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好习惯究竟从何而来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486846552 上传时间:2023-04-27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23.6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孩子的好习惯究竟从何而来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孩子的好习惯究竟从何而来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孩子的好习惯究竟从何而来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孩子的好习惯究竟从何而来》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孩子的好习惯究竟从何而来(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孩子的好习惯究竟从何而来一提到坏习惯, 有的家长就特别紧张,一提到好习惯,就想拿来训练孩子。我想问一个根本问题, 我们究竟为什么要培养好习惯?大家都这么认为, 所以它真的就是不可置疑的真理吗?可能家长会说,养成好习惯, 孩子将来的生活才能幸福成功。好,既然我们的根本目的都是希望孩子拥有幸福人生,那我们就用苏格拉底的精神,把这个问题看个清清楚楚。1.训练出来的好习惯必然带来幸福人生吗?2.好习惯如何形成?3.坏习惯如何形成?好妈妈胜过好老师 的作者尹建莉女士在微博中提到这样一个问题: 周末, 两个初中生各自在家玩电脑,都在午饭摆上桌时不愿下线。一位妈妈叫孩子两次,看孩子不愿下线,愉快地把饭碗端给

2、孩子, 让他一边玩一边吃, 不让孩子别扭; 另一位妈妈叫孩子两次, 看孩子不愿下线, 不再吱声, 吃完饭收拾掉饭桌, 把剩下的饭倒垃圾桶, 惩罚孩子, 不给他吃饭。大家觉得哪个方法好?这真的是非常有意义的一个话题。一些家长训孩子就像训狗一样,通过惩罚、给脸色、讲道理让孩子知道边界, 不养成坏习惯。 如同狗若尿到地板上就让它少吃顿饭, 狗就不会养成地板上尿尿的坏习惯。 这就是行为主义的核心理念, 人跟电脑程序没两样, 你允许他边吃边玩, 他就会永远边吃边玩,永远不懂得按时专心吃饭。 你要求他吃饭时必须放下游戏,他就学会了专心吃饭,从此养成“好习惯” 。若给孩子完全的自由,孩子就会一事无成甚至杀人

3、放火。很多家长心目中理想的孩子,不是一个独立丰富的精神存在, 而是机器人。日本人有前途, 希望他们早日造出机器人孩子, 这样有些家长就不必生养一个真正的孩子, 让双方都活在痛苦和压抑当中。孩子究竟是如何学习成长的?除了行为主义,几乎各种心理学流派都研究出同一个结果:孩子通过“内化”与抚育者的情感关系来学习成长。所谓的人格,就是孩子与父母的各种情感关系模式,内化到心里去,就成为了以后的性格, 决定一生的命运。 若妈妈内心是有觉知,轻松自在的,无论把饭菜端给孩子还是倒掉,都很好。若妈妈压抑怨恨,怎么做孩子都会难受。内化到孩子心里去的, 其实不是父母的行为, 而是和父母的情感关系。 若妈妈真实自然,

4、孩子也就学会灵活自在的爱。 将来, 自己的爱人忙于工作或者打游戏正开心, 可能会劝爱人放下工作休息一会, 好好吃顿饭,也可以把饭菜端给爱人,甚至甜甜蜜蜜互相喂两口, 不必执着于“必须按时专心吃饭”的“好习惯”而和爱人闹别扭。大多数夫妻情感破裂,都不是什么原则性问题,就是各自认为的“正确人生方式”不同。正确,之所以变得如此重要,不可置疑,因为童年只有在符合父母认为的“正确方式”时, 父母才能接受我们, 这背后, 是深深的恐惧。 现在, 我们成了父母, 出于无意识的恐惧,也拼命把“正确”灌输给孩子, 生怕因为自己管教不当而让孩子不够优秀。 这其实并不是孩子的需要。没有被父母训练过一定要按照正确行为

5、习惯生活, 并且得到爱和支持的孩子, 面对大家觉得很难处理的矛盾, 常会有各种出人意料的灵活解决方案。 这样的人, 在我们这个社会确实少见,我见过的,做生意都很成功,而且特别轻松,公司很少去管。智慧,是健康心灵自然的表达。如果训练孩子好习惯的过程,没有爱的流动, 没有轻松愉快, 必然带来反弹。 我自己深有体会,我和妈妈因为收拾房间的问题吵了 10 年,妈妈每天充满怨气的要求我收拾东西, 我也不知道为什么, 就是乱放东西。 后来因为太痛苦开始学习心理学, 学习包容自己, 允许自己的所有行为习惯。有自己的房子,乱了半年后,开始喜欢收拾东西,最后井井有条,布置得温馨又方便,比妈妈整洁得多, 就算去很

6、乱的朋友家住, 也不觉得有问题。为什么没有人要求我训练我的时候, 我却开始喜欢秩序了?因为秩序, 和所有美德, 都是是人类的本心,只要内心不被外在的要求割裂,美好的品质自然要呈现,而且不会变成教条。若有充足的爱和流动,那孩子的好习惯会自然呈现, 也无须训练。 真正美好的品格,是得到充足的爱和允许之后,灵魂最自然的选择。比如独立,每个生命带着自己的使命而来,妈妈对婴儿经常积极回应,尽力满足,婴儿可以全然的依恋妈妈, 长大后自然信心慢慢,昂首挺胸地去探索世界,完成他灵魂的使命。你若硬要帮忙,孩子还嫌你障碍自己呢。相反,从小训练孩子独立, 不可以依赖父母, 孩子可能一辈子卡在无助和不安当中, 总在寻

7、找依恋满足,没有能量去自我实现。再说宽容,婴儿都有攻击性,在大人的观念看来是无理取闹,如果妈妈能抱持婴儿的攻击,孩子就感受到, 攻击是可以的, 展现攻击性的我也值得爱,那孩子长大后自然对别人宽容友善, 同时会充满力量捍卫自己。 再说说合理要求, 若孩子常常被及时满足,心中对“得到”很有确定感,不会因为得不到的恐惧,歇斯底里的要求立刻兑现。越长大,越能安然的等待合适的时机,提出合理要求。父母经常担心自己的坏习惯会让孩子学去。 比如父亲酗酒, 夫妻感情又很差, 妈妈忍不住教育儿子,你爸爸是个混蛋,你千万不能学他。儿子小时候会很乖,烟酒不沾,结婚后,却突然开始酗酒, 甚至打老婆, 这样的例子很多,

8、因为每个孩子都天然地渴望在情感上接受父母, 若意识上不被允许,潜意识就会补偿, 而潜意识是支配行为的, 所以变成了行为上认同父亲。奥巴马的父亲,真可以说是“混蛋” ,抛妻弃子,奥巴马妈妈靠救济金独自养活儿子,但妈妈没对儿子说,你爸不是个东西,抛弃我,你绝对不能爱他。相反,妈妈一直讲给儿子,你的爸爸是非洲的王子,歌唱得特别好,非常有才华等等。妈妈鼓励儿子认同爸爸,奥巴马果然成了很有男人味的“国王” ,家庭稳定,没有抛妻弃子。父母无须完美,每个父母都有自己的“坏习惯” ,之所以成为今天的样子,有自己的原因,并愿意为此负责,这不影响彼此尊重和相爱。 如果酗酒的爸爸对孩子比较爱, 妈妈也鼓励孩子接纳这

9、样的爸爸,孩子会获得这种感觉:缺点再大的人也会爱我,也值得我的尊重。孩子获得广阔而灵活的人际关系。行为有缺陷,看法有不同,没关系,关键是,给孩子这种底气,无论如何,爱都存在。坏习惯究竟是如何形成的?家长经常担心孩子沉溺网游, 觉得今天不管他, 将来他就会沉溺其中一事无成。 我曾经在小学2 年级时疯狂爱上电子游戏, 现在看来我的父母真是奇葩,妈妈从来不制止,爸爸甚至主动拉我比赛。这样沉溺了 1 年, 成绩从班里第 1 名往后掉,父母居然也不担心, 还是兴致盎然地陪我玩, 后来我们全家人都玩够了, 我也充分体验过打游戏的快乐,感到很满足。从中学到大学,对同学们痴迷的网游都不感冒,偶尔玩之,拿得起放

10、得下。所有顽固的坏习惯背后, 都是匮乏爱的痛苦。 那些真正长期沉溺游戏, 影响到正常工作生活的人, 一定在现实中匮乏在人际交往中感受到自在和快乐的能力。 而游戏, 却能带来掌控感和虚拟的社交。真实的世界其实远比虚拟世界有趣,但为什么我们不敢进入真实世界呢?作为婴儿,妈妈就是整个世界,如果妈妈能“看到”婴儿,婴儿就能拥抱整个世界,长大后敢于体验真实的生活。 若孩子严重匮乏爱和关注, 在现实世界中也会不断重复体验到挫折,越来越退缩,最后缩进安全的网络世界。所以网瘾背后最深处的声音是, “我渴望被妈妈看到,但是我太绝望了。 ”道理本是为维护感受而生, 因为我们的真实感受被各种心理防御机制包裹着, 干

11、枯地活在头脑中, 所以我们需要学心理学, 认识这些防御,最终的目是让感受自由流动。 心理学道理是用来进行自我认识的,若拿来要求自己和别人的行为,则本末倒置,又成了防御。 比如夫妻吵架,妻子说: “我今天很难受,所以脾气大了点” 。丈夫学了心理学,说; “自己的情绪自己负责,你不能跟我发脾气。 ”这个说法,和“没看我养家赚钱忙着吗,别烦我”本质一样, 只是套上了心理学的外衣, 显得更正确。 无论说法多正确, 问题是, 爱的流动被切断,这个说法本身又变成了一种防御,防御我们体验当下的真实情感,又一次从感受中逃跑了。所有学科、道理,都只是个说法,我们要学习正确的方法,也要学会放下,真实勇敢的投入生活

12、,让爱流动。老班教育润泽未来 更多链接德行素养智慧人生多彩校园成功有约我爱物理学好功课知识天地博览群书健康养生究物研教父母课堂为了明天爱心教育佛法禅修我的更多文章:姥姥讲故事:小朋友爱听的故事精选 (2014-01-08 14:18:18) 正确表扬孩子的八种方法(2013-12-28 08:18:38)孩子,相对于你的成绩,我更在乎你的努力! (2013-12-15 08:18:38)改变孩子,要从改变父母开始 (2013-08-02 08:18:28) 家长注意,孩子暑假坏习惯要防患于未然!(2013-07-15 08:18:58) 视频 : 爱孩子,给孩子一生关怀 (献给 0-13 岁孩子父母) (2013-05-1014:18:18) 向犹太妈妈学习如何爱孩子(2013-04-29 08:18:38)成功妈妈告诉你家庭教育要注意的几件事 (2013-04-07 08:18:38) 孙云晓: 好好做父亲男人最有价值的投资 (2013-03-0114:28:18)夸奖孩子有讲究,会夸夸出好效果! (2013-01-28 08:18:1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营销创新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