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下册(3)教案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486987404 上传时间:2022-08-09 格式:DOC 页数:82 大小:20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下册(3)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82页
语文下册(3)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82页
语文下册(3)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82页
语文下册(3)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82页
语文下册(3)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8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语文下册(3)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下册(3)教案(8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合欢 树教学目的1.品味平淡朴实的文字,并感悟渗入在字里行间的母子深情,引导学生学会爱、学会感恩、学会爱惜。.理解“合欢树”在文中的象征意义。教学重点:品味平淡朴实的文字,感受文中的母子深情。教学难点:理解合欢树丰富的情感内涵。教学措施:导读法、讨论法教学学时:两学时教学过程一、导入二、检查预习有关作者:生平简介:196年史铁生到陕西延川清平湾插队放牛,一次遭遇暴雨和冰雹后发高烧,其后发现腰腿疼痛,当时没在乎,后来发展成双腿残废。在相称长的一段时间内想以死来解脱自己,最后终于在妈妈的协助下走上了文学创作的道路,并获得了巨大的成功。代表作品:我的遥远的清平湾(故事)、我与地坛(散文)、命若琴弦(

2、散文)、病隙碎笔(散文)、务虚笔记(长篇故事)等。2有关母子情:请学生根据课前阅读(秋天的怀念和我与地坛节选)谈谈作者对妈妈的情感。归纳总结:从不理解到理解,怀着爱与愧疚。三、感知课文(一)在预习的基本上迅速再读课文。(提示:从情感基调、情感内容上去归纳)情感基调忧伤。情感内容对妈妈从不理解到理解,深深怀念又深深愧疚。(二)是什么样的妈妈让作者如此深深怀念又深深愧疚?文章前半部分以时间为序,追忆了哪些事情?1岁时“我”作文竞赛获奖;0岁时“我”双腿残废;30岁时“我”的故事刊登。(三)这些事情刻画了如何的妈妈形象?作者对妈妈又是什么样的情感?1岁时作文竞赛获奖(段)归纳妈妈的形象特点。“年轻”

3、、“聪颖”、“最佳看”、爱美、爱生活妈妈对“我”获奖持什么态度?故作轻慢、警戒鼓励 “我”对妈妈的态度如何。 “我”:对妈妈不理解,“扫兴”、“故意笑”、“装作”倔强、好强、怄气。20岁时“我”双腿残废后(2、3段)说说妈妈为我做了哪些事情?一心给“我”治病。 “不年轻”“有了白发”(肖像描写)“妈妈的全副心思却还放在给我治病上,到处找大夫,打听偏方,花诸多钱,她总能找来些稀奇古怪的药,让我吃,让我喝,或者是洗、敷、熏、灸。” “妈妈惊惶了几种月,昼夜守着我。”(动作描写)“每一回都虔诚地抱着但愿”(心理描写) “再试一回,不试你怎么懂得会没用?”(语言描写)鼓励“我”好好写作:为儿子谋求精神

4、的支柱,但愿重新燃起儿子生活的信心“那就好好写吧”、“跟你目前差不多大的时候,我也想过搞写作”、“你小时侯的作文不是得过第一?”(语言描写)为“我”借书、推“我”去看电影。“她到处去给我借书,顶着雨或冒了雪推我去看电影”(动作描写)通过这些细节描写,体现了如何的一种母爱?无私无怨、坚强执着、宽厚仁慈、牺牲自我的爱。这时候,你会想起哪些颂扬妈妈的故事和诗文?(学生交流)故事:孟母三迁、欧母教读、岳母刺字诗歌:冰心纸船、孟郊游子吟、泰戈尔仿佛名言:母爱是一种巨大的火焰。罗曼罗兰【法国】妈妈的爱是永远不会枯竭的。冈察洛夫【俄罗斯】妈妈,你是妈妈、知己和朋友的完美结合。泰戈尔【印度】世界上有一种最美丽

5、的声音,那便是妈妈的呼唤。但丁【意大利】母爱在女人心中是一件简朴、自然、丰硕、永不衰竭的东西,就像是生命的一大要素。巴尔扎克【法国】“我”对妈妈又是什么态度? 不理解妈妈的苦心,对于治病丧失信心、绝望:“别挥霍时间啦!主线没用!”(语言描写) “我倒没太胆怯,心想死了也好,死了倒痛快”(心理描写)33岁时故事刊登“我”故事刊登,获奖成名,妈妈却因操劳而早逝,我对妈妈的情感发生了如何的变化?我理解了妈妈的苦心,理解了母爱的伟大,深深怀念妈妈的同步又满怀深深的愧疚(子欲养而亲不待)。读读下列诗文,进一步体会“子欲养而亲不待”的痛悔之情。余光中乡愁: “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妈妈在那

6、头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妈妈呵在里头” 老舍我的妈妈: “街上是那么热闹,我却什么也没看见,泪遮迷了我的眼。今天,泪又遮住了我的眼,又想起当天孤单的过那凄惨的除夕的慈母。可是慈母不会再候盼着我了,她已入了土!”四、理解“合欢树”所寄寓的丰富的情感内涵。(一)阅读第412自然段,找一找描写合欢树的句子并体会其象征意义。1请同窗根据下列提示,简要论述合欢树的由来。合欢树是_在_时,在_挖来的,种在_里。次年,合欢树_,妈妈_。第三年,合欢树_妈妈_。第四年,合欢树长在_。第五年,我们搬家,合欢树_。2作者为什么在这里用了大量的笔墨写合欢树的来历以及妈妈悉心哺育它的过程?合欢树是作者

7、个人命运的写照,也是母爱的具体的体现物。妈妈把对子女的疼爱融入在对合欢树的精心庇护和哺育中。合欢树从弱小到长大长强长壮与史铁生由残疾到对生命有所感悟,坚定地活下来有相似之处。因此,合欢树=作者自己,妈妈悉心照顾的合欢树就是病中的自己的象征。3.妈妈去世后,作者对于妈妈亲手栽下的合欢树的态度有一种如何的变化过程?“我们搬了家,悲哀弄得我们都把那颗小树忘掉了”、“没料到那颗树还活着”搬了家,忘掉了合欢树,遗忘在记忆的深处,不肯提起。很少再去小院,“不乐意去那个小院,推说手摇车不以便”。在大院中听邻居说合欢树开花了,劝她去看看,但是“我心里一阵抖,还是推说手摇车进出太不易”想起了合欢树,但是不敢去看

8、合欢树,怕睹物思人,怕看到合欢树又想起妈妈来,勾起自己无尽的悲哀。时间久了,自己的心情安静了,“我想,不如就去看看那棵树吧。”“我问起那棵合欢树”,“我挺懊悔前两年没有自己摇车进去看看”自己很想看看合欢树,看看妈妈住过的小屋,看到妈妈生前的事物让我感觉妈妈仿佛并没有离我远去,妈妈似乎就在身边。因此“悲哀也成了享有”。因此,合欢树=妈妈,合欢树是触动作者怀念妈妈的物,它是妈妈活在人世的见证,是妈妈生命的另一种呈现方式。(二)启发学生自主体会,自由发言,说说合欢树在自己心中尚有什么丰富的情感内涵。合欢树=亲情的象征,是合家欢乐(树的名字的意义)的象征。合欢树=当年母子“合欢”的人间见证,是妈妈恩泽

9、的一种生命。合欢树妈妈对儿子的但愿。五、结束语有些事只适合收藏。不能说,也不能想,却又不能忘。它们不能变成语言,一旦变成语言就不再是它们了。它们是一片朦胧的温馨与寂寥,是一片成熟的但愿与绝望,它们的领地只有两处:心与坟墓。史铁生六、作业1阅读史铁生作品我与地坛全文。2.背诵一首歌颂妈妈的诗歌。3.用一段短文,抒写自己对妈妈的爱与感谢。课后反思:善 良教学目的:1.筛选文章核心信息,理清文章思路,把握文章观点。2.理解文章重要语句的含义,加深对“善良”的结识。培养议论文的文体意识,学习理性的思维方式。4启发学生对善良的思考,学会用一颗向善的心看待纷繁复杂的生活。教学重点:1理清文章思路,筛选文章

10、核心信息。2理解文章重要语句的含义,加深对“善良”的结识,学会用一颗向善的心看待纷繁复杂的生活。教学难点:逐渐进一步地理解文章的观点,抓住其中的逻辑思路。教学措施:问题教学法、自主合伙探究学习法教学工具:多媒体教学学时:两学时教学过程一、导入二、理清文章思路,把握文章观点1运用议论文提炼论点的措施,找出文章的中心观点。我喜欢善良,不喜欢凶恶。2根据议论文基本构造,理清本文思路。提出问题(第4自然段):针对善良似乎过时,善良往往被看着愚蠢的状况,提出自己的思考。分析问题(第自然段):论述自己对善良的理解与结识。通过对比,强调了善良的力量和作用。表白观点(第自然段):重申自己喜欢善良,相信国人会变

11、得越来越善良。四、重点研读(一)研读第一部分1现实中,一般人是如何看待“善良”的?作者对这些见解持什么态度?你是如何看出来的?一是“早就过了时”被利益原则与实力原则取代:为利益可以放弃善良;与否有实力、才干比善良与否重要。作者并不认同这一见解,由“似乎”一词可以看出。二是被看作“愚蠢”两个寓言故事作为证明。作者对此提出一连串的疑问,从中体现出作者的反对态度。2作者是如何层层追问的?层层追问如下:那些需要协助、等待协助的人当中,有多大比例是毒蛇或是恶狼?为了有限的毒蛇和恶狼,不惜将一切视为恶狼,是一种什么疾病?我们以看待毒蛇和恶狼的态度看待过的人中,有多少是真正的毒蛇和恶狼?以看待毒蛇或恶狼的态

12、度看待并非毒蛇恶狼的人,我们成了什么?3小结:这部分针对现实中一般人对“善良”的错误见解刊登自己的见解,以一连串的质疑表白自己的态度,引人思考,继而转入下文对“善良”的论述,这种写法叫先破后立。(二)研读第二部分1.这部分重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措施?用这一论证措施有什么好处?对比论证。(找出所在段落)第五段力量对比:善良稚弱凶恶强大(尽管善良常败,但人们还是喜欢善良,进而论述了善良的作用)第八段成果对比:善良得弘扬凶恶被压缩(从道德、意义上论述善良的内涵和外延)第十一段心态对比:善良者坦荡作恶者惶惶(阐明善良的人永远不会丧失信心)对比论证作用:使对立统一关系更集中、更鲜明。使论证更深刻、更吸引,更

13、有说服力。.齐读第自然段,说说第6自然段论述在语言方面有什么特色? 运用排比:第一组层层进一步地体现了人们对善良的态度。第二组充足展示善良的功能作用。3运用排比手法有什么好处? 议论文中运用排比来说理,列举事例,会增长文章气势和说服力。五、合伙探讨,加深理解.为什么说“她属于人,她属于她属于更文明更民主更发展更富强的社会”?(所谓“人之初,性本善”,由于“善良才有幸福,善良才干和平快乐地彼此相处,善良才干把精力集中在建设性的故意义的事情上,善良才干挣脱没完没了的恶斗与自我消耗,善良才干实现健康的起码是正常的局面,善良才干天下太平”。善良是代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的,因此它是具有力量的,是光明的,因

14、而可以在每败于凶恶一次的同步,就把自己弘扬了一次,获得另一种意义的胜利。2.为什么说“善良也是一种智慧,一种快乐,一种乐观”?作者与否有进一步的论述?(1、11)善良是与成熟、超拔联系在一起的,因此说它是一种智慧,一种远见,一种自信。善良者能坦然、安心地面对现实,并永远不丧失信心,因此说它是一种精神力量一种乐观。为什么“往往是这样,小孩子是善良的,真正参透了人生与世界的强大的人也是善良的,而一瓶子不满半瓶子晃荡的人最不善良”?小孩子是由于天真,不谙世事而善良。真正参透了人生与世界的强大的人是出于对社会发展的理解和自觉而善良。而一瓶子不满半瓶子晃荡的人,对社会发展只是一知半解并且自觉得是,闹出许

15、多可悲的事来。如“文化大革命”时“阶级斗争扩大化”,故而最不善良。六、课堂讨论你的善良有无获得过别人的感谢与夸奖?你的善良有无换回料想不到的恶报与嘲讽?面对两种截然不同的成果,你是如何想的,又是如何做的?七、拓展练习1.以“爱心”为陈述对象,分别以“泉水”、“灯塔”为喻体,仿照下面的句式再造两个句子,使之构成一组排比句。爱心是一片照射在冬日的阳光,使贫困交迫的人感到人间的温暖; ;。.以“善良”为陈述对象,根据上面的句式写一组排比句。 八、课后延伸当面临人生的两难困境时,我们如何选择?除了为善与不为善之外,我们又面临哪些道德上的困境呢?请人们结合自己生活中遇到的两难困境,写一篇随笔。课后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