鸿,大。儒,旧指读书人。【白丁】平民。这里指没有什么学问的人。 【调】调弄。 【素琴】不加装饰的琴。素, 朴素 , 不加装饰。 【金经】指佛经。【丝竹】琴瑟、箫管等乐器。这里指奏乐的声音。丝, 弦乐器。竹, 管乐器。【案牍(d u)】官府的公文。案,文书,案卷。牍,公文。【劳形】使身体劳累。 形 , 形体 , 身体。1 理解探究1. 统领全篇并点明主旨的句子(词语 )就是 : 惟吾德馨 (德馨 ) 。2. 文章的前四句 , 既就是形象的比喻, 又

9、就是事物的类比 , 表面陋室也具有“名”、“灵”的性质。3. 文章的点题句就是: 斯就是陋室 , 惟吾德馨。4. 文章就是从居室环境、 交往人物、日常生活三方面表明陋室的景色之雅、交往之雅、情趣之雅, 见“惟吾德馨” , 而明“陋室不陋”的。5. 写陋室环境, 突出景色之雅的语句就是: 苔痕上阶绿 , 草色入帘青。由此可知其环境特点就是: 恬静雅致。6. 写室中人 , 突出交往之雅的语句就是: 谈笑有鸿儒, 往来无白丁。由此可知室主人也就是一位鸿儒。用一成语概括室中情景: 谈笑风生。7. 写室中事 , 突出情趣之雅的语句就是 : 可以调素琴, 阅金经 ; 无丝竹之乱耳, 无案牍之劳形。从前两句

10、正面实写的句子可知室主人高雅脱俗的情致; 从后两句反面虚写可知室主人不受世俗羁绊之情。8. 以古代名贤自况的语句就是 : 南阳诸葛庐 , 西蜀子云亭。 运用类比的目的就是:表明室主人也具有古代名贤的志趣与抱负 , 进一步突出“德馨”。9. 全文画龙点睛的句子就是: 孔子云 : “何陋之有?”引用孔子的话有以君子自居之意 , 说明“有德者居之, 则陋室不陋。”10. 本文通过描写陋室 , 表达室主人高洁傲岸的节操与安贫乐道的情趣。11. 陋室铭与爱莲说都采用了托物言志的写法。本文以有仙之山 , 有龙之水比喻陋室 , 引出主旨。“德馨”立意贯穿全篇。12. 写出文中的骈句 , 散句。骈句 : 苔痕

11、上阶绿 , 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 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 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 , 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 , 西蜀子云亭。散句 : 孔子云 : “何陋之有?”13. “仙”与“龙”比喻品德高尚的人, 能概括出全文大意的词语就是: 德馨。14. 本文写陋室 , 却没有一个表现“陋”字, 请用四个字概括本文的意思: 陋室不陋。1 迁移拓展1. 本文中含有“有德者居之, 则陋室不陋”的意思, 您就是否同意这个瞧法?为什么?同意。 品德高尚者追求的不就是物质条件的好坏, 而就是精神世界的纯洁与充实。她们鄙弃功名利禄, 不趋炎附势, 不与恶浊的世风同流合污, 保持着坚贞的操守 ,所以身居陋室而

12、不觉其陋。2、 作者做此铭主要表明自己的抱负与情操, 也流露出讽刺现实的意味。 您能瞧出当时的现实就是怎样的不?官僚士大夫阶层思想庸俗、颓废, 居豪宅 , 寻欢乐。3、从文中可以瞧出作者的思想就是积极的还就是消极的?从本文表达的高洁傲岸的节操与安贫乐道的情趣来瞧 , 作者的思想就是积极的 ;从她独善其身 , 避而不与庸俗的官僚往来, 使自己与污浊的社会隔离开来等做法来瞧, 又就是消极的。 ( 也可有自己的瞧法)2. 人人都有居室 , 您喜欢的居室就是什么样的?请描绘出来, 并说明您喜欢的原因。( 略)& 三峡1 基本知识* 文学常识三峡选自水经注疏。三峡, 瞿塘峡、巫峡与西陵峡的总称, 在长江

13、上游重庆奉节与湖北宜昌之间。作者郦道元(466或472527),字善长,范阳涿(Zhu o )县(现在属河北)人,北魏地理学家。 好学博览 , 留心水道等地理现象,撰水经注其书名为注释水经 , 实则以水经为纲 , 详细记载了一千多条大小河流及有关的历史遗迹、人物掌故、神话传说等, 就是我国古代最全面、最系统的综合性地理著作。该书还记录了不少碑刻墨迹与渔歌民谣, 文笔绚烂 , 语言清丽 , 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 文言词语【通假字】 阙 通“缺” , 空缺。【一词多义】绝沿溯阻绝断,断绝绝K多生怪柏极哀转久绝停止;消失【词类活用】乘奔御风 飞奔的马 素湍绿潭 急流的水 回清倒影 清波 【常见短语

14、】 略无 毫无。略 , 几乎。 自非 如果不就是。自 , 如果。 亭午 正午 , 中午。亭 , 正当。夜分半夜。荣茂盛。峻高而陡峭。良多很多。良,很。属(zhti) 引 连续不断。属 , 连续。引 , 延长。【其她词语】 嶂(zhang)高耸险峻如屏障的山峰。曦(x 1 )日光。这里指太阳。襄(xi a ng) 上。沿顺流而下。溯(s近)逆流而上。或有时。宣传达。虽即使。 御驾,乘。疾快。素白色。回回旋。J (ya n)险峻的山崖或山峰。漱 (sh u )冲刷。旦早晨。肃寂静。哀悲哀。转(zhu a n)婉转。沾 沾湿。 三 表示概数。1 理解探究* 整体把握三峡 以凝练生动的笔墨, 写出了三

15、峡的雄奇险拔、 清幽秀丽的景色, 激发人们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作者抓住景物的特点进行描写。写山 , 突出连绵不断、遮天蔽日的特点。写水则描绘不同季节的不同景象。作者写景 , 采用的就是大笔点染的手法, 寥寥一百五十余字, 就把七百里三峡万千气象尽收笔底。写春冬之景, 着“素”“绿”“清”“影”数字; 写秋季的景色,着“寒”“肃”“凄”“哀”数字, 便将景物的神韵生动地表现了出来。文章先写山 , 后写水 , 布局自然 , 思路清晰。写水则分不同季节分别着墨。在文章的节奏上 , 也就是动静相生, 摇曳多姿。高峻的山峰, 汹涌的江流, 清澈的碧水, 飞悬的瀑布 , 哀转的猿鸣 , 悲凉的渔歌, 构成了一幅幅风格迥异而又自然与谐的画面给读者以深刻的印象。* 结构提纲总特点 : 山高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营销创新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