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的雨》导学案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486815468 上传时间:2023-07-22 格式:DOCX 页数:2 大小:1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昆明的雨》导学案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昆明的雨》导学案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昆明的雨》导学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昆明的雨》导学案(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昆明的雨导学案 昆明的雨导学案 【学习目标】 1体会作者说的“我想念昆明的雨”的深厚感情,理解文中展现的风土人情。 2.理解文中昆明的雨的特点,品味文章的语言。 3把握课文叙写景、事、物的线索,体会课文形散神聚的特点。 【学习重难点】 1.理解文中昆明的雨的特点,品味文章的语言。 2.把握课文叙写景、事、物的线索,体会课文形散神聚的特点。 【预习指导】 一、查找工具书,给下列字注音: 辟( )邪 菌( )子 鸡枞( ) 鲜腴( ) 草茎( ) 吆喝( )( ) 炽红( ) 密匝匝( ) 二、走近作者: 汪曾祺(1920-1997):江苏高邮人,中国当代_家、_家、_家,京派作家的代表人物。代表

2、作有小说_、_,散文集_、_等。 三、阅读课文,找一找作者写了昆明的哪些景、物、人、事? 四、学贵有疑:预习课文后,你有什么疑问? 五、选择昆明的雨中最触动你的一个景、物、人或事,进行赏析。 1.赏析角度提示:修辞手法、描写方法、词语、标点任选其一。 2.任务要求:细读文本,圈点批注;小组合作,分享交流。 3.分享示例: 我们小组赏析的是昆明雨季的杨梅。 请看这一句: 昆明的杨梅很大,有一个乒乓球那么大,颜色黑红黑红的,叫作“火炭梅”。这个名字起得真好,真是像一球烧得炽红的火炭!一点都不酸! 具体赏析: 从修辞手法角度来看,这里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杨梅比作一球烧得炽红的火炭,生动形象地表现

3、了昆明杨梅又大又红的特点,让读者更直观地感受到昆明杨梅的外形特点,表达了汪曾祺对昆明杨梅的喜爱之情。从标点来看,这里连用两个叹号,表达了汪曾祺对昆明杨梅由衷的喜爱和赞美。 我觉得可以这样读出来:(有感情朗读) 我的赏析: 【背景链接】 1. 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为保存中华民族教育精华免遭毁灭,华北及沿海许多大城市的高等学校纷纷内迁,其中最著名的是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由国立北京大学,国立清华大学,私立南开大学组成。从1937年8月建立到1946年7月停止办学,共存在了8年零11个月。保存了抗战时期的重要科研力量,并培养了一大批优秀学生,为中国以

4、至世界的发展作出了贡献。因其成就显著,有“内树学术自由,外筑民主堡垒”之美誉。 2.我刚到昆明的头二年,一九三九、一九四年,三天两头有警报。有时每天都有,甚至一天有两次。昆明那时几乎说不上有空防力量,日本飞机想什么时候来就来。有时竟至在头一天广播:明天将有二十七架飞机来昆明轰炸。日本的空军指挥部还真言而有信,说来准来!一有警报,别无他法,大家就都往郊外跑,叫做“跑警报”。 汪曾祺跑警报 3.这七年,是人生中最美妙的七年,年轻,没有牵挂。师从沈从文先生,除了读书,就是游荡。在昆明,有时候贫困潦倒,连吃饭的钱都没有。但精神上,确是极其自由的。 汪曾祺 七载云烟 我之感情: 我想念昆明的雨。 我想念,雨中倒挂的仙人掌。 我想念, 。 我想念, 。 我想念, 。 我想念, 。 我想念, 。 我想念昆明的雨,因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