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教育局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486527598 上传时间:2022-10-05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2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深圳市教育局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深圳市教育局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深圳市教育局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深圳市教育局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深圳市教育局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深圳市教育局》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深圳市教育局(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深圳市教育局关于印发深圳市现代学校制度研究与建设方案的通知(2007年11月15日)深教2007412号深圳市现代学校制度研究与建设方案已经局长办公会议研究通过,现予印发,请遵照执行。(联系人:叶文梓,电话:)深圳市现代学校制度研究与建设方案深圳教育,正处在重要转型期。教育转型发展与现有制度之间的矛盾,已上升为深圳教育发展的主要矛盾之一。建设现代学校制度,争创制度新优势,是推进深圳教育内涵发展、科学发展,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重大战略行动。为稳步有序地推进深圳现代学校制度建设,特制定本方案。一、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引领,尊重教育发展规律,针对深圳教育发展中基本的、重大的、亟待解决的制度问题,采取

2、工作与研究相结合、试验与推广相结合的思路,有效整合行政、研究与实践等各方力量,通过制度改良、制度创新等方式,持续稳步地推进深圳现有学校制度的优化发展,争取用2-3年时间,构建起先进教育理念,突破重大制度,基本形成现代学校制度框架,全面推进现代学校制度建设。二、主要目标与总体部署(一)主要目标总体目标:用2-3年时间,构建起先进教育理念,突破重大制度,形成现代学校制度基本框架,基本理顺新时期政校关系、家校关系、社校关系;基本形成政府宏观管理、学校自主办学、社会积极支持的办学格局,促进深圳教育内涵发展、科学发展,全面推进深圳教育现代化建设。具体目标:1构建起先进的制度观念基础。形成现代民主与法制理

3、念,形成现代教育观、师生观、课程观、教学观、质量观等,使现代教育理念深入人心,为现代学校制度建设奠定先进观念基础。2部分重大制度有实质性突破。制定深圳市学校规程,健全教育决策咨询制度,规范政府与学校基本关系,推进依法治教,改革政府治理结构,全面提高教育公共治理能力和公共服务能力。 规范制定各大学章程,争取制定各大学条例,有效落实大学办学自主权,形成新型的政校关系,推进高校自主管理;深化改革高校教学制度、科研制度及学术管理制度等,优化人才培养模式,保障学术权力,稳步推进民主管理,全面提升高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功能。规范制定中小学校章程,形成决策、执行、监督相对独立、相互支持的新型学校治

4、理结构;推进校本评估,建立健全学校民主管理制度、文化建设制度、校长与教师专业化发展制度、现代课程制度等关键性制度,全面激发学校活力。3现代学校制度框架基本形成。现代学校制度框架包括“两个层面、三大板块”:两个层面:一是政府层面的制度,如现代学校的举办制度、政府对学校的管理制度等;二是学校层面的制度,指学校内部的各类制度及其与家庭、社区关系的制度等。三大板块:一是调整政府与学校关系的制度板块;二是调整学校内部关系的制度板块;三是调整学校与家庭及社区关系的制度板块。各板块又包括各类具体制度:调整学校与政府关系的制度板块,主要有政府教育管理、教育投入、教育督导与评估等具体制度。调整学校内部关系的制度

5、板块,包括学校组织制度、管理制度、评价制度、文化制度等具体制度。调整学校与家庭、社区关系的制度板块,包括家长、社区代表参与学校管理制度,推进家校合作等具体制度。深圳现代学校制度基本框架结构图示如下:国家、省、市教育法律法规深圳市学校规程学校章程市、区政府各类教育管理制度学校各类具体制度说明:1.深圳市学校规程 是规范政府与学校关系的基本制度;是推进依法治教的行动纲领;是市、区教育局各部门制定各项管理制度及各校制定学校章程的重要依据。2.学校章程是规范学校内部关系及学校与家庭、社区关系的基本制度;是学校制定内部各项具体制度的重要依据;是推进学校规范管理、民主管理,提高办学质量与效益的重要制度保障

6、。(二)总体部署按照“整体规划、分步实施、全面推进”和“行政主导、学校主动、专家引领”的工作思路,稳步推进现代学校制度建设,总体部署如下: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07年12月前)。成立现代学校制度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工作小组、研究小组与专家小组等;聘请法律顾问;形成现代学校制度建设与研究的总体工作方案;召开动员会,做好现代学校制度试验的思想、组织、人员、经费等各项准备工作。第二阶段:试验与推广阶段(2008年1月-2009年7月)。全面开展现代学校制度试验工作,突破重大制度,形成现代学校制度基本框架,并在试验基础上稳步推广。第三阶段:总结与深化阶段(2009年8月12月)。全面反思与总结现代学校

7、制度建设经验与成效,研究部署下一阶段工作,为现代学校制度持续发展奠定基础。三、组织架构(一)成立现代学校制度研究与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组 长:闫小培 副组长:黄国强、张宝泉、章必功成员:卢沙、陈贤德、李长弓、唐海海、刘洪一、张基宏、邓孟忠、张儒林、王晓彬、江可志、马广明、曾令格、郑映通、臧动、陈敏锋(二)聘请现代学校制度研究与建设工作法律总顾问与法律指导专家法律总顾问:王璞 法律指导专家:冯文力(三)成立现代学校制度研究与建设工作小组组长:唐海海成员:范志刚、赖群阳、刘颖、王小玲、吴惠琼、张光怡、邱卫思、陈耀扬、洪其华、肖胜珉、黄贵儒、范坤、徐晖、彭尧、张彦玲、叶文梓、尚强、谢华(四)成立现代学校

8、制度研究小组主要成员:叶文梓、黎克林、滕峰丽、熊冠恒、洪其华、刘新生、刘力庆、黄积才主要工作:提出深圳现代学校制度研究与建设总体方案;开展各类重大教育制度研究;全程跟踪试验过程,开展试验指导工作。现代学校制度研究工作由市教科所牵头。(五)成立现代学校制度研究与建设工作专家小组主要专家:袁振国、褚宏启、卢晓中、朱小曼、张彦玲主要工作:对深圳现代学校制度研究、试验与建设进行专业指导。专家小组工作由市教科所牵头。 四、主要任务与工作安排(一)市教育局主要任务与工作安排1.召开现代学校制度建设动员大会召开现代学校制度建设动员大会,统一思想认识,明确目标与任务,部署相关工作,为现代学校制度建设奠定重要的

9、思想基础、组织基础。此项工作由市教科所、市教育局办公室、德育处共同负责,其他各相关处室积极配合。2研究制定几项重大教育制度研究制定深圳市学校规程。明确政府与学校的职责与权益,规范学校组织设置,形成学校合理的治理结构,规范学校管理行为,全面推进依法治教,促使学校自主管理和民主管理。研究制定关于制定学校章程的指导意见。规范学校章程的基本结构、主要内容、通过程序及实施机制等,全面提高学校规范管理水平。研究制定关于改革与完善中小学学校治理结构的若干意见。抓住市委市政府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的历史性机遇,按照决策、执行、监督相互独立、相互支持的原则要求,形成适应市场经济发展、民主政治发展与素质教育要求的新型学

10、校治理结构。研究制定深圳市中小学校本评估办法。根据学校内涵发展与素质教育要求,研究制定中小学校本评估标准与办法,促使中小学自我约束、自主发展。此项工作由市教科所牵头,市教育局高教处、基教处、职成教处、学前教育处、国民办、德育处(政策法规处)、组织人事处、计财审计处等业务处室共同参与。3.确定市级试验校与试验区,协调与指导试验工作市级试验校:以深圳大学、市实验学校、市外语学校、深圳小学、市电子技术学校、莲花北幼儿园、清华实验学校为市级试验学校。试验区:以南山区、宝安区、龙岗区为试验区,试验区内全部中小学均为区级试验学校。试验内容:深圳大学主要探讨以高校自主管理和民主管理为主要内容的现代大学制度;

11、试验区主要推动政府公共治理结构变革和学校治理结构变革,促使中小学自主管理和民主管理;市级、区级中小学试验校以建立学校民主管理制度、文化建设制度、现代课程制度、校长与教师专业化校本发展制度等为主要内容。试验指导与协调:市、区教育行政部门各业务处室在各自职能范围内对试验工作进行指导与协调,主要包括指导试验方案制定、试验过程展开、重大制度研究等工作,保证试验工作的科学性、稳定性与持续性。鼓励与支持非试验区、试验校结合区情、校情努力推进现代学校制度建设。4.开展各类专题研究根据试验工作需要,前期开展以下主要专题研究:深圳市学校制度现状研究;日本、台湾、韩国学校法及其对深圳的启示研究;深圳市学校法人治理

12、结构变革与完善研究;深圳市校长、教师专业化发展制度建设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深圳市中小学课程制度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深圳市教师海外培训制度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各项专题可实行委托研究,以市内外高水平研究力量支持我市现代学校制度建设。5组织现代学校制度建设培训工作将培训工作贯穿到现代学校制度建设全过程。与校长及教师继续教育相结合,特别是与海外培训相结合,搭建国内外交流平台,引导校长和教师立足深圳,学习、借鉴国内外建设现代学校制度的先进经验,以高水平的培训工作推进我市现代学校制度建设。此项工作由市教育局组织人事处、高教处等部门共同牵头,其他相关部门积极参与。(二)试验区与试验校的主要工作1研究制定试验方案根据现代学校制度建设工作部署,结合本校、本区实际,围绕试验内容研究制定试验方案,明确试验内容、思路与保障条件。试验方案于本学期完成,并经科学论证后报上级主管部门备案。2全面开展试验工作2008年上半年新学期开始,市级试验校和试验区全面进入试验阶段,积极推进现代学校制度试验与建设工作。五、保障条件各区、各学校要根据试验工作需要,努力为现代学校制度试验工作提供经费、人力与时间等方面的保障,特别要保障各类研究经费与培训经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