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室工作总结复习课程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486442215 上传时间:2022-11-16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2.9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科室工作总结复习课程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教科室工作总结复习课程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教科室工作总结复习课程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教科室工作总结复习课程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教科室工作总结复习课程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科室工作总结复习课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科室工作总结复习课程(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科室工作总结本学期,学校教科室工作继续高举教育科研发展与创新 的旗帜,紧紧围绕莱城区教科室工作计划中提出的“规范、 有效、校本、特色”四个关键词,积极开展“深化有效教学, 提高教学质量”这一工作重点,不断提高教育科研在有效课 堂教学中的“实战能力”,追求教育科研形态的“多元化”, 倡导教育科研的“特色取向”,在改革实践中提升教育科研 的层次与水平。大力倡导“教师即研究者”的理念,鼓励教 师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工作实践中不断反思, 求真务实,与时俱进,推动了我校教科研工作向更高的层次 的发展。一、深化有效教学,大力推行教学行动研究。1. 聚焦有效教学,深化行动研究。本学期学校教科室

2、引导教师着眼于改进教学行动、提高 课堂教学有效性,继续大力推行行动研究,即“问题即课题”, 引导教师以研究学生发展为中心,努力改进教学实践。(1) 组织教师认真学习教育教学理论。学校下发幸福与教育 人手一本,提倡集中学习与自学相结合,坚持每周教师集中 学习一小时。(2)提倡教师自主学习。学校征订人民教育、 教师博览、山东教育、山东教育报等刊物二十多种, 每位教师自主订阅一份教育教学报刊,让教师通过自学,结 合自己教育教学实践,边学习、边实践、边反思、边总结,把教育科研知识的普及、应用贯穿于整个教育教学过程的始 终。(3)倡导教师撰写教育日记、教学后记、教学案例与反 思,教科室组织开展行动研究、

3、教学日记、教学后记评比活 动,要求40周岁以下教师都能参与。取得了较好的效果。2. 开展有效课堂交流研究。为了进一步推动有效课堂交流的开展,我们借鉴和学习 莱城区有效课堂教学先进经验,通过课堂交流改变教师的教 学理念与行为,促进“有效课堂”的形成。本学期各级部教 研组老师围绕有效课堂,积极探索,进行有效课堂的研究, 于十月份进行了以“有效课堂教学观摩”为主题的课堂研究 活动,各教研组老师对这两次课堂观察活动进行了深入的研 究与总结,形成了共识,撰写了课堂观察报告,更主要的是 老师们通过课堂观察,加强了自我反思,反思自己的课堂, 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行为,努力提高自己的课堂效益。二、规范课题研究过

4、程管理,推进我校“十一五”课题 的研究工作。课题研究是教育科研的重要方式。为了更好地规范学校 “十一五”课题研究过程管理,学校教科室努力做好指导工 作,召开课题组成员会,落实子课题的研究工作。坚持以科 学发展观指导教育科研的创新,在课题研究中广泛运用行动 研究法,体现“教学即研究”的“草根性”特征,在读书、 实践与写作三者结合上推动教师专业成长,加强教学反思的 指导与推广,使科研与教学真正做到了一体化。1.完善课题组考核机制,举办课题研究活动。为了落实“十一五”课题的研究工作,学校教科室制定 了学校教科研校级主课题管理制度,完善了课题组考核机制, 按照要求对课题组实行任务划块,责任到人。组织课

5、题组人 员认真学习,落实课题研究,课题组成员围绕课题,举行研 讨活动。2. 认真做好课题的申报、立项工作。为了使我们的教师走上专业化发展之路,成为科研型的 老师,学校积极发动和宣传好教师个人学年课题的申报工作, 本学期,按照莱城区教研室的课题申报要求,动员全校教师, 按级部、分学科,根据自己在课堂教学中的问题、困惑、感 悟,积极撰写课题申报表,共撰写课题12个,经过层层选 拔,高年级数学课题“引领小学中高年级学生自主设计数 学作业的探索”,被立项为省级课题。其余的课题作为校级 课题,进行研究,在今后将逐级选拔参与更高级的课题立项 研究。3. 规范课题研究过程管理和成果的整理。本学期我们将行动研

6、究的方式引入课题研究过程,围绕 “人文教育”这一 “十一五”省级规划课题,组织教师实实 在在地参加课题研究,充分发挥市级骨干教师和课题组等为 主力的学校科研队伍的核心作用和骨干作用,从而不断丰富 课题研究的内涵。在研究的同时,我们重视阶段性研究成果 的搜集、整理,撰写课题研究报告;重视成果的实践运用, 促进科研成果的转化。学校教科室进行了总结,将本学期主 课题研究过程资料进行了整理,装订成册,积极参加好各级 组织的课题结题及相关评比活动。4. 认真做好课题的结题工作。我们共有19项课题被区级以上教科室列入学年立项课 题。为了关注好教师的个人学年课题,教科室能积极主动与 老师们加强联系,让课题进

7、课堂,要求老师们对自己的课堂 进一步加强自我反思与总结,认真撰写好课题论文和研究报 告,在0910学年课题研究成果评比活动中,我校省级“十 五”课题“利用信息技术提高学生素质研究”结题并获山东 省课题研究成果二等奖,“十五重点课题生活化、活动型、 探究式小学德育课程创新教学研究”结题材料已经报送课题 组。“阅读中外经典,享受读书乐趣”、“小学生自主性学习 教学策略研究”等12项省市区课题正在研究。领导和教师 们在扎扎实实的课题研究与结题中不断提高教育科研能力, 成就自我。学校在课题研究中培养了一大批骨干教师,促进 了研究型教师队伍成长的速度,学校的办学水平、办学能力 得到全面提高。三、加强特色

8、学校建设,打造学校教育品牌。办学特色是学校丰富发展内涵,提高办学档次的必由之 路。本学期,我们结合我校实际,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提 升我校特色学校的品位,努力寻求学校管理、教育教学、校 园文化建设等方面特色的切入点和结合点,精心打造学校特 色品牌,在内涵建设上求发展。通过特色文化影响学生,发 展学生,发展学校。学校教科室一如既往地做好学校作文特 色建设的有关工作。积极开展好学生快速作文系列活动。这学期我们坚持把 作文教学特色与建设书香校园结合起来,积极开展师生共读 共写活动,让师生共读共写成为一种生活方式。本学期认真 举办好学生限时快速作文活动,组织开展好师生共同参与的 各项系列活动。在教师方

9、面:学校积极推荐优秀教育读本, 定期开展读书交流活动,读书演讲比赛;倡导教师写随笔、 教育日记,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反思,对教学中的一些热 点问题发表自己看法,对教育改革提出理性思考,为学校的 改革与发展出划谋力。在学生方面:我们积极开展好藏书、 读书活动,办好班级图书角,开展读书交流活动,打造书香 校园。本学期我们参与了莱城区语委办举办的“文心雕龙” 杯教师、学生新课标作文大赛,其中四年级一班的张冉、四 年级二班的杨淑涵、陈璐瑶、五一班的张静远、五年级五班 的张期飞被选中参与了现场作文展示;吕美、刘翠红两位老 师参与了教师组的现场展示。四、加强教育科研的阵地建设,做好成果的总结与推广 工作。

10、本学期我们重点以“阅读与写作”课题为载体,研究重 点是进行听课、评课、研讨,做到课题实施与资料积累,整 理分析同步,课题实施与学生发展、教师发展、学校的发展 同步,课题实施与成果表达同步,重在做好教师的教科研活 动,加强对课堂观察的研究,同时我们还发动教师撰写教育 科研论文,取得了较好的效果。1. 着力组织教师积极参加各级各类的征文、论文、成果 评比。本学期为中青年教师进行了论文撰写专题讲座,教科室 将担负起收集、反馈信息的任务,及时把市级以上有关征文、 论文、成果评比等信息传达到每个教师,由教科室对教师的 论文、成果进行筛选,把好质量关,教科室积极向报刊投稿, 本学期有40多篇教师论文获奖、

11、发表。其中刘慧勤发表论 文一篇,刘焕贵5篇论文获奖,吴修峰、刘栋国两位老师各 发表论文两篇。张娟老师获得省级优质电教课二等奖、市级 优质电教课一等奖,王娟老师获得音乐教师基本功比赛省级 二等奖,音乐教师基本功比赛单项奖。2. 加强综合实践活动小课题研究,成果丰硕。加强综合实践活动小课题的研究,使小课题研究形成了 可持续性、级部特色性。如三年级级部的“非物质文化”小 课题研究系列,四年级级部的“手工操作”小课题研究系列。 各班在总课题的基础上,衍生出自己的班级小课题,形成了 本班的特色课题研究,充分利用周三下午的全校综合实践课, 进行小课题的研究,成果丰硕,三年级级部成功举办校级综 合实践活动展

12、。在莱城区综合实践小课题展示中我校推选展 评的“五谷丰登”获得一等奖,“饮料与健康”获得二等奖, 李俊才老师的案例小课题大一一五谷画小课题研究获得 一等奖,吕美老师的案例低碳生活在我们身边废纸变 宝获得二等奖,绳建红老师的案例让绿色覆盖我们的校 园获得三等奖。3. 引荐作品,积极投稿,提高学生写作兴趣。一学期来,语文老师在“大量读写,提早阅读”这一课 题上,认真研究,培养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学生的写作 水平得到全面提升。先后组织三至五年级学生参与“中华小 状元”杯作文大赛,共有394篇获奖,特等奖3篇,一等奖 124篇,二等奖132篇,三等奖68篇,优秀奖67篇。吕源、 王秀芳、康丽华、李凤云、任晓燕、吕美、郑华、亓茜、刘 栋国、张莉、刘翠红、吴修峰、刘泉英、刘玉双、房静、苏 爱玲获得优秀指导奖。在新的学期里,学校教科室将以人为本,求真务实,一 如既往为教师、学校服务,积极推动我校教育科研的发展与 创新,更好地打造学校教育科研的品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