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能力理论兴起的背景及意义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486376658 上传时间:2023-02-20 格式:DOCX 页数:55 大小:226.9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核心能力理论兴起的背景及意义_第1页
第1页 / 共55页
核心能力理论兴起的背景及意义_第2页
第2页 / 共55页
核心能力理论兴起的背景及意义_第3页
第3页 / 共55页
核心能力理论兴起的背景及意义_第4页
第4页 / 共55页
核心能力理论兴起的背景及意义_第5页
第5页 / 共5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核心能力理论兴起的背景及意义》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核心能力理论兴起的背景及意义(5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章 绪论第一节 核心能力理论兴起的背景及意义战略管理理论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经典战略理论阶段、产业结构分析阶 段(波特阶段)和核心能力理论阶段。核心能力理论代表了战略管理理论在九十 年代的最新进展,它是由美国学者普拉哈拉德和英国学者哈默(C. K. Prahalad & G. Hamel)于1990年首次提出的,他们在哈佛商业评论所发表的“公司 的核心能力” (“The Core Competence of the Corporation” 一文已成为最经 典的文章之一。此后,核心能力理论成为管理理论界的前沿问题之一被广为关注 (Prahalad,1993; Hamel&Prahalad

2、,1994; Coombs, 1996;)。有些学者甚至提 出一种新的竞争范式基于核心能力的竞争战略(Hamel &Heene,1994; Foss &Knundsen,1996)。应该说,核心能力理论是当今管理学和经济学交叉融合的最 新理论成果之一,源于战略管理理论、经济学理论、知识经济理论、创新理论等 对企业持续竞争优势之源的不断探索,体现了各学科的交叉融合。一、核心能力理论兴起的背景1、对波特产业结构分析理论的不满:波特的产业结构分析理论虽然提供了 对企业进行战略分析的完整框架,说明了产业吸引力对企业利润水平的决定作 用。但越来越多的事实表明,同一产业内企业间的利润差距并不比产业间的利润

3、 差距小,在没有吸引力的产业可以发现利润水平很高的企业,在吸引力很高的产 业,也有经营状况不佳的企业。这些都是波特战略理论不能很好解释的现象。另 外,波特的战略理论还往往诱导企业进入一些利润很高、但缺乏经验或与自身优 势毫不相关的产业,进行无关联的多角化经营,这方面不少失败的案例也对该理 论提出了疑问。为了弥补上述缺陷,波特后来又提出了以企业内部价值链分析为 核心的战略分析模式,但是由于其几乎涉及企业内部所有方面,反而使主要问题 得不到反映,不能很好地把握战略重点,因而其局限性仍然非常突出。2、企业重组和再造的挫折:在80年代,日本企业的竞争力在很多产业上都 超过了美国企业,取代了美国企业的领

4、先地位。为了赶上日本企业,美国的很多 大企业纷纷进行重组和流程再造以谋求提高竞争力。重组虽然有时势在必行,能 够使企业“变小”以改善短期绩效,但这只是在纠正过去的错误,而不是创立未 来的市场。一些精明的企业,在认识到重组企业是条死胡同后,转而进行再造工 程。再造尽管能够使企业“变好”,但并无与众不同,只不过是个优秀的模仿者 而已。因而如何重建企业的竞争战略,使企业不仅在现有产业内领先,而且能够 在未来产业继续领先,保持企业的持续竞争优势就成为一个急待解决的问题。核心能力理论就是基于上述背景而提出的,一经提出,就受到理论界和企业 界的广泛关注,并成为研究的热点。二、核心能力理论研究的意义1、它首

5、次提出核心能力是企业长期竞争优势之源:在今天,随着信息技术 的迅猛发展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竞争日益激烈,产品生命周期日渐缩短。企业 的竞争成功不再被看作是转瞬即逝的产品开发或战略经营的结果,而被看作是企 业深层次的物质一种以企业能力形式存在的、能促使企业生产大批量消费者 难以想象的、新产品的智力资本的结果。在企业取得和维持竞争优势这一过程中, 企业内部核心能力的培养和运用是最关键因素,而经营战略不过是企业充分发挥 核心能力并把其运用到新的开发领域的活动和行为。因而核心能力对于企业的长 远发展具有超乎寻常的战略意义。2、企业之间的竞争体现为核心能力的竞争:核心能力理论超越了企业之间 具体的产品和

6、服务,以及企业内部所有的战略单元,将企业之间的竞争直接升华 为企业整体实力之间的对抗,所以核心能力的寿命比任何产品和服务都长,关注 核心能力比局限于具体产品和业务单元的发展战略更能准确地反映企业长远发 展的客观需要,使企业避免因目光短浅所导致的战略短视。同时,企业核心能力 的建设,更多地是依靠经验和知识的积累,而不是某项重大发明导致的重大跃进。 因此,很难“压缩”或“突击”,即使产品周期越来越短,核心能力的建设仍需 要数年甚至更长的时间。这一方面使竞争对手很难模仿,因而具有较强的持久性 和进入壁垒;另一方面,由于建设核心能力的投资风险和时间超过业务部门的资 源和耐心,这个方面的明确追求可以促使

7、公司高层管理人员超越部门利益的局 限,更多的从企业整体战略的角度考虑问题,从而及早把握未来市场的需求,并 及早投入企业核心能力的建设中。3、企业的多角化战略应围绕核心能力来进行:多角化战略作为企业寻求快 速扩张的一种战略被广为使用,许多企业通过兼并联合涉足众多行业,但效果不 佳。八十年代以来,企业界又兴起“回归主业” 的潮流,众多大企业纷纷把与 主业不相关的业务剥离出去,而只在自己擅长的领域寻求发展。这就迫使 人们 去思考企业经营的边界在那里?以及如何决定企业多角化经营的范围?运用核心能力理论则可以对上述问题给出一个较为圆满的解释。第二节 核心能力内涵界定的研究回顾一、核心能力的内涵由于对核心

8、能力的研究尚不够充分和深入,目前尚缺乏关于核心能力的公认 一致的定义。从持有“资源观”的经济学家到近年发展出来的“能力观”(Compe tence-based View)的学者,先后对其提出了许多不同的概念和观点, 以下是几种有代表性的说法:1基于技术和创新观的核心能力界定拉德和哈默(Prahalad and Hamel)是从技术和创新角度研究核心能力理论的 代表。他们在“企业核心能力”一文中从技术与产品创新的角度提出并研究了核 心能力思想,认为企业核心能力的积累过程伴随在企业的核心产品/核心技术的 发展过程中。产品/技术平台是需要通过长时期的学习和积累才能建立的,因此, 核心能力是企业以往的

9、投资和学习行为所积累的具有企业特定性的专长。作为组 织的群体性学习,这种学习过程涉及:企业中不同生产技巧的协调;企业不同技 术的整合;组织中价值观的传递。通过学习和核心能力的积累,企业就可能尽早 发现产品和市场机会,因而,企业的持续发展是与核心能力紧密联系的,企业必 须不断提高其核心能力。另外基于技术和创新观的代表还有梅约和厄特巴克。他们认为企业核心能力 是指企业的研究开发能力、生产制造能力和市场营销能力;认为核心能力在更大 的程度上就是在产品族创新的基础上,把产品推向市场的能力。梅约和厄特巴克 把企业核心能力分解为四个维度:产品技术能力,对用户需求理解能力,分销渠 道能力,以及制造能力。他们

10、还发现企业核心能力和市场绩效之间存在因果关系, 并且企业所面临的市场竞争状况对其因果关系产生影响。2基于知识观的核心能力界定巴顿(Leonard-Barton)是基于知识观的核心能力理论的代表。他认为核心 能力是使企业独具特色并为企业带来竞争优势的知识系统。它包括四个维度:技 巧和知识基、技术系统、管理系统、价值观系统,这四个维度之间存在较强的相 互作用。巴顿还认为,核心能力构成了企业的竞争优势,它随时间积累而不易为 其他企业所模仿。因此,企业为实现持续自主创新,必须以核心能力的持续积累 为条件。麦肯锡咨询公司的凯文科因、斯蒂芬霍尔、帕特里夏克里福德在 公司的核心竞争力是否只是一个幻影?一文中

11、也提出,核心能力是某一组织 内部一系列互补的技能和知识的组合,它具有使一项或多项关键业务达到业界一 流水平的能力。这一提法,强化了核心能力以知识的形式存在于企业各个方面的 能力中的观点。3基于资源观的企业核心能力界定克里斯汀奥利佛(Chris ti neOliver)是资源观的核心能力理论的代表。资 源观强调资源和能力对企业获取高额利润回报率和持续市场竞争优势的作用。基 于这一观点,企业在获取和配置资源和能力的“异质性”决定了其获得高额经济 回报率的可能。这些长期的、能获取高于正常利润回报的特性是企业在“有缺陷” 和“不完全”的要素市场中获取并开发战略性资产的能力所决定的。因为企业在 选择和积

12、累资源上的决策是以在有限的信息、认识偏见等条件下最经济性的合理 配置这些资源为特征的,所以,不同企业在获取这些战略性资源时在决策和过程 上的“异质性”构成了企业的核心能力。基于这种观点,资源成为保证企业获取 超额利润的最基本条件。从资源的类型看,构成核心能力的资源具有稀缺性、独 一无二性、持续性、专用性、不可模仿性、非交易性、无形性、非替代性等特征, 企业只有拥有了这种资源,才能在同行业中拥有独特的地位。基于资源观点,可 以认为核心能力是企业获取并拥有这些特殊资源的独特的能力。4基于组织和系统观的企业核心能力界定库姆斯(cooms )是基于组织和系统观的核心能力理论的代表。组织与系统 观认为,

13、核心能力是提供企业在特定经营中的竞争能力和竞争优势基础的多方面 技能、互补性资产和运行机制的有机糅合,体现在这种组织中的核心内涵是企业 所专有的知识体系,正是企业的专有知识使核心能力表现的独一无二和难以模 仿。核心能力建于企业战略和结构之上,以具备特殊技能的人为载体,涉及到众 多层次的人员和组织的全部职能,因而,核心能力必须有沟通、参与和跨越组织 边界的共同视野和认同。库姆斯认为企业核心能力包括企业的技术能力以及将技 术能力予以有效结合的组织能力。因此,企业核心能力既具有技术特性,又具有 组织特性,它包括企业的技术专长和有效配置这些专长的能力。5基于平台观的企业核心能力界定Meyer and

14、lehnerd是基于平台观的企业核心能力理论的代表。该观点把企 业核心能力表示为用户洞察力、产品技术能力、制造工艺能力以及组织能力。基 于平台观的企业核心能力理论通过产品平台连接市场,强调市场,该观点的企业 核心能力的四个模块中有两个与市场有关。但是该观点不够全面,对组织文化因 素考虑较少。二、核心能力的特征尽管对于核心能力的界定有各种不同的说法,但它们无一例外的都认为核心 能力是企业获取竞争优势的源泉,是在企业资源积累的发展过程中建立起来的企 业特有的能力,是企业的最重要的战略资产。归结起来,核心能力具有以下特性: 有价值性:核心能力对于提高最终产品的用户价值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 用户价值

15、的来源。 独特性:这种能力是企业所特有的,是“独一无二”的。 难以模仿性:由于核心能力是企业特定发展过程的产物,具有路径依赖性和不可还原性,因而原因模糊,其他企业很难模仿。 延伸性:核心能力可以给企业衍生出一系列新的产品/服务,使企业得以扩 展到相关的新的业务领域。 动态性:企业的核心能力虽是其资源长期积累的结果,但它并非一成不变的,随着时间与环境的演变和市场需求的变化,以及随之而来企业战略目标的转 移,企业的核心能力必须予以重建和发展。 综合性:核心能力不是一种单一的能力,而是多种能力和技巧的综合。从知 识角度来看,它不是单一学科知识的积累,而是多学科知识在长期交叉作用 中所累积而成。正是这

16、一特性决定了核心能力是一种综合性的能力。第三节 核心能力识别的研究回顾一、核心能力的识别准则如何来判断什么是公司的核心能力,有如下四个准则:1、用户价值:核心能力必须特别有助于实现用户看重的价值。那些能够使 公司为用户提供根本性利益的技能,才能称得上是核心能力。区分核心能力和非 核心能力的标准之一就是它带给用户的价值是核心的还是非核心的。正是基于这 种区别,我们可以把本田公司在发动机方面的技能称为核心能力,而把其处理同 经销商关系的能力看作是次要能力。核心能力必须对用户所看重的价值起重要作 用,但这并非意味着用户能够看到或很容易就理解到这种核心能力。用户所看到 的是享有的好处,如显著的可靠性(汽车、摄像与录象机),形象的清晰度(摄 像与录象机),使用的方便性(计算机)等等,而不是提供这些好处的技术细节。2、独特性:可合格地定为“核心”的能力,必须具有竞争上的“独一无二” 性,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建筑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