泵站基坑支护专项方案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486989546 上传时间:2023-11-23 格式:DOC 页数:57 大小:25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泵站基坑支护专项方案_第1页
第1页 / 共57页
泵站基坑支护专项方案_第2页
第2页 / 共57页
泵站基坑支护专项方案_第3页
第3页 / 共57页
泵站基坑支护专项方案_第4页
第4页 / 共57页
泵站基坑支护专项方案_第5页
第5页 / 共5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泵站基坑支护专项方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泵站基坑支护专项方案(5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马XX慈湖河杨桥泵站基坑支护方案XX建工集团XX二0一二年八月 目 录第一章 综合说明4第一节 编制说明4一、编制依据4二、编制原则4第二节 工程概况及支护方案5一、工程概况5(一)设计依据5(二)场地地形地貌、工程地质条件和周边条件5(三)基坑支护设计方案6(四)主要工程数量8 第三节 施工准备9第二章 施工平面布置10第一节 施工平面布置10第二节 施工用水10第三节 施工用电10第三章 施工管理组织机构13第一节 施工指导思想13第二节 管理措施13第三节 施工组织机构14第四节 项目管理班子配备情况15第四章 劳动力组织16第五章 施工进度计划、工期及其保证措施18第一节 施工总体安

2、排18第二节 施工总体安排19第三节 工期保证措施19第六章 施工机械及主要材料进场计划20第一节 主要施工机械进场计划20第二节 主要材料进场计划21第七章 本工程重难点分析及解决方法24第一节 工程重、难点分析24第二节 解决方法24第八章 主要施工方案及技术措施27第一节 基坑土方开挖27第二节 护坡桩及放坡施工29第三节 放坡开挖施工方法36第四节 基坑及原有建筑沉降观测38第八章 质量标准及质量保证措施43第一节 质量目标43第二节 质量保证体系44第三节 工程质量管理措施46第四节 原材料、半成品及成品质量管理47第九章 安全、文明施工措施48第一节 施工安全48第二节 安全文明施

3、工保证措施53第十章 雨季施工保证措施55一、雨季施工技术措施55二、雨季施工注意事项56第十一章 附表57专项施工进度计划横道图(详见附表)57 / 第一章 综合说明第一节 编制说明一、编制依据1、马XX慈湖河杨桥泵站整套施工图。2、地质资料。3、马XX慈湖河杨桥泵站图纸会审纪要。4、国家现行技术标准、施工及验收规X、工程质量评定标准及操作规程。(1)工程测量规X(GB50026-2007)(2)建筑桩基技术规X(JGJ94-2008)(3)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X(JGJ79-2002)(4)建筑地基基础工程质量验收规X(GB50202-2002)(5)建筑基坑支护工程规X(JGJ120-99

4、)(6)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X(GB50204-2011年版)(7)建筑安装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GBJ301-88)(8)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X(GB500072002)(9)与本工程施工与验收有关的规程、规X和标准5、施工合同6、公司质量保证手册和项目管理文件。7、其他资料二、编制原则1、遵守合同文件各项条款要求,认真贯彻落实业主、设计单位和监理工程师及其授权人士或代表的指示、指令和要求。2、严格遵守合同文件明确的设计规X、施工技术规X和质量评定验收标准。3、坚持在实事求是的基础上力求技术先进、科学合理、经济适用的原则。4、自始至终对施工现场实施全员、全过程、全X围严密监控,坚持动静结

5、合、科学管理的原则。.5、“严格贯彻安全第一”原则。6、坚持优化施工组织设计方案和推广应用“四新”成果的原则,在施工中发扬创新精神,以科技为先导,应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积极寻求为建设单位节约投资的合理化建议,对技术方案不断地进行优化。7、实行项目法管理,通过对劳务、设备、材料、资金、技术、施工方案和信息优化处置,实现安全、质量、工期、成本及社会信誉的预期目标。第二节 工程概况及支护方案一、工程概况拟建场地位于马XX市慈湖河路与健康路交口东北角,主要建筑为泵房和设备用房。根据周边的地形及地下标高可知,基坑支护深度4.95-8.79m,基坑的支护周长约120m,大致形状为长方形。根据

6、规X要求,地下结构土方开挖需进行专项的基坑支护设计。(一)设计依据1、马XX慈湖河中段综合治理工程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化工部马XX地质工程勘察院,2011年12月。2、业主提供的马XX慈湖河杨桥泵站的建筑图、地形图等其它资料。3、规X: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99)、建筑桩基技术规X(JGJ94-2008)、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X(GB50204-2011年版)等。4、建设单位提供的场地利用规划图。5、现场踏勘及我公司相类似的工程设计经验。(二)场地地形地貌、工程地质条件和周边条件1、工程地质情况根据工程地质勘察报告可知,场地的地层由上而下可以划分为杂填土层、重粉质壤土层、淤泥

7、质重粉质壤土层及粘土层,地层从上至下分述如下:第-1层堤身填土。灰黄黄褐色,呈稍湿,可塑状态。主要为重粉质壤土组成的素填土,压缩性中等。层厚4.20m,底高程7.30m,工程地质条件一般,压缩模量ES=6.2Mpa。第-2层人工填土。灰灰黄土,呈湿、可塑状态。主要由重粉质壤土组成,含有植物根茎,多为耕植土,压缩性中等。层厚1.51.9m,层底高程5.506.20m。工程地质条件一般,压缩模量ES=6.6Mpa。第-1层淤泥质重粉质壤土。灰青灰色,呈饱和,软流塑状态,压缩性高。层厚15.918.1m,层底标高一般为-9.60-13.50m。工程地质条件差,承载力特征值fak=80Kpa,压缩模量

8、ES=4.0Mpa。第层粉质粘土。灰灰黄色,呈湿,可塑状,压缩性中等。未揭穿,揭露厚度4.105.80m,揭露层底高程-13.80-14.60m。工程地质条件一般,承载力特征值fak=160Kpa,压缩模量ES=7.6Mpa。2、场地地下水拟建场地在堤身局部表现为上层滞水外,地下水主要表现为潜水。下部非连续分布的第-3层粉砂中埋藏少量孔隙潜水,其水量主要以大气降水补给。勘察期间测得钻孔内地下水静止水位埋深1.002.00m。根据环境水文地质条件分析,拟建场地地下水对混凝土无侵蚀性。三、周边环境场地周边环境较为复杂,东南侧为原有泵站,西侧紧临城市道路,这些限制条件都增加了基坑支护的支护难度。(三

9、)基坑支护设计方案一)、本基坑工程的特点和难点根据对场地地形、工程地质、水文条件及周边条件等资料的分析,本基坑支护具有以下特点:1、场地大部分地质条件较差,基坑开挖涉及人工填土,重粉质壤土、淤泥质重粉质壤土,基坑底均落在淤泥质重粉质壤土上,为满足泵站地基承载力要求,在基底采用水泥搅拌桩进行软基处理。2、场地周边条件较为复杂,东侧紧临城市道路,南侧紧临在建房子,这两侧均无放坡空间,北侧、西侧无任何建筑物,可以采用大放坡。二)、基坑支护方法1、基坑东南侧、西侧,长约70m,坑深4.95-8.79m,采用型钢水泥土搅拌墙支护。型钢水泥土搅拌桩为850600,型钢采用H700300,插入间距1.2m,

10、桩长约8.5-19m。护坡桩桩顶设置钢筋砼冠梁,冠梁高0.7m、宽1.0m。冠梁顶标高为4.7m。坡顶坡脚各设0.2m0.5m砖砌排水沟,排水沟内侧采用水泥砂浆粉刷。2、基坑西北、北侧,总长约115m,坑深3.8-6.2mm,采用1:3大放坡开挖,在离坡脚向外采用水泥搅拌桩加固,水泥搅拌桩采用6001000,桩长为6m,坡顶坡脚各设0.20.5m砖砌排水沟,坡面设PVC排水孔。三)、基坑支护设计施工要点(一)、护坡桩1、护坡桩采用型钢水泥土搅拌桩墙, 桩径0.85m,型钢插入间距1.2m。 2、护坡桩采用跳槽式双孔全套复搅式连接。3、 桩顶设置一通长的钢筋混凝土冠梁,尺寸为0.91.2m。 4

11、、型钢采用H700300,水泥采用P32.5普通硅酸盐水泥,水泥掺入量为不小于20%,水灰比1.5-2.0。5、水泥土搅拌桩成桩的施工容许偏差为:a、桩径10mm;、b桩位-50mm、c垂直度1/200。6、护坡桩顶以上采用1:2放坡。7、型钢插入应在水泥土搅拌桩两次搅拌程序完成后紧接进行,型钢插入一般采用自重下沉法,即由吊车从型钢顶部起吊,使型钢在自重下保持垂直,而后对准定位卡就位,再松弛吊绳让型钢稳步、均匀下沉至设计标高。当型钢自重有继续下沉可能时在水泥土搅拌桩顶上设置止滑措施,或往后适当推迟下沉时间;当型钢自重下沉达不到设计标高时,可采用机械加压方法使之到达。(二)、1:2.5放坡开挖1

12、、 分层开挖,每次开挖层厚1.5-2.5m。2、 土方开挖放坡分阶开挖,中间设2m宽的台阶平台。3、 开挖后的坡面及时用塑料薄膜覆盖。(三)、注意事项1、基坑坡顶位置5mX围之内,严禁堆放土方、建材等其它荷载, 5m之外堆放荷载强度不得大于20KPa。2、基坑施工期之前,应做好回填土方等应急措施方案。四)、施工监测基坑支护结构的安全监测和对周边环境影响的观测是基坑支护设计和施工的重要内容,根据本工程的特点,安排基坑支护结构的监测和环境影响观测的内容如下:(一)、监测内容根据本基坑的周边环境、支护设计及规X要求,基坑支护的监测内容如下:1.水平位移观测;2.沉降观测;3.水位观测4.测斜。本次施

13、工监测以监测桩顶(坡顶)的位移和周边建(构)筑物的沉降为主要目标,因为边坡的位移是反映支护结构安全的最直观的参照量。(二)、监测点布设要求1、水平位移观测在护坡桩桩顶及喷锚支护的坡顶布置水平位移观测点,布置间距原则上不超过20.0m本次设计共布置水平位观测点15个。2、沉降观测主要观测周边建筑物和道路的沉降值,由于边坡的变形和地下水位的下降均有可能引起周边道路和建筑的附加沉降,在基坑开挖期间应该予以监测,在观测沉降超过建筑物允许的限度的情况应分析原因。采取必要的工程量措施。主要布置在建筑物的房角拐点处,本次设计共布置沉降观测点15个。3、水位观测通过水位观测点,观测基坑开挖和暴露期周边的水位变

14、化,与建筑物沉降的观测资料水位一起分析沉降的原因从而确定采取应对措施。本次设计在基坑的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各布置一口水位观测井,共布置4口。4、测斜通过测斜可以及时反应整个垂直坡体的水平位移。(三)、监测濒率在土方开挖期间,所有的监测点2天测一次,开挖到位之后7天测一次,在遇有暴雨或其它自然灾害的情况应加密观测次数。(四)、控制标准边坡水平位移控制20以内,当变形超过20时就应引起重视分析原因;地面沉降和建筑物沉降应控制在13。(四)主要工程数量本基坑支护工程主要工程数量见下表:序号分 部 分 项 工 程单位数量备 注1基坑土方开挖M365002型钢水泥土搅拌墙根84D850M10113钢筋砼冠梁1200900M704砖砌排水沟m500200500mm5变形监测项1第三节 施工准备1、业主办理好报建和施工标牌等施工手续,建好临设,办好施工、生活用水、用电。2、组织人员、机械有序进场,进行机械组装及调试工作。3、测量人员接收与本工程有关的坐标,水准点,进行测量放线,并经甲方、监理有关人员复核无误后方可施工。4、进行图纸会审,技术人员认真学习图纸,熟悉图纸内容并对各班组进行技术交底。5、业主提供有关施工场地及周边的地下管线的资料,摸清现场周边的底下管线情况。6、作好水泥、混凝土、钢筋等材料的准备及验收工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