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高中物理版必修一知识点总结(DOC 12页)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486295765 上传时间:2022-08-24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9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人教版高中物理版必修一知识点总结(DOC 12页)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新人教版高中物理版必修一知识点总结(DOC 12页)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新人教版高中物理版必修一知识点总结(DOC 12页)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新人教版高中物理版必修一知识点总结(DOC 12页)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新人教版高中物理版必修一知识点总结(DOC 12页)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人教版高中物理版必修一知识点总结(DOC 12页)》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人教版高中物理版必修一知识点总结(DOC 12页)(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必修一 知识点归纳第一章、运动学基本概念1机械运动:物体在空间中所处位置发生变化,这样的运动叫做机械运动。 2运动的特性:普遍性,永恒性,多样性 3参考系:(1)定义:为了研究一个物体运动而假定不动的另一个物体叫参考系。(2)原则:参考系的选取是自由的。但必须以能使问题简化方便解决为原则。 (2)比较两个物体的运动必须选用同一参考系。 (3)参照物不一定静止,但被认为是静止的。 4质点 (1)在研究物体运动的过程中,如果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在所研究问题中可以忽略是,把物体简化为一个点,认为物体的质量都集中在这个点上,这个点称为质点。 (2).质点条件: 1)物体中各点的运动情况完全相同(物体做平动

2、) 2)物体的大小(线度)它通过的距离 (3)质点具有相对性,而不具有绝对性。 (4).理想化模型:根据所研究问题的性质和需要,抓住问题中的主要因素,忽略其次要因素,建立一种理想化的模型,使复杂的问题得到简化。(为便于研究而建立的一种高度抽象的理想客体) 5时间与时刻 (1).钟表指示的一个读数对应着某一个瞬间,就是时刻,时刻在时间轴上对应某一点。两个时刻之间的间隔称为时间,时间在时间轴上对应一段。 t=t2t1 (2).时间和时刻的单位都是秒,符号为s,常见单位还有min,h。 (3).通常以问题中的初始时刻为零点。 6路程和位移 (1).路程表示物体运动轨迹的长度,但不能完全确定物体位置的

3、变化,是标量。 (2).从物体运动的起点指向运动的重点的有向线段称为位移,是矢量。 (3).物理学中,只有大小的物理量称为标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物理量称为矢量。 (4).只有在质点做单向直线运动是,位移的大小等于路程。两者运算法则不同。 7打点记时器:通过在纸带上打出一系列的点来记录物体运动时间信息的仪器。(电火花打点记时器火花打点,电磁打点记时器电磁打点);一般打出两个相邻的点的时间间隔是0.02s。 8速度:物体通过的 与所用的时间之比叫做速度。 9平均速度(与位移、时间间隔相对应) 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v是物体的位移x与发生这段位移所用时间t的比值。其方向与物体的位移方向相同。单位是m/

4、s。 v=x/t ,矢量。平均速率=总路程总时间,标量,10.瞬时速度(与位置时刻相对应) 瞬时速度是物体在某时刻前后无穷短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其方向是物体在运动轨迹上过该点的切线方向。矢量。瞬时速率(简称速率)即瞬时速度的大小。 标量。11.速度变化的快慢加速度 (1).物体的加速度等于物体速度变化(vtv0)与完成这一变化所用时间的比值 a=(vtv0)/t (2).a不由v、t决定,而是由F、m决定。 (3).变化量=末态量值初态量值表示变化的大小或多少 (4).变化率=变化量/时间表示变化快慢 (5).如果物体沿直线运动且其速度均匀变化,该物体的运动就是匀变速直线运动(加速度不随时间改变

5、)。 (6).速度是状态量,加速度是性质量,速度改变量(速度改变大小程度)是过程量。 第二章 探究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第一、二节 匀变速直线运动 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 一.基本公式:速度时间公式:v=v0 + at;位移平均速度公式:x=t =(v0+v)/2.t位移时间公式:x=v0t + a t2/2;位移速度公式2a x= v2v02;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特点:a是恒量,而且a与v0同一直线上。 二.推论:1、任意两个连续相等的时间里的位移之差是一个恒量,即S=aT2=恒量; 注意:(1)此式是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判别式(2)推广公式:连续的第m个T内的位移和连续第n个T内的位移差为:SmSn=(m

6、-n) aT22、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该段时间的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即=vt/2=(v0+vt)/2;3、某段位移中点的瞬时速度vS/2等于初速度v0和末速度v平方和一半的平方根,即vx/2=;注意:可以证明,无论匀加速还是匀减速,都有4、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还具有以下几个特点: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如果初速度为零,或者末速度为零,那么公式都可简化为: , , , 以上各式都是单项式,因此可以方便地找到各物理量间的比例关系(1)、1 T内、2T内、3T内位移之比为S1S2S3=122232n2;(2)、1T末、2T末、3T末速度之比为v1v2v3=123n;(3)、第一个1T内、

7、第二个T内、第三个T内位移之比为S1S2S3=135(2n-1);(4)、连续通过前1个S,前2个S,前3个S的位移所用时间之比为1(5)、从静止开始通过连续相等的位移所用的时间之比为t1t2t3=1(1)( )( );第三节 自由落体运动/自由落体运动规律 一、自由落体运动 1.物体仅在重力的作用下,从静止开始下落的运动,叫做自由落体运动(理想化模型)。在空气中影响物体下落快慢的因素是下落过程中空气阻力的影响,与物体重量无关。 2.伽利略的科学方法:观察提出假设运用逻辑得出结论通过实验对推论进行检验对假说进行修正和推广 二、自由落体运动规律 1.自由落体运动是一种初速度为_的匀变速直线运动,

8、加速度为_,称为重力加速度(g)。g=9.8m/s 2.重力加速度g的方向总是_的。其大小随着_的增加而增加,随着_的增加而减少。 3.基本公式:_,_,_,_ 4画出x-t图象,v-t图象三、竖直上抛运动 1.处理方法:分段法(上升过程a=-g,下降过程为自由落体),整体法(a=-g,注意矢量性) 1规律公式:_ ,_, _2对称性:时间对称性:上升到最高点时间_,上升到最高点所用时间与回落到抛出点所用时间_ 速度对称性:两次在同一高度处_相等,方向_3上升的最大高度:_ 4在最高点:加速度_,速度_5画出x-t图象,v-t图象第四节 图象描述直线运动 1匀变速直线运动的x-t图象 平行于t

9、轴的直线倾斜直线直线交点与坐标轴截距2匀变速直线运动的v-t图象 平行于t轴的直线倾斜直线直线交点与坐标轴截距图象与时间轴的面积表示物体运动的位移,在t轴上方位移为正,下方为负,整个过程中位移为各段位移之和,即各面积的代数和第五节 汽车行驶安全和追及相遇问题 1.停车距离=反应距离(车速反应时间)+刹车距离(匀减速) 2.安全距离停车距离 3.刹车距离的大小取决于车的初速度和路面的粗糙程度 4.追及/相遇问题:抓住两物体速度相等时满足的临界条件,时间关系和位移关系,临界状态(匀减速至静止)。可用图象法解题。 第三章 相互作用第一节 力 重力 1力 定义:力是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1) 力具有物

10、质性:力不能离开物体而存在。 说明:对某一物体而言,可能有一个或多个施力物体。 并非先有施力物体,后有受力物体 (2)力具有相互性:一个力总是关联着两个物体,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受力物体同时也是施力物体。 说明:相互作用的物体可以直接接触,也可以不接触。 力的大小用测力计测量。 (3)力具有矢量性:力不仅有大小,也有方向。 (4)力的作用效果:使物体的形状发生改变;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变化。 (5)力的种类: 根据力的性质命名:如重力、弹力、摩擦力、分子力、电磁力、核力等。 根据效果命名:如压力、拉力、动力、阻力、向心力、回复力等。 说明:根据效果命名的,不同名称的力,性质可以相同;同一

11、名称的力,性质可以不同。 2重力 定义:由于受到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重力。 说明:地球附近的物体都受到重力作用。 重力是由地球的吸引而产生的,但不能说重力就是地球的吸引力。 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 在两极时重力等于物体所受的万有引力,在其它位置时不相等。 (1)重力的大小:G=mg 说明:在地球表面上不同的地方同一物体的重力大小不同的,纬度越高,同一物体的重力越大,因而同一物体在两极比在赤道重力大。 一个物体的重力不受运动状态的影响,与是否还受其它力也无关系。 在处理物理问题时,一般认为在地球附近的任何地方重力的大小不变。 (2) 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即垂直于水平面) 说明:在两极与

12、在赤道上的物体,所受重力的方向指向地心。 重力的方向不受其它作用力的影响,与运动状态也没有关系。 (3)重心:物体所受重力的等效作用点。 重心的确定:质量分布均匀。物体的重心只与物体的形状有关。形状规则的均匀物体,它的重心就在几何中心上。 质量分布不均匀的物体的重心与物体的形状、质量分布有关。 薄板形物体的重心,可用悬挂法确定。 说明:物体的重心可在物体上,也可在物体外。 重心的位置与物体所处的位置及放置状态和运动状态无关。 引入重心概念后,研究具体物体时,就可以把整个物体各部分的重力用作用于重心的一个力来表示,于是原来的物体就可以用一个有质量的点来代替。 第二节 弹力 1.(1) 形变:物体

13、的形状或体积的改变,叫做形变。 说明:任何物体都能发生形变,不过有的形变比较明显,有的形变及其微小。 弹性形变:撤去外力后能恢复原状的形变,叫做弹性形变.如果外力过大,撤去外力后,物体的形状不能完全恢复,这种现象为超过了物体的弹性限度,发生了塑性形变。分类:按形式分:压缩形变、拉伸形变、弯曲形变、扭曲形变。(2)弹力:发生形变的物体由于要恢复原状对跟它接触的物体会产生力的作用,这种力叫弹力。 说明:弹力产生的条件:接触;弹性形变。 弹力是一种接触力,必存在于接触的物体间,作用点为接触点。 弹力必须产生在同时形变的两物体间。 弹力与弹性形变同时产生同时消失。 (3)弹力的方向:与作用在物体上使物

14、体发生形变的外力方向相反。 2.几种典型的产生弹力的理想模型: 轻绳的拉力(张力)方向沿绳收缩的方向。注意杆的不同。 点与平面接触,弹力方向垂直于平面;点与曲面接触,弹力方向垂直于曲面接触点所在切面。 平面与平面接触,弹力方向垂直于平面,且指向受力物体;球面与球面接触,弹力方向沿两球球心连线方向,且指向受力物体。 (4)大小:弹簧在弹性限度内遵循胡克定律F=kx,k是劲度系数,表示弹簧本身的一种属性,k仅与弹簧的材料、粗细、长度有关,而与运动状态、所处位置无关。其他物体的弹力应根据运动情况,利用平衡条件或运动学规律计算。 按效果分:弹性形变、塑性形变 3.弹力有无的判断:1)定义法(产生条件) 2)搬移法:假设其中某一个弹力不存在,然后分析其状态是否有变化。 3)假设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