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权及其责任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486690404 上传时间:2023-11-24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6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权及其责任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论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权及其责任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论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权及其责任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论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权及其责任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论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权及其责任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论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权及其责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权及其责任(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论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权及其责任【摘要】 新闻媒介是舆论监督中必不可少的重要主体,新闻媒介在舆论监督中起着重要作用。其具有采访权、知情权、公开报道权、监督权和批评权、人格权等权利。固然其同样也负有相应的责任。笔者觉得,只有当权利与义务平衡才干发挥好舆论监督的作用,也只有将舆论监督纳入法治化轨道,才有助于社会进步与发展。【核心词】 新闻媒介 舆论监督 权利责任 法制化n thight o tenews eda and the rsosibiliyof puicpiinSummar: The med isessnal in hpulic pinionisan imortant subject, in

2、 opio o the mediaplysanmortan role i t aing. t has he rgt tntrview, righ,rit of pbliity,sperviio and criiism, pesonaitrghts anthe riht. O cours t als has aorrepoing responbiliy.In my vew, ony wenthe blance frgt and oblations in odr t plyh rl of d pervion, an only the blc opinio inthe orbit of ruleof

3、law,l cotribe t ocil progressand deopmnt Keywors:s ia supviin rits liabili egal system目录摘要、核心词1Summary、Kewords2引言4一、新闻舆论监督的主体4二、新闻媒介在新闻舆论监督中享有的权利5(一)采访权5(二)知情权6(三)公开报道权6(四)监督权和批评权7(五)人格权7三、新闻舆论监督的责任(一)社会责任意识(二)专业责任真实、客观地报道9(三)法制责任防备阻碍司法公正9(四)保守国家秘密的责任维护社会的稳定和国家的安全(五)维护公众利益的责任保护公民的名誉和隐私0四、新闻舆论监督权与责任的

4、平衡0五、新闻舆论监督的法制化思考11结论1道谢语12参照文献13引言:作为一种社会现象,舆论是随着人类社会的产生而产生的。据研究,有关“舆论”最早的文献记载出目前三国志魏中,“舆论”一词指的就是百姓的议论与意见。所谓监督,国内辞海中的解释是“监察督促”,也就是说,监督涉及两层意思:一是监察,二是督促,监察的目的是发现问题,督促的目的是解决问题。顾名思义,舆论监督则是公众通过民主方式刊登自己的意见和见解,形成舆论,参与国家管理和社会生活的重要方式。“舆论监督”重要通过新闻媒介进行,任何一位公民提出的批评和建议,虽然完全对的也只是个别人的意见,是不能称为舆论的;只有通过传播,获得众多人的关注和认

5、同,成为众多人的共识,才干形成舆论,产生精神上、道义上的力量,在形成舆论的过程中,新闻媒介具有核心性作用。”因此,新闻媒介是舆论监督不可缺少的主体,其的权利与责任直接关系到舆论监督法制化的进程。一、 新闻舆论监督的主体国内宪法第四十一条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有提出批评和建议的权利;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工作人员的违法失职行为,有向有关国家机关提出申诉、控告或者检举的权利,但是不得捏造或者歪曲事实进行诬告陷害。”同步,宪法第二十七条中与之相应的条款规定:“一切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必须依托人们的支持,常常保持与人民的密切联系,倾听人民的意见和建议,接受人民的监

6、督,努力为人民服务。”由此可见,人民作为国家权力的主人,要对国家权力的运营状况保持必要的控制,其言论自由的实现是十分必要的,人民只有体现自由才干监督政府,而新闻媒介作为思想传播者,具有传播消息和体现主张的优势,它也就必然成为人民群众参政、议政的论坛,并对国家和社会事务起到有效的检察、督促作用。通过新闻媒介来实行监督是人民对于国家权力的监督手段之一。通过新闻媒介自由地体现意见和批评,是人民群众行使民主权利、有效地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的重要手段,因此,新闻媒介是新闻舆论监督的形式主体,社会公众是新闻舆论监督的实质主体,新闻舆论监督体现了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的主线准则,由于人民并不是一种确指的概念,因此在

7、法律关系中,新闻媒介在行使监督的权利过程中,要负责由此产生的责任。只有新闻媒介行使舆论监督,才干产生监督的更好社会效果。二、新闻媒介在新闻舆论监督中享有的权利在现代法治社会,权利指公民或法人依法行使的权力和享有的利益。舆论监督主体享有的权利,是法律支持并保护的公民和法人(涉及新闻传媒)实行舆论监督的合法性与合法性。在国内,新闻媒体是经人民授权进行新闻舆论监督的形式主体,其实质主体是人民群众,这也就决定了新闻媒体享有以自己的名义通过新闻报道活动实现新闻舆论监督的权利,为了实现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权,必须由法律保证新闻媒体享有某些权利,这些权利重要涉及采访权、知情权、公开报道权、监督权和批评权、人格

8、权等。(一) 采访权采访权,就是新闻媒体对具有新闻性的事件有权进行采访,制作新闻报道,将新闻报道进行编辑并刊登。报道有正面报道、背面报道的区别。在进行正面报道的时候,往往不会发生大的问题,但是在进行背面报道的时候,也就是进行舆论监督时,新闻媒体以及记者往往受到威胁、殴打、关押,甚至有生命的危险。然而,社会进步需要这样的新闻报道,需要记者和媒体揭发社会的阴暗面,这不仅仅是满足公众的知情权,更重要的是以新闻为武器,与丑恶的社会现象作战,以推动社会的进步。正由于如此,媒体的采访权就时时受到侵害的威胁,布满挑战性和危险性。在现实生活中,诸多媒体需同势力或者腐败现象争斗,与违法行为争斗,受到打击、报复,

9、甚至受到生命的威胁。她们这样做的目的,就是依法行使自己的采访权,实现公众的知情权,实现新闻媒体的职能。正是由于有众多的忠实于新闻职责的记者可歌可泣行为,才保证了新闻媒体在社会生活中,记录社会发展,报道时事新闻,进行新闻批评,推动社会进步。所有这些,如果没有采访权作为基本和保障,都会是一句空话,新闻媒体的职能无从实现。(二)知情权知情权也称知晓权、知悉权、闻知权、理解权,它指的是公民依法享有的从政府及其她有关方面获知的权利。它是由美国新闻编辑肯特库泊在145年初次提出的。1984年世界人权宣言拟定其为基本人权之一。一般觉得它涉及如下三方面的内容。1、政治知情权。公民依法享有懂得国家的活动,理解国

10、家事务和执政党制定政策过程等状况的权利。国家机关、执政党及其工作人员,有依法向公民及社会公众公开自己活动的义务,这是人民主权原则的延伸,是民主政治的重要内容。、社会知情权。公民依法有权理解社会的发展和变化,有权懂得社会所发生的、她所感爱好的问题和状况。政府有义务向公民通报社会所发生的重大问题和突发公共事件。3、对个人信息的知情权。公民对有关自己的各方面状况,如自己的出生时间、地点、亲生父母等,有理解和知晓的权利。对于政府及其她公共机构所持有的广域个人的档案、资料,有知晓及使用的权利。列宁曾经讲过:“一种国家的力量在于群众的觉悟,只有当群众懂得一切,能判断一切,并且自觉地从事一切的时候,国家才有

11、力量。”由此可见,知情权作为舆论监督权利的基本,对于一种国家的发展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及价值。政府及有关社会组织应当努力维护新闻媒介的知情权,从而有效的推动社会文明和进步。(三)公开报道权公开报道权是指受法律保护的新闻媒体及其媒体人通过新闻媒介发布消息和刊登评论及公众舆论的权利。新闻记者通过报道新闻事实与意见、简介社会光明与美好,抨击社会腐败与丑恶,达到传递信息,服务社会的目的。公开报道权是新闻活动得以正常开展的基本。新闻媒体只有把采集到的消息和公众舆论通过新闻媒介公之于众,事实真相和公众舆论才干得到广泛的传播与关注,新闻舆论监督才干有效地进行。因此,新闻记者自由的新闻采访活动只要没有阻碍公民和

12、政府其她合法权益,就不能受到限制,或者不能以“无可奉告”之类的外交辞令变相限制。(四)监督权和批评权 监督权指公民依法享有监督国家权力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公务活动的权利,它是公民参政权的一项不可缺少的内容。公民监督最直接的方式是投票监督,即通过民主选举直接实行监督或者由民主选举的代表代理行使监督权。除此之外,公民的监督权基本实现方式就是舆论监督,而在现代社会,最有活力、最有威力、效果最佳的实现方式就是新闻舆论监督。由于新闻传媒“最重要的目的,是通过提供作为决定的基本的多种证据和意见,来协助发现真理,协助解决政治问题和社会问题。这一过程的重要特点在于不受政府控制或操作。” 批评权是指受法律保护的新闻

13、媒体及其媒体人通过新闻媒体对国家机关及其公务人员危及公共利益、违法行政等行为进行披露、批评及谴责的权利。国内宪法第四十一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工作人员,有提出批评和建议的权利。”国内公民享有言论出版自由,可以通过新闻媒体对国家机关及其公务人员提出批评和建议,新闻媒体享有的舆论监督权,事实上也就意味着同步享有批评权。新闻媒体的批评权,也是舆论监督得以有效实现的保证。(五)人格权每一种新闻记者同步也是民法意义上的自然人,其与法人相区别。记者既然是自然人,是具有血肉之躯的自然人,那就在民法上享有一切自然人所享有的人格权。在国内,自然人是民法上最重要的民事主体,享有民事主体所享

14、有的一切人格权。其中生命权、健康权和身体权是最基本的人格权,维护的是人作为主体存在的物质基本的人格,其她的,还享有名誉权、隐私权、肖像权、人身自由权等作为民事主体必须具有的精神性的人格。法律赋予自然人享有这些人格权,就是要保障其在法律地位上的基本人格,使其真正成为一种完整意义上的民事主体。法律通过一切手段,保护人的物质性人格权不受到非法侵害。任何侵害自然人生命权、健康权和身体权的行为,都要受到法律的制裁,以严格保护自然人的人格权利。 自然人尚有一种很重要的精神性人格权,就是人身自由权。新闻记者作为一种自然人,也享有人身自由权,涉及身体自由权和意志自由权。身体自由权是自己自由活动、自由行动的权利,意志自由权是自主思维、不受非法干预的权利。记者作为自然人,也享有这样的权利,并且具有更为重要的意义。作为媒体记者,不仅享有根据身体自由权自由进行采访的权利,同步,也享故意志自由权,以自己的忠实义务,根据自己的意志判断,决定真实报道,不作虚伪报道。限制记者的人身自由,同样侵害的是记者的基本人格权,不仅是记者本人的人身自由受到损害,同步也使新闻媒体的新闻自由受到侵害。 三、新闻舆论监督的责任权利和义务是相相应的,拥有更多的权利就要承当更多的义务,这是社会公平的体现,规范新闻舆论监督的另一方面就是责任。在实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