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通信管道管孔利用率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486522524 上传时间:2023-06-09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23.6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提高通信管道管孔利用率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提高通信管道管孔利用率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提高通信管道管孔利用率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提高通信管道管孔利用率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提高通信管道管孔利用率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提高通信管道管孔利用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提高通信管道管孔利用率(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成果上报申请书成果名称提高通信管道管孔利用率成果申报单位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江苏有限公司成果承担部门/分公司网络部/项目负责人姓 名项目负责人联系电 话和 Email成果专 业 类别*传输成果研 究类别*相关网络解决方 案省内评审 结果*通过关键词索引(35个)通信管道管孔子管利用率应用投资万元(指别的省引入应用大致需要的投资金额)产品版权归属单位中国移动江苏公司对企业现有标准规范的符合度: 完全符合企业现有标准规范。成果简介:通信管道作为本地传送网的一种重要基础设施,从公司开始建设本地传送网以来一直是建设的重点和 难点。由于前期受建设政策等影响,在早期的管道建设中,公司的管道建设程式以2孔管道为

2、主(2 根PVC或1根PVC+1根多孔管)。随着公司本地传送网优化、TD建设、营业厅、集团客户接入等各项 业务的开展,对电路或纤芯的需求不断扩大,本地传送网尤其是城域传送网管孔容量紧张的状况日趋 明显。传统的解决方案有两种:新建管道或光缆整合,但上述两种方案均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且不能 有效解决问题。我公司根据前期试点的各种子管新产品,提出了硬质小子管(28/24mm)和柔性纺织 子管相结合的方案,有效的解决了移动通信管道管孔紧张的情况,并提高了通信管道管孔利用率。省内试运行效果:描述成果引入后在本省试运行方案、取得的效果、推广价值和建议等。自2008年5月开始进行方案试点,宿迁移动公司利用硬质

3、小子管和柔性纺织子管相结合的技术,在 5公里管孔资源紧张的管道中进行了应用,上述段落的管孔资源紧张状况均得到了缓解,管孔利用率 提高了 50%以上,解决了用传统方式难以施工的难题。文章主体(3000字以上,可附在表格后):根据成果研究类别,主体内容的要求有差异,具体 要求见表格后的“填写说明5”。提高通信管道管孔利用率一、项目简介通信管道作为本地传送网的一种重要基础设施,从公司开始建设本地传送网以来一 直是建设的重点和难点。由于前期受建设政策等影响,在早期的管道建设中,公司的管 道建设程式以2孔管道为主(2根PVC或1根PVC+1根多孔管)。随着公司本地传送网优 化、TD建设、营业厅、集团客户

4、接入等各项业务的开展,对电路或纤芯的需求不断扩大 本地传送网尤其是城域传送网管孔容量紧张的状况日趋明显。传统的解决方案有两种: 新建管道或光缆整合,但上述两种方案均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且不能有效解决问题。我 公司根据前期试点的各种子管新产品,提出了硬质小子管(28/24mm)和柔性纺织子管相 结合的方案,有效的解决了移动通信管道管孔紧张的情况,并提高了通信管道管孔利用 率。二、项目主要内容1、立项背景三大运营商即将在固话、宽带和移动通信全业务层面展开全面竞争,对基础网络提 出了更高的要求,快速、高效的响应对传输管线提出了严峻考验。由于前期受建设政策 的影响,在早期的管道建设中,公司各地的管道建设

5、以2孔管道为主,随着各项业务的 开展,对电路或纤芯需求的不断扩大,本地传送网管孔容量紧张的状况日趋明显。为了解 决该问题,可以考虑新建管道或资源整合,在资源整合方面,一方面需对在用光缆容量 进行归并、整合,以提高子管孔利用效率。另一方面可以在现有的直径为110/100mmPVC 波纹管管道中考虑增加实施子管容量的创新方案,以提高PVC管道利用效率,缓解江苏 移动城域传送网管孔容量紧张的状况。2、项目技术内容(1)相关产品介绍硬质小子管:前期江苏移动全省的本地传送网管道光缆工程在子管的选择上主要采用规格为6 32/28mm的子管,在6 100mm的PVC波纹管中一般布放的子管为3-4根,利用2率

6、比较低。前期有其它运营商或集团公司其它的兄弟公司在6 32/28mm子管里利用微缆吹 缆技术进行光缆布放的试点,但从试点情况,造价偏高,实施难度大,施工周期长,不 适合实际情况。根据制定的提高PVC管孔目标,我公司决定在提高现有子管容量上想办 法。前期使用的子管规格均为6 32/28mm,在内径100mm的PVC波纹管中一般只能布放4 根子管。由于目前的光缆技术发展比较成熟,普通大芯数光缆直径一般不超过18mm,微 缆的直径就更小了。通过初步论证,我公司提出了减少子管直径的方式,经和子管厂家 沟通,初步建议使用28/24小子管。经过和相关材料厂家沟通并安排生产后,将多次检查后相关产品送检后,各

7、项指标 情况如下。依据:企业标准Q/320500 NSU 032-2005地下通信管道用低密度聚乙烯管材序检验项目计量单位标准要求1颜色色泽均匀一致2外观管壁应均匀、平齐、不应有气泡、裂口、分解变色线及明显杂质、切口光滑328/24尺寸及偏差外径mm28.0+0.3壁厚2.0+0.5最小内径22.24拉伸强度MpaN85断裂伸长率%N3506纵向回缩%W3.07电气性能ac2000V50HZ保持15MIN应不击穿备用绳光缆MaxCell预置拉线一条 MaxCell柔性纺织子管:高分子网套式柔性子管,因其外观和手感象纺织品而俗称纺织子管,是 近年来出现的新材料。通过子管内部设置一根拉带或拉绳,用

8、于牵引光缆,因内表面涂 有润滑剂,因此施工简单而快捷。由于体积小,可折叠,在贮藏方面不占空间,运输方 便,能够极大的降低运输贮藏的成本。(2)主要技术内容本项目主要采用PVC管孔中混合布放硬质小子管和柔性纺织子管相结合的方式。主要有 两种方式:PVC中未穿放子管的,一次性布放4-6根28/24mm小子管和1-2根柔性子管。 PVC中已穿放大子管(28/32mm)的可在原有3-4根大子管基础上在布放1-2根3孔混合 子管。本课题的施工可行性需从穿放子管、敷设光缆、维修子管和光缆这几个部分进行测 试。从一系列试验结果看完全符合要求。序号试验名称目标实验1空管敷设混合子管实验确定能够在空管中顺利穿放

9、4+2子管实验2穿放光缆实验确定能够在4+2子管中顺利穿放9根光缆实验3管孔利用率饱和性测试确定能够在巳经穿放光缆的管孔中再穿放子管和光缆实验4抽、换光缆实验能够在穿满光缆的管孔中随意更换、抽取光缆实验5全程敷设实验完成试验段的子管和光缆布放。实验6时间性实验确定管内泥沙、水对光缆敷设的影响实验7恶劣环境实验1确定普通子管和柔性子管混用模式是否可用实验8混合子管实验确定混合子管的应用前景实验9楼外的引上实验引上的可行性实验10恶劣环境实验2确定在现有管道中穿放纺织子管的可能性实验11楼内走线实验测试在楼内布放的方便性实验12阻燃实验测试阻燃的时间实验13拉力测试确定拉断的力量实验13拉带机试验

10、确定拉带机的施工效率3、项目主要创新点(1)混合子管使用方式为江苏移动宿迁分公司率先提出。硬质小子管为宿迁分公司2007 年提出试点使用的材料,纺织子管为2008年新出现的材料。宿迁分公司结合两种新材料 的优点,创新提出了硬质小子管和柔性纺织子管混合使用的新方式(2)混合子管的建设方式对提高通信管道中PVC管孔使用空间进行了新的探索。(3)混合子管的使用,对保证网络稳定运行、提高网络安全有一定的作用。(4)子管使用的材料为新型材料。(5)投资方面使用混合子管,小子管、纺织子管是一种创新的产品,虽然纯子管的投资 有所增加,但平均每子管的综合投资(含管道)比传统PE子管的投资节约15%(6) 能够

11、有效解决目前的管道容量不足的问题(7) 提高施工效率,日常维护也比较简便。(8) 混合子管的推广使用能充分发挥原有资源的潜在价值,大幅提高战略资源的利用率, 同时也响应了国家节能减排的号召。4、应用情况我公司选择了 5公里管孔资源比较紧张的管道进行了应用,从扩容效果看,敷设混 合子管(小子管+纺织子管),最少能敷设7根子管,使PVC管孔的利用率提高了 50%以 上,有效解决了管孔资源紧张的问题。5、效益分析采用几种模式的相关投资测算见附表项目单位5+1模式4+2模式3+2模式4+1模式4子管管道110管孔造价万元/孔公里6.56.56.56.56.5PE子管综合成本PE子管价格万元/孔公里0.

12、30.30.30.30.3PE子管孔数孔54344PE子管成本万元/公里1.51.20.91.21.2纺织子管综合成本纺织子管单价万元/孔公里0.50.50.50.5纺织子管根数孔36630纺织子管成本万元1.5331.50综合比较提供总子管数孔810974管道总投资万元/公里13.112.3511.014.98.3每子管投资万元/孔公里1.191.071.161.311.93从造价分析可以看出,布放混合子管比布放普通4孔子管每公里可节省造价约0.62 万元/公里。从另一方面说,增加3根子管相当于新建了一孔PVC管孔,从新建管道角度 可节约至少6.5万元/公里如该种建设方式推广至全省。全省目前

13、累计建设管道1.6万管程公里,按10%管道 需采用该种建设方式进行扩容计算,全省累计可节省资金至少1000万元。但从现有的建设环境看,目前新建管道的建设手续很难办理,且投资大,建设的周期 远不能满足公司目前的接入进度要求。采用该方式可实现快速接入。在社会效益方面,可减少新建管道施工带来的交通阻碍和道路破坏,无需破坏路面, 施工时对交通的影响影响非常有限,且减少噪声污染。施工过程中,不使用任何大型器 具,几乎不会产生影响居民生活的噪声。比较传统方式采用大型开挖和压路工具施工, 可大大减少噪声污染;由于无需开挖路面,新方法施工不会造成城市粉尘污染和污水污 染。因此从现有的管道中增加管孔容量的办法非常实用,且效益明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