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制造大国迈向制造强国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487061421 上传时间:2023-09-02 格式:DOC 页数:24 大小:6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从制造大国迈向制造强国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从制造大国迈向制造强国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从制造大国迈向制造强国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从制造大国迈向制造强国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从制造大国迈向制造强国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从制造大国迈向制造强国》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从制造大国迈向制造强国(2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四讲 从制造大国迈向制造强国 教学目的:通过度析国内制造业的现状,以及新背景下国内制造业面临的新形势、新机遇、新挑战,让学生理解中国制造02制定出台的背景、“三步走”发展规划和将来十年的重点发展领域,把握从制造大国迈向制造强国的思路及途径。深刻理解建设制造强国是一项国家战略,也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把多种力量动员起来,共同推动。 课程内容:1.国内制造业的总体状况 2.中国制造202制定出台的背景 中国制造25的重要内容和总体思路 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是一种国家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主导力量,为国家安全和人民幸福提供充足的物质保障,更是衡量一种国家或地区综合经济实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标志。历

2、史证明,每一次制造技术与装备的重大突破,都深刻影响了世界强国的竞争格局,制造业的兴衰印证着世界强国的兴衰。实践也证明,制造业是创新的主战场,是保持国家竞争实力和创新活力的重要源泉。我们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需要大力发展制造业,从制造大国迈向制造强国,通过制造业创新升级铸就更加坚实的强国之基。一、中国制造大而不强 有关中国制造目前的状况,有一种标志性的事件值得我们关注,就是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过程当中,国内再次成为制造业第一大国。历史上中国曾经是制造业的第一大国,但是大概在1850年前后,中国丢掉了这个位置。经历了16年,我们又重回制造业第一大国这个位置,这对我们来说是非常值得骄傲的一

3、件事情。 我们可以通过最新记录数据来更清晰地结识国内是制造大国这一事实:,国内工业增长值已达22.万亿元,占DP的比重达到385;国内制造业产出占世界比重超过20%,持续5年保持制造业世界第一大国地位。在00余种重要工业产品中,国内有20多种产量位居世界第一。国内共有10家公司入选“财富世界50强”,比增长6家,其中制造业公司56家(不含港澳台),数量仅次于美国(10多家)。 可以说,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内制造业的不断追赶,特别是近十年来制造业的迅速发展,直接增进了国内经济发展的速度、质量和效益的提高,增强了国内在全球化格局中的国际分工地位。从记录数据来看,国内制造大国的地位坚实而牢固,但我们离

4、制造强国尚有一定差距。 目前,国内外对于“制造强国”的概念和内涵没有统一的描述。通过对某些有代表性的工业发达国家进行梳理和研究,大体上可以将“制造强国”的内涵概括为如下三个方面:一是规模和效益并举。从美国、德国、法国、日本等公认的制造强国的发展历程来看,最基本的特性就是制造业规模日趋壮大,产业质量不断提高。二是国际分工中具有较高地位。当今多数制造强国中,高技术产业和服务型制造占比较高,在国际分工中大多处在产业链高品位地位,特别是信息技术的应用使其拥有很强的核心竞争力。三是具有较好的发展潜力。不管是既有的制造强国,还是具有后发优势的“潜在”强国,都规定具有良好的发展潜力。以强大的自主创新能力实现

5、制造业资源节省、环境和谐、绿色发展,保持持续发展的能力。既有的制造强国重要体现出如下几种方面的特性:一是拥有雄厚的产业规模。这反映了制造业发展的实力基本,体现为产业规模较大、具有成熟健全的现代产业体系、在全球制造业中占有相称比重。二是优化的产业构造。这反映了产业间的合理构造,各产业之间和产业链各环节之间的密切联系,产业组织构造优化、基本产业和装备制造业水平较高、拥有众多有较强竞争力的跨国公司。三是良好的质量效益。这体现了制造业发展质量和国际地位,体现为制造业生产技术水平世界领先、产品质量水平高、劳动生产率高、发明价值高、占据价值链高品位环节等。四是持续的发展能力。这体现了高品位化发展能力和长期

6、发展潜力,体现为具有较强的自主创新能力,能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信息化发展水平较高。 与世界制造强国相比,中国制造目前重要存在的问题,用一种词来概括就是“大而不强”,重要体目前如下几种方面。 第一,自主创新能力局限性,核心核心技术还是受制于人。例如目前我们80%左右的芯片还是依赖进口,诸多制造公司还是处在加工组装这个环节,价值链还是在中低端这个状况。 第二,品牌质量水平还不够高。我们还缺少国际上有影响力、大型的跨国公司和品牌公司,并且质量事件也时有发生,我们急需把国内的品牌质量提高到一种更高的水平。 第三,产业构造还不尽合理。我们在产业布局上,各地还存在同质化的竞争,在产业链的中高品位还要花大的

7、精力去提高和突破,继续提高产业层次和提高核心竞争力。 第四,科技成果转化的渠道还不是很畅通。由于我们还没有真正形成以公司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用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要引导公司增长研发投入、瞄准国际的制造业高品位来进行发明、创新、开拓,我们尚有诸多工作有待加强。二、中国制造面临新形势、新挑战、新机遇 加快发展制造业,提高制造业水平,使国内从制造大国变为制造强国已成为全社会共识。目前及此后一段时期,国内制造业面临着新形势,为此我们必须苏醒分析研判,制定科学的应对方案,使中国制造沿着对的的道路迈进。 总的来看,国内制造业处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与国内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形成历史性交汇的战略

8、机遇期,将来十年挑战巨大,机遇也前所未有。具体来看,国内制造业发展面临着发达国家和新兴经济体的双重挤压、低成本优势迅速递减和新竞争优势尚未形成的两难局面,进人了“爬坡过坎”的核心时期。在长期粗放发展之后,国内制造业发展将越来越具有“爬坡”和“登山”的性质,即在每一种产业中都必须向上走,从价值链的低端向高品位跃迁和攀升,否则庞大的产业大军将拥挤在低洼地中,面临“途径依赖”和“低端锁定”的风险。同步,也肩负着国内经济稳增长和调构造的双重任务,国家一系列改革发展重大举措为制造业转型发展带来新机遇。 新形势: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技术融合,将给世界范畴内的制造业带来深刻变革。 科技创新始终是推动人类社会

9、生产生活方式产生深刻变革的重要力量。目前,信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生物技术等重要领域和前沿方向的革命性突破和交叉融合,正在引起新一轮产业变革,将对全球制造业产生颠覆性的影响,并变化全球制造业的发展格局。特别是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的深度融合,将增进制造模式、生产组织方式和产业形态的深刻变革,智能化服务化成为制造业发展新趋势。泛在连接和普适计算将无所不在,虚拟化技术、D打印、工业互联网、大数据等技术将重构制造业技术体系,如3D打印将新材料、数字技术和智能技术植入产品,使产品的功能极大丰富,性能发生质的变化;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泛在信息的强力支持下,制造商、生产服务商、顾客在开放、

10、共用的网络平台上互动,单件小批量定制化生产将逐渐取代大批量流水线生产;基于信息物理系统的智能工厂将成为将来制造的重要形式,反复和一般技能劳动将不断被智能装备和生产方式所替代。随着产业价值链重心由生产端向研发设计、营销服务等的转移,产业形态将从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变。网络众包、异地协同设计、大规模个性化订制、精确供应链管理等正在构建公司新的竞争优势;全生命周期管理、总集成总承包、互联网金融、电子商务等加速重构产业价值链新体系。当今,国内在相称某些领域与世界前沿科技的差距都处在历史最小时期,已有能力并行跟进这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实现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和创新发展。 同步,国内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

11、,资源环境和要素成本约束日益趋紧,经济发展环境发生重大变化。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国内经济正在向形态更高档、分工更复杂、构造更合理的阶段演化,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国内经济发展已不再是总量扩张的过程,而重要是构造升级转型的过程,增速下降也许带来某些难以预料的挑战,这对国内制造业发展方式转变提出了急切规定。目前,国内制造业发展的资源能源、生态环境、要素成本等都在发生动态变化。从资源能源看,国内资源相对局限性、环境承载能力较弱,人均淡水、耕地、森林资源占有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28、40和5,石油、铁矿石、铜等重要矿产资源的人均可采储量分别为世界人均水平的7.7、17、1%。从环境压力看,长期积

12、累的环境矛盾正集中显现,目前全国有70左右的都市不能达到新的环境空气质量原则,17个省(区、市)的6亿左右人口受雾霾天气影响,水体污染较为突出,土壤污染日益凸显,重大环境事件时有发生。从要素成本看,随着人口红利消失和要素成本的全面上升,国内制造业原有的比较优势正在逐渐消失。 国内制造业老式竞争优势赖以保持的多种要素约束日益趋紧,已经使粗放式的发展道路越走越窄。经济新常态下,在原有比较优势逐渐削弱、新的竞争优势尚未形成的新旧交替期,国内制造业必须加快转型升级步伐。 新挑战:全球产业格局重大调节,国际贸易规则正在重构,国内制造业发展面临严峻的外部形势。 从产业格局来看,发达国家高品位制造回流与中低

13、收入国家争夺中低端制造转移同步发生,对国内形成“双向挤压”的严峻挑战,既有增长空间受限。 一方面,高品位制造领域浮现向发达国家“逆转移”的态势。制造业重新成为全球经济竞争的制高点,各国纷纷制定以重振制造业为核心的再工业化战略。改革开放以来,国内充足发挥后发、要素成本低廉、工业体系比较完整等优势,大力承办国际产业转移,拓展国际市场,现已成为世界工厂和全球最大的加工制造基地。国内吸取外资规模达16亿美元,初次超过美国,成为全球第一大外资流入国。随着中国经济规模的扩大和产业竞争力的提高,发达国家加大了对国内产业升级的阻击。特别是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在外需下降的状况下,发达国家大力推动以数字化制造等新

14、兴产业为重要特性的“再工业化”,力图变化“发达国家控制研发、设计、销售环节,中国等发展中国家进行加工制造”的全球产业分工格局,重塑制造业竞争优势,加强对产业制高点的争夺,形成全价值链的产业竞争布局。,美国政府正式启动了“先进制造伙伴筹划”,提出了“在哪里发明、在哪里制造”的标语,要重新夺回制造业的世界市场。为理解决高校基本研究和公司成果转化之间的矛盾,美国政府专门建立了由一批“制造创新研究院”构成的国家制造创新网络,第一批拟建15个,目前已建立和正在建设的有8个。德国结合自己的国情,提出了以智能制造为核心的“工业4.0”筹划,以保证德国的世界制造强国地位。,英国发布了将来的制造报告。同步,设立

15、了先进制造、成形技术等个“高价值制造推动研发中心”,为加快增进成果转化。目前,制造业向发达国家的回流已经开始。如苹果电脑已在美国本土设厂生产,日本制造公司松下将把立式洗衣机和微波炉生产从中国转移到日本国内,夏普筹划在本土生产更多机型的液晶电视和冰箱,TK也将把部分电子零部件的生产从中国转移至日本秋田等地。 另一方面,随着要素成本的迅速上升,国内在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上也面临着新兴经济体的剧烈竞争,不少劳动密集型产业积极转移到要素成本更低的国家进行生产。越南、印度等某些东南亚国家依托资源、劳动力等比较优势,也开始在中低端制造业上发力,以更低的成本承办劳动密集型制造业的转移。某些跨国资本直接到新兴国

16、家投资设厂,有的则考虑将中国工厂迁至其她新兴国家。例如某些制造商正在转向越南市场。前不久,日本打印机制造商京瓷办公信息系统株式会社宣布,筹划在3月之前将旗下越南打印机年产量增长4倍,至2万台。该公司已经将在中国的部分业务转移到海防市,使得越南成为该公司打印机最大制造基地。微软筹划关停诺基亚东莞工厂,部分设备转移到越南河内;耐克、优衣库、三星、富士康等出名公司纷纷在东南亚和印度开设新厂。 此外,国际贸易保护主义强化与全球贸易规则重构相交错,国内也将面临国际贸易环境变化的新挑战。一是国际贸易保护主义进一步强化。近年来,国内成为遭受贸易救济调查最严重国家,上半年的涉案金额59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6%。可以预见,将来国内与发达国家和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