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上的大气知识点总结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486488319 上传时间:2023-08-10 格式:DOC 页数:26 大小:34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球上的大气知识点总结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地球上的大气知识点总结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地球上的大气知识点总结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地球上的大气知识点总结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地球上的大气知识点总结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地球上的大气知识点总结》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球上的大气知识点总结(2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地球上的大气知识点总结知识要点一、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1、大气在地理环境中的作用(1)大气是地球的保护层,使地球表面的热量变化不至于过剧烈,并使地表少受外来天体的撞击。( 2)大气是天气变化的物质基础,同时大气对水的循环、地表形态等都起着重大影响。( 3)大气是生物和人类生存的物质基础,地球上一切生物的生命活动都离不开大气。2、大气的组成及其作用成分含量作用干 洁空 气氮(N2 )约 占78%地 球上生 物 体的基本成分氧(O2 )约 占21%一切生物维持生命必需的物质二氧化碳(CO2)很少植物光合作用的重要原料,对地面有保温作用臭氧(O3)很少大量吸收太阳紫外线辐射,保护地面生物免受紫外线伤

2、害。水汽很少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也能吸收地面辐射,起保温作用。固体杂质很少作为凝结核,促成水汽凝结3、大气的垂直分层层次高度特点形成原20 20因对流层低纬17-18千米中纬10-12千米高纬度8-9千米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递减,平均气温每上升100米,气温降低0.6空气对流运动显著天气现象复杂多变对流层大气的热量直接来自地面,因此离地面愈高的大气,受热愈少,气温愈低对流层上部冷下部热,有利于空气的对流运动平流层从对流层顶到50-55千米高度的范围气温起初不随高度变化或变化很小,到30千米以上,气温随高度增加迅速上升上部热,下部冷,大气稳定,不易形成对流,大多以水平运动为主。水汽含量极少,能见度

3、好,天气晴朗,对高空飞行有利平流层气温基本上不受地面的影响,到30千米以上,平流层中的臭氧层中的臭氧能大量吸收太阳紫外线而使气温升高中间层从平流层顶到85千米高度的范围气温随高度增加而迅速降低上部冷、下部暖,空气的垂直对流运动相当强烈,又称高空对流层因为这一层几乎没有臭氧吸收太阳紫外线的缘故电离层从中间层顶到800千米高度的范围气温随高度20 20增加上升很快大气处于高度电离状态该层中的大气物质(主要是氧原子)吸收了所有波长小于0.175微米的太阳紫外线的缘故散逸层电离层顶以上的大气一些高速度运动的空气质点,经常散逸到星际空间去,是地球大气向星际空间过渡的层次受地球引力场的束缚很弱二、大气的热

4、状况1、太阳辐射( 1)太阳辐射的概念:太阳源源不断地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宇宙空间放射能量,称为太阳辐射。它是地球上最主要的能量源泉。( 2)太阳辐射波长:太阳辐射的主要波长范围是 0.15-4微米 ,包括红外线(大于0.76 微米 )、紫外 线 (小于 0.4微米)和可见光(0.4-0.76微米)三部分。太阳辐射能主要集中在波长较短的可见光部分,因此太阳辐射又称为短波辐射。(3)太阳辐射强度:1平方厘米的表面上,在1分钟内获得的太阳辐射能量叫太阳辐射强度。太阳高度角是影响太阳辐射强度的最主要因素。2、大气的热力作用(见下面的图)(1)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20 20吸收:臭氧吸收波长较短的太阳

5、紫外线;水汽、二氧化碳吸收波长较长的太阳红外线反射:云层和尘埃对太阳辐射进行反射。云层愈厚,云量愈多时,反射作用愈强散射:以空气中的分子、尘埃、云滴等质点为中心向四面八方散射开来。散射改变了太阳辐射的方向,使一部分太阳辐射不能到达地面。(2)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大气吸收太阳短波辐射能力很差,使大部分太阳辐射能透过大气射到地面。大气吸收地面长波辐射的能力很强,从而能把地面放出的热量保存在大气中。大气辐射除一部分射向宇宙空间外,大部分向下射回地面,称为大气逆辐射,这在一定程度上补偿了地面辐射损失的热量。3、气温的时空分布( 1)气温的时间 分 布气温的日变化时 间日出正午正午 14时左右14时左右

6、日出前后太阳辐射强度不断增强开始减弱继续减弱地面储存热量不断增多增多盈余亏损继续亏损地面温度不断增强升高 13时20 20达最大值降低不断降低地面辐射不 断增 强继续增强至13时达最大值减弱不 断减 弱气 温不断上升继续上升至14时 达 最高 值不断下降,日出前后达到最低值气温的年变化太阳辐射最强月份气温最高值月份太阳辐射最弱月份气温最低值月份形成 原 因大陆6月(北半球)12月(南半球)7月(北半球)1月(南半球)12月(北半球 ) 6月(南半球)1月(北半球)7月 ( 南半 球 )地面储存热量海 洋 6月(北半球)12月(南半球)8月(北半球)2月(南半球)12月(北半球)6月(南半球)2

7、月 ( 北半球)8月(南半球)海洋热容量大,受热和放热都比陆地慢(2)气温的水平分布一般情况下气温从低纬向两极递减,这是因为太阳辐射能量因纬度而异的缘故。由于气温的分布还与大气运动、地面状况等因素密切相关,因此,等温线并不完全与纬线平行。南半球的等温线比北半球平直,这是因为南半球的海洋比北半球广阔得多,而海洋表面的20 20物理性质比较均一的缘故。北半球1月份大陆上的等温线向南(低纬)凸出,海洋上则向北(高纬)凸出,7月份正好相反。这表明在同一纬度上,冬季大陆比海洋冷,夏季大陆比海洋热。7月份世界上最热的地方出现在北纬20-30的沙漠地区,撒哈拉沙漠是全球的炎热中心。1月份西伯利亚形成北半球的寒冷中心;世界极端最低气温出现在冰雪覆盖的南极洲大陆上。三、大气的运动1、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大气运动的状况:大气运动包括垂直运动和水平运动,前者叫对流,后者叫风。大气运动的能量:来源于太阳辐射能。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由于太阳辐射对各纬度加热的不均匀,造成高低纬间的冷热差异,这是引起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大气运动的直接原因:冷热不均引起空气上升和下沉的垂直运动,空气的上升或下沉导致了同一水平面上气压的差异,气压差异又是形成空气水平运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幼儿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