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与城市化相适应的农村教育机制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486798677 上传时间:2023-12-28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构建与城市化相适应的农村教育机制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构建与城市化相适应的农村教育机制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构建与城市化相适应的农村教育机制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构建与城市化相适应的农村教育机制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构建与城市化相适应的农村教育机制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构建与城市化相适应的农村教育机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构建与城市化相适应的农村教育机制(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构建与城市化相适应的农村教育机制构建与城市化相适应的农村教育机制 论文关键词 城市化 ; 农村教育 ; 人口素质 论文内容提要 城市化发展的核心问题是人口的城市化 , 人口素 质的高低决定了城市化发展速度 、规模和水平 , 而教育则是提 高人口素质的重要途径 。因此, 深入研究城市化发展与农村教 育的关系 , 建立一种可持续发展的农村教育机制 , 在推进我国城市化 进程中充分发挥教育的作用 , 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 。一、城市化进程中农村人力资源转移的特点 我国的农村人力资源在向城市转移的过程中呈现出数量多 、质量低的特点 ,

2、 不能适应现代化生产的要求 。城市化 过程中伴随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 , 而转移的人员文化程度 偏低, 直接导致相关产业从业人员素质低下 。以农村劳动力转 移比较集中的第三产业为例 , 我国第三产业从业人员整体文化程度不 适应现在产业结构升级的要求 。2004年, 我国金融 、保 险业从业人员人均受教育年限达 13.19 年, 是第三产业中受教育水平 较高的行业,但与日本相比 ,我国这些行业从业人员人均受教育年限 仍旧低于日本 0.8 年。而且需要注意的问题是 , 我国的第三产 业以传统服务业为主 , 知识密集型服务

3、业就业比重偏低 。有资 料表明,20 多年来, 我国第三产业中就业比重提升较快的行业有批发 和零售、贸易、餐饮业等社会服务业 , 而地质勘察 、水利管理 、交通通信 、卫生 、教育 、科研和机关等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就业比重出现下降 , 金融 、保险业和房地产的就业比重变化幅度较小 。二、现阶段农村教育中存在的问题1. 农民培训与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在我国农村劳动力适龄人口的学历提高和在职培训方面 , 成人教 育 、非学历教育 

4、5380;职后培训的机构还不健全 , 机制有待 完善。从整体上看 ,各类各级教育衔接不畅 ,未能形成有机整 体,教育信息化的水平也较低 , 各教育机构对城市的文化辐射功能没 有得到充分发挥 , 尚不能满足城市化 、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 。在职业教育方面 ,内容单一, 方法落后,与城市经济发展针对性不 强,导致职业教育层次不高 ,普及面较窄 ,主要以城市青年和国有 、集体企业职工人群为主 , 而一些临时工 、城市民工都 排除在职业教育之外 ,他们大多是“放下锄头就盖楼”的农民工 , 基 本上很少接受过相关的技术教育培训

5、 , 更难做到持证上岗 , 难以适应 经济全球化对外型建筑业劳动者素质的要求 。2. 农民子女的教育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首先, 农村“留守子女”现象和农民工子女“流动”学习大量存 在。伴随城市化的进程 , 出现了农民工纷纷外出打工的“民工 潮”。随之而来的是 , 农村“留守子女”和农民工子女“流 动”学习现象 。“留守子女”一般由那些留守在村子里的不能出门的年迈老人 照顾。数据显示,我国农村的老人基本上是小学文化程度 , 这 里所谓的“照顾”也就是生活起居意义上的照顾 , 根本无力胜任“留 守子女”的思想 、学习

6、和身心健康发展的教育任务 , 使得“留 守子女”们在家庭教育这一环节严重缺失 , 这影响的不仅仅是他们的 学习成绩 , 更多的是他们的身心健康 。农民工子女“流动”则是家庭条件好一些或者家里没有人照顾 , 子女们随着父母一同进入城市 。由于进城农民工学历 、 技术条件的限制 , 农民工大多只能做一些零碎的粗活 、重体力 活或者临时工等脏 、苦、累的工作 , 他们在城市中没有 固定的工作,相对于城市居民 ,他们收入菲薄 。经济条件的限 制, 使得他们在对子女教育投资方面心有余而力不足 。

7、;他们一 般居住、生活在城市的边缘地带 ,生活环境条件较差 , 没有固 定的工作岗位 ,更多的是“流动”工作 。因此, 孩子也跟着他 们满城市“晃” , 今天插班这个学校明天插班那个学校 。同样, 和农村“留守子女”一样 , 影响的不仅仅是学习成绩 , 更多的是孩子 的身心健康 。其次, 农村学生源向教育资源较好的城市转移成为趋势 。 农村学生辍学问题 , 因为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素质提高而得到了较好 的解决,但是,由于同样的原因 ,农村学生源开始向教育资源较好的城 市转移, 因为城市具有较高的教育质量和教育环境 ᦉ

8、7;许多经济 条件稍好一点的农村地区的农民不辞辛苦劳作 , 只为了孩子能得到较 好的教育,更有甚者, 从幼儿园开始就送到城市里面上学 。农 村学生源向城市转移 , 这不仅仅给农村学校教育的生存和发展带来危 机,更多的是使城市教育资源紧张 , 不能使教育合理布局 ,进而优化教 育质量。以北京为例 ,北京义务教育阶段流动儿童少年数目增 加很快 ,2002 年这个数字是 9.8 万人,2005 已经达到 34.5 万人,北京 本地生源逐步减少 , 而外来学龄流动儿童数量不断增加 。流动 儿童的流动性 , 是公办学校面临的新挑战 。3. 农村师资

9、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首先, 农业科技师资队伍不健全 。农村中那些掌握农业科 技 、农业致富信息 、农民实用职业教育的师资队伍严 重缺乏, 这使得农村教育体系对现实农民的教育与培训难以有效实现 。在我国农村的绝大多数地区 , 缺乏掌握农业科技 、农 业信息、农民实用技术的专业人才 , 农民无法接受新科技 、新信息,依旧采用传统的农业经营方法 。然而, 我国 中高等院校每年有大量掌握农业科技的大学生毕业 , 还有在省市县乡 的各个机构中 ,均设有农业科技站之类的 , 面向农民和农业的专业政

10、 府机构。但是,实际上, 这些中高等院校毕业的农业科技专业 人才中, 真正下基层作农业科技方面工作的人非常少 , 那些各级政府 机构的农业科技站的工作人员 , 一年到头也很少下乡走到田间地头做 指导、讲技术, 给农民传播的致富信息也往往是虎头蛇 尾, “管种不管收” , 效益好坏与他们没有关系 , 即使损失了那也不是 自己的,更不说这期间的技术追踪了 。由此看来, 我们怎么能 要求我国的农民实现农业现代化呢 ?农村怎么会有“优质 、高 产 、高效”农业呢 ?其次, 农业学校教育师资队伍不健全 。农村学校教育受教

11、 育管理体制的限制 ,教育投资有限 , 再加上地理环境条件和经济发展 水平的原因,教育教学设施 ,不论硬件还是软件都不过硬 ,教育条件相 对较差 。农村学校的师资队伍受各种条件限制不健全 、 不完善。学校老师大多是从中专毕业的本地学生 , 还有一部分 是从教多年受国家政策照顾转正的当地农民 。一位小学老师 可以身兼“数职” , 教完四年级语文再教三年级数学 ,还可以教其他 年级的音乐或体育 ,农忙时节大家就轮流上课 , 使老师们可以轮流回 家做农活 。三、建立可持续发展的农村教育机制 , 充分发挥教育在推 动城

12、市化进程中的作用1. 科学规划农村教育 ,建立科学合理的教育结构和布局 科学合理的教育结构和布局是教育在推进城市化进程中发挥作 用的主要措施之一 。鉴于目前我国社会发展状况 , 教育培训基 础设施落后 , 资金缺乏 , 农村农民由于时间 、金钱和知识水平 等方面限制 ,都接受正规教育根本不现实 , 也不可能。再者,农 村农民的学习需要是现实大多数正规学校教育无法满足的 。 因此,面向农村农民的教育培训 , 应采取多元化格局 ,满足农村农民的 教育需求 。况且,多元化的培训格局有利于形成培训市场竞争 关系,激发培训市场的活力 , 同时弥补培训资源的不足 。为此, 形成以劳动就业训练中心 、各行业部门所属培训机构和职业 学校为依托的格局 , 鼓励有资质和培训能力的民办科研 、远程 教育和职工教育培训机构共同发挥作用 , 建立起服务于农村农民的多 层次职业技能教育培训网络 。同时, 各种形式的教育培训机构 还应建立广泛的横向和纵向联系 , 加强教育资源内部流通和共享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