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的分解教学设计说明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486993835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9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力的分解教学设计说明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力的分解教学设计说明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力的分解教学设计说明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力的分解教学设计说明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力的分解教学设计说明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力的分解教学设计说明》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力的分解教学设计说明(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学设计】力的分解第一课时市中铁中学段彩凤邮政编码: 710054.下载可编辑 .力的分解(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市中铁学校段彩凤【教材分析】本节容是人民教育出版的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三章 相互作用中第五节力的分解,是继第四节力的合成后,对力的矢量性、合力和分力的关系、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的进一步加深理解和应用,是本章的一个重点。具体容有力的分解的概念、力的分解的法则、在实际问题中分解力的方法、唯一解的条件、 矢量相加的法则等。 应分为两课时学习,本教学设计是第一课时。【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学习了合力和分力的定义,知道了合力和分力的关系,理解了力的合成的平行四边形定则,会用平行四边形定则求合力的大小和

2、方向,所以理解力的分解的概念、力的分解是力的合成的逆运算、力的分解也遵从平行四边形定则难度不大,但对如何在具体问题中分解力,尤其是如何确定分力的方向出现困难。【设计理念】本节课容与实际生活联系紧密,我的设计理念是从生产生活中提炼出模型,再走向生产生活。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创设大量丰富的实验和情境:台秤上提升物体,斜面上放置物体,圆规上悬挂钥匙、在斜面和挡板间放置篮球等,让学生充分体验和认识具体问题中力产生的实际效果,轻松突破重难点。【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理解力的分解是力的合成的逆运算,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2)初步掌握一般情况下力的分解要根据实际需要来确定分力的方向。(3)会用作图法和

3、直角三角形的知识求分力。2过程与方法(1)进一步领会“等效替代”。(2)通过探究尝试发现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能力。(3)掌握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下载可编辑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猜测与探究享受成功的快乐。(2)感受物理就在身边,有将物理知识应用于生活和生产实验的意识。【教学重点、难点】重点: 1、在具体问题中正确确定力的作用效果,进行力的分解。2、会用平行四边形定则求分力,会用直角三角形知识计算分力。难点: 1、分力与合力的等效替代关系。2、 根据力的实际作用效果进行力的分解。【突破重点和难点的方法】通过故事引入,激发学生兴趣;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创设大量丰富的实验和情

4、境,让枯燥的知识生动起来; 学生分组探究解决问题, 充分发挥集体智慧,给学生分组展示机会, 调动学习热情, 分享成果;联系实际,收获成功的快乐。【教学手段、方法】导学案 +实验探究体验 +合作讨论 +多媒体【教学用具】电子台秤一个、 带有细线的滑块一个、 圆规一个、一串钥匙、自制斜面一个、自制带有竖直挡板铺有海绵的斜面一个、滑块一个、足球一个、刻度尺、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 (2 分钟 )故事引入 :一天,小明和家人去郊游。在路上,他们看到一辆货车不小心陷入了路边的泥坑中,很多大人在后边推,可是怎么也推不出来。这时,小明主动请缨,说:“我来试试 ! ”只见他找到一根粗绳,把它的一

5、端绑在车上,另一端绑在旁边的大树上,然后在绳的中央位置处稍一用力,竟然将车缓缓拉了出来。所有人都惊呆了:“难道,这,就是传说中的 四两拨千斤 ?”那么,是不是小明学过功夫,有什么特殊的本领呢?学完新课,我们再来解答这个问题。活动设计 :教师讲故事,课件出示情景,学生听故事。设计意图 :故事引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二)新课教学.下载可编辑 .一、检查导学案的完成情况(3 分钟)活动设计:教师叫两位学生分别汇报自己的复习学案和预习学案的容,其他学生纠错。设计意图:复习合力、分力的关系,力的合成的方法,有助于学生加深对合力和分力的“等效替代性”的理解,加深理解“平行四边形定则”,初步了解力的分解

6、的概念,力的分解法则,为新课学习做好准备。二、新课教学1、自主学习( 4 分钟)师:通过预习,我们明确了力的分解就是已知合力求解分力的过程,力的分解的法则也是平行四边形定则,可是我仍然有几个疑问: (课件出示问题)(1) 为什么力的分解是力的合成的逆运算?(2) 分解一个大小、方向确定的力,如果没有条件限制,为什么能得到无数组分力呢?(3) 当已知两分力的方向,得到的分力是几组呢?具体怎样作图?活动设计 :给学生三分钟时间,带着问题阅读教材 64 页的容,必要时可以画图;叫一个学生在黑板上画已知两分力方向时,力的分解图。三分钟后,叫学生依次回答问题,教师纠错,课件出示答案和作图方法,并强调问题

7、答案。设计意图 :解答学生的疑难问题,引导学生明确力的分解的任务是什么,并且清楚当已知两个分力方向时,如何作图分解力的方法,为后边的教学打下基础。2、合作探究( 10 分钟)师:由上面的问题,我们可以设想当在一个具体的问题中,如果能设法确定合力的分力方向,就能利用平行四边形定则得到确定的分力了,而且我们还可以用学过的三角形知识求解出两个分力。活动设计 :学生分为四组,提供必要的实验器材,要求学生在十分钟完成学案上本组的任务。强调:学习伽利略的研究思路:观察猜想实验结论;最后的分力要用合力和已知角的三角函数值表示。任务布置和仪器提供 :第一组:分解斜向上的拉力。提供仪器:电子台秤、带细线的滑块.

8、下载可编辑 .第二组:分解斜面上物体的重力。提供仪器:斜面和滑块。第三组:分解物体对三角形支架的作用力。提供仪器:圆规和重物。第四组:分解竖直挡板和斜面间物体的重力。提供仪器:带有竖直挡板铺有海绵的斜面、足球。设计意图 :通过猜测与探究享受成功的快乐;合作学习,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3、小组展示( 15 分钟)活动设计 :每个组派两名学生上台展示,分别从小组的观察、猜测、实验的设计、实验现象、结论、合力的分解结果进行展示, 组其他成员可以补充,外组成员可以提问。设计意图 :培育学生发表见解的意识和与他人交流的愿望。4、随堂检测( 6 分钟)活动设计 :师生共同总结在具体问题中分解一个力的三个步骤

9、: 根据力的作用效果确定两个分力的方向. 根据平行四边形定则作出两个分力. 根据三角形知识计算分力的大小和方向.学生 5 分钟完成学案上的两个随堂检测题。教师公布答案,并简单讲解。设计意图 :学生总结解题方法和步骤,并通过练习,熟练解题思路。5、总结评价( 3 分钟)活动设计 :课件出示学习目标,学生对照学习任务,谈自己本节课的收获。教师进行评价。设计意图 :培养学生的成就感,增强学习信心。6、联系实际( 3 分钟)活动设计 :(1)师生共同思考分析课前故事“四两拨千斤”的物理原理。(2)布置学生课外思考 : 高架桥为何要修很长的引桥?为什么刀刃的夹角越小越锋利?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感受物理就

10、在身边,有将物理知识应用于生活和生产实验的意识。(三)布置作业: 课本 66 页 1、2.下载可编辑 .【板书设计 】力的分解一、力的分解1、概念:求一个已知力的分力叫做力的分解。2、力的分解的法则:平行四边形定则二、按照实际效果分解力的解题步骤 根据力的作用效果确定两个分力的方向. 根据平行四边形定则作出两个分力. 根据三角形知识计算分力的大小和方向.【教学反思】成功之处:1、 故事引入,趣味性强。2、 小组合作实验探究,结果展示,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3、 分组展示,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同时能够实验收获分享。4、 充分联系实际,体现物理来源于生活,应用与生活的理念。不足之处:1、 合

11、作实验探究和小组展示,应该再多给些时间,让学生的作用发挥充分。2、 在方法总结上,应该尽量让学生说。.下载可编辑 .附:力的分解(第一课时) 导学案3 5 力的分解(第一课时)班级:【学习目标】1理解力的分解和分力的概念,强化“等效替代”的思想。2理解力的分解是力的合成的逆运算。3初步掌握力的分解要根据实际需要来确定分力的方向。4会用作图法求分力,会用直角三角形的知识计算分力。【重点难点】重点: 1、在具体问题中正确确定力的作用效果,进行力的分解。2、会用平行四边形定则求分力,会用直角三角形知识计算分力。难点: 1、分力与合力的等效替代关系。2、 根据力的实际作用效果进行力的分解。【自主温故知

12、新】(一) 复习学案(温故)1、 分力和合力是怎样定义的?2、 分力和合力的关系满足什么法则?3、 什么叫力的合成?(二)预习学案(知新)一、力的分解:1、几个力,如果它们共同产生的效果跟作用在物体上的一个力产生的效果相同,则这几个力就叫做那个力的。( 那个力就叫做这几个力的合力) 。2、求一个力的叫做力的分解。3、力的分解是力的合成的,同样遵守。4、把一个已知力F 作为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那么,与 F共点的平行四边形的两个就表示力 F 的两个分力。 在不同情况下, 作用在物体上的同一个力,可以产生几个不同的效果,如果没有其他限制,同一个力可以分解为大小、方向不同的分力,所以一个已知力要根据力的实际。(课本第64 页图 3.5 2).下载可编辑 .【课堂合作探究】二、力的分解的一般原则:按照力的实际作用效果分解。合作探究1:例 1:分解斜向上的拉力。合作探究 2: 例 2、分解斜面上物体的重力。合作探究3: 例 3:分解悬挂物体对支架的作用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幼儿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