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财政政策与挤出效应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487094913 上传时间:2023-08-20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71.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政府财政政策与挤出效应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政府财政政策与挤出效应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政府财政政策与挤出效应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政府财政政策与挤出效应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政府财政政策与挤出效应》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政府财政政策与挤出效应(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政府财政政策与挤出效应1、什么是挤出效应?挤出效应是指政府支出增加所引起的私人消费或投资降低的效果。“挤出”效应降低财政政策的有效性挤出效应越小,财政政策效果越大2、形成原理(1)在充分就业的经济中 政府支出完全挤占了私人投资,使私人投资出现抵消性的减少,具有完全的“挤出”效应 (2)在非充分就业的经济中即政府支出挤占部分私人投资,具有部分“挤出”效应。在充分就业的经济中 一、政府通过在公开市场上出售政府债券来为其支出筹资。在这种情况下,由于货币供给不变,政府出售债券相当于收回流通中的部分资金,则市场上资金减少,债券价格下降,从而利率升高。利率上升减少了私人投资,消费减少,引起了挤出效应。二、

2、政府通过增加税收来为其支出筹资。在这种情况下,增税减少了私人收入,使私人消费与投资减少,引起了挤出效应。 三、在实现了充分就业的情况下,政府支出增加引起了价格水平的上升,使实际或不供应量m减少,所以减少私人消费与投资,引起挤出效应。 四、政府支出增加对私人预期产生不利的影响,即私人对未来投资的收益率报悲观态度,从而减少投资。 五、在开放经济中当实行固定汇率制时,政府支出增加引起价格上升削弱了商品在世界市场上的竞争能力,从而出口减少,私人投资减少。3、“挤出效应”的ISLM分析1、财政政策效果的一般分析:政府的财政政策包括两大类:改变政府支出和税收(1)增加政府支出 增加政府支出会导致IS趋向右

3、移,此时,均衡国民收入增加,均衡利率上升。4500rY0AEYDGDI0E1E2E3AE1AE2AE3IS1IS2LMr2r1E1E3E2Y1Y2Y3Y1Y2Y3挤出效应示意图(2)增加税收 增加税收会导致IS曲线左移,此时,均衡国民收入和利率下降。LMIS1IS2YrOY2Y1r1r2E1E24、挤出效应的影响因素 政府购买支出乘数 Kg(正向)Kg 越大 ,挤出效应越大。政府支出增加会使利率上升,成熟越大,利率提高使投资减少所引起的国民收入减少也越多,挤出效应越大。 货币需求对收入变动的敏感程度 k (正向)k 越大 ,挤出效应越大。货币需求函数 L=ky-hr中的大小,k越大,政府支出增

4、加所引起的一定量产出水平增加所导致的对货币的交易需求增加越大,使利率上升的越多,挤出效应越大。 货币需求对利率变动的敏感程度 h (反向)h 越小 , 挤出效应越大。货币需求稍有变动,就会引起利率的大幅度变动,因此当政府支出增加引起货币需求增加所导致的利率上升就越多,因而挤占效应越多;反之,h越大,挤出效应越小 投资需求对利率变动的敏感程度 d (正向)。d 越大, 挤出效应越大。敏感程度越高,一定量利率水平的变动对投资水平的影响就越大,因而挤出效应就越大;反之越小。 在凯恩斯主义极端情况下,货币需求对利率变动的弹性无限大,而投资需求的利率弹性为0,因而政府支出的挤出效应为0,财政政策效果极大

5、;在流动性陷阱中运行。 在古典主义极端情况下,货币需求对利率变动的弹性为0,而投资需求的利率弹性极大,因而财政政策毫无效果。 四、弱化挤出效应的对策宏观经济学认为: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混合使用,可以克服张性财政政策的挤出效应。结合我国的具体情况,为了财政政策效应的最大化,拟提出以下对策。第一,政府宏观经济政策的方向要一致,避免政策本身的内耗和效应的抵消。扩张性的财政政策一方面要求扩大政府支出(目前表现为发行国债),同时要求政府减税,并且努力增加居民的收入。紧缩性的财政政策要求减少政府支出,同时增加政府的税收。这个基本的政策组合不能颠倒。第二,政府应努力避免与民争利、与民争投资。应通过经济的持续

6、增长,不断扩大经济总量来增加政府收入。第三,增强居民收入增长的预期。在实行积极财政政策的时期,要增强居民的收入预期。保证政府在扩大支出的同时,增加居民的消费需求。经济体制改革的举措要有灵活性,在经济紧缩时期,增加居民负担的改革项目要暂缓,使他们不断地扩大消费需求。第四,长期看,解决供给型挤出效应的最有利措施,同时也是目前刺激需求的最好措施,就是大力鼓励民间投资,扩大民间投资的规模和范围。这包括个体经济、私营经济的发展以及通过产权改革使民间投资渗透到国有企业中去,增加民间投资在国有企业中的比例,使国有投资效率得以提高。民间投资能不能扩大,社会投资效率能否提高,是扩张性财政政策成功的关键,也是政府新的宏观经济目标能否实现的关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