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文化运动[1]

上传人:m**** 文档编号:486865385 上传时间:2022-10-17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6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文化运动[1]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新文化运动[1]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新文化运动[1]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新文化运动[1]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新文化运动[1]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文化运动[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文化运动[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新文化运动一、 教材分析从近代化史观看:是中国思想文化从传统走向近代的标志性事件。从革命史观看:是先进的中国人对改造中国社会的又一次尝试,是对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深刻反思。从文明史观看:是东西方文明碰撞与交流的产物。从全球史观看:是民主科学理念在世界范围内扩展的重要体现。二、 学情分析与教学目标学情分析:学生经过必修一和必修二的学习,对本课有一定的知识储备,理解、分析、概括能力也有所提高,具备一定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但历史思辨能力还不强。课标要求:概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探讨其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 知道新文化运动的背景、概况和意义,培养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 在综合分析、归纳概括史料的过程中,运用论从史出的方法,培养学生从材料中提取和整理信息的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 感受新青年们为国家和民族命运挺身而出的爱国情怀;崇尚新文化运动倡导的科学民主精神。教学重点: 内容:新文化运动的内容及产生的影响。依据:只有全面认识新文化运动及其产生的影响,才能理解新文化运动是如何促进近代中国思想解放和社会进步的。 教学难点:新文化运动是怎样促进近代中国思想解放和社会进步的。依据:教材采用结论式语言,学生难以真正理解。三、 教法与学法教法:以情境教学法和材料教学法为主,辅之以讲授法,努力为学生搭建思维平台。学法:以学生为中心,指导学生在自主学习、合作探

3、究的过程中学习历史探究方法,提高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四、 教学立意:新文化运动”是近代思想史的主干知识,也是大家关注和研讨的重点内容之一,粗略翻阅一下几家历史教学类专业期刊,近几年关于“新文化运动”的教学设计和论文就有数十篇之多。既然是热点章节,拾人牙慧不仅不能让学生有所收获,也无法为教研活动提供有价值的话题。这时,我想到了核心素养。自新版课程标准(讨论稿)面世后,关于学科核心素养的研讨一浪高过一浪。大家谈论较多的是对核心素养的界定和理解,对如何通过具体操作有效培育学生的学科素养,探讨还远远不够。能不能以核心素养为旨归进行教学设计呢?个人认为,历史课堂教学不仅要落实基础知识,更要有宏观的架构和

4、通贯的思维,还要渗透历史学科的思想方法。历史课教学中引入核心素养的理念,是接轨新版课标、应对新形势下新高考的需要,庶几也能为寻找学科素养培育路径提供一个研究的角度。新课标五大核心素养中,家国情怀属于价值观层面,唯物史观属于学科思想层面,教学中更适合采用润物无声的渗透,而不适合采用显性的教学形式来达成。因此,我决定以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为抓手设计教学各环节,而以唯物史观作为贯穿其中的内在思想。本课设计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案说”为基础知识的落实,这是教学的基本要求,也是进行深化学习的必要基础;第二部分的“轴说”则突出时空观念,引导学生定位新文化运动在历史时空中的坐标,并在近代历史的发展脉

5、络中理解这一重大思想启蒙史实;第三部分“图说”重现史实的同时关注史料实证;第四部分的“数说”引入计量史学的方法,关注历史解释的路径,带领学生体悟历史解释和评价的多元;第五部分“众说”则以新文化运动对传统文化的态度为探讨主题,糅合了历史理解、历史解释、历史评价等诸多历史学科关键能力的要求。第六部分的“杨说”,进行价值观渗透。五、 教学过程一:“案说”-基础知识的建构人教版必修三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传播导学案【导语】 新文化运动已经走过百年这一百年,是中国文化自省的一百年,也是价值重估、观念重构的一百年。今天,中国国力虽日渐强盛,但我们依然面临百年前先贤曾面临的问题。科学与民主两大现代主潮是否已

6、经扎根中国?中国思想文化的现实是怎样的?重新审视这段百年启蒙的历程,有助于我们前行的脚步。【课标要求】 概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探讨其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授课过程】导入北京大学为什么没有孔子雕像?环节一:探办刊缘起,明大师用心小组合作探究:认真观看陈独秀的民国印象VCR,归纳新文化运动的背景。政治:经济:思想学生活动学生自主填写下表,同组之间讨论完善、展示。设计意图基础知识是能力、方法和价值观等诸多高端目标达成的前提。课下让学生依据教材自主建构基础知识体系,既是应对高考的现实需要,也是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历史,有效培育学科能力和核心素养的必要步骤。本课是学生进入高二文科班后学习的,相对于

7、高一未分科时学习的必修一、二,基础知识更加扎实,在此处无需过多阐释,只需唤起学生的记忆就行了。二:导入:北京大学为什么没有孔子雕像?思考:北京大学校园内不乏东西方大师的雕像,却一直没有孔子像。北大是否该为孔子立像?孔子雕像的背后折射了什么问题?北京大学110周年校庆时,北大哲学系教授张祥龙先生撰文无孔子之北大无灵魂,称北大是“中华文明教育的正脉嫡传”,因此建议北大立孔子像,并期望北大能“引领中华文艺复兴潮流”。 “我一直呼吁,应该在北大这个中国最后一个信奉儒家的朝代所建立的现代太学(京师大学堂)的校园中树立孔子像,而且应该立在北大西门的双华表之后、两麒麟之前,但迄今未果。北大是否该为孔子立像,

8、为何会引起广泛关注?【设计意图】悬念发问思考答案,调动学生兴趣的同时,切中主题。三:背景篇:探办刊缘起,明大师用心中国近代史上某历史人物的年谱(清光绪五年)出生在安徽省安庆市。考中秀才。杭州求是书院(浙江大学前身)学习,开始接受近代西方思想文化。从事反清宣传活动,受清政府通缉,逃亡日本。在上海协助章士钊主编国民日报。创办安徽俗话报,宣传革命思想,并组织反清秘密革命组织。辛亥革命后不久,任安徽省都督府秘书长。参加讨伐袁世凯的“二次革命”。到日本,帮助章士钊创办甲寅杂志。与群益书社合作,出版青年杂志。“让我办十年杂志,全国思想都全改观”。 陈独秀1912 年情人节的前两天,大清完了,皇帝倒了,辫子

9、剪了。人民欢呼雀跃, “民国万岁,天下太平”成了大家的口头禅。1912年3月,临时参议院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以及一些鼓励资产阶级发展工商业的政策法令。也是1912年,民国教育部以“忠君与共和政体不合,尊孔与信教自由相违”为由,明令全国各中小学校,废止谈经和拜孔之礼。 1912年3月,听说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了。一切、一切都开始悄无声息的发生变化了!旋即,苛捐杂税多如牛毛,民不聊生,人们失望了,许多人家的门联遂改为“民国万税,天下太贫”,中国真正步入了北洋军阀统治时期。1912年12月荣宗敬、荣德生兄弟在上海创立了福新面粉公司,它与茂新面粉公司共同构成了当时中国最大的私营面粉企

10、业集团。 次年(1913年),袁世凯连发尊孔令和祭孔令。 1914年9月28日,孔子生日那天,袁世凯在孔庙进行了大型的祭孔活动,这是民国以来第一次祭孔朝圣。莽莽神州,已倒之狂澜待挽;茫茫华夏,中流之砥柱伊谁?【设计意图】 通过“百度搜索”和“VCR”这些信息化元素,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兴趣,更可以形象直观的再现民国初年情景,有助于学生理解新文化运动的背景。 时序性是历史学科的定义特征,时空观念则是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基本的一环,其关键是在特定的时空框架中对事物进行观察和分析。新文化运动是在近代特定的、具体的时间和空间条件下发生的,“轴说”的设计将新文化运动放入了近代思想发展的洪流中去审视,既可以较为

11、全面地学习近代思想解放这一主题,还有助于学生在通贯政治、经济、文化三本必修基础上的理解深化。 借鉴布罗代尔的“时段理论”,将新文化运动的过程作为短时段,近代70余年的历史作为中时段,从儒学创立以来两千余年的历程作为长时段,要求学生分别画出时间轴,体会不同时间视野下的历史解读。过渡:青年杂志的定位全在一个“新”字上“新”知识、“新”思想,以“新”换“心”。假如你是陈独秀,你将如何设计这份杂志呢?四:内容篇:观封面目录,寻杂志主题图说(历史印记的寻觅)根据青年杂志的封面信息和这些材料,归纳青年杂志的主题是什么?材料2:“举凡一事之兴,一物之细,罔不诉之科学法则国人欲脱蒙昧时代,羞为浅化之民也,则急

12、起直追,当以科学与人权并重。”陈独秀敬告青年思考:新文化运动的“民主”与孙中山的“民主”有何不同?材料3:一个贞烈的女孩子,描写一个14岁的望门寡,被她父亲关在屋里强迫自杀的故事。她的父亲循循善诱地说:“阿毛,你怎么这样的糊涂?我自从得了吴家那孩子的死信,就拿定主意叫你殉节,成你一生名节,做个百世流芳的贞烈女子。这样殉节,要算天底下一种有体面的事,祖宗的面子上,都添许多光彩材料4: 易卜生的玩偶之家中主人公娜拉与丈夫决裂,最后离家出走的自我觉醒过程,表现了女性对传统男权社会的反叛。思考:为什么会有如此翻天覆地的变化呢?材料5:胡适授课时,北大的学生抵触白话文,嫌其啰嗦。于是胡适出题目:前几天行

13、政院有位朋友给我打来电报,邀我去做行政院秘书,我不愿从政,决定不去,请替我用最少的字复电拒绝。蔡元培:思想自由,兼容并包新青年拥有陈独秀、李大钊、鲁迅、胡适、刘半农、辜鸿铭、蔡元培等一大批优秀的作者【设计意图】历史过程是不可复现的,认识历史只能通过现存的史料。新版课标所提出的“史料实证”素养是历史学科的基本态度和方法。此处的设计一方面是对新文化运动的基础知识进行重温,另一方面也旨在唤醒学生的实证意识,引导学生重视史料的搜集、整理和辨析,去伪存真,去粗取精,并运用可信的史料努力重现历史真实。材料:据检索,新青年中,“科学”1,907次,“赛先生”6次,“赛因斯”2次;“民主”260次,“德谟克拉

14、西”(包括“德先生”)205次,“民治”70次、“民权”30次,“平民主义”3次。在总字数超过541万字的新青年杂志中,“民主”系列词的出现频率极低。 摘编自王奇生:陈独秀如何把“新青年”包装成畅销杂志?【设问】材料中的数字反映了新文化运动中存在什么现象?对这一现象,我们该如何解释呢?(新青年杂志中“科学”“民主”出现的频率均较低,“民主”尤甚。)材料:事实上,自晚清以来,民主与科学等观念,经过国人的反复倡导,到五四时期已成为知识界的主流话语。正因为民主与科学的威权在中国已经确立,在无人挑战其威权的情况下,新青年甚少讨论民主与科学,自在情理之中。摘编自王奇生:陈独秀如何把“新青年”包装成畅销杂

15、志?观封面目录,寻杂志主题数说(历史解释的习得)【设计意图】历史解释是指以史料为依据,以历史理解为基础,对历史事物进行理性分析和客观评判的态度、能力与方法。由于视角和方式的不同,人们描述和解释的历史也各不相同。英国历史学家卡尔说,历史是历史学家与历史事实之间连续不断的,互为作用的过程,这种多样性也就是历史解释的多元,正是历史学的生命力所在。运用数据探讨新文化运动的主题,是一个比较新颖的角度,考虑到学生的认知限度,教师无法也无必要对这种解释进行深入剖析,但引入计量史学的方法毕竟给学生提供了一种认识历史的新角度,更让学生认识到,历史解释不仅要将历史现象描述出来,还要揭示其背后的深层因果关系,不断接近历史真实。五:影响篇:看杂志反响,听历史回音众说(评价观点的碰撞)消息1:在新文化运动的推动下,一批受过新思想熏陶的青年男女,开始反对包办婚姻,主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