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禽李氏杆菌病的诊断、治疗及预防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486381373 上传时间:2022-09-03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20.2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畜禽李氏杆菌病的诊断、治疗及预防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畜禽李氏杆菌病的诊断、治疗及预防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畜禽李氏杆菌病的诊断、治疗及预防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畜禽李氏杆菌病的诊断、治疗及预防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畜禽李氏杆菌病的诊断、治疗及预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畜禽李氏杆菌病的诊断、治疗及预防(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畜禽李氏杆菌病的诊断、治疗及预防王跃伟,田广远(河南省临颍县畜牧局 462600 )李氏杆菌病是由李氏杆菌感染畜禽的一种传染病, 人也可感染,为人畜共患病。家畜以脑膜脑炎、心内膜炎、败血症和单核细胞增多症为特征;而家禽以脑膜脑炎、坏死性肝炎和心肌炎为特征。1 病原及流行病原体为单核细胞增多症李氏杆菌,无荚膜,不形成芽孢,有鞭毛。根据其抗原构造特点可分为 7 个血清型和 12 个亚型。该病对外界因素的抵抗力较强, 在干燥突然中能存活2 年以上, 于湿土中可存活 11 个月以上, - 20可存活2 年,70可存活30 分钟。该病原对盐、碱有较强的耐受性。病原体在饲料内能保存 10 个月,但对一般消

2、毒药抵抗力不强, 常用的浓度均可将其杀死。 感染动物是传染源,病畜从粪尿、乳汁、流产胎儿、子宫分泌物、精液、眼鼻分泌物中排菌污染环境、饲料及水源,经消化道、呼吸道、眼结膜和破损的皮肤而感染,但以消化道感染为主,吸血昆虫也起着媒介作用。该病多发生于冬季和初春。 天气突变, 沙门氏菌或内寄生虫感染均可导致该病的发生。各种年龄的动物均可感染发病,但以幼龄动物易感,孕畜也较易感。该病通常为散发,发病率虽低,但病死率很高。2 临床症状病猪发病初期,有的体温升高,后逐渐降至正常体温;主要表现精神萎顿,运动机能失调,或无目的地行走,或以头抵地不动,或不自主后退。 有的病初两前肢或四肢麻痹, 不能起立。 有的

3、身体摇摆,共济失调,步态强拘,有的拖地而行;有的表现阵发性痉挛,口吐白沫,四肢乱动,侧卧地上;肌肉震颤、强硬,颈部和颊部尤为明显;有的头颈后仰,前肢或后肢张开,呈典型的观星姿势。妊娠母猪常发生流产;哺乳仔猪多发生败血症,体温显著上升,精神高度沉郁,食欲减少或废绝, 饮欲增强。 有的表现全身衰弱, 耳部和腹部皮肤发绀,I 、 、j- - f.、, 、,病死率较高。山羊和绵羊发病初期的体温升高至40.541.5 C ,后逐渐降至常温,且出现神经症状,病羊眼球突出,目光呆滞,视力障碍或失明,头、颈部肌肉痉挛。呈圆圈运动。耳、唇、下颌发生麻痹,大量流涎。发病后期倒地不起,神志昏迷,四肢作游泳状运动。妊

4、娠母羊流产,成年羊症状不明显,小羔羊常呈急性败血症而死亡。牛沉郁与狂暴症状交替出现,12周后全身衰弱,卧地呈昏迷状态,侧卧而不改变其体位,甚至强翻身,又很快翻过来,最终死亡。妊娠母牛通常会发生流产。病牛的其他症状与羊表现大致相似。家禽主要表现为败血症。病禽精神沉郁,食欲减弱或废绝,下痢,病程短,死亡快。一些病程轻长者,可表现为斜颈、痉挛等神经症状。家兔一旦患病,常呈急速死亡。有的病禽表现精神不振,不愿走动,独站一隅。神经症状呈间歇性发作,神志不清,口吐白沫,发作时呈转圈运动或无目的向前冲撞,最后倒地,抽搐,以至于死亡,呈角弓反张姿态。3 诊断与鉴别根据临床症状、 流行特点及剖检变化可作出初步诊

5、断。 确诊必须进行病原学检查,制作涂片,进行革兰氏染色,镜检见有革兰氏阳性,单在、成对或呈 V 形排列的两端钝圆的细小杆菌。此外,还可进行血清学检查,如凝集反应、沉淀反应及补体结合反应。牛、羊患病时,应注意与牛、羊脑包虫病相鉴别。脑包虫病体温不高,病情发展慢, 剖检时见有脑包虫。 猪患病时, 应注意与其他有神经症状的疾病,特别是狂犬病相鉴别。 狂犬病有攻击人畜表现, 脑神经节细胞胞质内有内基氏小体。4 治疗早期应用大剂量的磺胺类药物, 其疗效较好, 或与氨苄青霉素、庆大霉素联合使用,疗效更好。配合对症治疗,如病畜高度兴奋时,可用镇静剂(氯丙嗪等) ,心衰时应用安钠咖、葡萄糖等药强心。对全群其他牛、羊、猪,则应以磺胺喀咤钠每千克体重0. 070.1克/次,肌内注射,每天2次,连续注射36天,再口服长效磺胺每 千克体重 0.1 克次,每天1 次,羟 3周左右可控制疫情。在隔离治疗的同时,对畜舍、饲养用具、场地等用百毒杀溶液或农乐等进行彻底消毒。5 预防平时应加强对动物的饲养管理、 防疫和检疫, 驱除和扑杀畜舍附近的鼠类,消灭体内外寄生虫,严禁从疫区引进畜禽。发现病畜应及时隔离治疗。病畜尸体一律作无害处理,予以深埋或火化,防止人感染该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营销创新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