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专题12 古代诗歌阅读之表达技巧与思想情感(练)(含解析)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486799667 上传时间:2023-03-25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29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专题12 古代诗歌阅读之表达技巧与思想情感(练)(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2018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专题12 古代诗歌阅读之表达技巧与思想情感(练)(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2018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专题12 古代诗歌阅读之表达技巧与思想情感(练)(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2018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专题12 古代诗歌阅读之表达技巧与思想情感(练)(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2018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专题12 古代诗歌阅读之表达技巧与思想情感(练)(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专题12 古代诗歌阅读之表达技巧与思想情感(练)(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专题12 古代诗歌阅读之表达技巧与思想情感(练)(含解析)(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专题12 古代诗歌阅读之表达技巧与思想情感练基础1、【18届湖南省长沙市第一中学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各题。与夏十二登岳阳楼李白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注】乾元二年,李白流放途中遇赦,回到江陵。南游岳阳而作此诗。诗中的“山”为君山。行杯:谓传杯饮酒。(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 这是一首五言律诗。就其风格而论,意气豪放,境界宏大,既描写了楼高湖阔的美丽景致,也表达了诗人流放遇赦的酣畅心情。B. 第二联对仗工整,不但上下句词性相同,平仄相对,而且内容也相互照应。这两句是全诗诗眼

2、所在,写得生动活泼,精彩传神。C. 第三联写诗人在岳阳楼上住宿、饮酒,仿佛在天上云间一般。诗句想象奇特,用夸张的手法生动写出了诗人恍若置身仙境的情景。D. 尾联写诗人醉后的情景,楼上凉风习习,衣袖翩翩,诗人感到了阵阵凉意,字里行间无不流露出人生不遇的感伤情怀。【答案】D (2)诗歌第二联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试作简要赏析。【答案】第二联运用了拟人的表现手法。诗歌赋予大雁和君山人格化的特点,上句写大雁有意为诗人带走愁心,下句写君山有情为诗人衔来好月,愁去喜来,表达了诗人流放遇赦后的喜悦心情。 【解析】题干问“诗歌第二联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试作简要赏析”,这是考查诗歌的技巧。首先要明确“表现手法

3、”包括的范畴,然后结合第二联分析。“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颔联写仰观天宇所见、所感。鸿雁南飞,月升东山,这本是人们司空见惯的客观景物,但是在特定的环境气氛之下,却能够荡人心神,触发人的情怀。诗人处于浩渺无边的洞庭之上,那种忧戚烦闷的心情顿时为之一畅,所以“愁心去”、“好月来”便恰到好处地表现了畅然一适的愉悦心情。句中的“引”“衔”二字,并不是客观景物的实写,而是写诗人此时此景之下的主观感受,且这两个动作的对象是“雁”和“山”,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把诗人流放遇赦后的喜悦心情表现得淋漓尽致。点睛:“表现手法”,从大的方面来说,包括修辞手法、抒情手法、描写手法、表现手法;修辞手法又包括比喻、比拟、

4、夸张、借代等,描写手法包括动静、虚实、正侧等,抒情手法包括直抒胸臆、借景抒情等,表现手法包括衬托、渲染等。此类题目的答题步骤如下:首先准确指出使用了何种手法,然后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是用了这种手法,最后分析这一手法有效传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比如本题中,主要从修辞的角度来分析,“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诗人用“引”和“衔”来写雁和山,这是用了拟人的修辞,形象地表现出诗人心情的愉悦。(3)诗歌没有一句描写楼高,却处处显出楼高,不露斧凿痕迹。可谓浑然天成,巧夺天工。试作简要分析。 【答案】 首联写“岳阳尽”、“川迥”、“洞庭开”,极写渺远辽阔的景色,形象地表明诗人立足之高。颈联写诗人在岳阳楼住宿,饮

5、酒,仿佛在天上云间一般,这里用夸张的手法写出岳阳楼高耸入云的状态。尾联写诗人醉后的感受。楼高风急,凉风四起,着笔仍然在写楼高。2、【18届广东省珠海市珠海二中、斗门一中高三上学期期中联考】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始闻秋风 (唐) 刘禹锡昔看黄菊与君别, 今听玄蝉我却回。五夜飕飕枕前觉, 一年颜状镜中来。马思边草拳毛动, 雕眄青云睡眼开。天地肃清堪四望, 为君扶病上高台。注释:本诗写于诗人的晚年。拳毛:蜷曲的马毛。 雕:猛禽。 眄(min):斜视。(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A. 首联中的“我”可理解为有情的秋风,当她重返人间,就去寻找一年未见的“君”,也就是诗人,形象塑造可谓

6、别出心裁。B. “看黄菊”“听玄蝉”,诗人用秋日特有的风物点出了秋风去而复还的时令,也借助黄菊和玄蝉表露了自己高洁自守的情怀。C. 颔联诗人从自己的角度来写,五更听到风声醒来,对镜感叹自己容貌之变化,和首联相接,仿佛是在畅叙别情。D. 颈联中,“雕”感受到秋风,睁开睡眼“眄青云”,诗人通过写“雕”畏惧秋风,侧面表现了秋风的神奇力量。E. 尾联中的“君”指秋风,而“扶病”二字则解释了“一年颜状镜中来”的原因,全诗脉络清晰,结构严谨。【答案】 BD(2)有人评价此诗情感跌宕起伏,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答案】首联表露出诗人的欣喜之情。作者把秋风拟人化,通过秋风深情回忆去年与诗人作别,今又回到诗人身边

7、,营造了一个奇妙又情韵浓郁的意境,表达了诗人对秋风去而复还的欣喜之情。颔联诗人感叹衰老。诗人听闻秋风又来,醒来之后,却在镜中看到自己容颜衰老,有秋风依旧人已老的惆怅。后两联诗人却精神顿作。以“马思边草”“雕眄青云”比兴,引出诗人迎着秋风上高台,表现了诗人老而弥坚、倔强进取的精神品格。 【解析】注意结合诗中的重点词语“与君别”“我却回”“颜状”“拳毛动”“睡眼开”的变化过程。点睛:诗歌的情感分析的题目一直是考试的重点,但是考核的难度并不是太大,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不知道答题的突破口,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诗中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句子作答,重点是在自己的答案要包含诗歌中的重点词语,这样就能和给的答

8、案无限接近,还要注意诗歌的抒情方式,根据抒情方式分析情感。答题时情感都要求结合诗句分析,不要只答出情感而放弃诗句。此题和足以结合诗句中的词语分析情感,如根据“上高台”分析 “老而弥坚”的精神状态。3、【18届安徽皖西南50所名校联盟高三11月联考】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小题。明妃曲王安石明妃初嫁与胡儿,毡车百辆皆胡姬。含情欲语独无处,传与琵琶心自知。黄金杆拨春风手,弹看飞鸿劝胡酒。汉宫侍女暗垂泪,沙上行人却回首。汉恩自浅胡恩深,人生乐在相知心。可怜青冢已芜没,尚有哀弦留至今。(1)以下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A. 单于以百辆毡车的隆重礼仪迎娶昭君,又予其“黄金杆拨” 为标志的豪奢

9、生活,可谓胡恩深矣。B. 只可惜单与不解风情,王昭君只有琵琶弦上说相思,弦弦掩抑声声思,说尽心中无限事。C. 弹琴劝酒之时,还有余暇眼看飞鸿,此从容淡定正与“春风手” 相呼应,表现了王昭君琴艺的高超。D. 留北的侍女听了垂泪,南归的行人听了回首,这从侧面说明了王昭君弦上所流露的哀情感人至深。E. 全诗胡汉对比,非止一处,汉恩胡恩的浅深是明比,弹劝胡酒中的隔膜与垂泪回首中的知音是暗比。【答案】BC 【解析】本题是对诗歌鉴赏的综合考查,主要考查表达技巧和思想内容。B项,曲解“含情欲语独无处”;C项,眼看飞鸿表现的是思乡之情,故不可能“从容淡定”。点睛:诗歌鉴赏的选择题,综合考核诗歌形象、语言、表达

10、技巧和思想内容,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注意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或只答表层含义,或故意拔高等,一般都存在明显的错误。(2)请结合对全诗的理解,分析“汉恩自浅胡恩深,人生乐在相知心” 两句蕴含的情感内容。【答案】汉恩不及胡恩深的哀怨;胡恩虽深却不相知的孤独;由孤独而生的家国之思。(意思对即可) 4、【18届山东省青岛市城阳区高三上学期期中学分认定考试】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流 莺李商隐流莺漂荡复参差,度陌临流不自持。巧啭岂能无本意,良辰未必有佳期。风朝露夜

11、阴晴里,万户千门开闭时。曾苦伤春不忍听,凤城何处有花枝?【注】公元849年春,诗人在长安暂充京兆府掾属。参差:指鸟振翅飞翔。(1)对“流莺”这一形象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A. 第一句表现流莺飘荡流转、无处栖居的境遇。B. 第二句中“不自持”三字,表明黄莺一度想放弃理想。C. 颔联表明,流莺的婉转歌声中饱含它对良辰佳期的期盼。D. 颈联表明,流莺虽历尽艰辛,但是还是未能实现“本意”。E. 流莺无计留春,以前没找到栖息的花枝,现在会找到的。【答案】BE 【解析】B项,“不自持”暗示出流莺根本无法掌握自己的命运,仿佛是被某种无形的力量控制着。E项,流莺不但无计留春,而且连暂时栖息的一处花枝也无从寻找

12、。(2)本诗如何用托物言志的手法表达思想感情的?请简要分析。【答案】(1)通过写流萤漂泊不定的境遇,表达了诗人丢自己漂泊无依的命运的无奈和哀叹。(2)通过写流萤的“本意”不被理解,表达了诗人怀才不遇的苦闷和无奈。 点睛:诗歌的艺术手法主要有抒情方式、表现手法和修辞手法。抒情分方式主要是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即事感怀、托物言志、怀古伤今,表现手法主要是对比、拟人、烘托、动静、虚实、抑扬、用典等,修辞主要是比喻、拟人、对偶、借代、设问、反问等,一般抒情方式集中在整首诗歌或某一部分,表现手法和修辞集中在某一联诗句。答题时首先答出手法,然后结合诗歌内容分析为什么是这种手法,然后分析艺术效果。如此题主要考

13、核托物言志的手法,注意结合诗句分析。5、【18届湖北省鄂东南省级示范高中教育教学改革联盟高三上学期期中联考】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河北民王安石河北民,生近二边长苦辛。家家养子学耕织,输与官家事夷狄。今年大早千里赤,州县仍催给河役。老小相携来就南,南人丰年自无食.悲愁白日天地昏,路旁过者无颜色。汝生不及贞观中,斗更数钱无兵戎!注:二边:指北宋与契丹、西夏接壤的地区。贞观十五年(641年),唐太宗曾对侍臣谈到自己有二喜:“比年丰稔,长安斗柔直三、四钱,一喜也:北虏久服,边邵无虎,二喜也。”(资治通鉴卷一九六)(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A. 王安石早年的诗歌创作有取于杜甫“沉

14、郁顿挫”的诗风,关心政治、同情百姓疾苦,体现了现实主义精神。B. “河北民,生近二边长苦辛”两句,开门见山地点明了黄河以北地方民不聊生的社会现实,而边民“长苦辛”只是因为北宋与契丹、西夏两族连年的战乱。C. 大早之年,赤地千里,寸草不生,哀鸿遍野,而州县两级官吏不顾人民死活,赋役杂税,无一减免,表现了北宋朝廷冗官、冗兵、冗费的弊政。D. 黄河以北的边民不得不背井离乡,向南逃荒求生;河南虽然丰收,老百姓也是缺粮断餐,从而暗示出“长苦辛”不是河北之民所独催,河南之民以及其他内地之民无不如此.E. 诗歌的最后一联,诗人用感叹的口吻颂扬“贞观之治”的美好,表达了对北宋时政的批判和对唐代治世的向往。【答

15、案】B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诗的赏析。B项,从“擅渊之盟”到宋夏和议,北宋朝廷用屈辱的妥协换来了苟安的局面,边界上本无大的战事,边民“长苦辛”的主要原因是官府征收苛捐杂税,同时又遭遇大旱天灾。C项,冗官:多余的官员(无专职而备执行临时使命的官吏);冗兵:多余的士兵(闲散无事的军队);冗费:多余的费用(国家财政支出过多);诗句中并没有表现冗官、冗兵、冗费的弊政。(2)为了表现河北民的苦辛,这首诗运用了哪些表达技巧?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答案】铺陈(渲染)。“家家养子学耕织,输与官家事夷狄。今年大旱千里赤,州县仍催给河役。老小相携来就南,南人丰年自无食”六句,紧扣开篇“长苦辛”三字而来,层层深入地铺叙了百姓深受压迫之苦,字里行间流露出诗人对贫苦百姓的深切同情。对比。北宋国势江河日下,与唐朝的贞观盛世形成强烈反差,诗人有感于民不聊生的惨象,通过今昔对比针硬时弊。正侧结合(虚实相生)。“悲愁白日天地昏”形容边民的悲愁之气犹如阴云惨雾,弥漫太空,致使白日为之无光,天地为之昏黑;此为正面描写(虚写)。“路旁过者无颜色”指出道旁行人见此惨象,也不禁感到悲痛欲绝,神情黯然;此为侧面描写(实写)。通过正侧结合(虚实相生),使百姓的苦难生活更为深入人心。点睛:诗歌的表达技巧 1、修辞方法:比喻、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幼儿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