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燕教学反思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486455316 上传时间:2023-12-17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5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柴燕教学反思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柴燕教学反思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柴燕教学反思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柴燕教学反思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柴燕教学反思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柴燕教学反思》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柴燕教学反思(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创 设 情 景 ,感 悟 诗 意 春晓教学反思一(3)班 柴燕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学设计是预设的、固定的,但是学生的个体是多样的,发展是多变的。我在讲解孟浩然诗春晓时,先板书:“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然后请学生们就诗的意境、写作手法、用词等方面提出自己的看法。一学生问:“既然不觉晓了,为什么还能闻啼鸟呢?”教师回 答:“这写的是清晨睡醒时的情景。”另一学生问:“都睡着了,怎能听见风雨声呢?这里写的太不妥当。” 我正色道:“孟浩然是我国唐朝的伟大诗人,他的春晓流传至今,哪会有错!坐下!”接着教室里是一片嘻笑声。现代青少年视野宽广、思维敏捷、知识面广,会不时提出一些尖

2、锐的问题“难为”教师。为此,教师应实事求是地处理学生的发“难”。既不能不懂装懂,胡编滥造以蒙蔽学生,也不能压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创新意识。有时不妨以愉悦的心境和学生一道探讨有关问题,以沟通师生情感,拉近心理距离。对拿不准或不会的问题不妨如实承认:“这个问题我也吃不准,等查完资料再回答你。”教育机智是一个教师高超教育艺术的集中体现。一个教师具有良好的教育技巧,才能在课堂教学中游刃有余,创造出最佳的教育效果。诗,美在意境,教学古诗的目的之一就是要将学生带入诗境之中。意境是一种“意会”的境界,感悟意境是对诗人心灵的触摸,是建立在客观信息上的个体主观心灵感受。这种感受及过程,是难以用准确无误的科学概念

3、来进行具体描绘的。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人的左脑主于语言及与语言相关的功能,右脑主于综合、整体的听辩,包括想象、感知、直觉等等。可以说,意境的感悟关键在于激活儿童的右脑,使学生在音、图、声等多种显性手段结合的形象环境中,加强对诗句语言的咀嚼体味,利用儿童与诗句相通或相关的生活经验,唤起儿童的亲切感,缩短诗与儿童的心理距离,让儿童带着一种朦胧的抒情的情绪,进入诗的意境,感悟诗的意境。理解春晓这首诗的意境时,教师如一味按照教参上一句一句的注解意思讲给学生听,结果学生越听越糊涂。怎么也想不明白:诗人睡到天已大亮都还不知道,第三句却知道昨夜又刮风又下雨?其实,诗人在做诗时,是在特定情境下有所观有所感而做

4、诗的。诗是意境的精华凝炼而成。所以在理解古诗时,要加以还原当时的情境,才能透彻完整地理解诗意。春晓一二两句和三四两句的过渡理解顺序,应该是“一二四三”理解法。即:诗人听到鸟鸣才醒来,支开窗棂一看,呀,地上落满了花瓣。这才想起昨夜又刮风又下雨,自己睡得那么沉,都不知道。这样,通过诗的意境还原,学生就很容易学好这首古诗了课堂学习应该是学生生活的一部分,学生能从中获得生活的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并在这里体会生活的苦与乐,感受生活的悲与喜,“充分提供情节背景下的学习是最有效的,“教学时,借助于情境的创设,再现语文所描绘的生活画面,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能较好地理解课文内容,体验情感,激发学习兴趣,课堂教

5、学过程中的演示,表演等活动都是再现生活的常用方法。我在教学古诗春晓的片断时首先请王妮小朋友做诗人,一边表演,一边把写的诗朗诵给大家听,王妮(做睡眠状,半夜听到风雨声、鸟叫声醒来揉眼)诵: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走到窗前看看,回想起来了)诵: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我让大家学会了诗歌,放学回家背给奶奶听,奶奶听不懂,就讲给奶奶听。(同学同桌分角色准备)。接着我做“奶奶”。谁愿意背给“奶奶”听,陈福川背了全诗,于是 “奶奶”问什么不觉“小”?不觉“大”的?陈福川说:“奶奶,这首诗是说诗人睡的正香,不知不觉天已亮了,这个“晓”不是大小的“小”,是日旁的“晓”,是说天亮了。“奶奶”问:“怎么又闻啼鸟

6、”? 蒋坤说:“闻是听到,是门子框,里是一个“耳”,意思是春天早晨到处听到鸟叫。”教学中通过设计表演,引导学生进入角色,表演相应角色的语言,动作,表情,同时体验角色的心里活动,从而深刻地领会语言文字。春晓教学设计一(3)班 柴燕一、教学目标(一)知识教学点:1学会“夜、知、少”这3个生字,理解字词的意思。知道“觉”是多音字,在课文中读ju。2能借助汉语拼音读准字音,通过朗读课文理解古诗的内容,并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意思。3能背诵课文,默写课文。(二)能力训练点:引导学生通过看图,培养观察、想象的能力。在讲解古诗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三)德育渗透点:通过学习古诗、品味古诗,体会

7、作者热爱春天,珍惜春光的感情。(四)注意体现创新和实践能力:注重能力的培养,学会说和写,课后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去描绘春天的美好景色,并写下来。二、重点、难点及解决方法(一)重点:理解诗句的意思,并会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体会诗人,爱惜春光的思想感情。(二)难点:对诗的意境的理解。(三)解决方法:通过有感情地朗读体会古诗的韵味及语言美。三、课时安排:2课时。四、学生活动设计 1学生自学生字。2动笔描绘春天的美景。五、教学步骤(一)明确目标:1第一课时使学生能借助汉语拼音读准字音,理解图意,明确字词的意思。通过朗读课文理解古诗内容,并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2第二课时学会生字,让学生练笔。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8、。(二)整体感知:这篇讲读课文是一首古诗。有一幅插图,画的是几只鸟站在开满桃花的枝头上,春燕和鸟在空中飞翔,正是诗的意境。这首唐诗有四行两句。作者描述了一幅雨后春天早晨鸟语花香的绚丽图景。第一句讲春天的夜里睡得很香,不知不觉地天已亮了,窗外传来了一片婉转悦耳的鸟叫声,这是通过所闻描述春天早晨的情景。第二句讲朦胧中想起昨天夜里听见刮风下雨的声音,经过风吹雨打,不知有多少花朵凋落了。这是通过所想来描述春天夜里的情景。第 一 课 时(一)导入、揭题、解题:人们都说“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春天是一年中最美的季节,而春天的早晨则是一天当中最宝贵的时间,今天我们就一起去看看春天早晨的美丽景色,

9、板书3春晓(齐读)。(二)看图,了解图意:1启发想象:从图上看这是什么季节,什么时间的美景?图画中都有谁?它们在干什么?引导学生说出这是春天,桃花开了,几只鸟站在枝头叽叽喳喳地叫着,燕子从南方飞回来了,雨下了一夜,地上到处是被风雨打落的花瓣。2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完整地有顺序地叙述图意。过渡语:作者是怎样描绘的?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这首古诗。(三)初读课文,读准字音,介绍作者。小精1借助拼音,读熟古诗“觉”是多音字,在课文中读“ju6”。2教师范读古诗。3介绍作者:春晓的作者是唐代诗人孟浩然,湖北襄阳人,大诗人李白的挚友,他一生没有做过官,大半辈子隐居农村,过着淡泊恬静的生活,年轻时曾漫游江浙,徜

10、徉山水之间,历览自然风光,他擅于写山水诗,字里行间凝聚着对人生和山河的热爱之情。(四)学习古诗、理解内容。1解题:从图上看作者描绘的是什么时间的景色?春晓:晓,天刚亮的时候。本课指早晨。春晓,春天的早晨。2春天的早晨是什么样的?(齐读古诗)3学习前两小句:“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1)仔细读,小组讨论你能读懂哪些词的意思?哪些没读懂,大家一起商量。(2)重点体会:眠:睡眠,睡觉。不觉晓:晓,天亮。不觉晓,不知不觉地天亮了。(3)试着说第一句话的意思:春天的气候暖和,觉睡得很香,不知不觉天已经亮了。(4)早晨醒来,作者听见了什么?看见了谁?结合挂图齐读“处处闻啼鸟”。体会:处处:到处。闻:听

11、到。啼鸟:鸟叫。想一想,鸟的叫声是什么样的?(5)试着用自己的语言说说第二小句话的意思:“早晨醒来,听到外面到处是悦耳动听的鸟叫声。”过渡语:春天的景色这么美,作者想到了什么?(齐读后两句)4学习后两句:“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1)出示挂图,观察:地上有什么?作者想到了什么?(2)试着说说“夜来风雨声”这句话的意思:想起昨天夜里又刮风,又下雨。过渡语:经过了风吹雨打,花儿怎样呢?结合图说说第四句话的意思。(3)“花落知多少”:经过风吹雨打,不知有多少花朵被打落了。(4)把这两句话的意思连起来说。5自由读古诗,用自己的话说说整首诗的意思。(五)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练习背诵和默写:注

12、意节奏和重音: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六)小结:学习了这篇课文,你感受到了什么?学会了什么?扩展:春天的景色非常美,你们一定要珍惜春光,爱惜时间。(七)布置作业:背诵、默写课文(八)板书设计:春晓:春天的早晨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第 二 课 时(一)复习、巩固:背诵,默写古诗。(二)借助汉语拼音读准字音,在了解字义的基础上分析字形:1重点指导:晓:从日不从目,日出而晓。与烧比较字形,右上没有一点。眠:目字旁,闭目则眠。闻:与问比较字形,课文中是“听到”,现在的意思是用鼻子嗅气味。2请学生说说字义。(三)练笔:1导入: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春晓,看

13、到作者把景色描绘得这么美丽生动,你们想不想写一写呢?那么今天老师就带领大家一起去看一看春天的美景。2出示挂图(画面是春景),再听听音乐,想象春天是什么样的,小组互相说一说,然后写下来。3师生共同点评。(四)布置作业:抄写字词。谈小学一年级的语感训练小学语文教学论文李伯棠教授在语感的培养一文指出:“语感的培养不能一蹴而就,因为语文知识、生活经验、思维成果的积累,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所以我们必须从入学的那天起就要有意识地耐心培养,并逐步提高要求,以达到我们的目的。”如何从入学的那天起就有意识地培养,李文未展开论述。笔者以为,新大纲虽未出现“语感”字眼,却明确规定了语感训练的要求和提示了训练的方法。一

14、年级是儿童学习书面语言的开始,是语感训练的启蒙阶段。一、在字词教学中,要特别注意指导字词教学同认识事物结合起来 语感强的人,很容易把语言文字转换为生动的画面,从而进入其所描述的意境。完成从语言文字到画面的转换,表象是基础。没有丰富的表象积累,要完成转换是困难的。因此,在字词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把学习字词同认识事物结合起来,建立起字词同事物的联系,不断积累字词所表达的事物的表象。 1.用直观的形式使学生把字词同相应的事建立联系 直观的形式包括实物、图画、幻灯、动作、表情直观。要用直观的形式让学生把常用的名词、动词、形容词同事物建立起联系。对学生少见的事物更应该用图像直观加上语言直观等多种直观方法,让学生认识这类事物,建立起这类事物的表象。一年级课本每篇课文插图,很多字词都可以利用插图引出和教学,不仅“看图学词学句”、“看图学文”如此,“课文”也是如此,如村居中的“草长、莺飞、拂堤杨柳、春烟、放纸鸢”等词语都可以利用插图使学生把词义同认识事物联系起来。 2.引导学生把字词同有关知识、生活经验联系起来 对一个字、词的意思的理解程度,也是同已有知识、生活经验密切相关的。因此,在字词教学中,对一些信息量大的词和较难理解的词都应联系有关知识、生活经验理解词义。如第二册粽子中的“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