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李-科技发展战略管理工具:技术预见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486463525 上传时间:2023-02-07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王李-科技发展战略管理工具:技术预见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王李-科技发展战略管理工具:技术预见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王李-科技发展战略管理工具:技术预见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王李-科技发展战略管理工具:技术预见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王李-科技发展战略管理工具:技术预见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王李-科技发展战略管理工具:技术预见》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王李-科技发展战略管理工具:技术预见(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科技发展战略管理工具:技术预见王李1 ,鲍魁龙2(1.吉林省科学学与科技管理研究会,吉林 长春 130041;2. 吉林省科学学与科技管理研究会,吉林 长春 130041)摘要:本文对技术预见的定义及基本理念、技术预见的分类、国内外研究现状、内容、方法及在高新技术领域中的应用等进行阐述,提出作为科技发展战略管理工具,技术预见应坚持贯彻落实下去,实现官、产、学、研、公众共同参与技术预见体系,综合运用多种方法进行技术预见的实效,而且要注重培育技术预见文化、提高专家的技术预见能力。关键词:技术预见;基本理念;研究现状;高新技术领域;未来 1 引言在经济全球化、信息化和知识化的今天,科技进步日新月异,

2、各国政府都已认识到技术不仅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根本推动力,而且也是决定国际竞争力的关键因素。技术预见决策模式让政府、产业界、学术研究机构乃至社会公众对科技研发的供给与需求有了深入了解和沟通交流的平台,从而对国家科技发展的优先顺序达成共识,积极选择和培育国家关键技术并努力实现产业化,从而实现技术与经济社会的整体化预测、系统化选择和最优化配置。2 定义和基本理念学术界和有关科研机构对于“技术预见”有着不同的解释。英国技术预见专家Ben R.Main在1995年技术预见是对科学、技术、经济和社会在未来一个较长时期内的发展进行系统的研究,以确定具有战略性的研究领域为目标,选定能够对经济和社会利益作出最大

3、化贡献的通用技术。经济合作组织对技术预见的定义是技术预见是对科学、技术、经济和社会的远期未来进行系统的探索过程,其目的是选定可能产生最大经济或社会效益的通用新技术。亚太经合组织对技术预见的定义是技术预见是对科学、技术、经济和社会的远期未来进行系统的探索过程,其目的是选定可能产生最大经济、环境与社会效益的通用新技术和战略研究领域。可以看出这三个定义的内容大同小异,总结起来,技术预见具有五个特征1(1)对远期未来进行的探索必须是系统的;(2)技术预见主要考虑未来的一段较长时期,一般是5到30年;(3)技术预见以通用新技术为主要研究对象,即处于竞争前期的新技术,WTO规则允许各国政府对此类技术予以支

4、持;(4)对于“通用新技术”可能产生的影响不能只从经济层面考虑,也要考虑其对环境、社会等其它方面的影响;(5)技术预见对科学技术的发展不能只注重分析其推动因素,而且还要注重分析其拉动因素,换言之,既要注意选择科学技术发展的机会,也要注意识别相关的经济、社会需求。综上可见,技术预见所倡导的核心思想就是要对科学技术、经济、社会、环境、资源在远期未来一个较长时期内的发展趋势以及相互之间的影响进行“整体化”的预测,并在基础上,进行“系统化”的选择确定那些具有战略意义的通用新技术、关键技术和研究领域,利用市场自身在配置资源方面的“最优化”原则来实现经济、社会、环境、资源之间利益的最大化。3 技术预见的分

5、类技术预见按地域范围可以区分为宏观层次的国家或跨国、国际性技术预见,中观层次的区域或区域群技术预见,微观层次的园区或产业群技术预见;按涉及领域层次可以区分为综合性的技术预见,专业或行业性技术预见以及企业或专题型技术预见等;按照预见深度可以区分为长期(2030年)、中期(715年)和短期(35年)技术预见三种;按照发展层次可以区分为第一代技术预见(只考虑技术内在推动力的技术预测),第二代技术预见(加入了对市场因素的关注),第三代技术预见(将整个社会纳入了考察范围)。4 国内外技术预见研究现状发端于美国,大发展于日本,现波及全球的技术预见活动,正成为获取关键技术优势、提升国家、地区产业和企业竞争力

6、的重要手段。自日本在20世纪70年代第一次组织技术预见调查活动以来,“技术预见”先后得到了发达国家(如英国(1994)、德国(1993)2、法国(1995)和韩国(1992)3和一批发展中国家与国际性组织(如APEC、UNIDO等)4的重视。进入90年代中后期,全球更是掀起了一股预兜研究与实践的浪潮。我国在19931994年由计委与原国家科委联合完成90年代我国经济发展的关键技术,1997年科技部组织“国家重点领域技术预测”,2003年科技部组织中国未来10年信息、生物和新材料等3个领域的技术预测,并发布中国技术前瞻报告2003:信息、生物和新材料5,成为我国展开技术预见与关键技术选择、实施的

7、先驱性工作。结合国内外研究现状会发现,国外和我国的技术预见研究侧重点有所不同,主要表现如下几个方面:(1)国外的技术预见研究相比理论研究而言更重视实证研究,而我国的技术预见研究相比实证研究而言则更重视理论研究;(2)国外在企业层次上的技术预见研究比较多,而我国则较少,这主要是因为国外高度发达的市场经济,使企业在经济发展和技术创新方面的主体地位显得非常突出,而我国的市场经济水平还达不到国外的水平,企业在技术创新方面虽然也是主导地位,但受到很多方面制约因素的影响;(3)国外在区域地区层次上的技术预见研究比较少,而我国有不少区域层次上的技术预见研究,这主要是因为我国地域面积广大,各个地区之间实际情况

8、差异较大,地区间的经济、社会发展极为不平衡,很难“一刀切”的缘故造成的。而国外的情况则刚好相反。但这些大都是探讨技术预见在区域科技政策制定中的作用的,探讨区域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却很少;(4)国内外的学者都比较注重国家层次、产业层次以及技术预见与政策制定方面的研究,这说明了技术预见的共性特征和普适性。5 技术预见研究方法(1)德尔菲法。技术预见最初的方法是德尔菲法,经过多轮调查,采用匿名的方式,“背靠背”进行专家咨询,从而可以让专家充分发表不同观点;上一轮的调查结果会在下一轮反馈给各专家作为参考;随着反馈次数的增多,专家调查的结果趋于一致性6。并在整个过程中采用统计方法进行定量处理,通常用简化的中

9、心意向统计法,取数据的中间值作为专家小组的意向, 以上下四分位值表示意向的集中度。(2)改进的德尔菲法。改进的德尔菲法有的考虑到专家的权威程度,对不同专家的判断结果给与加权处理; 对不同的预测结果的发生,引入置信概率等; 或者超越单纯的技术因素的分析, 将研究视野放宽到未来技术的需求发展,并对经济、社会与环境等方面可能带来的影响与制约进行调查,从而发掘出真正适合社会与产业界共同需求的重大关键技术。(3)情景分析法。用描述的方法,以定性分析为主,对技术的发展态势、态势的各种可能性及发展路径做出自始至终的情景进行分析。充分发挥专家的主观能动性,融合专家的逻辑和形象两种思维。情景分析法可以构建出技术

10、发展的多种结果和情形,但是过程较复杂。(4)相关树法。首先制定某领域未来发展的方案,根据这个方案,专家组再拟订关系树, 明确总目标与各子目标之间的关系,并将各子目标再进一步细分下去,一直细分到具体技术或是细分到需要重点突破的领域最后一层的子目标就是所选定的重要科技领域。为了达到总目标, 就必须在这些重要领域内进行研究。(5)专利分析法。包括定量和定性两种分析,定量分析主要是通过统计专利文献,从专利数量、引文数量等方面来进行分析,得到技术动态发展的趋势;定性分析是通过技术特征,从专利说明书等技术内容等方面获得技术的动向信息。在具体分析时,需要将定量的专利特征与定性的内容特征结合起来进行分析。专利

11、分析法的时滞性比较强,从专利的申请到专利的公开, 间隔较久,影响到技术预见的时效性和准确性。6 技术预见在高新技术领域中的应用技术不仅是产业结构升级、经济发展的根本推动力,而且也是决定国际竞争能力的关键因素。在高新技术产业领域,地区如果没有特殊的战略目标和措施,将很难在某些领域或产业环节上形成特殊竞争能力,也不能跟上国际产业技术进步的步伐,更谈不上跨越式发展。在这样的背景下,国家如何根据实际,积极选择和培育高新技术并努力实现产业化,是事关国家经济长远发展的一个基本战略问题。技术预见作为科技发展战略管理工具是通过对科技发展的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以及创新体系的结构进行前瞻和展望,为科技发展提出现实的

12、预期目标,为实现预期目标而选择相应的战略和行动计划,明确政府控制、产业参与和创新系统各主体的责任。以区域发展“战略集成”来说:科技发展战略要落实到提高原始创新、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等能力,实施技术跨越式发展上面去:经济发展战略要落实到提升产业国际竞争力和企业核心竞争力上面去;开放引进战略要落实到壮大民族产业,培育民族产业的创新能力上面去。技术预见着眼长远,突出重点、提高起点,有利于增强区域竞争力。在实施技术预见时一般要考虑对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的作用,同时要考虑科技发展的趋势,还应体现本国或本地区社会发展的需求和未来发展的长远目标。因此,从科技、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的战略视角来配置和管理有限的科技资

13、源,有选择地重点发展能够为本国或地区经济与社会发展带来最大贡献的重点领域,最终实现科技资源与其他资源的最优化配置,已成为各国政府关注的焦点。一些国家或地区的政府都在积极促进科技与经济的结合,促进国家或区域战略技术的研发,其目的都是为了提高国家或地区的经济竞争实力。技术预见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战略转移提供了思路和途径,对竞争力的提高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尤其是,面向高科技产业群,满足产业发展需要,以需求定位的技术预见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正成为众多国家实现产业进步与跨越式发展的有效工具。因此,在面向高科技产业群技术预见理论研究与实践运作的基础上,对现行“需求定位”理念下技术预见的目标、技术选择、预见

14、过程、结果应用等方面的特点进行系统探讨与提炼,为我国高新技术领域进行技术预见及关键技术选择,探索新的预见模式,具有普适性与可移植性。我国是发展中国家,要充分发挥政府的宏观引导和调控作用,把有限的人力、物力、财力集中起来,努力营造一个局部优化、运转协调的产业化软硬环境。在已形成产业特色并具备发展基础的技术、人才密集区,要率先建设若干一体化程度较高的、具有国际影响的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和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同时要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构建互动有效的R&D体系。重视发挥技术预见在高技术产业发展中的导向和优胜劣汰作用,凡是技术预见能够充分发挥作用的领域,政府都有积极参与。强化技术预见的功能,集中配置科技与产业资

15、源,在局部区域形成高新技术的特色产业和产业优势。我们坚信技术预见的研究、开发和应用将会给国家经济的发展带来新面貌。7 面向科技发展加强技术预见战略实施若干举措作为未来制定科技发展战略方针的重要方法及环节,在国内实施技术预见活动就是要根据具体国情以及未来国家发展需求出发,本着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促进经济发展和增强国防实力具有决定性作用的重要技术,予以优先开展,同时促进科技界、产业界和政府之间的沟通与互动,完善国家创新体系,从而带动国家整个科技竞争力尤其是自主创新能力的显著跃升7。(1)作为科技发展战略管理工具,技术预见应坚持贯彻落实下去借助技术预见工具、提高制定科技政策和创新政策的水平,通过提高技

16、术能力消除技术鸿沟、实现社会经济目标是若干发展中国家开展技术预见的根本目的。我国应将技术预见活动长期进行下去,认真思考和积极实施新的科技发展战略和科技政策,通过科技进步来推动我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2)实现官、产、学、研、公众共同参与技术预见体系目前国内的技术预见体系不利于预见文化在全社会的培养与形成。技术预见所倡导的理念之一是沟通与协商,通过社会公众参与、高层专家的审核和论证来提升技术预见质量,形成最后的预见报告,传播预见成果。然而,现有的技术预见体系是把公众几乎完全排除在外的。在我国未来技术预见实践中应重视公众参与机制设计的技术预见的建设与完善,从而形成官、产、学、研、公众共同参与的技术预见体系,在全社会培育一种关注未来的预见文化。(3)综合运用多种方法进行技术预见的实效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国内目前所进行的技术预见活动缺乏对未来具有潜力的科学技术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