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石潭记》教案16(苏教版八年级上册)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486291662 上传时间:2023-06-12 格式:DOCX 页数:2 大小:13.2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石潭记》教案16(苏教版八年级上册)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小石潭记》教案16(苏教版八年级上册)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小石潭记》教案16(苏教版八年级上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石潭记》教案16(苏教版八年级上册)(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石潭记教案16(苏教版八年级上册) 教学目标 1学习按照一定顺序组织材料和抓住事物特征,用鲜明生动的语言写景状物的办法。 2体会本文融情于景,借景抒情的艺术特色。 3了解局部文言实词和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教学重难点 1、重点:理解文中的乐与忧。 2、难点:背诵及体会文章写景抒情的办法。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一简介作者、背景,解题。 柳宗元773819唐代驰名文学家、哲学家。字子厚,唐代河东今山西省永济市人,代宗大历八年773年出生于京城长安,贞元九年793中进士,宪宗元和十四年819年客死于柳州,享年不到50岁。因为他是河东人,世称柳河东。又因官终柳州刺史,又称柳柳州。唐宋八大家之一

2、,与韩愈共同倡导唐代古文运动,并称韩柳。着有?柳河东集。这篇游记是作者被贬为永州司马时所写,是?永州八记中的一篇。选自?柳河东集,原名?至小丘小石潭记,省称?小石潭记。 二出示学习目标 1、能用普通话顺畅地朗读课文。 2、能利用页下注释或工具书疏通文意。 3、能理清课文的写作思路,背诵课文。 三通读课文。 教师范读或播放?小石潭记的朗读磁带,让学生轻声跟读。同时补注课文中值得注意的字词。 要求 自读:默读课文,圈出生字、生词,然后借助工具书及课本下注释,自行解决。 听读:观赏?小石潭记的朗读录音,轻声跟读。同时补注课文中值得注意的字词。 伴读:伴随着音乐大声朗读,读准字音和节奏。 参差(cn

3、c) 寂寥(lio) 摇缀(zhu) 隶(l) 四精读课文。 作者是怎样发现小石潭的 “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潭中水声悦耳动听,引动了作者的好奇,于是便“伐竹取道,发现了这个小石潭。 小石潭的全貌是怎样的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堪,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作者选取了潭中的水(清)、石(奇)、树(蔓美)等景物描绘出了小石潭的概貌。作者由潭写到水,由水写到石,由石写到树和蔓,小石潭的景致层次感强,错落有致,富有立体感。 游鱼和潭水有什么特点 “潭中鱼可百许头与游者相乐。这是全文写景物最精彩的一段。作者首先用反衬的手法写鱼在潭中历历可数,又使人感到象是“空“无

4、,尤使水清之状具有实感;“日光下彻,影布石上,那么从另一个角度写水澄澈空明。“似与游者同乐,把鱼儿的那种闲适、轻快、灵敏、活跃的神态写得维妙维肖。句句写鱼亦句句写水,既写了鱼的形态,又衬出潭中水的清冽,一笔两写,互相点缀,写来诗情画意,写出了大自然美景。一扫作者被贬后郁闷沉痛的心情,而对小石潭这一奇趣感到轻松、快慰。 作者是怎样描写潭上景物的 “坐潭上悄怆幽邃。由“水清到“境清,一个“凄神,一个“悄怆,借景写情,静坐深思,不觉感到分外凄苦。 跟作者同游的好几个人,为什么篇末才将他们的姓名一一列出 最后补叙同游者,作为游记的结束是古代山水游记的一种格式,也可以看作游记的附文。 五研读课文。 学生

5、4人一组,发展讨论,推荐代表在全班发言。 a.文章是按照怎样的顺序组织材料的 作者以游踪为序采用移步换景,依序写景组织材料。写小石潭,先写“声(水声),后写“形(潭中景物),写潭中景物又先写“近观(水、石、树、鱼),后写“远望(水源),最后概写环境,引发感触。 b课文是按游览的顺序来写,条理十分分明,请说说本文写作思路。 明确:发现小潭闻声见形 -潭中景物水、石、树、鱼 - 小潭源流 溪身岸势 - 潭中氛围氛围感受 c.文章在写景上有什么特点 作者善于抓住事物特征,用鲜明生动的语言写景状物。既肖其貌,又传其神,给读者以鲜明的印象,如临其境。作者把自己的心情和小石潭的环境结合起来,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六学生活动 有人认为书上课文插图不能足以反映出小石潭的美景,请你根据课文内容,结合你的理解为课文再创作一幅你称心的插图。 七布置作业 1背诵课文。 2探究本文写作手法, 借鉴本文的写法,描写一处你熟悉的或扬州的旅游景点,写一篇二三百字的短文,注意写出景物的特征和你的感受。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