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阅读复习专题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487060822 上传时间:2023-04-09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言文阅读复习专题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文言文阅读复习专题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文言文阅读复习专题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文言文阅读复习专题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文言文阅读复习专题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文言文阅读复习专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言文阅读复习专题(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文言文阅读复习专题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_,_,_,_,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1、这段文字选自孟子公孙丑。孟子,名_,是儒家学派的又一位大师。孟子是记录他的言论、活动的书,而另一部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书是_。 2、在上段文字横线上,按原文填空。3、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释义: a曾益其所不能。 b困于心,衡于虑,

2、而后作 c入则无法家拂士 4、(1)给下列字注音: 畎亩( )傅说( )胶鬲( )孙叔敖()行拂乱其所为( )法家拂( )士 (2)解释重点词: 发( ) 举( )故( )是:( )苦:( )劳( ) 饿( )空乏( ) 乱( )所以( )动( )忍( )过( )喻( )入( )出( ) 敌:( ) 生:( ) 死: ( )5、翻译句子: 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_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_6、“大任”在文中的意思是: 7、准备承担大任的人,先要经历怎样的磨练? (用原文回答) 8、这些磨练是可有可无的吗?原文中哪个词表明了这一点? 10、作者认为一个国家在什么情况下容易灭亡?用波

3、浪线在原文中标出。 11、全文的中心句是_。作者认为国家长盛不衰,就需要有_和_。(用课文词语回答) 12.孟子在文中列举了六位历史人物的经历,强调了“逆境能成才;现在有人认为“顺境也能成才”。对此,你有什么看法,请举例谈谈。_ 1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选自(),作者孟子基于( )和(),阐述了穷困挫折能( );闲适安逸则使( )的道理。 愚公移山 1、注音: 万仞()惩()迂()曾不能()魁 父()荷 担() 箕畚()孀妻()始龀()智叟()河曲()穷匮()2、解释重点词语: 方七百里( )年且九十( )惩山北之塞( )出入之迂( ) 聚室而谋()指通豫南()杂然相许( )( )其妻献疑(

4、)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 )且焉置土石( )( )( )如太行、王屋何( ) 投诸渤海之尾(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始龀()寒暑易节( )长息( )固不可彻( )( )虽我之死( )穷匮()何苦( )惧其不已( )帝感其诚( ) 3、写出通假字并解释: 始一反焉 ()通( ),义:( )。 甚矣,汝之不惠()通( ),义:( )。 河曲智叟亡以应()通( ),义:( )。 4、文段理解: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

5、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1、下面各组加点词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汝心之固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b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 担中肉尽,止有剩骨c曾不能毁山之一毛 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d何苦而不平 必先苦其心志2、愚公坚信两座山可以移走的两点理由是什么?用原文回答。 3、用科学的眼光看,愚公移走两座大山是不必要的,而且结局是天帝派神搬走了两座大山也是不可能的。作者之所以这样写,其目的是: ( )a宣扬封建迷信思想,夸大神的作用b反映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

6、伟大气魄和坚强毅力。c宣传人定胜天,不必用科学,只须用苦力的思想。d批判不求进取、知难而退、不识时务的消极思想。4、对下面句子理解错误的一句是: ( )a曾不若孀妻弱子:连孤儿寡妇都比不上。b虽我之死:虽然我死了。c天陇断焉:没有山冈高地阻隔了。d惧其不已也;害怕他不停地干下去。5、智叟阻止愚公移山的理由是: (用原文填写)6、说明愚公获得辩论胜利的一句是 (用原文填写) 7、选文第一段加点字“笑”表现了智叟的什么心态? 8、结尾说上帝被愚公的诚感动了,这个诚指的是什么?答:_ 9、愚公移山选自,这是一篇脍炙人口的(),刻画了一个富有()和()、又富于()的愚公的形象。 曹刿论战1、注音: 曹

7、刿( ) 玉帛( )小信未孚( )又何间焉( ) 旗靡 ( ) 辙乱( ) 夫战( ) 登轼而望之 ( ) 2、解释重点词: 又何间焉( )肉食者鄙( )何以战( ) 牺牲玉帛( )神弗福也( )大小之狱( ) 虽不能察( ) 必以情( )公将鼓之( ) 齐师败绩( )既克( )公问其故( )再而衰 ( ) 难测也( ) 惧有伏焉( )望其旗靡( ) 3、指出句中通假字,并解释: 小惠未徧 ( )通( ) 义: 4、一词多义: 故:既克,公问其故( )其:其乡人曰( ) 从:民弗从也( ) 彼竭我盈,故克之( ) 公问其故( ) 战则请从( ) 望其旗靡,故逐之( )吾视其辙乱( ) 5、翻译

8、句子 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何以战?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大小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 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6、文段分析: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等,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1、“十年春,齐师伐我。”一句交代了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习题/试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