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方体的表面积》教学反思(共6页)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486565488 上传时间:2023-02-19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长方体的表面积》教学反思(共6页)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长方体的表面积》教学反思(共6页)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长方体的表面积》教学反思(共6页)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长方体的表面积》教学反思(共6页)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长方体的表面积》教学反思(共6页)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长方体的表面积》教学反思(共6页)》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长方体的表面积》教学反思(共6页)(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长方体的表面积教学反思长方体的表面积教学反思长方体的表面积教学反思蓝田县北关小学长方体的表面积是在学生认识并掌握了长方体、正方体特征的基础上教学的,也是学生学习几何知识由平面计算扩展到立体计算的开始,是本单元的重要内容,长方体的表面积教学反思。讲长方体的表面积之前给学生布置了任务,要求学生自己制作一个长方体和正方体学具,调动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境,开课时我用学生亲手制作的长方体学具引入新课,学生自己观察长方体有六个面,要想知道长方体的六个面到底有多大,请你利用小组中的学具帮助老师解决。学生通过思考与交流,认识到“要想知道长方体的六个面到底有多大,必须计算出六个面的面积总

2、和”,这时我因势利导指出:“长方体六个面的面积之和叫做它的表面积”,然后再让学生摸一摸、说一说。这样设计既能刺激学生产生好奇心,又能唤起学生强烈的参与意识,产生学习的需求,使学生在自主的观察与思考中理解了表面积的意义,为探索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数学来源于生活,同时又服务于生活。应用学到的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不但能使学生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是密切联系的,而且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教学反思长方体的表面积教学反思。为此,我出示了以下几种情况的练习:比如无盖的玻璃鱼缸、没有底面的洗衣机罩,学生认识到长、正方体的表面积也会遇到许多特殊情况,我们求表面积不可以千篇一律要根据实际

3、情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因为是从平面到立体,成人看似简单,而对小学生却有一定的难度。学生的作业反映出来的问题屡见不鲜,因为与实际生活联系比较密切的例子比比皆是,有些题学生考虑不全面,有些却是无所适从,刚刚学过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有个别学生不分青红皂白,不认真审题,如果在课堂上我能够抓住学生实践的过程适时把展开的平面图做出点拨效果会更好。有些学生缺乏空间想象力,还是分不清楚具体的面应该怎样求才是它的面积,而且学生缺乏耐心细致,做不到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因此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失误较多。以后的教学中我应注重通过观察物体、制作模型、设计图案等活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例如,礼堂中有四根长方体形状的木柱

4、,底面是正方形,边长是5分米,高5米,这四根柱子占地面积是多少分米?有个别学生依然把底面积和表面积混淆,把简单问题复杂化。数学知识从生活中来,但是他们生活常识较少,思维跟不上,对所学的知识没有吃透,似懂非懂又不及时追问。应该对教材有更深入的研究,也应该全方位的去拓展学生思维,尤其是长方体和正方体这一部分内容,在生活中学生对长方体可以说司空见惯,在学习新知时学生也是兴味盎然,积极性很高,但数学知识具有高度的抽象性,今后要多引导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思考加工,培养技能技巧,促进思维发展,在平时的教学中有时怕学生在课堂上忘乎所以,不好组织,所以尽量避免让学生动手操作,今后也应吸取本次的经验,尽可能的让学生

5、多动手,动手的同时也会拓展学生的思维,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效果。以后的教学中我应注重通过观察物体、制作模型、设计图案等活动,将抽象的知识变成了学生能看得见、摸得着的现实东西,使学生在观察和操作中,对知识的思考与实物模型的演示和操作有机的结合起来,在学生头脑中形成表象,建立概念,以动促思。并给学生机会,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长方体的表面积教学反思附送:专心-专注-专业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一课教学反思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一课教学反思今天上完了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一课,感觉到学生对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的掌握程度还可以,但从中也暴露了一些问题,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一课教学反

6、思。一、让学生体验知识的“再创造”过程。本节课围绕引导学生探究发现“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学生经历了“实验猜想验证”的科学研究过程。即先引导学生尝试求出长5厘米、宽3厘米的长方形的面积,逐步产生形成猜想;然后引导学生自己动手拼各种长方形进行验证,逐步归纳出了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最后再推广到身边的长方形面积的测量。这样,渗透“实验猜想验证概括”的数学学习方法,为今后学习其它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打下基础。同时,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促进学生获得对数学的理解。在这研究与学习过程中,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诱发其内在的学习动机,

7、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创造性的思维。二、多次运用小组合作,提高小组合作能力和合作意识。新课程标准指出:要使学生“学会与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我在这堂课中,四次运用小组合作。第一次是在学生尝试求出长5厘米、宽3厘米的长方形的面积(有的学生独立尝试,有的学生同桌合作)。第二次是在拼各种长方形来验证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时,学生进行了小组合作。第三次是在对实验形成的表格进行的小组讨论,讨论“长方形的面积=长 宽”是不是正确时开展的。第四次是在解决玻璃被打碎这个实际问题时,同桌讨论这块玻璃的长和宽有哪几种可能,教学反思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一课教学反思。四次讨论各有各的作用,有的进行

8、合作操作,有的进行方法的讨论。使学生在这些小组合作中提高合作能力,增强合作意识。并在小组合作中实现了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如第一次的小组合作,就是在一个人无法解决问题时,自发地产生合作的需求,并在合作中,使原本不能解决这个问题的人也学会了解决。同时,在合作中,学生意识到,小组合作得好,解决问题的速度就快,小组合作得不好,解决问题的速度就会很慢,这在第二次小组合作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合作得好的同桌,很快就填完了表格,合作得不好的小组,别人都填完了,他们才刚开始。三、正确利用迁移,促进学生理解新知。在这节课中,我两次运用了迁移。第一次是利用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知道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与

9、长方形的长和宽有关,进而猜想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可能与什么有关?得出长方形的面积的计算与它的长和宽有关。第二次是利用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猜想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并将长方形渐变为正方形,从而得出正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利用学生已有的旧知,进行合理的猜想,从而为新知的形成创立了条件。四、练习设计体现应用性与开放性。通过学生自主探究,获得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公式后,我在练习中设计了一些应用性练习,引导学生将知识运用实际生活,通过实际问题的解决,学生将知识化为能力。先通过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的面积的估算,再进行精确计算,提高学生估算能力。又设计了花坛的练习题,让学生对面积和周长有了一个比较的过程,在比

10、较中更深地认识了面积和周长。为防止学生思维定势,妨碍学生思维的发展,我还设计了开放性练习。如在这节课中,教师以打碎的面积是24平方分米的台玻璃为例,让学生算算它的长和宽分别是多少?其设计意图一是让学生明白面积相等的长方形,它的长和宽有多种情况,但应选择合适的长和宽,以使台玻璃的大小美观、实用;二是让学生思考已知长方形的面积和其中一条边,如何求另一条边,通过逆向思考,使学生的思维得到有效发散。这样一道紧密联系实际生活的问题的解决,既可以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又提高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了解数学的价值,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但在实际上的过程中,由于时间关系,只让学生明白了当面积一定时,它的长和宽有多种情况,如何选择合适的长和宽,使台玻璃的大小美观、实用。第二个设计意图则没有实现,这是我的失误,没有很好的利用好这道习题。另外,在我的这节课中,还存在着一些不足,如教态太过严肃,在一些环节的处理还不够妥当,这些在以后的教学中还需要努力。 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一课教学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