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上传人:m**** 文档编号:486992583 上传时间:2024-02-23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57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人教版物理必修1总结一、基本知识归纳:1.质点 参考系和坐标系- 在某些情况下,可以不考虑物体的大小和形状。这时,我们突出“物体具有质量”这一要素,把它简化为一个有质量的点,称为质点。例:下列关于质点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只要是体积很小的物体都可看作质点(B)只要是质量很小的物体都可看作质点(C)质量很大或体积很大的物体都一定不能看作质点(D)由于所研究的问题不同,同一物体有时可以看作质点,有时不能看作质点答案:D- 要描述一个物体的运动,首先要选定某个其他物体做参考,观察物体相对于这个“其他物体”的位置是否随时间变化,以及怎样变化。这种用来做参考的物体称为参考系。为了定量地描述物体的位

2、置及位置的变化,需要在参考系上建立适当的坐标系。2.路程和位移 时间和时刻- 路程是物体运动轨迹的长度,位移表示物体(质点)的位置变化。我们从初位置到末位置作一条有向线段,用这条有向线段表示位移。例:一质点由位置A向北运动了4m,又转向东运动了3m,到达B点,然后转向南运动了1m,到达C点,在上面的过程中质点运动的路程、位移各是多少?位移方向如何? 答案:路程8m,位移,东北方向3匀速直线运动 速度和速率- 匀速直线运动的x-t图象一定是一条直线。随着时间的增大,如果物体的位移越来越大或斜率为正,则物体向正向运动,速度为正,否则物体做负向运动,速度为负。- 匀速直线运动的v-t图象是一条平行于

3、t轴的直线,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大小和方向都不随时间变化。- 瞬时速度的大小叫做速率例:物体A、B的s-t图像如图所示,由图可知().(A)从第3s起,两物体运动方向相同,且vAvB(B)两物体由同一位置开始运动,但物体A比B迟3s才开始运动(C)在5s内物体的位移相同,5s末A、B相遇(D)5s内A、B的平均速度相等答案:A4.变速直线运动 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 如果在时间内物体的位移是,它的速度就可以表示为:(1)- 由(1)式求得的速度,表示的只是物体在时间间隔内的平均快慢程度,称为平均速度。- 如果非常小,就可以认为 表示的是物体在时刻t的速度,这个速度叫做瞬时速度。- 速度是表征运动物

4、体位置变化快慢的物理量。例:有关瞬时速度、平均速度、平均速率,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瞬时速度是物体在某一位置或某一时刻的速度(B)平均速度等于某段时间内物体运动的位移与所用时间的比值(C)作变速运动的物体,平均速率就是平均速度的大小(D)作变速运动的物体,平均速度是物体通过的路程与所用时间的比值答案:AB5.速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实验、探究)- 用电火花计时器(或电磁打点计时器)测速度:对于匀变速直线运动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等于平均速度:纸带上连续3个点间的距离除以其时间间隔等于打中间点的瞬时速度。- 可以用公式求加速度(为了减小误差可采用逐差法求)例:在“测定匀变速直线运动加速度”的

5、实验中,得到的记录纸带如下图所示,图中的点为记数点,在每两相邻的记数点间还有4个点没有画出,则小车运动的加速度为().(A)0.2ms2(B)2.0ms2(C)20.0ms2(D)200.0ms2答案:B(提示:利用sn-sn-1=aT2进行求解,T为两点间的运动时间)6.匀变速直线运动 自由落体运动 加速度- 加速度是速度的变化量与发生这一变化所用时间的比值,- 加速度是表征物体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vt=vo +at x=vot+at2 vt2-vo2=2ax = 例:一质点作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它在第1秒内的位移为2m,那么质点在第10秒内的位移为_m,

6、质点通过第三个5m所用的时间为_s. 答案:38,-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v-t图象为一直线,直线的斜率大小表示加速度的数值,即a=k,可从图象的倾斜程度可直接比较加速度的大小。例:有两个光滑固定斜面AB和BC,A和C两点在同一水平面上,斜面BC比斜面AB长,一个滑块自A点以速度vA上滑,到达B点时速度减小为零,紧接着沿BC滑下,设滑块从A点到C点的总时间是tc,那么下列四个图中,正确表示滑块速度大小v随时间t变化规律的是(). 答案:C例:如图所示为一质点作直线运动的速度-时间图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整个过程中,CD段和DE段的加速度数值最大(B)整个过程中,BC段的加速度最大(C

7、)整个过程中,D点所表示的状态,离出发点最远(D)BC段所表示的运动通过的路程是34m答案:ACD- 自由落体运动:物体只在重力作用下从静止开始下落的运动。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0加速度为g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公式:Vt=gt; h=gt2例:在下图中,表示物体作竖直上抛运动的是图() 答案:C例:一物体作自由落体运动,落地时的速度为30ms,则它下落高度是_m.它在前2s内的平均速度为_ms,它在最后1s内下落的高度是_m(g取10ms2). 答案:45,10,257.力的合成和分解 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实验、探究)- 物体与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称做力。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受力物体同时也是

8、施力物体。按力的性质分,常见的力有重力、弹力、摩擦力。例:如图所示,物体A在光滑的斜面上沿斜面下滑,则A受到的作用力是().(A)重力、弹力和下滑力(B)重力和弹力(C)重力和下滑力(D)重力、压力和下滑力答案:B- 平行四边行定则:两个力合成时,以表示这两个力的线段为邻边作平行四边形,这两个邻边之间的对角线就表示合力的大小和方向。例:如图所示,在做“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实验时,用M、N两个测力计通过细线拉橡皮条的结点,使其到达O点,此时+=90,然后保持M的示数不变,而使角减小,为保持结点位置不变,可采用的办法是()(A)减小N的示数同时减小角(B)减小N的示数同时增大角(C)增大N的

9、示数同时增大角(D)增大N的示数同时减小角答案:A- 力的分解是力的合成的逆运算。合力可以等于分力,也可以小于或大于分力。例:如图所示,挑水时,水桶上绳子分别为a、b、c三种状况,则绳子在_种情况下容易断.答案:c8.重力 形变和弹力 胡克定律- 地面附近的一切物体都受到地球的引力,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做重力:G=mg(g=9.8N/Kg)。不考虑地球自转,地球表面物体的重力等于万有引力:mg=G例:下列关于重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只有静止在地面上的物体才会受到重力(B)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产生的,它的方向竖直向下(C)质量大的物体受到的重力一定比质量小的物体受到的重力

10、大(D)物体对支持面的压力必定等于物体的重力答案:B- 物体在力的作用下形状或体积发生改变,叫做形变。有些物体在形变后能够恢复原状,这种形变叫做弹性形变。发生形变的物体由于要恢复原状,对与它接触的物体产生力的作用,这种力叫做弹力。弹簧的弹力与弹簧的形变量成正比:F=KX (在弹性限度内)例:S1和S2分别表示劲度系数为k1和k2的两根弹簧,k1k2.a和b表示质量分别为ma和mb的两个小物体,mamb,将弹簧与物块按右图所示方式悬挂起来,现要求两根弹簧的总长度最大,则应使(). (A)S1在上,a在上(B)S1在上,b在上(C)S2在上,a在上(D)S2在上,b在上答案:D9.静摩擦 滑动摩擦

11、 摩擦力 动摩擦因数- 静摩擦力:两个相互接触而保持相对静止的物体,当他们之间存在滑动趋势时,在它们的接触面上会产生阻碍物体间相对滑动的力。- 滑动摩擦力:两个互相接触挤压且发生相对运动的物体,在它们的接触面上会产生阻碍相对运动的力。- 产生摩擦力的条件:(1)两物体相互接触;(2)接触的物体必须相互挤压发生形变,有弹力;(3)两物体有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的趋势;(4)两接触面不光滑。例:如图所示,小车A上放一木块B,在下列情况下,A、B均相对静止,试分析A对B的摩擦力.(1)小车A在水平面上匀速运动.(2)小车A突然启动. 答案:(1)没有摩擦力的作用(2)A对B有向右摩擦力作用-静摩擦力根据

12、力的平衡条件来求解,滑动摩擦力根据F=、平衡条件或牛二定律求解.例:在水平力F作用下,重为G的物体匀速沿墙壁下滑,如图所示:若物体与墙壁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则物体所受的摩擦力的大小为(). (A)F(B)F+G(C)G(D)答案:AC10.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 如果一个物体受到N个共点力的作用而处于平衡状态,那么这N个力的合力为零,第N个力与其他(N-1)个力的合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例:从正六边形ABCDEF的一个顶点A向其余五个顶点作用着五个力F1、F2、F3、F4、F5(图),已知F1=f,且各个力的大小跟对应的边长成正比,这五个力的合力大小为_,方向_.答案:6f,沿AD方向11.

13、牛顿运动定律及其应用- 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除非作用在它上面的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量度物体惯性的物理量是质量。质量越大,惯性越大。例:航天器正在远离星球的太空中航行,若航天器内的一个宇航员将一个铅球推向另一个宇航员,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铅球碰到宇航员后,宇航员不觉得痛(B)铅球碰到宇航员后,会对宇航员造成伤害(C)铅球推出后作匀速直线运动(D)太空中宇航员拿着铅球不觉得费力答案:BCD- 牛顿第三定律: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 反作用力和平衡力的区别: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性质一定相同,作用在两个不

14、同的物体上.而平衡力一定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力的性质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例:如图所示,物体A放在水平桌面上,被水平细绳拉着处于静止状态,则(). (A)A对桌面的压力和桌面对A的支持力总是平衡的(B)A对桌面的摩擦力的方向总是水平向右的(C)绳对A的拉力小于A所受桌面的摩擦力(D)A受到的重力和桌面对A的支持力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答案:B12.牛顿第二定律加速度与物体质量、物体受力关系(实验、探究)- 研究方法:控制变量法,先保持质量m不变,研究a与F之间的关系,再保持F不变,研究a与m之间的关系。数据分析上作a-F图象和a-图象结论:物体的加速度跟物体受到的作用力成正比,跟物体的质量成反

15、比:F合=ma例:做“验证牛顿第二定律”的实验时: (1)甲同学根据实验数据画出的小车的加速度a和小车所受拉力F的图像为右图所示中的直线,乙同学画出的图像为图中的直线.直线、在纵轴或横轴上的截距较大.明显超出了误差范围,下面给出了关于形成这种情况原因的四种解释,其中可能正确的是().(A)实验前甲同学没有平衡摩擦力(B)甲同学在平衡摩擦力时,把长木板的末端抬得过高了(C)实验前乙同学没有平衡摩擦力(D)乙同学在平衡摩擦力时,把长木板的末端抬得过高了(2)在研究小车的加速度a和小车的质量M的关系时,由于始终没有满足Mm(m为砂桶及砂桶中砂的质量)的条件,结果得到的图像应是如下图中的图().(3)在研究小车的加速度a和拉力F的关系时,由于始终没有满足Mm的关系,结果应是下图中的图().答案:(1)BC (2)D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总结/计划/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