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哦香雪》教案 第二课时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486531369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X 页数:2 大小:12.5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哦香雪》教案 第二课时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哦香雪》教案 第二课时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哦香雪》教案 第二课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哦香雪》教案 第二课时(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哦,香雪教案 第二课时 第二课时教学内容:分析人物形象,进一步体会小说主旨。教学步骤:一、 分析人物形象作者展示人物这种个性特点,不仅注重人物语言行动的描写,更注重人物的心理刻画。小说的语言行动描写和心理描写是怎样刻画人物的呢1、看火车。角色读第一次与“北京话对话和回家路上姑娘们的对话(639),品味讨论她们各自的思想性格。她们看火车,发现了什么反映什么思想凤娇们:发现手表 向往文明 (物质文明)香雪: 发现书包 (精神文明)他们各自有什么性格从哪些语言、行动、神情中看出凤娇:大胆泼辣、敢作敢为(与“北京话非同一般的感情)(尖叫。骂着,朝第三节车厢望去。回敬“北京话:“哟,我们小,你就老了吗。

2、壮胆问。想“北京话。替他抱不平。你们可跟人家走。关怀人家有没有相好的。)香雪:腼腆、淳朴(问一天吃几顿饭。没说话,慌得脸红。悄悄把手伸到凤娇手里。)2、做买卖凤娇们:换挂面、火柴、发卡、沙巾、尼龙袜等。愿意对“北京话好。香雪:洁如水晶的眼睛。“你看着给。打听北京的大学、配乐朗诵诗、自动铅笔盒。3、香雪换铅笔A、渴望有一个铅笔盒。原因:学生,台儿沟唯一考上初中的人,较早接触外界文明。同学的奚落和盘问,明白贫穷不光荣。腼腆淳朴(对成心问话认真答复,友好地瞧着。反映迟钝。羞涩地畏缩在桌角。)B、为换铅笔盒被火车带到西山口。香雪:执着(5961:果决地跑)C、夜走三十里路回家。补叙(64):腼腆(脸红

3、)淳朴、自尊(留下鸡蛋。拒绝住一夜,替凤娇委屈。)4、香雪夜半单独走回台儿沟(1)分段朗读的情节,分析讨论课文都写了香雪的哪些心理活动为什么要写得这么详细丰盛的心理活动:胆怯看了铅笔盒后兴奋由眼前美景展望台儿沟的将来(台儿沟一定会是“这样的:)想到了爹和娘,回去怎么说(a.小时候换芝麻糖的事;b.告诉娘这是一个宝盒子。)表现香雪的老实的品格,对家乡和亲人的爱,改变自己命运和改变家乡面貌的愿望。(2)这局部之所以写得特别详细因为小说主要是为了刻画香雪,表现她为了获取一个铅笔盒而表现出来的巨大勇气,而这一情节正好可以充沛地表明问题。前面的情节主要起铺垫作用。(3)香雪追求的铅笔盒有没有象征意义小说用大量笔墨写香雪想得到铅笔盒,并为此走出了三十里夜路,可见这个铅笔盒不仅是一个实物,它也是一种象征,跟火车一样,是文化和知识的象征,是现代文明的象征。对香雪来说,就象黑夜中一盏闪亮的灯,照着她在追求知识、追求文明的道路上勇敢前进。香雪对铅笔盒的追求,就是对文明的追求,能够主动追求文明和进步,才是她身上智慧因素的觉醒。从她身上,可以显示强烈的时代意义。二、小结:人物性格及其意义香雪性格:腼腆、淳朴、执着、自尊向往现代文明,热爱家乡,渴望改变家乡面貌意义:反映农村少女对现代文明的向往,反映中国农村从封闭、愚昧和落后,走向开放、文明与进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总结/计划/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