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做好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康复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486990543 上传时间:2023-07-03 格式:DOCX 页数:2 大小:1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怎样做好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康复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怎样做好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康复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怎样做好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康复》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怎样做好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康复(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老年人股骨粗隆间骨折内固定术后的康复治疗1 早期康复(术后 1 - 2 周) 患者体位由平卧位改为半卧位,并嘱患者主动进行深呼吸、咳痰,以防止发生肺部感染。 指导患者行患侧趾、踝关节主动屈伸运动:患肢固定肌肉放松,最大限度屈伸趾、踝关节,然后放松。每个弯曲动作保持3 s以上,20次为一组,每天4组6组。同时进行股四头肌等长收缩运动:踝关节背屈,绷紧腿部肌肉5 s后放松,再绷紧,再放松, 2 0次为一组,每天3组,并逐渐增加次数和延长时间。术后第2天开始利用CPM机进行髋、膝、踝关节屈伸被动运动,30 min/次,2次/d。 患肢主动和被动锻炼以不痛及自觉有轻度疲乏感为限。2 中期康复(术后 3

2、 - 4 周)仰卧位屈髋、屈膝运动,主动为主,被动为辅;10 min/次,4次/d8次/d。等张收缩:直腿抬高,小范围屈膝屈髋活动,要求离床20 cm,停顿5 s10 s; 10次为一 组,每天 3 组。开始练习床边坐位,小腿下垂,并主动屈伸膝关节,逐渐增加运动幅度,及患肢外展、坐起 躺下等主动练习,并行股四头肌、小腿三头肌及踝背伸肌等长收缩训练,条件具备后进行离 床功能锻炼。下床方法:患肢先移至健侧床边,健侧腿离床,并使脚着地,患肢外展、屈髋,由他人协助 抬起上身使患侧腿离床并使脚着地,再扶习步架或由他人搀扶站起,每次站立5 m i n 1 0 m i n , 上下午各一次,时间可逐渐延长。

3、3 后期康复(4周后)术后4 - 5周始下地不负重行走,初始行走不易过大过快,5 min-10 min/次, 2次/d;以后 根据情况逐渐增加行走次数,延长行走时间。术后 6 周、 12 周作 X 线检查,了解骨痂生长情况,决定下地负重时间。 开始时部分负重,做提踵练习、半蹲起立练习,以增加负重肌的肌力,作髋部肌肉的抗阻屈 伸训练。X 线摄片有大量骨痂生长,骨折线模糊后方可完全负重。1 坐起和关节活动:术后 2 天可摇床坐起,活动患肢,练习股四头肌。不主张术后回病房即刻行下肢被动功能训 练(CPM)进行髋、膝、踝关节被动锻炼,主张术后第四天起使用CPM行髋、膝、踝三关节的 被动活动。没有CPM

4、的情况下,医者可一手托患肢腘窝,另一手把持足跟,缓慢屈伸髋、膝关节,逐渐 增加活动幅度,髋关节活动以不引起肌肉保护性收缩为度。踝关节活动以背伸活动为主,应尽量达到最大活动度,防止踝背伸活动减弱。术后 1 周之内主要以静力练习股四头肌,即患肢伸直,平放床面,缓慢收缩股四头肌,再缓 慢放松,以肌肉轻度疲劳为度,每日34次。注意保持患肢中立位或外展中立位。2 增强肌力和下地:手术 1 周后可鼓励患者在床边行膝关节屈伸训练,这是增强股四头肌力量的方法,为下地站 立准备。注意训练时力量要和缓,逐渐收缩,逐渐放松,慢而有力,动作平稳,禁忌膝关节 的随意屈伸摆动,以免产生断端的不稳定。对于稳定型的骨折, 2

5、周后可扶双拐不负重站立,不稳定型骨折应适当延长1周下地时间, 3 4 周可扶拐不负重行走,站立时可作提起足跟部练习。对于有脑梗塞后遗症及体力不支的患者,则不应强求站立及行走,不负重行走12 周后方可 逐渐负重行走。对于严重骨质疏松、身体过度肥胖、严重糖尿病患者,尤其在术中复位,内固定位置欠佳的 不稳定型患者,不宜早期负重,待 1012周摄片证实骨折愈合方可负重行走。避免过早负重 和超时负重。3 松解患肢痉挛肌肉: 术后多数患者存在内收肌和阔筋膜张肌疼痛、紧张的问题。 在半屈髋、屈膝位扶持固定好患肢,可用拇指弹拨股内收肌35 次,而后以掌根由近至远深 厚舒缓揉按内收肌810 遍,以达松解内收肌痉挛的目的。拆线后,在患肢伸直位可用拇指在大腿外侧由近至远反复弹拨阔筋膜张肌,而后以指腹反复 揉按拿捏股四头肌数十遍。此方法可有效缓解因下肢的肌紧张造成的髋关节内压增高,活跃下肢气血,减轻患肢疼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